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二、癣
【概述】
癣是最常见的皮肤病,老百姓亦将一切皮肤病泛指为“皮肤癣病”。中医学中癣有狭义、广义之分,其中广义指皮肤增厚,伴脱屑或渗出的皮肤病,如牛皮癣、松皮癣等。本节所述疾病为狭义的癣,指发生于表皮及皮肤附属器的浅部真菌病。本病因其发生部位的不同,而名称各异。临床上常见的癣病有发于头部的白秃疮、肥疮,发于手部的鹅掌风,发于足部的脚湿气等。本病具有长期性、广泛性、传染性的特征,一直是皮肤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
本病总因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湿、热、虫、毒,或相互接触传染,感染浅部真菌,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
西医认为:
浅部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感染表皮角质层、毛发和甲板所引起的疾病。皮肤癣菌包括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多因密切接触后直接传染,亦可由接触污染衣物、器具传染。
【诊断要点】
1.头癣
(1)白秃疮:
儿童多见,男性多见,头顶、枕部好发,皮损为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病发常于头皮外0.3~0.8cm处折断,易拔出,根部包有白色菌鞘。本病青春期可自愈,秃发亦可再生,不留瘢痕。
(2)肥疮:
儿童多见,常由头顶发病,渐至全头,皮损为黄癣痂堆积,呈蝶形,边缘翘起,中央微凹,有特殊的鼠尿臭。痂下湿润糜烂。病发枯槁脱落,为永久脱发,头皮愈后留疤。失治可由儿童持续到成人。
2.鹅掌风
成人多见,多单侧发病,以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为皮损特点,皮损中心向愈。若反复发作,可致手掌皮肤肥厚,宛如鹅掌;若累及指甲,则甲板蛀蚀变形,灰白增厚,而成灰指甲。
3.脚湿气
成人多见,夏秋病重,冬春病减。皮损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等为特征。临床上可分为3型:
(1)水疱型:
为成簇或分散的皮下水疱,瘙痒,数天后水疱吸收隐没,叠起白皮。
(2)糜烂型:
为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除去白皮,基底呈鲜红色,剧烈瘙痒。此型易并发感染。
(3)角化型:
为皮肤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皲裂。
4.圆癣
多于青壮年男性,夏季多发。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近端。皮损呈圆形,或多环形,为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周扩张的斑块。若生于腰间,则常形成带形皮损。阴癣为发生于胯间及阴部相连皱褶处的特殊类型圆癣,皮肤损害基本同圆癣,向下可蔓延至阴囊,向后可至臀间沟,向上可至下腹部。瘙痒明显。
5.紫白癜风
好发于颈项、躯干,尤其多汗部位和四肢近心端。皮损为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的斑片,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附少许糠秕状鳞屑,常融合成片,瘙痒不甚,夏发冬愈,复发率高。
【辨证要点】
癣发于上部者,多兼风邪,如白秃疮、肥疮、鹅掌风等;发于下部者,多为湿盛,如脚湿气等;风热偏盛者,多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湿热盛者,多渗液流滋、瘙痒结痂;郁热化燥,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多皮肤肥厚、干燥皲裂、瘙痒。
【治疗】
(一)配方颗粒临床调剂外治
1.治则治法
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务须彻底治愈。外治法为本病主要方法。
2.常用配方颗粒应用
(1)癣泡消
组成:
黄柏30g,苦参30g,白鲜皮30g,马齿苋30g,野菊花30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
头癣、体癣、足癣,伴瘙痒及水疱、浸渍者。
方解: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苦参,味苦气寒,燥湿止痒,《本草新编》载其“扫遍身痒疹……杀疥虫”;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真菌作用;马齿苋、野菊花利湿解毒。
