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路局史(1986-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农村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是全省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三个层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路作为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载体,是发展农业,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重要基础。加快公路建设,既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先导条件,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更是完善公路交通体系、推进公路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的产业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商品生产快速增长,对直接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农村公路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把修建县乡公路放在突出地位;修路资金从过去的公助为主向由地方多层次、多渠道集资转变;路线布局也由过去的辐射状向网络状发展。

从1984年开始,全省各地继续贯彻“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方针,公路建设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依靠群众兴办,出现了群众集资修路的局面。1986—1990年,这个方针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咸阳市采取“国家补一点,地方财政拿一点,乡镇企业集一点,专业户、干部群众捐一点,农村投劳顶一点”的办法,铺设沥青(水泥)路面、改造旧路500多公里。全市2067公里县乡公路中,沥青(水泥)路面1132公里,占总里程的53.7%。221个农村乡(镇)中,203个铺设了沥青(水泥)路面,占乡(镇)总数的91.85%,9个县(区)乡乡路面黑色化。全市59%的村通了砂石路。铜川市共集资500多万元,新修、改造县、乡公路16条,长165公里。宝鸡市陇县群众集资、群众投劳、交通部门补助,修通辛平寺至新集川35.5公里三级公路和沙盆沟、高楼两座石拱桥。汉中地区勉县杨庄乡双柏、桂花、香子坝3个村的群众集资投劳,一个月时间内移动路基土石方近9万立方米,建成一条15公里的乡公路。关铺乡董家坪村开办石渣厂的农民王永庆出资1100元购回修路用的炸药、导火索等物资。1989年春,略阳县接官亭乡臭塘村采矿专业户张文勇投资7万元,资助硖口驿乡修通6公里公路。仙台坝乡任家院村木耳、香菇专业户贾全武两次出资5.9万元,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区建成一条7公里的公路。彬县人民政府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办法,把9条长188公里的县、乡公路改建成三级、四级公路,其中沥青(水泥)路面占42%;把136条长645公里乡、村道路改建成三级、四级公路,其中沥青(水泥)路面占85%。

至1987年,全省新建县、乡公路8500多公里,改善7000多公里,桥梁近千座30多公里。新增通车乡(镇)430个。其中秦巴山区30个县新修公路1770.7公里,改建公路6905.3公里。修建大、中型桥梁160座、9517.4米,改变了山区人民望河(沟)兴叹的局面,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

(一)秦(岭)巴(山)山区公路建设工程

1984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把陕西省秦(岭)巴(山)山区(简称秦巴山区,习惯称陕南)汉中、安康、商洛地区的略阳、勉县、洋县、城固、留坝、佛坪、南郑、镇巴、宁强、西乡、安康、汉阴、镇坪、旬阳、石泉、岚皋、宁陕、商县、丹凤、山阳、洛南、镇安、柞水、商南、白河、紫阳、平利、汉中和宝鸡市凤县、太白共30个县列入扶贫范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十分积极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这些地区的人民首先摆脱贫困,进而改变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发展商品生产,赶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通知》要求“贫困地区要首先解决由县通到乡(区或公社)的道路。争取在五年内使大部分乡(区或公社)都能通汽车或马车。这些道路由国家、地方、群众共同出资出人修筑。可利用库存余粮组织修路劳务。国家从公路养路费中征收的重点建设资金,五年内每年拿出一部分,给交通部门作为帮助贫困山区修路的专款使用。修路所需器材由国家物资部门作出安排,给以支持。乡以下道路以民办为主”。

秦巴山区是东西向的褶皱断裂带所形成的高、中山地区。东西长约480公里,南北长约250公里,面积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6%。1987年有1379个乡(镇)855.9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8.53%。这里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和有色金属矿藏十分丰富,盛产米、麦、豆类和油料作物。茶叶、生漆、木耳、药材等土特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木材总储蓄量占全省总量的44.6%。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46种、239个矿产地。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省总量的63.3%。然而由于高山险阻,江河纵横,交通极为不便,特别是南下四川的省际出口道路,唐代诗人李白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发展秦巴山区的交通事业。至1984年底,秦巴山区共有公路14721公里;1379个乡(镇)中,只有16个不通公路。但这些公路普遍标准低,晴雨通车里程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常因水毁塌方,中断交通,尤其县、乡公路中的等外路占47%,晴雨通车率仅为4.1%。

