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六、湿疹
【概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中医学称本病为“湿疮”“浸淫疮”“四弯风”等。其特点是:皮疹多具有多形性、渗出倾向、对称分布、反复发作的特点,常伴有剧烈瘙痒,病程长短不一,易转为慢性湿疹,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
①湿疹的发病是由于禀赋不耐,皮肤腠理不固,易受外界风、湿、热邪,外邪侵袭阻滞于肌肤而生本病;②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液输布失常而化生内湿,湿邪蕴久化热,郁于血分,充于腠理,外发肌肤而发病;③或湿热蕴结日久,耗伤阴血,血虚化燥生风而致肌肤失养,干燥肥厚粗糙。总之,本病急性期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则血虚风燥。
西医认为:
①湿疹是由于内外诱发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迟发性超敏反应;②湿疹的内部因素可为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后者与个体易感性有关;③湿疹可由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等)、生活环境(如炎热、干燥等)、动物皮毛、各类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诱发加重。
【诊断要点】
1.急性期
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散全身,常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界限不清楚,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烫洗可加重皮损。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痂、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发热等;如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形成严重的疱疹性湿疹。
2.亚急性期
多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病程较久发展而来。皮损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黯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仍自觉有剧烈瘙痒。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发作,如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湿疹。
3.慢性湿疹
多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黯红色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亦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
【辨证要点】
湿疹的主要症状是皮损具有多形性、渗出倾向、对称分布的特点,易反复发作,常伴剧烈瘙痒,易转为慢性湿疹。发生的部位常见于面、手、足、小腿等处。中医辨证的要点是急性期皮疹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抓破渗液流脂水,为湿热蕴肤证;而皮疹红,有丘疹、鳞屑,瘙痒,抓后糜烂渗出,伴脾虚的症状者,为脾虚湿蕴证;病程久,反复发作,皮疹色黯或色素沉着,或皮疹粗糙肥厚,剧痒难忍,为血虚风燥证。
【治疗】
(一)配方颗粒调剂外治
1.治则治法
针对湿疹不同时期皮疹特点,外治原则和方法是不同的,需要分期、分皮损外治。
湿疹急性期皮肤基本损害以红斑、水疱、糜烂、渗出为主,此期宜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予清热解毒除湿汤湿敷,湿敷完毕,予甘草油外涂;湿疹慢性期皮损多色黯、粗糙、肥厚、干燥,此时应以养血祛风止痒为法,可予二白膏、白鲜皮霜。
2.常用配方颗粒应用
(1)清热解毒除湿汤
组成:
马齿苋60g,黄柏40g,苦参30g,野菊花40g,蒲公英30g,车前草15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适应证:
急性湿疹,症见红斑、水疱、糜烂、渗出。
方解:
马齿苋兼顾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配以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车前草清热利湿,黄柏、苦参燥湿止痒。
调剂要领:
取清热解毒除湿汤配方颗粒1剂,放入1 000ml药杯中,加入500ml 40℃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搅拌,使颗粒充分溶解,根据皮损面积取相应大小无菌纱布,浸泡于清热解毒除湿汤中。
