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鉴定纲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书画的介质(呈色材料)

一、墨

墨是中国书画最基本的表现材料,是中国画的主要色彩。或谓“无墨不成画”,良有以也。

(一)墨的发展和演变

一说上古写字,磨石炭为汁而书,称为石墨。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距今五千多年的墓葬,出土有凹形石砚、研杵等研墨工具。

五代以前,多用松烟、桐煤制墨。最早的含胶烟墨实物,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4号战国秦墓出土(图一),为圆柱状,直径2.1cm,残高1.2cm,墨色纯黑。墨块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用模制。

图一 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墨(左)与石砚(右)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有最早讲制墨工艺的《合墨法》。

五代时期,出现油烟墨。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载有烧桐油制墨法:“迩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麄椀,燃以桐油,上复覆以一碗,专人扫煤,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或讶其太坚,少以松节油或漆油同取煤,甚佳。”(10)

(二)墨的原料和种类

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呈色剂,松烟、油烟、漆烟等烟料),是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留下的粉末状物质,其中的炭是碳元素的非晶质形态。清末以来,也用工业炭黑制墨。炭黑和以胶(黏合剂)、香料和药材(防腐剂)等,模压成墨。

墨以黑色为主,也有朱墨和彩墨。(图二)

图二 黑墨、朱墨和彩墨

当代成品墨汁,因其多用工业炭黑及化学胶水等非耐久材料,使作品不易久存。

【笔记与注释】

人造墨发明前,多用天然墨如石墨、黑石脂、乌贼墨,后来发现木料燃烧后的熏烟能积成黑色粉末,不必研磨就可以做墨使用。而松木燃烧的熏烟最多、最浓,于是松烟制墨成为主流。汉代时隃麋多古松,成为了制墨中心。汉墨实物如广州南越王墓(图三)、临沂金雀山汉墓出土的墨丸,使用需经研石杵压。东汉魏晋随着墨模的运用,墨锭取代了墨丸、墨块,从而影响了墨的使用方式,墨锭可直接手持研磨。1974年南昌发掘的两座东晋墓各出土一件墨锭,又有木方上墨书随葬品名目“故书箱一枚,故书砚一枚,故笔一枚,纸一百枚,故墨一枚”(11),可见“文房四宝”的组合已经完备。

图三 广州南越王汉墓出土的石砚和墨丸

松烟墨原料的主产地历代不同,汉代以扶风隃麋终南山之松为贵,魏晋时有九江庐山之松,唐代则有易州、潞州之松,五代以宣歙之松为冠。松料产地的变化也表明了制墨中心的地理迁移,而五代至今,徽州一直是制墨重镇。

油烟墨制作与使用的成熟是在五代以后,宋李孝美《墨谱法式》记有用桐油、清油、麻子油制墨之法,都是油烟墨。油烟墨常用多种油料复配,色泽比松烟墨更黝黑光亮,且历久不褪、入水不晕,明清时被广泛使用。明清到近代,制墨工艺愈加精进完备,墨更精致,种类更多,名贵者还成为了收藏珍品(下图)。清同光年间,谢松岱首创“云头艳”墨汁,并开设一得阁墨店,墨汁省去了研磨之累,受到广泛欢迎,这是墨形制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清内府的藏墨

晚清时工业炭黑输入我国,成为造墨之选,称“炭黑墨”或“洋烟”“西烟”。炭黑墨色泽黝黑,附着力弱于油烟,易扩散,但因价廉而对以松烟、油烟为原料的传统制墨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除一般意义上的黑色墨块、墨汁外,朱墨、彩墨也属墨的范畴。朱墨以朱砂细研,清浸胶中数日,后去胶晒干,所得如墨铤。还有所谓“五色墨”或“十色墨”,制法与传统颜料的做法有相通之处。

(三)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烟、选料:松烟、油烟、漆烟、桐烟等。用筛选或沉淀法选料。

2.入胶、合剂(配料):墨的配料种类繁多,各有秘方,秘不外传。通常为牛皮胶、鸡蛋清、鱼皮胶等。动物胶剂易受潮腐败发臭,故墨中多添加各种香料、药材,以防腐改味,如麝香、大梅片、公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冰片、沉香等。

3.蒸杵、捣练:将烟料和配料糅合成团,放入铁臼中捣练数万次,或用铁锤锤击,制成墨团。

4.成型、装饰: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模中,压成墨锭。墨的外表涂装多样,有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等。

