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痤疮
【概述】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颜面、胸部、背部等处出现与毛囊一致的丘疹,可挤出淡黄的脂栓,伴皮肤油腻为特点。皮损还可表现为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等,青春期男女多见。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
①多由于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②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致;③或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④肝郁气滞,肝阴不足,致使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虚火上浮于面,火郁于内而发疹;⑤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可导致肝阴不足,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脏腑功能紊乱,湿、热、痰、瘀乃生,发为痤疮。
西医认为:
痤疮可能与毛囊内微生物、性激素水平作用、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分泌过旺及炎性反应、免疫机制、遗传和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大多的看法是由于雄激素分泌增高或雄、雌激素水平失衡,导致雄激素相对增高,引起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同时痤疮丙酸杆菌大量增殖,进而诱导局部炎症反应及机体免疫反应,引发痤疮。
【诊断要点】
1.初起损害为与毛囊一致的小丘疹,用手挤压时可见淡黄色脂栓排出,因感染而成红色小丘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粉刺可分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白头粉刺可挑挤出白色豆腐渣样物质,黑头粉刺为内含脂栓氧化所致。
2.少数病变可成为结节或囊肿,深居于皮下,可略高出皮肤表面,红色或黯红色,大的囊肿表面有波动感。愈后留浅凹坑状瘢痕。结节、囊肿性损害一般仅见于男性。
3.皮损好发颜面部,尤其是前额、颊部、颏部,其次为胸背和肩胛间部。对称分布。
4.常伴有面部脂溢,出油多。毛孔扩大,头发光泽油亮,头皮屑多。
5.多数无自觉症状,炎症明显时可有疼痛。
6.多发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青春期后常可缓解。皮疹易反复发作,常在饮食不节、月经前后加重。
【辨证要点】
痤疮主要分为青春期痤疮及青春期后痤疮。青春期生机旺盛,血气充沛,热盛伤肺,肺热熏蒸肌肤,临床表现以炎性小丘疹为主,或有脓疱,伴颜面潮红,口干口渴,大便干,属肺经风热证;若多喜食肥甘煎炸油腻之品,致脾胃湿热,表现为颜面油腻,皮疹可见丘疹、脓疱,伴便秘、溲赤,属肠胃湿热证。后期日久多痰多瘀,皮疹以颜面及胸部囊肿、结节等损害为主,属痰湿瘀滞证。女性患者青春期后的迟发性痤疮多与肝肾亏虚,气血失和,冲任失调有关;或因情绪紧张,工作及生活压力大,常常熬夜,致肝阴不足,肝肾同源,损及肾阴,引起肝郁脾虚的一系列症状,属肝肾阴虚证。
【治疗】
(一)配方颗粒临床调剂外治
1.治则治法
针对痤疮不同皮损状态的特点,外治原则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分辨皮损类型。急性炎症期皮损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皮肤发红油腻等,需要凉血解毒,除湿去脂;皮疹消退期,大量皮疹消退,遗留红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者,需解毒化瘀消斑。
