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雨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李玉刚:教师要有学科智慧和胸襟

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我有过青春的飞扬、成功的欣喜,有过挫折的痛苦、不眠不休的焦虑,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教书育人成为我的理想与事业,“得英才而育之”更是我心之所向。我渴望用“润物细无声”的爱与激情,点燃学生快乐学习的历程,催发学生智慧的光芒。我期待在与学生真诚交流中,师生实现心灵默契、教学相长。我告诫我的学生:争做学习第一,品格第一的人。我忠告自己:牢记责任与使命,努力前行!

李玉刚

教师档案

李玉刚,中共党员,高级教师,齐河县首届名师培养人。1998年参加工作,2007年、2016年被评为齐河县优秀教师;2008年,荣获山东省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0年,荣获山东省物理优质课大赛二等奖;2011年,参与“高中生优秀学习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立项,并作为德州市重点课题成功结题。其教学案例《气体的等温变化》荣获省一等奖,论文《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高中物理课堂语言、创设激情课堂》荣获省二等奖,参与编写出版《物理探究》一书。

李玉刚给人的感觉是,严谨中流露着智慧,温和中蕴藏着刚毅,平实中不乏胸襟——显然,这是一个善于把冗杂的日常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而又游刃有余自得其乐的教师。从教18年来,他一直任教物理——这是高中理科当中的硬骨头,而物理奥赛则是最硌牙的部分,李玉刚就是学校第一批奥赛辅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有多人次获省级奖项,这些无不呈现着一位专家型教师的风采与魅力。

教师如何上课

上课,是教师工作最核心的环节,最能展示教师的十八般武艺,教师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甚至个人爱好、情感、胸怀、见地、阅历等等,都会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课堂就是教师的舞台,一节课短短几十分钟,却折射出教师思想的光芒、浓缩了智慧的精华。所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精耕细作,不是件易事。需要教师有不竭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为学生输送养料,更要随时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授课方试,确保课堂的有效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李玉刚对课堂教学有了个性化的认识,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思路。

物理学科的深度注定了其深奥性,学生学起来相对难度比较大,颇感枯燥乏味,为了使学生学懂,李玉刚便把物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思考物理中所揭示的生活现象,尽力揭开物理学科的神秘面纱,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变难为易、化繁为简,这需要教师具有俯视学科知识整体框架的宏阔视野,也需要教师不断换位思考及时改变教学思路的技巧,这一切都建立在教师丰厚的知识储备之上,没有这个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就容易捉襟见肘。

为了让物理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更加喜欢物理,李玉刚做了积极的探索。比如在执教高一《追及问题》时,让学生回顾追逐的场景,自己在追上其他人和被其他人落下时,速度有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具体的追及问题,很好的实现了旧知与新知的迁移。而在《平抛运动》的学习中,先在地上放一个小桶,让学生拿一个小球从小桶上方某一确定高度释放,结果每一次小球都会顺利的落入小桶中;再让学生保持高度不变远离小桶去投,结果小球就不能顺利的飞入小桶中,而后让学生思考,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注重联系科技前沿的内容。比如讲“失重”时,介绍失重与宇宙开发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了解失重状态下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和广阔研究前景;在选修3—1磁场的学习时,“磁单极子寻找”对基础物理理论体系构建带来的影响;选修3—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节教学中,将纳米技术与新材料研究介绍给学生等等,通过物理知识与科技前沿内容合理衔接,为学生打开了了解科技前沿的一扇窗,使学生展望到外部世界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于教师的讲,也是课改以来颇有争议的话题。李玉刚认为,课堂的确需要教师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学、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死气沉沉的满堂灌非改不可,不彻底改变这种教风,学生完全受制于老师,思维打不开,何谈高效?任何学习都毕竟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内因不能激活,外因再活跃也无济于事。但是,这不等于说每节课都一成不变,有时仍需要教师多讲,甚至大讲特讲,讲深讲透。

对一些看似无用的知识点,并不都一概省略。有的知识点与近期所学内容没有什么联系,也暂时无用,但如果从整个高中物理学科的角度看,涉及到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则应该讲,他认为,物理老师要有学科胸襟,对学科知识点要有清晰的判断,准确的定位,这样才避免坐井观天。李玉刚提到了对物理学史教学的态度,有人认为学生看看就行了,或者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忽略,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在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中,均渗透着科学家艰辛的探索研究历程,很多都是建立在多次失败的基础上的,比如爱迪生发明灯泡,仅仅灯丝的实验就做了一千多次,最后才确定了钨丝,这种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韧性,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精神,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巨大的鼓舞,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正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才能成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物理学史所涉及的伽利略的理想斜面研究过程,笛卡尔、牛顿等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过程,这虽不是学习的重点,但重温这些人研究的足迹,能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沿着这些科学巨匠的思维轨迹,体验他们的研究历程,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怀,刻苦钻研的热情,对科学巨匠们的崇敬等等,这与掌握一个概念或公式的价值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教师单纯为考而教是行不通的,应该为学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这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

课堂上,教师不妨故意设置一些知识“陷阱”,让学生识别真伪,检测学生的课堂反应速度和能力,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方式。在物理题中,也有一些隐含的条件,就属于“陷阱”,如果忽视,很容易上当,平时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识别“陷阱”,不易出错。

知识的落实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环节。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对当堂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新授课侧重知识框架的整理,复习课侧重题型分类梳理,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要有观题意识,观察解题流程是否清晰,结论是否有意义,能否产生“二级结论”(即在小范围内使用的解题规律),达到对结果使用举一反三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做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个环节对优秀的学生尤显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激情。理科知识的呈现侧重于逻辑思维,理性抽象是其显著特征,需要多维度的想象力,教师如果缺乏激情,很容易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产生厌学情绪,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从心理上也必然形成畏难情绪。可见,理科教师比文科教师更要有激情,清晰的表达思路,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领进门。教师的激情,也会感染学生,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昂,激情勃发,思维活跃,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教学形式上,要有较为成熟的主体流程,教师兼顾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多维互动,达到启迪智慧、快乐学习的效果,这是我致力追求的理想课堂。”谈起课堂教学,李玉刚很自信。