调剂要领:
取癣泡消配方颗粒1剂,加入500ml沸水,充分搅拌,使颗粒充分溶解,根据皮损面积取相应大小无菌纱布,浸泡于癣泡消药液中。
使用要点:
待颗粒剂冷却至适宜温度(约34~38℃),用碘伏消毒皮损,揩除较厚痂皮,后取癣泡消纱布,覆于皮损处,湿敷15~20分钟为宜。头部癣病需于湿敷完毕后拔除病发;鹅掌风及脚湿气,则加水至没过皮损,泡洗15~20分钟。
(2)二白膏
组成:
白及10g,白鲜皮10g,三七10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
慢性皮炎,症见皮损色黯、粗糙肥厚者。
方解:
白及善治溃疡皲裂,有生肌消肿之功效;配以白鲜皮祛风胜湿止痒,三七活血化瘀生肌。颗粒以凡士林调涂更具润泽保护之功效。
调剂要领:
取二白膏配方颗粒1剂,研磨成微粉,装不锈钢药杯中,加入医用凡士林50g,放70℃温水中热浴,同时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至药物和凡士林混合均匀,然后移出药杯,常温保存备用。
使用要点:
每次用癣泡消足浴后,用纱布轻轻蘸干残留的药液,并及时清理患处皮屑,然后取适量二白膏抹在脱屑、皲裂处,且涂抹厚度以微微可见皮损为宜,每日2次。
3.注意事项
(1)本病有传染性,治疗时需做好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头部癣病需于湿敷完毕后拔除病发。
(3)圆癣若面积较大或皮损分散,则可使用癣泡消药浴治疗。
(4)指(趾)甲受累而成灰指甲者,需用小刀刮除病甲变脆部位,再行外治。
(二)配方颗粒内调
皮损广泛,自觉症状较重,或抓破染毒者,需内外兼治。
1.风湿毒聚证
证候:
肥疮、鹅掌风、脚湿气,症见皮损泛发,蔓延浸淫,或头皮受累面积大,黄痂堆积,发脱头秃;或手如鹅掌,皮肤粗糙,或皮下水疱;或足趾糜烂、浸渍剧痒;舌薄白,脉濡。
治法: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方药:
消风散加地肤子、白鲜皮、威灵仙,或苦参汤加白鲜皮、威灵仙。
2.湿热下注证
证候:
脚湿气伴抓破染毒,症见足趾糜烂,渗流臭水或化脓,肿连足背,或见红丝上窜,胯下臖核肿痛;甚或形寒高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方药:
湿重于热者,萆薢渗湿汤主之;湿热兼瘀者,五神汤主之;湿热并重者,龙胆泻肝汤主之。
【预防与调护】
1.加强癣病知识宣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正确认识。
2.注意个人卫生,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管理。
3.患者需早发现、早治疗,坚持治疗,巩固疗效。患病动物需及时处理,消灭传染源。
4.针对不同癣病传染途径做好消毒灭菌。如头部癣病需注意理发工具,及患者梳子、帽子、枕巾等物的灭菌;身体癣病需注意患者内衣、裤子、床单等物的洗换、曝晒;足部癣病需注意鞋袜、洗脚盆等的消毒清洗。
【典型医案】
刘某,男,33岁,左足底干燥脱屑3个月,于2013年11月7日就诊。患者3个月来左足底皮肤干燥皲裂,伴脱屑,自用“愈裂膏”未见明显好转。近日瘙痒明显,影响日常工作来诊。查体:左足底、足跟部皮肤干燥皲裂,边缘散在白色鳞屑,皮损干燥未见渗出,舌淡红,苔黄,脉濡滑。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刻下症见:足底阵发瘙痒,口干,纳可,偶因瘙痒影响睡眠,二便调。
西医诊断:
足癣(角化型);中医诊断:脚湿气(风湿毒蕴证)。
治法: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配方颗粒临床调剂外治处方:
(1)癣泡消:
黄柏30g,苦参30g,白鲜皮30g,马齿苋30g,野菊花30g。
7剂,配方颗粒加水溶解后足浴,每日1次,每次1剂。
(2)二白膏:
白及10g,白鲜皮10g,三七10g。
1剂,研碎,与白凡士林充分混合,外涂皮损处,每日2次。
使用要点:
癣泡消足浴,每晚1次,每次泡浴20分钟;足浴完毕后,用无菌医用棉签蘸调好的二白膏,均匀涂抹至皮损处,且涂抹厚度以隐约能看见皮损为度。次日晨起再次外涂二白膏。
内服处方:
(1)配方颗粒内服处方:
消风散去麻仁、牛蒡子,加地肤子、白鲜皮。
荆芥10g,防风10g,蝉蜕10g,苦参10g,苍术10g,生石膏15g,知母6g,通草15g,当归10g,生地10g,生甘草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
7剂,水冲服,每日1剂。
(2)西药:
联苯苄唑溶液外用,每日2次。
2013年11月13日二诊:
患者瘙痒明显减轻,足底脱屑减少,皲裂处愈合。查体:左足底及足跟原有皲裂愈合,脱屑较前减少,舌红,苔黄,脉滑。嘱遵前方继续治疗1周。后诸症消失,临床治愈,停药。
【体会】
癣是一种常见的浅部真菌病,具有长期性、广泛性、传染性的特征。其病原体为皮肤癣菌,传染途径为直接和间接接触,不同人群易感性亦不相同。故诊断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接触史和发病部位。抗真菌西药治疗有一定优势,故治疗过程中可中西药合用。以抗真菌药物抑制、杀灭真菌,同时给予中药内服外治,标本兼治,减轻瘙痒、渗出等伴随症状,以免抓破染毒。
《洞天奥旨·秃疮》云:“疮轻者,外治即愈;疮重者,必须内外兼治,庶易愈也。世人多不急治,所以多累,竟致虫蚀发尽,成为秃子耳。”在白秃疮和肥疮治疗过程中,务求彻底治疗,其关键在于拔除病发,故嘱患者坚持每日泡洗拔发治疗,直至病愈。
鹅掌风的发生多与体内湿热停滞相关,湿性黏着,其势缠绵,故病程常迁延日久不愈,或易反复发作,再加上病久入络,经络阻滞,气血凝滞,更致病情缠绵不已。故治疗病程日久、反复发作等顽固性鹅掌风时,常内外兼治,口服汤剂配伍中常加入全蝎、威灵仙、乌梢蛇等加强祛风通络;牡丹皮、当归、川芎、红花等养血润燥,祛腐生新;茯苓、白术、白扁豆、焦山楂等健脾养胃。
脚湿气易传染、易复发、易继发感染等,故临床上需充分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哲学思想。皮肤癣菌喜潮湿、炎热的环境,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自身接种。其生命力极强,在脱离活体的毛发、指甲、皮屑等中也可以存活和保持毒性1年以上。因此,应增强对脚湿气的认识了解,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及皮肤干燥,避免与人共用脚盆、毛巾、鞋袜等;平时穿通风透气性良好的鞋袜,勤洗脚,勤换鞋袜,定期消毒衣服、鞋袜;避免水中作业时间太长;患者本人洗浴之后,要擦干腹股沟、足趾间等皱褶部位,消除真菌繁殖场所。此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其变指脚湿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易复发,甚者继发细菌感染,形成癣菌疹、脓疱、丹毒、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并发症。故对于疑诊患者应及早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确诊患者,应合理治疗,积极治疗,坚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症状缓解的患者,还应继续坚持用药一段时间,预防反复;若有全身疾病者,应当首先控制全身疾病,增强免疫功能;兼有瘙痒患者,嘱其避免用手挠抓患处,避免自身接种。
圆癣的诊疗过程中还应注意患者全身疾病的状况,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等药物均会降低皮肤免疫功能,易患本病;糖尿病患者本身皮肤免疫功能不佳,易继发感染性皮肤病,且一旦发病常皮损多发,反复不愈,故除治疗皮肤病外还需积极治疗基础病。若皮损广泛或外治效果不能奏效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紫白癜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俗名汗斑,有紫、白二种。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总由热体风邪、湿气,侵入毛孔,与气血凝滞,毛窍闭塞而成。多生面项,斑点游走,延蔓成片,初无痛痒,久之微痒。”外治本病同时,可予益气固表敛汗汤剂内服,以内外同治,常用玉屏风散口服,方中黄芪为君、益气固表,白术健脾利湿,防风疏风解表,随其汗出减少,症状亦可减轻。西医认为本病由马拉色糠秕孢子菌感染引起,且由于该菌可使黑素细胞产生黑素功能受到影响,因而皮损出现色素减退,又称寄生性白斑,短期内不易消退;Wood灯检查皮损部呈黄色荧光。诊疗过程中需向患者解释白斑成因,打消患者损容顾虑,鼓励其坚持治疗。
另外,由于本病皮损多样,外用药物剂型需正确选择。对于渗出、糜烂或水疱较多的皮损,应选用中药颗粒水中溶解后外用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或痂皮略厚难于清除时,可将颗粒药物溶于麻油等制成油剂外涂,以保护创面,软化痂皮;若皮损角化过度,显著增厚,则应先用中药颗粒溶液泡洗患处,再以中药颗粒与凡士林等膏剂混合,外搽患处,以起到封包作用,加强药物渗透。
(萧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