使用要点:
取浸泡于清热解毒除湿汤中的无菌纱布6~8层,稍稍拧一下,以纱布欲滴水未滴水状态为佳,然后展开纱布轻轻湿敷于皮损处,若纱布干燥,及时更换之,每次湿敷20分钟,每日2次。
(2)甘草油
组成:
生甘草50g;湿疹糜烂渗出者,加黄柏20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炎,保护皮肤。
适应证:
急性湿疹湿敷后保护。
方解:
生甘草具有消炎解毒之功效。药味简单,但制备成药油其保护润泽之力更强。糜烂渗出者,配以黄柏清热燥湿。
调剂要领:
取甘草油配方颗粒1剂,研磨成微粉,装器皿,备用。应用时,根据皮损面积大小,取适量甘草散放入药杯中,与适量香油调制成稀糊状。
使用要点:
每次用清热解毒除湿汤湿敷完毕后,先用纱布轻轻蘸干残留的药液,再用无菌医用棉签或无菌毛笔蘸调好的甘草油,均匀涂抹至皮损处,且涂抹厚度以隐约能看见皮损为度。涂抹太薄,影响疗效;涂抹太厚,导致干裂不适。
(3)二白膏
组成:
白及10g,白鲜皮10g,三七10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
慢性皮炎,症见皮损色黯、粗糙肥厚。
方解:
白及善治溃疡皲裂,有生肌消肿之功效,配以白鲜皮祛风胜湿止痒,三七活血化瘀生肌。颗粒以凡士林调涂更具润泽保护之功效。
调剂要领:
取二白膏配方颗粒1剂,研磨成细粉,装不锈钢药杯中,加入医用凡士林50g,放70℃温水中热浴,同时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至药物和凡士林混合均匀,然后移出药杯,常温保存备用。
使用要点:
取适量二白膏涂抹在皮损处,且涂抹厚度以微微可见皮损为宜,每日2次。
(4)白鲜皮霜
组成:
白鲜皮30g,当归30g;瘙痒较重者,加苦参30g。上述药物为1剂用量。
功效:
养血祛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
慢性湿疹,症见皮损粗糙干燥、瘙痒不止。
方解:
白鲜皮除风湿邪气,能治皮肤顽癣;当归辛温,行血止痛、润燥祛风。瘙痒重者,予苦参清热燥湿止痒。
调剂要领:
取白鲜皮霜配方颗粒1剂,研磨成细粉,装不锈钢药杯中,加入医用凡士林,放70℃温水中热浴,同时用玻璃棒顺时针搅拌至药物和凡士林混合均匀,然后移出药杯,常温保存备用。
使用要点:
取适量白鲜皮霜涂抹在皮损处,且涂抹厚度以微微可见皮损为宜,每日2次。
3.注意事项
(1)治疗环境安静整洁,温度适宜。
(2)中药纱布湿敷时,可以覆盖防渗垫,外盖毛巾被,保持药液温度,并可防止受凉感冒。
(3)随时注意药物过敏反应,如发生过敏反应,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对症处理。如仅有皮肤潮红、瘙痒等轻微过敏症状,停药即可;如瘙痒剧烈、红斑弥漫,给予西替利嗪片口服、炉甘石洗剂局部外涂。
(二)配方颗粒内调
本病治疗以清热利湿止痒为法。急性者以清热利湿为法;慢性者以养血润肤为主。
1.湿热蕴肤证
证候:
发病快,病程短,皮肤潮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无休,抓破渗液流脂水;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
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
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加减:
水疱多,破后流滋多者,加土茯苓、鱼腥草;热盛者,加黄连解毒汤;瘙痒重者,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2.脾虚湿蕴证
证候:
发病较缓,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纳少,腹胀便溏,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利湿止痒。
方药:
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3.血虚风燥证
证候:
病程久,反复发作,皮损色黯或色素沉着,或皮损粗糙肥厚,剧痒难忍,遇热或肥皂水洗后瘙痒加重;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
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加减:
瘙痒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徐长卿、夜交藤、酸枣仁。
【预防与调护】
1.急性湿疮忌用热水烫洗,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患处。
2.湿疮患者应避免搔抓,以防感染。
3.应忌食辛辣、鱼虾、鸡、鹅、牛、羊肉等发物;应忌食香菜、韭菜、芹菜、姜、葱、蒜等辛香之品。
4.急性湿疮或慢性湿疮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各种疫苗和接种牛痘。
【典型医案】