墨的制作流程

【笔记与注释】

三国时书家韦诞的《合墨法》是记载制墨法最早的文献,其中言先将“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堈内筛去草莽若细沙、尘埃”(12),再以一定比例加胶合药,具体有梣皮、鸡子白、珍珠砂、麝香等药材,再捶捣,“下铁臼中,宁刚不冝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虽寥寥数语,但已备制墨法之大要。

无论松烟还是油烟墨,均须燃烧取炱。松烟墨选上等松木入窑烧制,燃烧后所得称“烟”。宋李孝美《墨谱法式》记有“造窑”,用于收集烟灰。油烟的烧制,用烟碗瓦盆代替煤窑,《墨谱法式》记油烟墨制法:“桐油二十斤,大麄椀十余只,以麻合灯心,旋入油八分,上以瓦盆盖之,看烟煤厚薄,于无风净屋内,以鸡羽扫取,此二十斤可出煤一斤。”(13)选料就是对所得的煤烟进行拣选,用筛选或沉淀法存精去粗。单纯的松烟墨色黑黯无光,且入水易化,所以有时与油烟调和制墨,称“油松墨”。漆烟墨是取生漆和油烧成。桐烟墨则是专用桐油作原料烧成烟炱的墨,颜色亮黑,富有光泽。

入胶与合剂就是向煤烟添加配料,即加胶、用药、和制的过程。烟胶的比例与墨的使用感和持久度密切相关,宋晁贯之《墨经》言“和”:“胶多利久,胶少利新,匠者以其速售,故喜用胶少。”(14)加胶使烟料的碳粒胶结成型,研磨时水烟不易分离,书写时墨能更好地附于纸绢上。胶多为动物胶,以鹿胶为上,牛胶为下,通常多种动物胶复合使用。

蒸杵指多次蒸沸和捣杵,两者相间而行。不同墨家做法不一,有的在捣练出臼后用熳火养之。韦诞提出“捣三万杵,杵多益善”,捣杵不厌多,在石臼或铁臼中进行,常与蒸交替。

成型,是将丸擀而成的墨团放入铜制或木制的墨模中压制为墨锭。墨模出现于东汉,之前的墨多呈丸型,硬度较小。模制提高了墨的硬度,赋予墨更多的形制,为雕琢装饰做了铺垫。墨发展成工艺品和收藏品后,式样繁多、装饰奇巧,图案与铭文交相辉映。

好墨不仅要色泽黝黑,还要坚硬耐用,有光泽、香味。墨在研磨时,佳墨研之如犀,劣墨则研之如泥。研出墨的光色,以紫光为上,黑光次之,青光、白光又下之。

(四)制墨名家

三国两晋:韦诞、张金

南北朝:张永

隋唐:祖敏、王君德、奚鼐、奚鼏

五代:奚超、李廷珪(奚超子。河北易州墨工,避乱,随父徙歙。南唐李煜赐其李姓。徽墨鼻祖)

宋代:张遇、潘谷、王迪

元代:朱万初

明代:程君房、叶玄卿、方于鲁、罗小华

清代:曹素功、胡开文、汪节庵、汪近圣,并称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又与曹冠五并称“南北曹”。

【笔记与注释】

人工制墨至迟在春秋战国时已有发展,最早的制墨名家是韦诞,贾思勰《齐民要术》录有他作的《笔方》与《合墨法》两则。韦诞墨极精,有光泽且附着力强,谓“一点如漆”,曾奏:“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尽径丈之势,方寸千言。”(15)

西晋时有制墨名工张金,见载陆友《墨史》。《墨谱法式》还载有南朝翼公之法。南朝宋时的张永所合秘墨,“色如点漆,一点竟纸”,是文人制墨的代表。有些制墨名家本身是文人,但是否亲自造墨历来有争议。文人常指导墨工制造,冠以姓名,有时墨工也借文人之名而自抬墨价。

唐代留名的墨家更多,有李阳冰、祖敏、王君德、奚鼐、奚鼏等人。祖敏是制墨官,造墨之妙在于以鹿角胶煎为膏而和之,名闻天下。奚鼐之子奚超,超之子廷珪,唐末奚廷珪随父自易水徙歙州,后因制墨之精被南唐后主李煜赐国姓,即著名的李廷珪,他改进了制墨工艺,墨中加胶甚多,所制墨坚如玉、纹如犀,经久耐用,形制上有剑脊龙纹圆饼、乌玉块、双脊鲤鱼等品,世人珍若拱璧,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曰:“至宣和年,黄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也。”(16)清人孙承泽《庚子销夏记》记载赵佶《柳鸦芦雁图》:“墨光如漆,当是李廷珪墨。”(17)南唐有名的制墨家族还有歙州耿氏、宣州盛氏等。

