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事略·北京纪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國政

中華政體

“上月,我聽您説了一次前清的大概,實在是佩服之至。然而兄弟自幼住在山裏頭,對於現在我們國的政體是絲毫不懂。您若是没有甚麽事,就請您畧畧的説一説,好不好?”“可以,可以。在前清的時候是君主國,現在是民主國了。所以現在説是共和政體的中華民國。”“怎麽就成了共和民國了呢?”“自從清帝退位,南京臨時大總統孫文即向參議院辭職。當時由衆議院提出趕緊選舉正式大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又經國會議員在參議院按着大總統的選舉法投票,袁世凱得票最多,當選爲正式大總統。次日,黎元洪的票數得四分之二,當選爲正式副總統。後來袁世凱病故了,就舉黎元洪繼任,馮國璋爲副總統。黎元洪任滿,就舉馮國璋爲大總統,未滿任,就病故了,纔選出現在的大總統徐世昌來。”“大總統有甚麽職權呢?”“大總統爲全國行政的元首,兼陸海軍大元帥。”“那麽全國的事,都是他一個人辦嗎?”“不,有國務總理,還有國務員。”“總理都應當管甚麽事呢?”“國務總理,爲國務員的首領,對於大總統公布法律、發布教令,以及關於國務往來的公文,須由他署名;對於議會,應擔負政治上一切的責任;對於行政各部也能發布院令。”“那麽國務員都是做甚麽的呢?”“就是各部總長。”“一共有幾部呢?”“有十部。”“那十部呢?”“就是外交、内務、財政、陸軍、海軍、司法、教育、農商、交通、參謀。”“外交部管甚麽呢?”“辦理國際交涉、經管僑居的外人及在外的僑民,保護華僑的商業,監督外交官及領事官。”“還有甚麽官呢?”“還有次長、司長、科長、科員、參事、秘書、僉事、主事、繙譯等等。各部均有以上的官職。”“内務部辦甚麽呢?”“專辦地方行政、選舉、賑恤、土地、警察、土木工程、禮俗、宗教、户籍等事。職官跟外交部一樣,就是比外交部多技正、技士十幾個人。”“財政部呢?”“財政部總轄國家的財務、會計、出納、租税、貨幣及銀行等事,也有總次長等官。”“陸軍部呢?”“辦理全國的陸軍事務,統轄軍人軍屬,又有副官、一二等的軍法官。”“海軍部呢?”“是管全國的海軍事務,統轄海軍軍人軍屬。又有司副官、視察,等等的。”“司法部呢?”“是專司民事、刑事、訴訟、户籍、監獄,並一切的司法行政事宜。”“教育部呢?”“是辦理全國普通、專門、社會的教育、藝術,比别的部多視學十幾員。”“農商部呢?”“是專理礦政、農林、工商、漁牧等事。”“交通部呢?”“全國的郵政、電政、航政、路政、路工,都歸這個部管,比别的部多技監二員。有統率辦事處、辦事員、參議等等。”“參謀部呢?”“掌管國防用兵及全國參謀將校,並管陸海軍大學、陸海測量、各國駐紮武官,及軍事、交通等事。另有參謀數員。”“還有甚麽行政機關呢?”“雖然還有許多,可是細細的一説,恐怕三天也説不完。”“平常民間有事歸誰管呢?”“有地方官哪。”“有甚麽地方官呢?”“北京的地方官有京兆尹、大興宛平兩縣的知事、京師警察總監及步軍統領。”“外省都有甚麽官呢?”“各省均設督軍一員,統轄全省的軍隊;省長一員,專理全省的民事;各縣都有縣知事一員;每省還有幾個道尹;也有警察廳,各縣均有警察署。”“在前清的時候,不是分府、廳、州、縣嗎?”“從民國三年,把各省的府、廳、州,一律改爲縣了。”“是了,是了。明年我再進京來,還有許多的事要跟您討教哪。”“只要我知道,没有不肯説的。”“那好極了。您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中華禮節