沈某,女,42岁,双手掌皮肤粗糙皲裂3年,于2012年11月10日就诊。患者3年前使用洗衣粉后双手掌出现小水疱,其后反复脱屑,伴见皲裂,瘙痒明显,皲裂处疼痛,每次使用洗涤剂后脱屑及皲裂症状加重。自用中药制剂反复涂抹,未见好转,遂来就诊。就诊时,患者自觉双手掌皮肤瘙痒,皲裂处疼痛,纳可眠差,偶有心烦易怒,月经量少,色淡红,二便调。查体:双手掌皮肤干燥粗糙,脱屑伴瘙痒明显,可见数条大小、深度不等的皲裂纹,手掌皮肤弹性下降。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
手湿疹;中医诊断:手湿疮(血虚风燥证)。
治法: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兼顾祛湿。
配方颗粒临床调剂外治处方:
二白膏:
白及10g,白鲜皮10g,三七10g。
1剂,研碎,与凡士林50g混合均匀,外涂于患处,每日2次。
使用要点:
取适量二白膏涂抹在皮损处,且涂抹厚度以微微可见皮损为宜,每日2次。
内服处方:
配方颗粒内服处方:
当归饮子合自拟加味过敏煎加减。
乌梅10g,银柴胡10g,苍术10g,苦参5g,土茯苓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花蛇舌草15g,玄参10g,赤芍10g,徐长卿15g,丝瓜络10g,鸡血藤15g,白芍10g,生地10g,荆芥10g,防风15g,白蒺藜15g,灯心草10g。
7剂,水冲服,每日1剂。
2012年11月17日二诊:
患者瘙痒减轻,脱屑减少,局部干燥、粗糙较前有所好转,未见新增皲裂。上方去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加白术10g、茯苓20g、生薏苡仁30g。继续配合二白膏外涂,用法如前。
2012年11月24日三诊:
患者皮损皲裂处渐趋康复,但皮损处仍较周围皮肤粗糙,脱屑减少,瘙痒好转,局部已无疼痛,月经来潮,量可,心烦易怒较前好转。上方继服,配合自拟二白膏外涂。
2012年11月30日四诊:
患者皲裂处已愈合,局部皮肤无粗糙、脱屑等,心烦、瘙痒等不适皆除,临床告愈。嘱患者继服上方7剂,外治方予以停用。随访3个月未诉复发。
【体会】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本病与多种内外因素综合导致的迟发性超敏反应有关。西医药物主要通过抗过敏、止痒来缓解和改善患者症状,疗效相对确切。但本病具有反复发作性,常反复口服或外用药物,患者依从性较差,且存在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亦存在西医治疗疗效欠佳者。因此需中医或中西医联合治疗。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湿疮”“浸淫疮”“四弯风”等。遵循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总原则,若皮肤潮红,有丘疱疹,抓破渗液流脂水,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等热证者,内服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若皮肤潮红,有丘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纳少,腹胀便溏,易疲乏等脾虚证,内服以健脾利湿止痒为主,以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若皮损色黯或色素沉着,或皮损粗糙肥厚,剧痒难忍,内服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为主,以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口服。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不规律、嗜食肥甘厚味,临床上很多患者常伴烦躁易怒、眠差等肝脾功能失调的症状。在慢性湿疹出现上述肝郁脾虚诸症者从肝脾论治,拟加味过敏煎调理肝脾,疗效理想。《血证论》记载:“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方中予柴胡、乌梅为君药以疏肝柔肝、补血敛阴,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苦参、冬瓜皮、白鲜皮以清热燥湿,防风、荆芥、徐长卿、丝瓜络以散风止痒,赤芍、当归、川芎、鸡血藤以活血养血化瘀,合欢皮以养心安神,共奏调理肝脾、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祛风止痒之效。正如《理㵸 骈文》所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在湿疹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根据疾病发病不同时期、皮损不同表现,选用不同剂型外治,疗效显著。湿疹急性期皮肤基本损害以红斑、水疱、糜烂、渗出为主,此期宜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予清热解毒除湿汤湿敷,湿敷完毕,再予甘草油外涂;湿疹慢性期皮损多色黯、粗糙、肥厚、干燥,此时应以养血祛风止痒为法,可予二白膏、白鲜皮霜。内外兼治,方可事半功倍。
(孙占学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