唐宋易代之际,北方战乱,歙州成为新的制墨中心,为徽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除李氏一脉外,宋代墨家还有张遇、潘谷、王迪、柴珣、陈朗、苏澥、潘衡、沈珪、蒲大韶等人。张遇以制御墨闻名于世,其墨极精良,仅次于李廷珪,传他创油烟墨,以油烟、脑麝、金箔入墨。潘谷,歙县人,被誉为“墨仙”。

图一 明 程君房 款 蟠螭纹圆墨和癸卯解元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二 明 罗小华 半核桃式
墨正、背面 故宫博物院藏

图三 明 方于鲁 文犀照水墨
正、背面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制墨以朱万初为代表,他曾取法金人刘法,重视选料,用三百年枯朽之松,善制松烟墨,所制之墨曾进御。

明代油烟墨大兴,制墨业蓬勃发展,嘉万时涌现出程君房、叶玄卿、方于鲁、罗小华、汪中山、邵格之等一批技艺高超的墨家,徽墨派系分立,有歙派、休宁派、婺源派,各墨家争奇斗胜,名墨层出不穷。此时诸多名家墨谱刻板付梓,如程君房《墨苑》、方于鲁《墨谱》、方瑞生《墨海》等。程君房《墨苑》的图样绘制者包括当时的名家丁云鹏、陈洪绶、萧云从等。程君房制墨博采众长,所制名品有“寥天一”“青玉案”“玄元灵气”等。方于鲁得程君房墨法而改其制,著有六卷《方氏墨谱》,得到莫是龙、汪道会、王穉登、屠隆、王世贞等一时名宿的序传跋记,说明方于鲁作为墨工却被文人群体所认可和接纳。

清代墨业以四大家为首,即曹素功、胡开文、汪节庵、汪近圣,另外曹素功又与曹冠五并称“南北曹”。曹素功将明末吴叔大的“玄粟斋”改为“艺粟斋”,经营墨肆,其墨称为素功墨,制有紫玉光(图四)、耕织图丛墨等名墨。胡开文乾隆年间开始经营墨店,选料、制墨俱精,生产低、中、高档墨(图五),满足社会各阶层所需,超越曹墨称为墨业大宗。汪节庵经营“函璞斋”,所制墨造型精美、香气馥郁,且擅长制集锦墨,如“西湖十景诗图集锦墨”“名花十友集锦墨”(图六),此外他还仿制明代墨品。汪近圣原为曹素功家墨工,后自立门户开“鉴古斋”,所制名品有“耕织图”“御制彩”“千秋光”“石鼓文墨”等。

图四 清 曹素功 紫玉光墨 故宫博物院藏

图五 清 胡开文 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和八宝奇珍墨 故宫博物院藏

图六 清 汪节庵 名花十友墨和仿古泉式墨 故宫博物院藏

二、颜料

图一 各种颜料

图二 矿物颜料的制作:敲碎、过筛、碾磨、水漂

(一)矿物颜料(又称石色)

唐代以前,绘画以矿物颜料为主。矿物颜料艳丽厚重,稳定性强不易变色,覆盖性强,透明度差。矿物颜料举要如下。

朱砂:硫化汞矿石磨制,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沙。经漂洗沉淀,自下而上,可分离出朱砂、二朱、三朱、朱膘,其色由深渐浅,朱砂色深红。