2.常用配方颗粒应用
(1)去脂消炎汤
组成:
金银花30g,野菊花30g,生地榆30g,黄连30g,苦参30g,黄柏30g,芒硝30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凉血解毒,去脂消炎。
适应证:
痤疮急性炎症期,症见粉刺、红肿的丘疹、脓疱、结节,皮肤发红,油脂分泌旺盛。
方解:
方中金银花、野菊花、生地榆为君药,清热凉血,解毒消炎;黄连、苦参、黄柏为臣,泻火燥湿去脂;芒硝消肿疗疮,清热除湿,软坚散结,协同以上药物起效。诸药合用,共奏凉血解毒、去脂消炎之效。
调剂要领:
取去脂消炎汤配方颗粒1剂,放入大小适当的容器中,加入500ml鲜开水,搅拌,使颗粒充分溶解,冷却至常温,取无菌纱布浸泡于药汤中。
使用要点:
将开水化开的去脂消炎汤浸湿无菌纱布6~8层,稍稍拧一下,以纱布欲滴水未滴水状态为佳,展开纱布轻轻湿敷于面部,每次湿敷30分钟,每日2次;湿敷结束后,用清水洗净面部皮肤。
(2)解毒祛痘散
组成:
马齿苋20g,黄连10g,生大黄10g,鱼腥草20g,白及粉5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解毒消炎。
适应证:
痤疮,皮疹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皮肤红肿、炎性结节、囊肿等。
方解:
鱼腥草、马齿苋为君药,解毒消炎散痈;黄连、生大黄解毒泻火燥湿,协同君药祛痘消炎;白及化瘀消痈,收敛生肌,小量应用,促进痤疮皮损损伤之后皮肤尽快修复。
调剂要领:
1剂,开水化开,冷却至40℃左右,与适量医用石膏粉调成黏稠的糊状,用于面部倒膜,每周1次。
使用要点:
清洁面部,负离子喷雾10分钟。碘伏消毒皮损,用无菌粉刺针清除粉刺及脓疱。然后将用开水化开备好的解毒祛痘散,与适量医用石膏粉调成黏稠的糊状,用于面部倒膜,每周1次。倒膜的过程中注意药物不要接触眉毛和头发。
(3)消炎美白膏
组成:
金银花30g,野菊花30g,当归20g,白芷30g,白附子20g,红景天10g,医用凡士林100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清解化瘀,养血美白。
适应证:
痤疮,症见皮疹颜色黯红,以丘疹、色素沉着为主。
方解:
金银花、野菊花为君药,清热解毒;当归、红景天为臣药,养血活血;白芷、白附子为皮肤科美容美白常用药,其中《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白附子外用有祛斑的作用,如“白附子末酒和,敷之即落”,而《名医别录》中则记载“白芷主治风邪……可做膏药面霜,润颜色”。凡士林可以作为药物膏剂的载体,外涂于皮损之处,有封包之效,能促进药物渗透,加强药效。
调剂要领:
取消炎美白膏配方颗粒1剂,研磨成微粉,装不锈钢药杯中,加入医用凡士林,放70℃温水中热浴,同时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至药物和凡士林混合均匀,然后移出药杯,常温保存备用。
使用要点:
清洁面部,负离子喷雾10分钟,用粉刺针将面部成熟之粉刺与丘疹清理挤净。然后取适量消炎美白膏涂抹在面部,且涂抹厚度以微微可见皮损为宜,并按经络循行微微按摩面部5分钟,促进药物吸收,之后以医用石膏倒膜,待石膏膜冷却,取下面膜,用消毒湿毛巾轻轻擦净面部即可。
3.注意事项
(1)治疗环境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粉刺清洁工具严格消毒,医用石膏倒膜时注意涂抹均匀。
(2)随时观察药物的刺激性与过敏反应,如发生刺激与过敏反应,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对症处理。如仅有皮肤潮红、瘙痒等轻微过敏症状,停药即可;如瘙痒剧烈、红斑弥漫,给予西替利嗪片口服、炉甘石洗剂局部外涂。
(二)配方颗粒內调
本病治疗以清热祛湿为基本治疗原则,或配合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或滋补肝肾、调理冲任等法。
1.肺经风热证
证候:
颜面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或觉痒痛,鼻息气热,舌红、苔薄,脉数等。
治法:
疏风清肺。
方药:
枇杷清肺饮加减。
加减:
伴口渴喜饮者,加生石膏,天花粉;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2.湿热蕴结证
证候:
皮肤油腻,间有脓疱、结节,或伴口臭,便秘溺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除湿解毒。
方药:
消痤汤加减。
加减:
脓疱多者,加紫花地丁、土茯苓、野菊花、金银花;经前加重者,加香附、益母草、当归;妇女痛经者,加乌药、小茴;囊肿成脓者,加浙贝母、穿山甲、皂刺;结节、囊肿难消者,加三棱、莪术、皂刺、夏枯草;腹胀,舌苔厚腻者,加生山楂、鸡内金、枳实;油脂多者,加生白术、生山楂。
3.冲任不调证
证候:
表现为月经不调,小腹胀痛,或经来皮疹增多和加重,舌红、脉弦,多见女性患者。
治法:
调理冲任。
方药:
二仙汤加减。
加减:
大便干燥、油脂分泌多者,加决明子、焦山楂、茵陈;粉刺色红伴疼痛,加牡丹皮、白茅根;粉刺伴囊肿、结节难消者,加红花、水蛭;经前加重,加香附、益母草;中年女性伴红热汗出,加淫羊藿。
4.痰瘀凝结证
证候:
皮疹旷久不愈,坚硬疼痛,色黯不鲜,或伴结节囊肿、瘢痕与色素沉着,舌黯红,脉滑。
治法:
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加减:
肿块大而坚硬者,加夏枯草、败酱草、郁金。
5.肝郁肾虚证
证候:
丘疹或脓疱、色红、多有疼痛,兼见失眠、易怒、抑郁寡欢,情志不畅,胁肋胀痛,月经不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
疏肝补肾。
方药:
逍遥散合知柏地黄丸加味。
加减:
月经不调者,加茺蔚子、当归、川芎;脾虚者,加四君子汤;腹部胀满者,加陈皮、砂仁。
【预防与调护】
1.早晚用温水洗脸,以含硫黄或其他去脂消炎成分的香皂洗涤患处,面部出油多者每日可洗3~4次,以清洁面部油脂,预防细菌感染。不用冷水洗脸,以防毛孔堵塞,粉刺加重。
2.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烟酒、咖啡;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
3.保持大便通畅。
4.勿滥用化妆品,特别是粉质和油质化妆品。
5.禁止自行用手挤压粉刺,以免炎症扩散、愈后遗留凹坑状瘢痕。
6.避免熬夜,每晚11点前入睡。
【典型医案】
袁某,男,20岁,学生,因面部、胸背部反复起皮疹4年,加重1个月于2018年5月6日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胸背部起皮疹,经多方治疗后病情时轻时重。近1个月来皮疹增多,就诊时见面部、胸背部可见红色丘疹、脓疱、结节及凹陷性瘢痕,皮疹主要发生于前额、面颊、口周,头面部及胸背部油脂分泌旺盛。诊时口臭,便干、2~3日一行,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
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肺胃蕴热证)。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
配方颗粒临床调剂外治处方:
(1)去脂消炎汤:
芒硝30g,生地榆30g,苦参30g,黄柏30g,黄连30g,金银花30g,野菊花30g。
14剂,配方颗粒加开水溶解,冷却至常温,纱布外敷,每日1剂。
使用要点:
将开水化开的去脂消炎汤浸湿无菌纱布6~8层,湿敷面部,每次湿敷30分钟,每日2次;湿敷结束后,用清水洗净面部皮肤。
(2)解毒祛痘散:
马齿苋30g,黄连30g,生大黄30g,鱼腥草30g,白及粉5g。
2剂,开水化开,与适量医用石膏粉调成黏稠的糊状,用于面部倒膜,每周1次。
使用要点:
清洁面部,负离子喷雾10分钟。用碘伏消毒皮损,用无菌粉刺针清除粉刺及脓疱。然后将解毒祛痘散用开水化开,与适量医用石膏粉调成黏稠的糊状,用于面部倒膜,每周1次。
内服处方:
配方颗粒内服以自拟方“消痤汤”加味:枇杷叶10g,生侧柏叶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苍术10g,白术10g,茯苓20g,陈皮10g,半夏6g,黄芩10g,黄连6g,生山楂20g,白花蛇舌草30g,皂角刺10g,厚朴10g,生薏苡仁30g,生大黄6g。共14剂。早晚各1袋,餐后半小时开水冲服。嘱患者早睡早起,忌食辛辣、肥甘厚腻及甜食。
2018年5月20日二诊:
2周后复诊,患者诉面部、胸背部出油较前减少,皮损脓疱明显减少,疼痛较前缓解。口臭减轻,大便通畅。两颌下出现少许炎性结节,囊肿,舌红,苔黄,脉弦滑。前方加夏枯草30g、海藻30g、三棱10g、莪术10g。14剂冲服。外治继续以去脂消炎汤纱布湿敷,每日2次,湿敷方法如前。解毒祛痘散石膏倒膜,每周1次。
三诊:
患者用药1个月,皮疹大部分消退,油脂分泌减少,可见粉刺与少许红色丘疹,遗留较多黑褐色色素沉着。时感腹胀。去生大黄,加入陈皮12g、生姜6g。14剂冲服。
外治取消炎美白膏:
金银花30g,野菊花30g,当归20g,白芷30g,白附子20g,红景天10g,丹参10g,医用凡士林100g。2剂。
使用要点:
清洁面部,负离子喷雾10分钟,用粉刺针将面部成熟之粉刺与丘疹清理挤净。然后取适量消炎美白膏涂抹在面部,且涂抹厚度以微微可见皮损为宜,并按经络循行微微按摩面部5分钟,促进药物吸收,之后以医用石膏倒膜,待石膏膜冷却,取下面膜,用消毒湿毛巾轻轻擦净面部即可。每周1次。
共治疗近2个月,病情渐至痊愈。
【体会】
1.痤疮的外治调理选方与用药,重在辨皮损形态
西医认为炎症反应是导致痤疮皮损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火热上炎”是其核心病机,“泻火解毒”需贯穿痤疮治疗的始终。因此,在皮疹处于急性期,以皮肤潮红,油腻,红色丘疹、脓疱、红肿的结节等为主要表现时,外治时应以清热凉血、解毒消炎为主要治则,常选的药物有金银花、野菊花、马齿苋、生地榆、鱼腥草、苦参、黄柏、生大黄、黄连等。外用药的给药方法最常用的是冷湿敷,一般每日2次,且湿敷的时间宜控制在30分钟之内。中药外用于面部特别需要注意染色的问题,为避免皮肤染色,需要在治疗结束后用水洗净面部。对于痤疮恢复期,大量皮疹消退,遗留黑色或红色色素沉着者,外治法侧重化瘀消斑,辅以解毒消炎。当归、白芷、白附子、红景天、丹参等化瘀消斑之品疗效卓著,运用倒膜的方法收效更加。
2.痤疮的中药内调方面,重在明确病机
青春期痤疮与成年痤疮在病机方面有所不同。青春期粉刺的大多数证候病机为湿、热、毒蕴结。“湿”“热”为发病的始动因素,湿热入营血,蕴结肌肤,造成局部气血凝滞而发病。临床上主要见到皮肤损害以丘疹、脓疱为主,周围潮红,高起于皮面,红肿热痛,有时也可见少数散在的结节、囊肿等,伴见油脂分泌较多,大便干结,舌红苔腻等。治以清泄肺胃积热,解毒通络。常用药物为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蒲公英、天花粉、车前子、薏苡仁、玄参、生石膏、苦参。
迟发性粉刺好发于年龄超过24岁的女性患者,常因为素体肝肾阴亏虚,冲任失调,虚火上炎,上熏头面而发;或者因为情绪紧张,引起肝郁脾虚的一系列症状。此实乃水火不济所为,治疗上非清肺经之热可解,宜从肝肾论治,调摄冲任,滋阴清热。常用药物为山茱萸、女贞子、墨旱莲、合欢皮、香附、柴胡、栀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茯苓、泽泻、牡丹皮、生地黄、生石膏、知母、黄芩、黄柏等。诸药相合,共奏滋肝益肾、清热养阴之功效。
对于难治性、反复不愈的痤疮,乃因湿、热、毒、痰、瘀堵塞脉络而发病。临证时常需健脾补肾除湿,以绝生痰之源;化瘀通络、解毒散结以绝痤疮发病之因。
此外,临证时还应根据痤疮在颜面部的分布特点,辨别其所属脏腑的寒热虚实。根据《素问·刺热》的面部分候脏腑方法将面部分为5个部分,分属五脏,以判断五脏的盛衰。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下颌候肾。然后选用相应的引经药进行治疗,这样就能把药力引到病所,增加治疗效果。
(杨碧莲 王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