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与六根
过御碑殿,穿天王殿,抬头便是巍峨的圆通宝殿。
大殿重檐歇山顶,是古建筑中的最高规格,上覆黄琉璃瓦。在封建帝王时代,如果没有皇上的特许,一般人是不敢用黄琉璃瓦的。圆通宝殿不仅用了黄琉璃瓦,大匾还是康熙皇上的御笔,那两笔字写得真不错。
在佛教的专业用语中,圆,为无偏缺,通,为无障碍。观音称“圆通大士”。只有观音的主殿才能称为圆通宝殿。8.8米高的观音像端坐正中。如来佛毫不介意,安然陪坐在侧后,颇具民主作风。显然,只有观音道场才有如此布局。
在佛经中观音有三十三种应像。在圆通宝殿上一边排列十六个应身像,左右对称,加在一起,三十二个,怎么少一个?我忽然觉悟,如果算上正中的大菩萨,不是刚好三十三?
观音有大神力,为了济度众生,经常随机应变,以各种面貌出现。佛经上说观音有三圣身、六天身、五人身、四众身、众妇身、二童身、天龙八部身等等。不知道庙里的和尚有几个人能背得下来,反正我看完就忘了。这似乎并不要紧,只要记住一个简单的原则:对面来个人,别管他是达官贵人,还是乞丐凡夫,说不定就是观音化身。千万不要歧视穷人,不要歧视妇女,更不要搞什么种族歧视。
普济寺前人山人海,善男信女们争先恐后将香插进香炉,摩肩接踵,香烟缭绕,甚为壮观。在殿前只要有一个磕头的人站起来,马上有人跪拜下去。
小李是这里的常客,他笑道:“这么多的人祈祷,观音菩萨听谁的好?”
我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讲过观音这个名称的由来。观指的是视觉,怎么能用眼睛来接收声音信息?
眼、耳、鼻、舌、身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鼻子接受的信息是嗅觉,气味传递的距离有限,如果没有风,传递速度比较慢。舌头接受的是味道,不吃一口,亲自尝一尝,怎么知道酸甜苦辣?如果不是零距离接触,根本就谈不上触觉。由于距离和速度的限制,鼻、舌、身接受信息、识别信息的能力受到很大制约。从接收信息的空间距离来看,眼和耳的功能超过鼻、舌、身。用不着走得太近,就能够看得见,听得见,从而获得信息。人们得到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看黑板和教科书,从中学到知识,很少使用其他三个功能。
由于人体功能的局限,能够看和听的距离有限,于是,人们希望通过“千里眼”、“顺风耳”来扩大接受信息的范围。声波和光波,截然分开。无论望远镜、声纳设备如何先进,却不能互换功能。即使是最高级的天文望远镜也不能用来接受声波信息。
相对应于声波和光波,人类的语言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在传播交换信息时,一个系统通过图像,另一个通过声音。通过图像传播的是象形文字,例如,具有象形文字特征的中文。英文、法文、俄文等通过声音接受信息。众所周知,耳朵辨别信号的能力有限,而通过图像可以识别很多的信息。你一眼就可以看清一个图像,可是,让你用语言描述出来,绝非易事。另外,图像传递不需要时间,看一眼就行。传递声音信息就慢多了,说快了对方听不懂。
中文的好处是通过一个方块字可以传递很多信息,而英文的好处是只用26个字母可以描绘出不同的声音。英文好学,中文就难多了。就是学会了3000个方块字,写篇短文也未必够用。
《妙法莲华经》中说:“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一切遇难的人只要一心念观音菩萨,观音就会及时前来相救。观音可以看一眼就听到声音,打破了光波和声波传递信息的界限。
一般人只有眼、耳、鼻、舌、身。佛教再加上“意”,称为“六根”。眼根能识色,耳根能听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尝味,身根能触觉,意根能思维。六根就是生死之根。佛经说,如果能够达到六根清净的境界,不仅可以让六根的功能突飞猛进,还能六根互用。任何一个功能都能取代其他。例如,用眼睛看的时候就可以听、嗅、尝、触。《涅槃经》中说:“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一根现尔,余根亦然。”这部佛经记载了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菩萨,他们有的无目而见,有的无耳而听,可是,他们的本事都远远不如观音。人世间存在的认知障碍,到了观音那里统统不存在。观音可了不得,她一眼看过去,不仅能够得到图像信息还能同时收到声音信息。几乎不需要时间就能将信息全部囊括起来。难怪观音菩萨能够担负起随叫随到、救苦救难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