朱膘:又称朱磦,漂洗朱砂,沉于下者为朱砂,浮于上层如膘者,故称朱膘,其色浅而艳,近橘红。

图三 朱砂颗粒和朱膘膏

银朱:硫汞合剂,人工炼制,色鲜艳。

雄黄:四硫化四砷矿石磨制,又称雄精、石黄、黄金石、鸡冠石。

雌黄:三硫化二砷矿石磨制。又有植物石黄。

石青:蓝铜矿,碱性铜碳酸盐,佳者以青金石磨制,经漂洗沉淀,分头、二、三、四青,头青色最深。

石绿:铜绿,碱式碳酸铜。佳者以孔雀石、绿松石磨制,分头、二、三、四绿,四绿色最浅。

赭石:刚玉族赤铁矿石磨制,分深赭、浅赭。

蛤粉:贝壳磨制,非矿物,但传统归此类。

钛白:锌钛白,是锌与钛白粉的混合研磨物。

铅粉:氧化铅,白色,易变黑。

金粉、银粉等,用于描金、泥金、泥银。

【笔记与注释】

矿物颜料又称“石色”,指取材自天然矿物质,经研磨、漂洗、水飞等一系列加工后精制成的颜料。矿物颜料色泽纯正,色质稳定,覆盖力强。唐以前多用矿物颜料,据研究莫高窟壁画使用的颜料有赭石、石青、石绿、朱砂、铅粉、铅丹等,多是矿物颜料。常用的矿物颜料如下。

朱砂:红色颜料,又名辰砂、丹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取自天然矿石,产于湖南、贵州等地。朱砂硬度不高,易于研磨加工,以镜面砂为佳。经过筛拣浮漂工序,可漂出二朱、三朱、朱膘,朱膘浮在最上一层,质地细腻,二朱、三朱则更粗糙,色泽更深沉。

朱膘:橘红色颜料,又名朱标、朱磦。朱砂兑入清胶后,朱膘浮于最上层,颗粒极细,呈鲜亮的橘红。

银朱:红色颜料,又名紫粉霜,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以水银、硫磺为原料人工制得,色泽猩红,但较暗,不如朱砂鲜艳,且容易分解变色,常作为朱砂的替代品。

铅丹:红色颜料,又名铅红、红丹,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易变暗变黑。

石黄:黄色颜料,与雄黄、雌黄、土黄伴生于黄金石,黄色纯正而稍有臭味。

雄黄:黄色颜料,呈橙黄色,在黄金石内被石黄包裹,色更深者称雄精。宜画黄叶与人衣,但忌在金上使用。

雌黄:黄色颜料,在黄金石内呈云母片状,易碎,色泽类似柠檬黄。

雄黄(橘红色)与雌黄(柠檬黄色)共生矿物原石

土黄:黄色颜料,是黄金石最外一层,显色成分除砷硫化物外,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土黄近土色,微赤。

赭石:红褐色颜料,又名土朱、代赭,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原石伴赤铁矿产出,可分为深、浅赭石。

赤铁矿(赭石)

石青:青色颜料,主要成分为盐基性碳酸铜,品类有空青、扁青、沙青等,加工后分头、二、三、四青,色深依次减淡。石青和石绿是画青绿山水的重要颜料,覆盖力较强。使用青绿颜料时,须加胶调和。

蓝铜矿(石青)

群青:青色颜料,青金石研磨制成,色相为深蓝色,蓝中带青,明净沉着。

青金石(群青)

石绿:绿色颜料,与石青同产于铜矿,呈块状,有孔雀石、绿松石,加工后分头、二、三、四绿。

孔雀石(石绿) 绿松石(石绿)

蛤粉:白色颜料,又名珍珠粉、蜃灰、蚌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取文蛤、青蛤等白色贝壳粉碎煅烧,研至细腻而成。湿时微透明,干后较白,覆盖力强,可久不变色。

文蛤壳(蛤粉)

铅粉:白色颜料,又名胡粉、铅华、官粉、铅白,主要成分为盐基性碳酸铅,古代常用作化妆品。优点是色白,不透明,但日久易变暗变黑,称为“返铅”。

泥金:金色颜料,主要成分为金,是金箔与胶水研合后的产物,有青、赤二种,近现代也用价低的铜、钛金仿制。

金箔(泥金)

泥银:银色颜料,主要成分为银,是银箔与胶水研合后的产物,又称银泥,近现代也用铝制材料仿制。

钛白:白色颜料,又名锌钛白,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状态稳定,很少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作用。

白垩:白色颜料,又名白善土、白土粉,是石灰岩的一种,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多用于壁画,纸绢画不见使用。

