02 培养积极情绪
减少消极情绪体验
自卑的孩子常常缺乏积极情绪的滋润,会有强烈的挫败感。他们在做完某件事时,大脑可能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也许还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别人都还在努力,自己不能停下来休息。这种对休息的罪恶感,让孩子无法获得片刻放松,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损害。而对积极情感的体验能给孩子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所以,家长一方面要尽量减少孩子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人与书籍痛苦奋战多年。应试的阅读常带来挫败感,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误以为读书就是痛苦的。在素质教育时代,家长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就需要把阅读和孩子积极情绪联系在一起,使孩子拥有愉快的早期阅读体验。家长可以通过亲子共读增加积极情绪,减少挫败感。比如,在亲子共读时要保持与孩子的肢体接触,轻轻地抚摸孩子的后背,或者拥抱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深深的爱意。在阅读时,可以穿插一些亲子之间的轻松交谈或者玩笑,让孩子心情放松地享受阅读。这样,孩子才会成为终身阅读者,当他们日后感到挫败或者迷茫时,也会从阅读中寻求快乐。
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有的家长喜欢把亲子共读当作“武器”,在看书之前威胁孩子:“如果你今晚不收拾房间,妈妈就不给你讲故事了。”这样可能会使孩子把书和威胁相联系,长期下来就会积累消极情绪,难以把书本与愉快的心情联系起来。另外,有的家长让孩子误以为书本比孩子更重要,并强求孩子掌握书中内容,无形中把亲子关系给破坏了。其实,亲子共读并不是为了培养所谓的“天才少年”,而是为了创造亲子之间的亲密纽带,培养积极的情绪,在孩子和书籍之间搭建一座快乐的桥梁。
此外,亲子共读也能陶冶家长性情,在家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有的家长负能量太多,整日怨天尤人甚至悲观厌世。当孩子每天在负能量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必然感到压抑,无法成为开朗、阳光的个体。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长常常当着孩子面吵架,甚至使用家庭暴力。虽然孩子不理解家长吵架的原因,但是孩子看到了他们吵架时脸上愤怒的表情,看到了家里乱糟糟的打架现场。这都会给孩子留下巨大的心理创伤,让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冲击,容易使孩子变得自卑胆怯。所以,亲子共读让家长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安静下来,感受书本所带来的正能量,从而心灵得到充电。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轻松情绪,家长心灵上的阳光就会照入孩子的心田,促进孩子茁壮成长。家长在心灵上“喂饱”自己之后,就能更好地“喂饱”孩子。
认识自己的情绪
家长可以通过亲子共读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消极情绪。比如在读《我的感觉——我好害怕》时,孩子意识到,如果自己做出逃避或想要别人抱抱等行为时,可能就出现了害怕的情绪。通过小熊的故事,让孩子理解“害怕”并非可耻的情绪,而是一种表达个人真正感受的方式。小熊在害怕时通过哭闹、逃避等行为,舒缓害怕情绪。通过诉说自己的感受,可以探究害怕情绪的根源。这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感到害怕的情景,有助于孩子学会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两岁的丹丹家里突然换了保姆,丹丹表现得非常焦虑,早上不让妈妈去上班,晚上妈妈回家上厕所也不肯让妈妈关门。妈妈因此上班多次迟到,而下班后本想好好跟丹丹玩,她却经常哭闹不开心。妈妈看见丹丹揪娃娃兔子的耳朵的小动作,猜到孩子可能对新来的保姆感到不安,于是拿来《我好担心》这本绘本给丹丹讲。
故事中的小莉平时总是太担心,无论大事、小事,她总是无时无刻地担心。爸妈会不会突然不见了?自己会不会因为变小在澡盆里淹死?墙如果裂开会不会有怪兽爬出来?院子里的大树会不会砸下来?暖气片里会不会爬出一条蛇?她更担心自己心爱的布娃娃小花瓣儿。虽然爸爸妈妈和奶奶一直劝小莉“不要担心,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都没有用,小莉还是继续担心。每当小莉非常担心时,她都会搓毛绒兔子的耳朵。小莉又担心,如果她不停止担心,兔子的耳朵会不会被她搓掉?
临上幼儿园前,小莉的担心更是越来越多。但在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小莉竟然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她遇到了一个同样担心的好朋友,小莉和好朋友非常默契,玩得很高兴。当小莉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时,小莉就连她在家里从来不离身的布娃娃都撒了手。离开幼儿园时,小莉告诉老师:“明天我一定会来,不要担心!”
