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三、疥疮
【概述】
疥疮是由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常在集体宿舍或家庭中传播流行。本病以皮肤皱褶处隧道、丘疹、水疱、结节,夜间剧痒,可找到疥虫为临床特征。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
本病多因机体湿热内蕴,虫毒侵袭,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
西医认为:
本病为感染疥螨而致。疥螨又称疥虫,是一种皮内寄生虫。人的疥疮主要由人型疥螨引起,常由直接接触或由衣物间接接触传染。动物(猫、狗等)疥疮由动物型疥螨引起,偶可传染给人。疥螨有雌雄两种。雄虫交配后不久即死去,雌虫则可钻人表皮角质层下,一边钻进形成隧道,一边产卵,约经1~2个月,可产卵40~50个,然后死去。卵经过3~4天孵化成幼虫,以后再变成若虫、成虫,从卵到成虫约经7~14天,离开人体后,还可活2~3天。
【诊断要点】
1.皮肤薄嫩部位易于受累,如指缝、腰、脐周、阴股部、手腕等,婴幼儿还可累及头面、掌跖。
2.损害主要为丘疹、丘疱疹、水疱、隧道和结节。丘疹散在,淡红色,多针头大小。丘疱疹及水疱常见于指缝、脐周、小腹部,多为粟粒大小,婴幼儿可为大疱。隧道常见于指间和阴茎,为灰白或浅黑色略隆起的线纹,常弯曲,长约3~15mm,末端可有丘疹或水疱,为疥螨栖身之所。结节多发生在阴囊、阴茎、大阴唇等处,绿豆至豌豆大小,半球形、淡红色、较硬。
3.自觉瘙痒,入夜尤甚。因痒而抓常致抓痕、血痂,也可引起脓疱疮、疖、淋巴结炎、肾炎等。
4.冬季多见,常集体发病。如无妥善治疗,很难自愈。
5.皮损处可检出疥虫。
【辨证要点】
疥疮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隧道和结节,自觉瘙痒,入夜尤甚等。发生的部位为皮肤薄嫩部位。中医辨证的要点是接触疥虫兼感湿热之邪,郁于肌肤,故见皮肤水疱多,丘疱疹泛发,壁薄液多,破流脂水,浸淫湿烂;搔破染毒,湿热毒聚则见脓疱叠起,或起红丝,臖核肿痛;舌红、苔黄腻,脉数滑,为湿热毒聚之象。
【治疗】
(一)配方颗粒临床调剂外治
1.治则治法
以杀虫止痒为原则。硫黄为古今治疗疥疮的特效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10%~20%的硫黄软膏(小儿用5%浓度)。用法:先用中药汤剂或用温肥皂水洗涤全身后,再搽药,患处多搽,无病处亦搽,不可遗漏,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3天,第4天洗澡,换洗衣、被、床单,此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停药后观察1周左右,如无新的皮损出现,即为痊愈。
2.常用配方颗粒应用
(1)夜交藤外洗方
组成:
夜交藤125g,百部50g,苦参25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祛风通络,杀虫止痒。
适应证:
疥疮。
方解:
夜交藤为君药,《本草纲目》载其“主治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有养血通络止痒之功效;百部、苦参为臣药,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调剂要领:
取夜交藤外洗方配方颗粒1剂,放入200ml沸水中搅拌,使颗粒充分溶解,再将溶液倒入浴盆中搅匀。
使用要点:
每次泡浴20分钟,每3日1次。
(2)除疥膏
组成:
百部10g,蛇床子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硫黄20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疏风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
疥疮丘疱疹、结节多发,硫黄软膏不耐受者。
方解:
硫黄大热,补火助阳,杀虫,《药性本草》载其“生用治疥癣”;百部、蛇床子为臣药,助硫黄杀虫;地肤子、白鲜皮清热除湿止痒,节制硫黄之热性。
调剂要领:
取除疥膏配方颗粒1剂,加入白凡士林200g混匀备用。
使用要点:
洗浴后取除疥膏外涂,用法同硫黄软膏。
3.注意事项
(1)洗浴用水不宜过热,应控制在34~38℃,时间控制于20分钟内,避免眩晕。
(2)部分患者硫黄软膏使用后产生接触性皮炎,可换用除疥膏外用继续治疗;若症状较重,须立即停药,给予抗组胺药口服,激素类药局部外涂。
(3)症状消失后停药观察1周,如有新发皮疹,还需继续治疗。
(二)配方颗粒内调
本病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要治法。
1.湿热毒蕴证
证候:
水疱多,丘疱疹泛发,壁薄液多,破流汁水,浸淫湿烂;或脓疱叠起,或起红丝,臖核肿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化湿止痒。
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2.血虚风燥证
证候:
初起泛发水疱,抓破流滋水,浸淫湿烂瘙痒无度,口干咽苦,便结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养血润燥,杀虫止痒。
方药:
当归饮子加减。
【预防与调护】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2.患者衣服、被褥均需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充分曝晒,以杀灭疥虫及虫卵。
3.彻底消灭传染源,在家庭或集体宿舍里发现患者应予分居,并积极治疗。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水洗手。
4.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卫生宣传,对公共浴室旅馆、车船的衣被用物应定期清洗消毒。