“貴姓?”“鄙姓趙,轉請教。”“鄙姓孫。臺甫?”“賤字石庵。”“未領教。”“奉一,貴省?”“敝省廣東。您貴省?”“敝處江蘇,恭喜。”“在星加坡[1]有一個小買賣。”“您甚麽時候到的那邊呢?”“兄弟生在那裏。”“那麽就算是華僑了。”“不錯。”“星加坡那邊的風俗禮節也跟喒們本國一樣麽?”“不都一樣,有的按着英國禮節。”“我們中國僑居的人也隨着他們嗎?”“也不一定。要是跟他們交際,必須按他們的禮節。在我們各人[2]家庭中,以及對於我們本國的人,就是用敝省的禮節了。然而我們祖國普通的禮節我是一概不懂。”“您既是常在外國,喒們本國的禮節懂不懂也没甚麽關係。”“不然。兄弟這次回國來,雖然因别的事,可是最注意的,就是我們的禮節。不知道老兄能否賜教?”“豈敢,豈敢。怕兄弟也説不完全。”“您太謙了。請問這個官民見大總統,應當是甚麽禮節呢?”“見大總統的禮節可分四樣。”“那四樣呢?”“是覲賀、覲見、謁見、公宴四種。”“覲賀是甚麽規矩呢?”“應當穿大禮服。到總統府遞銜名柬[3],由承宣官領到接待室,由侍從官引大總統到禮堂南向中立,帶覲官領着覲賀的官民北向立行三鞠躬禮,帶覲官引覲賀的官民退出來,大總統也退回去。”“覲見是甚麽禮呢?”“文武官員第一次進見,或是授職、改職、出京、到京,都爲覲見。一切的禮節跟覲賀禮一樣。可是得預先上呈,請示日期。見了大總統行禮後,稍進一步,由帶覲官介紹。問答完了,稍退一步,行一鞠躬禮。大總統先退,由帶覲官引覲見的人退出。”“各國公使覲見,怎麽樣呢?”“也是跟文武官員覲見一樣。可是行禮後再遞國書。”“謁見禮呢?”“是先遞銜名柬,由承宣官領入接待室。請大總統到延見室,承宣官引謁見員進去,行一鞠躬禮,大總統讓坐。問答完了由承宣官引出。”“謁見用甚麽禮服呢?”“可以用常禮服。”“公宴是怎麽個禮節呢?”“凡是接到大總統請柬的,到了那一天,到總統府遞名柬,由承宣官請大總統前引,與宴員隨行,按着次序入席。飯用完了,大總統帶着與宴員到茶廳稍坐。總統先退,與宴員再退。”“文武官員相見也有一定的禮節嗎?”“官員相見,可分兩種。一是敵體[4]相見;一是屬員見長官。”“屬員見長官,應用甚麽禮呢?”“初見,先遞禮柬。長官出見,屬員免冠,再鞠躬。長官答禮、讓坐。問答完了退出的時候,行一鞠躬禮。長官答禮,送到門内。若是常見,可以通名帖、免冠、一鞠躬,長官也須答禮。”“敵體相見呢?”“初見,通名刺[5],客人進去,主人迎到門口。入室各免冠,一鞠躬。客人退,主人送到門外。”“人民見官長呢?”“初見,遞名帖。官長出見,人民免冠,一鞠躬,官長答禮。退的時候,一鞠躬,官長答禮。常見是一鞠躬。”“人民敵體相見呢?”“也跟官員敵體相見一樣。”“卑幼見尊長呢?”“卑幼見尊長,跟屬員見長官一樣。可是通名帖不用禮柬。”“若是尊長來見呢?”“尊長通名刺,卑幼迎到門外。走的時候送到門外。常見是免冠一鞠躬,尊長答禮。”“弟子跟師長相見,用甚麽禮節呢?”“跟尊長卑幼相見禮一樣。”“男女相見,該用甚麽禮呢?”“也是按着長幼、師生跟敵體相見的禮一樣,就是女子不免冠。至於握手禮,是表示親近的意思,可以隨便。”“承教承教。”

前 清

中國五千年以來,朝代互有興衰。直到明朝崇禎皇帝的時候,國政不良,人民離叛。有一個陝西米脂縣人李自成自稱“闖王”,聚衆起事,攻破北京,逼迫崇禎縊死煤山——就是現在景山。彼時有一個大臣吴三桂,把滿洲兵請到中國來帮着打闖王。趕把闖王打跑了,滿洲人就佔據了中國,自立爲中國的皇帝,把帶來的兵丁,按着八旗分駐在各省及各衝要的地方,各種政治大加刪改。至於各官的名稱與明朝仍是大同小異。惟有人民的服制不像從前圓領大袖、攏髪包巾那種樣子,都呌人民薙發梳辮子。穿的衣裳也是瘦袖小領。官服更是不一,平常是穿蟒袍補褂,戴朝珠花翎。由帽子上頂戴的顔色分出九等的品級;由補子花翎分出文武的官職。若遇見慶賀或祭祀的大典,另有朝衣、朝帽、披肩、朝裙。見皇帝的時候,腰子、荷包、忠孝帶[6]是總離不開的。這所説的不過是與前朝服制的不同。至於風俗禮節,滿漢並行,各不相擾。就是政治上也無甚差異。以北京而論,仍用的是吏、户、禮、刑、工、兵,六部舊名辭。各部的長官,仍是尚書、侍郎、司員的名目,也分郎中、員外、主事。俗説:五府、六部、十三科道。順天府、大興宛平兩縣這都是文官。管理地面的武官有提督、總兵。往下説就是副、叅、游、都、守、千、把、外、委、兵了,還有八旗的正副都統。合十營的統領所帶的都是滿洲兵丁,按月支給粮餉,爲是保衛京師的。在外省的文官,有總督、巡撫、藩司、臬司、道、府、州、縣,武官也是提督、總兵等等。只於駐紮滿洲人的省分有將軍、都統,是專爲管理旗營兵丁的。在各省還有布政使、鹽運使等等的官名,我們也不必細説。可是凡從前有大功於國家的,都獎以公侯伯子男五等世爵,按着爵位支給俸禄。後來將京外文武各官在原有俸禄之外,加給津貼、養廉。這原是爲呌作官的人用度充足,自然就能清廉,不至於作貪贓違法的事了。那知日久天長,親貴專權只顧了自己[7]的快樂,那管人民的困苦?所以在一千九百十一年的時候,就激起人民的公憤,在湖北武昌起義革命,各處響應。清帝見大勢已去,又知道全國的民意不可違背,所以毅然退位,大權歸在國民的手裏,纔造成了中華民國共和政體,真是中國五千年以來最大的光榮歷史也。