汉中镇巴山区公路

按照中央和国家计委的通知精神,陕西省于1985年1月2日至5日由副省长徐山林主持召开专员、县(市)长会议,全面部署落实。1月16日,省计划、交通、水利水保、财政、农牧、商业、粮食、物资、供销、人民银行省分行、秦巴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下达1986年秦巴山区公路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任务及粮棉布、配套物资、资金的通知》,分配给秦巴山区粮食33915吨、棉花13.68万担、棉布3401万米。

8月18—20日,副省长徐山林又一次主持召开了有关地(市)和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秦巴山区公路建设会议,提出“五个不变”(年初专员、县长会议分配给各地、市的粮、棉、布总数不变,补助的配套资金总数不变,每个工日及值所含的实物数量不变,旧路改造任务不变,桥梁修建任务不变)、“一个压缩”(压缩新建公路任务)、“三个提高”(提高单位工程配套资金、配套物资、用工数量标准)。

1987年3月26—28日,副省长徐山林主持召开了第三次秦巴山区公路建设会议,总结两年来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提出保证工程质量的七条标准:①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不得小于6.5米,三级公路不得小于7.5米。②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不得小于3.5米,三级公路不得小于6米。③四级公路山区弯道半径不得小于15米,平丘区不得小于60米;三级公路山区不得小于30米,平丘区不得小于125米。越岭线的回头曲线半径,四级公路不得小于15米,三级公路不得小于20米。④路线最大纵坡不得超过8%。⑤每公里修建涵洞3—4道;沿河路线水流顶冲部位及越岭线的上边坡应设置挡墙,以利路基稳定。⑥铺设的简易路面有3%~4%的拱度。⑦桥梁计算荷载为汽车-20级、验算荷载挂车-100。会后,省计划、财政、交通、水利水保、商业、粮食、物资、供销、人民银行省分行、秦巴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0个部门又联合发出《关于下达1987年秦巴山区以工代赈修建道路和农田水利工程计划的通知》,提出修建改建公路、桥梁计划和国家配套物资、配套资金计划。

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深深地感动了秦巴山区的干部群众。他们深知“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各级政府层层进行发动,级级落实任务。很多领导同志跋山涉水踏勘线路,确定项目。交通、财政、金融、农林等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各乡(镇)、村组迅速组成浩浩荡荡的修路大军,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奋战在崇山峻岭、急流险滩之间。

1985—1987年的三年中,陕西省共动用国家库存粮食27132吨、棉花10.944万担、棉布2720.8万米(3项共折合人民币14394.08万元),加上配套资金3100万元(其中养路费2100万元、省财政1000万元),共计人民币17494.08万元,群众投入工日11927万个,新修县乡公路1770.7公里,改造旧路6905.3公里(内有水毁后基本新修和零星改线189.36公里);新建大中型桥梁160座9517.35米,小型桥梁604座11105.9米。此外,凤县、岚皋、镇坪、镇巴修建铁索桥100余座。

通过上述工程,1987年秦巴山区的公路密度由1984年的20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23.42公里/百平方公里;3000公里等级公路提高了技术等级,1760公里等外公路升为等级公里。打通了通往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及省内地区间、县之间的断头路14条114公里。晴雨通车里程提高到2861公里,是1984年的8倍。共修建涵洞12586道,浆(干)砌防护工程400余万立方米。

秦巴山区公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1987年与1984年相比,有35%的贫困户和34.7%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150元以上,初步实现温饱。其中10.89万户人均纯收入200元以上,基本脱贫。秦巴山区工农业总产值比1984年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4%。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邮电等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整个山区面貌开始发生变化。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黎夫兴奋地为商洛地区赋诗:“迎山劈岭公路通,千里一线半日程。水电广播进山村,何患山高地无平。”汉中地区行署副专员杨吉荣有感而发:“路越千山万水,路通千珍万宝,路富千家万户,路管千年万代。”