【典型医案】
刘某,男,17岁,2017年7月20日初诊。主诉:全身皮肤皮疹伴瘙痒10天。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外阴出现红色丘疹,夜间剧烈瘙痒,逐渐泛发全身。专科检查:全身密集红色丘疹、丘疱疹,皱褶部位居多,阴囊部的部分丘疹破溃渗出,可见大量抓痕及血痂。实验室检查:疥虫(+)。刻下症见:因瘙痒睡眠不佳,口干,小便黄,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
疥疮;中医诊断:疥疮(湿热毒蕴证)。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外用处方:
(1)配方颗粒临床调剂外治处方:
夜交藤125g,百部50g,苦参25g,溶于洗澡水中泡浴,每次20分钟,每3日1次。
(2)10%硫黄软膏外涂治疗。
使用要点:
先用中药颗粒外洗全身,再以硫黄软膏外涂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3天,第4天中药药浴,换洗衣、被、床单,此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后停药,停药后观察1周。
内服处方:
(1)配方颗粒内服处方:
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6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苦参6g,蝉蜕10g,枳壳10g,牡丹皮15g,龙胆6g。
7剂,水冲服,每日1剂。
(2)西药:
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每晚1次。
2017年7月27日二诊:
患者瘙痒明显减轻,夜间可以入睡,大便通畅,口干好转。查体:全身原有丘疹部分消退,未见新发皮疹,阴囊散在黯红色结节,原有破溃愈合,无渗出,舌红,苔薄黄,脉滑。继服上方7剂,西药继续西替利嗪片口服;继续外用硫黄软膏。嘱患者症状消失后停药,观察1周后复诊。
2017年8月12日三诊:
患者于8月4日瘙痒缓解,原有丘疹、结节基本消退,停药。观察7日未见新发皮疹。查体未见新发丘疹、结节,考虑疾病基本控制,停止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嘱患者清理集体宿舍用品,彻底消毒,家人或同学有相同症状者亦需治疗。
【体会】
疥疮是由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诸病源候论》云:“疥者……多生于足,乃至遍体……干疥者,但痒,搔之皮起,作干痂。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 虫。”本病传染源为疥虫,传播途径为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所以此类传染病治疗上应遵循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原则。本病诊治过程中要做好健康宣教,除治疗患者本人,还应嘱其彻底消毒患者衣物用品,预防交叉感染,同时嘱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共同诊治。部分患者疥疮治愈后仍对本病怀有恐惧感,怀疑疥虫未除,这时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做好对本病预后的解释工作。皮内隧道和结节为本病的特征性皮损,其中隧道为疥虫在人体寄生之痕迹,结节内往往包含成虫虫体及虫卵,故发现和治疗结节是本病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关键环节。疥疮结节经久不愈者,可用液氮冷冻治疗。本病瘙痒明显,入夜尤甚,因剧烈瘙痒而搔抓过度可引起刺激性红皮病,继发内脏系统损害,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故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抗组胺药以对抗人体对疥虫虫体的过敏反应,同时给予中药内服外治,标本兼治,预防全身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本病因虫致病,故治疗以外治为主。硫黄为治疗本病的古今特效药物,亦为首选药物;《名医别录》载其“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癣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 疮,止血,杀疥虫”。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产生接触性皮炎,可换用除疥膏治疗;若硫黄过敏,则可换用丁香罗勒软膏或克罗米通软膏治疗。中药外洗方剂各家均有论述,本文所载夜交藤外洗方以夜交藤为君药,《本草纲目》载其“主治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有养血通络止痒之功效。常用药物百部,《本草新编》载其“气微温而寒,无毒。杀寸白蛔虫,洗衣除虱。烧汤洗牛马,身虱不生;烧烟熏树木,蛀虫即死;人家烧烬,尽逐蠓蝇。此物杀虫,而不耗气,最有益于人”,陈士铎言“百部杀虫最灵,又不耗气,良然”。常用药物蛇床子,《药性论》载其“主大风身痒,煎汤浴之,瘥”。故百部、蛇床子亦为常用外洗药物。硫黄单味药外用所致接触性皮炎,乃其热性外侵肌肤,与气血相搏,郁于肌肤所致,故常以除疥膏易之。方中地肤子,《本草原始》载其“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白鲜皮,《本草原始》载其“入肺经,故能祛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效;二药与硫黄配伍,既增利湿止痒之效,亦克硫黄之大热。
(萧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