如何引导学生

学法指导不可少,高中生更不能忽视。在课堂上,学生要研究每位教师的上课习惯,抓住教师的讲课特点,适应每位教师的课堂风格,注意教师课堂语言的节奏和声音高低的变化,以及重复句等等,这往往是课堂的重点难点,学生要以敏锐的思维,及时捕捉到这些变化所提供的信息,这样才会跟上教师的思路,学到更多的知识。

对知识点的引申,课本上往往没有,引导学生要勤于动笔,做好记录,便于课下复习。

注意教师的金句。在讲题评题过程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做法,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时会根据题型特点,顺势引申出相近的题,似乎信手拈来,却能体现教师的题量储备以及精细的分类,平时做了大量的积累和梳理,到时水到渠成拿过来,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见证了教师的修炼之功。此时,教师不一定讲很多,但往往都是经验之谈,很有预见性,可谓字字珠玑,不妨视为金句——因为这是老师在没有刻意准备的情况下通过对题目的延展升华出来的,更显得可贵。学生稍不留神,就错失良机。

学生要正确对待教师的拖堂现象。有的教师讲着讲着下课了,但还在不住地讲,学生就不耐烦了。李玉刚就教育学生,教师拖堂,就是他认为该讲的还没讲完,不讲不行,这一定很重要,那么学生就应该忍耐一下,因为学生不听也不行,学生应该多理解教师,学会心平气和。

建立简洁的改错本。为节省学生改错的时间,李玉刚建议学生别再抄题,而是把错题从学案、资料上剪下来粘贴到错题本上,改错本也不必像书面作业那么侧重书写步骤的规范,重点放在就错改错上,怎么错的,要简要分析,语言力求简明扼要,直击错题本质,避免犯重复性错误。

要善思多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节课学完,要思考所学的关键是什么,与原来所学的或者生活经验是否有冲突的地方,能够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学习才会有深度。

做题要严谨规范。看到题目,要快速找到“条件”是什么,“求”什么,明确几个过程及对应的物理规律,确定大体解题思路。在大题书写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原始关系式,要用题干中字母表示,不能随便简化、移项,要确保关系式物理意义明确,这是得分点,也是关键,字母书写要标准、要杜绝连等式;二是文字说明,除对题干中没有的物理符号的说明、结果的说明外,重点要说明关系式列出依据,这一般包括三个表述点,即谁(研究对象)、哪个过程、怎么样(遵循规律)。卷面要做到书写清晰、步骤完整、文字简洁、表述准确,达到无障碍评阅,这是标准而又理想的训练要求。只有做到这些,一道题一定能得满分。平时的训练,教师就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良好的解题习惯。

如何激励学生

学生学有目标。让学生人人有目标,目标包括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个人对自己人生方向的规划,中期目标主要瞄准哪类大学,近期目标要确定在各种检测考试中要追赶的人,同时设定单科和总分目标分数,目标确立后,还要有措施,设计详细的计划,划分好时间段,明确各个时间段的任务,一步一步环环相扣,不容松懈。做到不达目标不罢休。

在班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明白,优秀的成绩是拼出来的,不是空想得来的,学霸也不例外。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李玉刚在去年放寒假前送给他的学生一副对联“不惧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并向学生介绍学霸的寒假是如何度过的。目的是让学生时刻铭记,学习是最重要的任务,珍惜时光,舍得投入,才有收获。学生不妨和学霸比比,人家的优势在哪里,自己欠缺哪些,就能找到差距和追赶的方向。当然,也不倡导学生往死里学玩命地学,学习也需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行。

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如果内驱力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教师教得再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教师付出再多也劳而无功。为此,当学校邀请名校的学生到校给学生作励志教育报告,传授他们学习的真经,讲述他们难忘的故事时,李玉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情况写听后感,他把他的所有学生的感言亲自评阅一篇,从中发现富有真情实感的、有激励作用的文章连同他的评语一起张贴在走廊宣传栏里,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前不久,学校召开了高三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他安排各班主任召开专题班会,使高二的学生认识到,高考虽然还有400多天,但很快就来到,要有适度的紧张感。

鼓励学生勤问多问。李玉刚一直记得十几年前,一个学生当时高考只考了200多分,找到他复读,李玉刚接纳了他。复读期间,由于该生基础非常差,很多基本的问题也不明白,往往他问的很多问题老师们会给他讲两三遍,他还是似懂非懂,但那孩子很刻苦,善发问,经过一年的拼搏,高考他竟然考了540多分,虽然当时上了一个专科学校,但对这个学生而言也可以说实现了他人生的一个目标。李玉刚就常以这个学生为例,激励大家勤学好问,不能怕丢面子,怕别人笑话,他对学生说:不懂装懂才是真正的丢面子。

李玉刚以各种措施,不失时机地持续为学生加油鼓劲,调动学生自身的因素,使学生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我经常给学生讲,上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为人类为社会做有益的事,实现人生的价值。教育学生要重视高考,但同时又要明白,高考不是唯一,高考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向更高更好发展的舞台。这样,学生在高考时就能够保持从容的心态,发挥得更好。如果把高考看得高于一切,学生就会孤注一掷,感到没有退路,能不紧张兮兮?高考怎么能发挥好?”一言蔽之,既让更多的学生赢在高考,又不唯高考,再次彰显了李玉刚的视野、气度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