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志:1997~201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节 宜川县

一、基本县情

宜川县位于延安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5′28″~110°32′46″,北纬35°42′39″~36°24′08″。北靠宝塔区、延长,南接黄龙,毗邻韩城,西连富县、洛川,东隔黄河与山西省吉县相望。总面积2937.2平方千米。东西长度77.4千米,南北长度76.5千米。距省城330千米,距延安市政府驻地170千米。地貌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高海拔1710.5米,最低海拔388.8米,平均海拔1074米。

宜川古系雍州之域,西魏大统三年(537)置县,因治地有川,初名义川县。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太宗赵匡义名讳,改为宜川县。1997年,宜川县辖14个乡镇,214个行政村。人口自然增长率4.89‰,计划生育率96.8%。2010年,辖12个乡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11.49万,人口密度40人/平方千米,人口自然增长率5.14‰,计划生育率98.9%;回、满、侗、彝、藏、壮、土家族130余人,其中回族128人。

全县耕地1.48万公顷。园地1.53公顷,林地17.74万公顷,草地7.78万公顷。油煤气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探明煤炭储量20亿吨,煤层气189亿立方米,石油2100万吨。地表径流10697万立方米,地下水总量约9633万平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9555千瓦/年。动植物类型繁多。

二、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6173万元,增长5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6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0元,同比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同比增长42.6%。

1997~2010年,农业结构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塬地以种植苹果、梨为主,川地大面积发展冬暖式大棚和玉米、烤烟种植及养殖业。199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6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829万元,林业产值1053万元,牧业产值2036万元,渔业44万元。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11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01684万元,林业产值1494万元,牧业产值5825万元,渔业产值119万元。

林业资源丰富,拥有天然林面积25.2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实施以来,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7.93万公顷。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48.6%。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4324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837.33公顷,荒山造林486.66公顷;2010年,工程总面积533.33公顷,其中荒山造林133.33公顷,封山育林400公顷。

宜川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以石油开采、水力发电为主。199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97万元;2010年,工业总产值7410万元。

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过境公路主要有青兰高速公路、兰宜公路(309国道)、渭清公路(201省道)、宜延公路(303省道)、宜黄公路(214省道)及宜集韩路等县级公路。1997年,公路通车总里程931千米;2010年,达到1513.2千米,客运量188万人次,货运周转量3752万吨千米。

1997年末,实现村村通电,户通电率达到87.1%,全县用电户17180户,售电量690万千瓦时;2010年,全县用电户30290户,售电量6250万千瓦时。

通信事业实现跨越发展。2010年,移动用户7.69万户,业务收入达3000多万元;联通网络通信分公司全年业务收入600多万元。

1997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1.1万元;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86万元,批发和零售业完成24824.7万元。

三、社会事业

1997年,全县拥有幼儿园71所,在校学生3596人;初中8所,在校学生4115人;小学359所,学生18502人;高级中学1所,高考上线13人。2010年,全县幼儿园13所,入园3123人;初中8所,学生4220人;小学12所,在校学生6201人;高级中学1所,高考人数1960人,上一本线335人,上二本线1102人,上三本线1773人,高考六项指标连续4年排名全市第一。

2010年,相继建成苹果示范基地、花椒示范基地、核桃示范园等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23个,育苗基地2个;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多项;申请专利18个;申报科技成果14项,通过项目的实施,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8631元。在全市率先创办科技网站。

挖掘整理宜川胸鼓、壶口斗鼓、剪纸、布艺等民间艺术,规范文化市场发展,鼓励民间文艺创作,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建成农家书屋4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1个,基层服务点7个。全县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有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7个,县级158个。2010年,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共安装完成248个自然村6448套设备设施。全县体育场地134个,其中标准场地124个,标准场地面积6.1万平方米,全县常用运动器材百余种。

建立新农保、新合疗、居民医保等社会保障制度,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2010年,全县医疗机构近200个,其中县人民医院1个,中医医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中心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院7个,规范化卫生室180个。2006年5月,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至2010年,全县共有289532人次享受新农合补助,补助总额5785.43万元。2010年,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3366人,收缴保费610万元,累计发放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养老保险12096名,资金668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449人,收缴城镇居民医保费6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569人,收缴保费595.36万元。2010年,全县“五保户”400人,农村低保对象6125人,保障金574万元;城市低保对象2554人,保障金585万元;医疗救助135人,84.64万元。

旅游业是宜川经济的支柱产业。围绕黄河文化系列开发,形成黄河壶口瀑布、蟒头山森林公园、石华山、王莽寨、观花台、名山泉、奇石山、浪松景等景点;黄河民俗风情、水库景区、河川农业生态观光以及农家乐也成为一道道新风景。1997年,成功举办“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活动,壶口知名度提高。2010年,壶口景区接待游客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2000年6月,荣获“全国造林先进县”称号。2004年7月,获“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称号。2010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