安康山区公路

1987年6月22日,根据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省计划、交通、水利水保、财政、农牧、商业、粮食、物资、供销、人民银行省分行、秦巴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下达陕北、关中及秦岭北麓以工代赈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计划的通知》,把帮助贫困地区的范围扩大到延安、榆林地区和铜川市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宜君,咸阳市永寿、长武、旬邑、淳化、彬县、三原,西安市蓝田、临潼(今临渭区),宝鸡市宝鸡(今陈仓区)、麟游,渭南地区华阴、华县(今华州区)等40个贫困山区。1989年,陕西省按照中央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建设公路的办法,在商(州)柞(水)公路南线、洛(川)白(水)公路、姜(城堡)太(白)公路试点后,在10个地(市)32个贫困县安排34个县乡公路项目,其中新建公路67公里,改建公路145公里,修复126.5公里;建桥116座1290.4米。国家利用粮、棉、布以工代赈的办法修建山区公路,深受群众欢迎。

商洛山区公路

(二)镇(巴)简(池)公路改造工程

镇简公路由镇巴县城经泾阳、三原、赤北的7个区7个乡(镇)至简池,全长79公里。1986年1月动工修建,1987年4月底竣工通车,5月11日通过验收。此条公路的改造,改变了镇巴县西部交通不便、运输不畅的状况,基本上结束了肩挑背扛的历史。

(三)佳(县)米(脂)公路改建工程

佳(县)米(脂)公路(简称佳米公路)是连接省道的一条重要公路,全长59公里。1984年,省交通厅决定由省公路局、榆林地区共同投资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佳县、米脂和施工队团结奋战,完成路基土石方372万立方米,修建桥涵302座(道)。1989年4月13日通车。

(四)商(南)郧(湖北郧县)线商赵(川)公路建设工程

商郧公路商赵段是贯穿商南县4个区18个乡(镇)、沟通湖北省、河南省的一条等外级公路,全长85.85公里。路面仅宽4.5米,一些路段经常塌方、公路中断,致使赵川、郧县的车辆必须绕行70多公里才能抵达河南省;去湖北十堰市的车辆也须绕行180公里。1987年9月,省公路局和商南县人民政府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对这段公路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商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5名县级领导、14名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改建工程指挥部,抽调365名县乡干部参与建设管理。全县人民群众集资捐款80多万元,投入200多万个工日,日上劳人数最多时达到2.48万人。9个多月里,移动路基土石方267.6万立方米,修建防护工程5.6万立方米;新建中、小型桥梁15座,涵洞289道,把这段等外级公路改建为长42公里、路面宽7.5米的三级公路。1988年8月31日举行了通车典礼。

(五)半(坡)引(镇)公路改建工程

改建工程北起西安市红旗水泥制品厂,南至湾子村南,全长3.6公里,位于半引公路北段,是灞桥区境内的一条主要公路。改建前技术标准低,路面受地下水浸泡砾石裸露,坑洼不平。

1988年,省公路局投资170多万元,改建为路面宽9米的二级公路,建成沥青路面2.94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0.66公里。1989年通车。

(六)城(固)二(里坝)公路改建工程

城二公路是城固县南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全长38公里。始建于1958年,弯多弯急,路窄坡陡。加之使用年代过久,路况极差。1988年,城固县人民政府决定加宽改造为山区四级、平川三级公路。1989年初,城固县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由南部的五堵、南乐、天明、二里坝等四个区的群众动工修建。年底竣工通车。

(七)麟游县北马坊煤矿汽车专用公路

起自麟游县城,止于北马坊煤矿,全长7.74公里。原为驮道,1956年拓宽、整修为马车道。1970年县财政投入1万元、组织1400名民工再次拓宽并铺设成砂石路面,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1987年北马坊煤矿投资64万元,由麟游县公路管理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改建,铺设成沥青碎石路面。

至1990年底,陕西省2600个乡镇中仅有宁强县巨亭乡,西乡县三花石乡,安康市(今汉滨区)河心、玉岚、杜坝乡,岚皋县沙沟乡,紫阳县田河、云峰、焕古、和平、金川、松垭等12个乡不通公路。这些乡地理位置偏僻,境内山大沟深,且人口稀少,修路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