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黄陵县
一、基本县情
黄陵县位于延安市南端。地理位置为东经108°51′26″~109°27′17″,北纬35°20′39″~35°49′24″。东界洛川,南连宜君、印台、旬邑,西与甘肃省正宁县接壤,北与富县毗邻。东西长度85.7千米,南北长度53.2千米,总面积2286.7平方千米。南距省城180千米,北距延安市政府驻地140千米。
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762.2米,最低海拔740米,平均海拔1241米。中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0.8℃,年降水量570.9毫米,平均无霜期192天。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
主要山脉有子午岭和桥山。子午岭地跨陕西、甘肃两省,介于泾河与北洛河两大水系之间,秦直道由此穿过。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主要河流有沮河、葫芦河、淤泥河、慈乌河及与洛川县分界的北洛河,年平均径流量2.3亿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1038立方米,是延安市人均水平的1.5倍。
2010年,全县辖6镇4乡,192个行政村,305个自然村。总户数34055户,总人口129803人,较1997年年均自然增长率3.68‰。有汉、回、满、苗、蒙古、彝、藏、壮、土家、维吾尔、布依、朝鲜、侗、哈尼、傣、黎、水、东乡、景颇、仡佬族20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74%。人口密度56.76人/平方千米。
全县耕地2.27万公顷,人均0.18公顷(2.66亩),林地17.6万公顷,草场2.87万公顷。2010年,森林覆盖率71.5%,主要树种有油松、山杨、白杨、侧柏和辽东栎。林地中有各类野生中药材400余种,较名贵的有豹骨、山萸肉、黄芪、柏子、黄芩、甘草等。
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探明煤炭资源面积120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36%,地质储量28.82亿吨,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的店头、双龙、腰坪、仓村一带,是陕西省四大煤田之一。煤层厚度1.94~15.33米,地层厚度62~112米,为低中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富含油的有烟煤,是优质的化工、动力和生活用煤。双龙镇西部探明有石油储存,腰坪乡建庄4号煤层底部夹矸中含有镓、锗、铀元素,店头镇2~3号煤层有0.5~1.3米厚的煤矸石,可用于陶瓷原料和发电燃料。探明矿泉水、砖瓦用黏土、建筑石料等,有待开发利用。
二、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4599元,分别是1997年的12.01和10.7倍;财政收入12.12亿元,支出10.48亿元,分别是1997年的19.9和15.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130元,是1997年的3.49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578元;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3496元,是1997年的4.15倍。金融机构年末存款总额58.35亿元,贷款余额14.55亿元,分别是1997年的8.96倍和3.32倍。位列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第七位,跨入中国西部百强县行列。
农业是黄陵县主导产业。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7.81亿元,是1997年的5.5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2.53万亩,是1997年播种面积的56.09%,总产量5.06万吨,是1997年的1.12倍。苹果种植面积19万亩,总产量22.5万吨,分别是1997年的2.08倍和7.03倍。蔬菜总产量31.52万吨,是1997年的2.08倍。大牲畜年末存栏8635头,猪存栏28565头。全县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24.24万千瓦,是1997年的4.45倍。
以煤炭为主的工业是黄陵县的支柱产业。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0.11亿元,是1997年的29.10倍。原煤生产2285.33万吨,发电量完成53393.16万千瓦时,水泥生产40.57吨,白酒生产503.6吨。煤炭工业总产值96亿元,占到工业总产值的96%,占到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76%。建筑业增加值1.55亿元,总产值2.69亿元,分别是1997年的90.54倍和65.13倍。
境内交通发达,运输畅通。201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1086.93千米,其中国道1条33千米,高速公路1条26千米,县道6条206.26千米,乡道21条255.89千米,村道195条565.78千米,除个别村道外,均达到三级以上油路标准。西(安)延(安)铁路纵贯县境东南部,秦(家川)七(里镇)运煤专用铁路沿沮河西行,直达黄陵矿区,铁路总里程136千米,年运输量800万吨。
通信发展迅速,供电能力充沛。2010年末,全县有固定电话用户24189户,互联网用户10122户,移动用户148712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35部,是1997年的22.5倍。全县有变电站7座,总容量29656.7千伏安,配电变压器68101.6千伏安/850台。全年完成发电量53393.16万千瓦时,售电量10709.19万千瓦时,供电可靠率城市99.93%、农村99.91%。
2010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62亿元,是1997的7.06倍。全县有民营企业216户,注册资本12121万元,从业人员8765人。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县城有供水主管线19千米,集中供热主管线17千米,天然气主管线61.8千米。县城区集中供热面积83.5万平方米,覆盖率83%;天然气气化率72%。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主管网铺设全面完工。沮河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县城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黄陵县城通过省级园林县城验收。累计创建文明单位(机关、社区、村镇)10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4个、市级27个、县级64个。
旅游产业增势强劲。2007年,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强县。2010年,全县涉旅企业百余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涉外饭店1家,旅游宾馆、饭店20余家,有标准床位2000余张,国内旅行社6家,旅游商店、摊点60余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旅游商品琳琅满目,地方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全年接待游客2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
三、社会事业
2010年,全县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35所、幼儿园27所。在校(园)学生(幼儿)25071人,其中高中3545人、初中6812人、职中915人、小学9408人、幼儿园4391人。全县教职工3220名,其中高中216名、初中625名、小学2064名、幼儿园315名。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5640人,其中高级职称292人、中级职称2243人、初级职称3105人。2009年,被科技部命名为科技进步合格县。
黄陵县人文资源得天独厚。位于桥山之巅的轩辕黄帝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1992~2004年,先后实施完成庙前区、祭祀大殿广场两期整修工程。1997年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吴邦国、刘华清等先后来黄陵祭奠先祖;台湾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也相继拜谒始祖。黄帝陵景区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被公布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双龙峪村的宋代佛教寺院万安禅院(俗称“千佛洞”)有大型石雕像10余尊,小型雕像千余尊,为宋代石窟艺术的杰作。还有仰韶文化遗址、古杏城遗址、秦直道遗址,汉代纸坊遗址和汉墓群,紫娥寺石窟等名胜古迹。
秧歌、社火、剪纸、面花、刺绣、木雕等民间艺术蓬勃发展;文学、戏剧、音乐、舞蹈、书画、摄影、广电、图书、出版等文化艺术事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繁荣。黄帝陵祭奠、黄陵面花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公共图书馆1个,调频广播3个,电视台1个。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7.28%和98.64%,有线电视用户24360户,其中数字化整转21496户。
2010年,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209个,其中县级医院6个、股份制医院1个、驻黄单位医院(室)4个、村级规范卫生室163个、个体诊所35个,编制病床679张;从业人员730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66人、初级职称470人。卫生防疫和地方病、传染病防治稳步推进,公共卫生财政保障框架基本建立。县城有休闲广场3处,住宅小区有休闲健身场所5处,全县有健身器械1800台(件)。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2010年,全县纳入城乡低保2391户7213人,其中城镇3444人、农村3769人,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新增就业人员14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3%。农村合作医疗参合7360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63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