丹丹听完这个故事后,也像小莉那样抱着自己的兔子娃娃不停地揪兔子耳朵。妈妈说:“小莉的担心是很正常的,她愿意说出来,情绪就会好点。你是不是也像小莉一样有些担心呢?”丹丹点了点头。妈妈抱着丹丹说:“我们在新环境中都会有害怕的感受,即使大人也会害怕,不是只有孩子才会害怕。”丹丹后来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过了几天,她悄悄地告诉妈妈:“我有点想念以前的阿姨,有些害怕这位新的阿姨,因为还不熟悉。”
学会调节情绪
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劝孩子“不要担心”,其实是不太有效的。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实验,参与者被要求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结果没有人能做到。不论怎么努力,参与者的脑海里都会浮现一头粉红色的大象。这只“粉红色的大象”,就像那些“消极情绪”——焦虑、悲伤、愤怒、自责、内疚一样,我们越想摆脱它们,它们越是顽固。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怎么能像按关机键一样听从“不要担心”的指令呢?所以家长应该避免对孩子说“不要”的指令,而是通过比较正面的途径去引导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调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而亲子共读可以通过形象的图画和生动的故事,引导孩子安抚自己不安的情绪。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善用绘本,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减少消极情绪。
三岁的悠悠刚开始上幼儿园,第一天她还没有什么排斥行为,可能因为还没有反应过来。但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非常抗拒,还没有出门就开始大哭,求着妈妈不要送她上幼儿园。妈妈用尽全力都无法带她出门,于是只好先在家里安抚她的情绪。妈妈想起一本绘本《魔法亲亲》,据说是上幼儿园的必读图书。
故事中的小浣熊也不愿意上学,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妈妈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妈妈告诉小浣熊:“有时我们都必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她温柔地说:“就算那些事刚开始看来很陌生,又令人害怕。可是只要你去上学,就会爱上学校。”妈妈的承诺并没有让小浣熊安心。于是浣熊妈妈告诉小浣熊一个“魔法亲亲”的秘密。妈妈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个吻。这样每当小浣熊在学校感到孤独的时候,把掌心轻按在脸颊,妈妈的吻就能温暖他的心,他就不会再感到孤独和害怕了。那天小浣熊去上学,他在妈妈的掌心也印下了一个吻,让妈妈在想他时也可以感受到这魔法亲亲。
悠悠好奇地问妈妈:“这个魔法是怎么回事?”妈妈就向她解释:当浣熊妈妈必须和小浣熊分开去寻找食物时,浣熊妈妈就舔小浣熊的手,并且拉起小浣熊的手摩娑自己的脸颊,让小浣熊仔细闻闻妈妈的气味。小浣熊因为有妈妈的气味相伴就不害怕了,安心待在家里等妈妈。悠悠听完觉得有道理。妈妈又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害怕的经历,但是妈妈始终都会支持你。”悠悠后来就让妈妈亲亲她的手,然后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去。在学校里,当她感到担忧时,她就召唤出陪伴自己的想象之吻,紧张的情绪就舒缓下来。她慢慢发现,其实在幼儿园里虽然妈妈没有在身边,但是身边其实有许多保护、照顾和陪伴他的人,她就逐渐感到安心了。
通过阅读增长见识
阅读能让孩子认识更多不同的人和事,增加生活乐趣。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热情地将世界上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介绍给孩子。家长就像盛大宴会的主人,把孩子当作贵宾,高兴地把所有其他来宾都介绍给孩子,让孩子有宾至如归的感受。通过阅读,孩子能摆脱单一生活圈的局限,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胸襟。同时,阅读也是一种社交体验,要给予孩子机会去分享阅读感受。通过读后分享,孩子展示了自己的所学内容,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家长应该努力想办法激励孩子展示自己的优势,让孩子通过给别人讲故事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五岁的悦悦在幼儿园里的一个同学周末刚去了“海洋王国”玩。那个同学回来后就问悦悦:“企鹅是鸟吗?”悦悦记得书中企鹅的形象,好像只是在水里游泳,喜欢在冰上走来走去,但是没有见过企鹅在天空中飞。于是她小声地回答:“企鹅不会飞,所以不是鸟。”那个刚参观了“海洋王国”的同学就“嘲笑”她:“错错错!企鹅是不会飞的鸟!企鹅会下蛋,有尖尖的喙,还有翅膀呢。”悦悦被同学“打击”后有点难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
妈妈了解到悦悦这个心事后,鼓励她:“宝贝,你同学在‘海洋王国’学到新知识就分享给你,是好事情,我们也长见识了。我们最近看了几本有趣的绘本,你也可以分享给同学。”悦悦半信半疑地问:“那我讲什么书好呢?”妈妈就让悦悦找来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发现《形状游戏》这本书里有几个好玩的故事。悦悦选了其中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第二天,悦悦把书中的故事分享给小朋友——有两根香肠在锅里吱吱作响。其中一根香肠对另一根香肠说:“哇!这里好热呀!”另一根香肠说:“哇,不会吧!那根香肠会说话!”小朋友们听了悦悦的故事捧腹大笑。悦悦感到很高兴,自信心又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