胭脂虫及其粉末

胶、矾颗粒和胶矾水 蓼蓝和花青染物
管状藤黄 黄檗树皮

(二)植物颜料

植物颜料有花青、黄檗、藤黄(海藤树树脂炼制,有毒)、栀黄、胭脂、红狐、槐花、洋红(最初为进口货,从胭脂虫中提取,虽非植物颜料,但归于此类)等。

花青的记载最早,所谓“青出于蓝”者。

唐代绘画始见用植物颜料。植物颜料畏光照,易褪色,覆盖性差,透明度佳。

【笔记与注释】

植物颜料提取自植物的根、茎、花、叶部位,多以水调和,色质透明,又称水色。多种单色混合,可形成间色、再间色,石色、水色可以相混,石色同石色、水色同水色亦可混色。色中加墨,可降低颜色的饱和度,调节色调的明暗。

敷色时,用胶矾合颜料,可增强色彩的附着力。胶有黄明胶、阿胶等,多用牛马的皮筋骨角制成,加水后加热融化,挑选上层清轻的部分使用。胶还可以粘贴在绢本画面要修改的位置,干后绷下便可清洁绢地。明矾又称白矾,半透明块状结晶,重设色绘画通常都需要矾水来固定颜色,即敷染一两遍颜色后,就要用矾水涂抹一次,防止之后再上色时底色动摇泛色,因此有“三矾九染”之说。

常用的植物颜料有:

花青:青色颜料,又名青黛,用蓼蓝叶发酵加工后的蓝靛制成。花青发色鲜艳清纯,远胜化学颜料制作的花青膏。

藤黄:黄色颜料,又名月黄,是海藤树树脂煎炼而成,原产印度、越南一带。藤黄有毒,色相呈柠檬黄色。

栀黄:黄色颜料,又名栀子、生栀子,将栀子果实捣碎煎水加胶而成,可替代藤黄。

黄檗:黄色颜料,又名黄木,色相呈深黄色,用来染纸,可防虫,谓硬黄纸。

胭脂:红色颜料,又名燕脂、燕支、臙脂,以红蓝花、茜草、紫草茸熬煎加胶而成,色相呈深红色,较暗,古代用作化妆品。

洋红:红色颜料,又名西洋红、胭脂虫红,主要成分是蒽醌类胭脂红酸,由胭脂虫粉末加工制成,发色艳丽,比大红更鲜艳。洋红价高,不会透蚀纸绢背面,毛笔蘸后可洗净,而化学染料制成的另一种洋红色会染笔,且透晕纸背,不宜用。

红狐色:红色颜料,以国槐花蕾制成,色彩透明,红中微黄,可替代赭石使用。

槐花:绿色颜料,以国槐花蕊制成,用未开花蕊制作的呈嫩绿色,用已开花蕊则呈黄绿色。

现今几种常用的国画颜料

(三)化工颜料

近现代开始使用化工颜料。

如:曙红、深红、大红、铬黄、普蓝、天蓝、酞青蓝、青莲等。

【笔记与注释】

近代化工颜料传入我国,不仅用于绘画,也用于服饰染制、图书印刷等。化工颜料渗透力较强,发色艳丽,因生产价格低廉而迅速占领了绘画颜料市场。

常用的化工颜料有以下几种。

曙红:红色颜料,又名伊红、牡丹红,由荧光黄和溴作用而得,是一种酸性颜料,色相呈鲜红色。

深红:红色颜料,化学合成而得,色彩为较暗的红色,渗透力好。

大红:红色颜料,又称真红,化学合成而得,颜色深于朱红,鲜艳温暖。

铬黄:黄色颜料,分铅铬黄、锌铬黄,主要成分为铬酸铅或铬酸锌,黄色鲜丽纯正,易变色。

酞青蓝:蓝色颜料,又名铜酞青,着色力强,色泽是鲜艳的蓝色。

天蓝:蓝色颜料,又名湖蓝,色相偏暖而带绿,略有透明感。

普蓝:蓝色颜料,又名普鲁士蓝、柏林蓝、绀青色,主要成分为亚铁氰化铁,呈色蓝中透黑绿,沉着稳定。

翠绿:绿色颜料,又名翡翠绿,主要成分为醋酸铜和亚砷酸铜,色相偏蓝有冷感,色泽幽绿。

青莲:紫色颜料,又名茄紫,紫色偏暖,色度较暗,覆盖力强,可用群青与曙红调和替代。

紫红:紫色颜料,主要成分为甲苯胺紫红、碳酸钙,色相紫中透红。

熟褐:褐色颜料,主要成分为深铁红、氧化铁黄、硫酸钡,色相近咖啡色。

【拓展阅读】

于非闇著:《中国画颜色的研究》,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

石东玉著:《图说中国绘画颜料》,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