軍 界

“今天我好容易得着一點閒工夫,特意找您談一談。”“好啊,現在我正悶得慌哪。”“您聽見現在有甚麽新聞没有?”“也没有甚麽特别的新聞,不過我昨天看見好些個軍人帶着一羣穿便衣的人,從北往南順着大街出城去了。我跟人一打聽,纔知道是解散軍隊,遣送他們回籍的。我見中國現在的軍隊比從前增的多了,一時解散也真不容易哪。”“真是的,我正要請問您從前軍隊制度,您總該知道罷。”“我也説不很清楚,不過大概的説一説還可以。從前各省緑營裏的兵丁,都是由各處招募來的,分守兵、戰兵、馬兵三樣。軍械也不甚講究,平常操練的不過是馬步、箭弓、刀石。”“那麽管他們的都是甚麽人呢?”“各省帶兵的有提督,以下有總兵。再小一點兒的,就是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外委各種的官職。”“這麽看起來,要打算求大功名很不容易哪。”“誰説不是呢,不然怎麽俗語説‘兵見兵,十三層’,就是這個意思。”“現在陸軍的軍制不是都改編了麽?”“是啊,從前的那些個名目都改了。”那麽現在帶兵的官兒都呌甚麽名兒呢?”“現在各省有督軍,是管理本省軍務的。以下有師長、旅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還有司務長,一共分出三等九級的堦級服制來。”“這一師有多少人哪?”“一師裏分步、騎、砲、工、輜五種,還有機關槍等也都附屬在一師裏。若連軍醫、軍需各種軍佐算上,一師就是一萬多人哪。”“請問您這些兵都是招募的麽?”“大概是招募的。也有從前各處立的鄉團護勇,因爲得用就改編爲正式陸軍。另外還有淮軍、毅軍、安武軍種種的名目。”“這麽看起來,軍紀風紀上是不能都完美的了。”“也不盡然。這全在下級長官平常受的教育怎麽樣了。若是他們受過好教育的,自然能操練兵丁,軍隊的名譽就能强。”“這麽一説,造就軍官人材比兵丁更要緊了。”“不錯的。所以從前立的有講武堂、武備學校。現在北京陸軍大學、保定府的軍官學校,這都是造就軍官的。”“據您這麽説,中國各省的陸軍都受過學校的教育了。”“不能不能。若論天下各省的軍隊,成立有早晚。人的性情也都不一樣。但能知道服從命令、保衛人民,那就算頂好的軍人了。”“這話您説的很對,也很詳細。您怎麽説是説不很清楚呢?”“不是那麽説。我並不是軍界出身,您問我軍界的事,我恐怕説錯了招您笑話。所以我只能説一個大概。”“這也是您一分客氣的意思呀。”“笑話,笑話。”

警 界

“無論那一國都有一定的法律,法律不能説是限制人民的自由,正是要保護人民在法律以内的自由。可是人民的程度,能説都一樣麽?”“不能啊,所以必得有人維持一定的秩序,保護永久的治安。”“像您這們説,應當誰負這責任呢?”“往大處説,自然歸内務部了。要是與人民最接近的,就是巡警了。”“真是我們中國的警察,辦了已經二十多年,現在的成效總算不錯。可是我在外省做了這些年的事,於北京警察的情形就有好些不明白的了。”“我們今天可以略談一談。”“好,我正要跟您請教哪。我先要問您,下火車一進前門往東走,路東有一個衙門,門口站着有巡警,那是甚麽公所?”“那就是京師警察廳,可以説是北京警界的總機關。”“那裏也有廳長麽?”“北京警察廳的長官不呌廳長,呌總監。裏頭分總務、司法、衛生、行政四處,直轄内外城二十警區。每區有一警察署,每署有署長一人,署員可没有一定的人數。”“我看前門外很繁華,那裏歸那區管哪?”“那歸外城警察廳管,大街以東有五區,呌左一、左二、左三、左四、左五;大街以西的五區,呌右一、右二、右三、右四、右五,左右共是十區。”“内城哪?”“也是十區。可是皇城裏頭有兩區,東邊説中一區,西邊説中二區。皇城以外共分八區,左邊四區、右邊四區。”“請問您這區裏應當辦甚麽事呢?”“一區的事情,也很繁雜哪,分内勤外勤。”“甚麽呌做内勤哪?”“内勤就是動筆墨的公事。也分總務、司法、行政、衛生四種,還有各處的報告跟鋪户的捐款、住户的轉移,公事也很多哪。再要説外勤更累了,守望巡邏都有一定的鐘點路線。”“是啊,我想一區的地面也很大的,一個警察署照應得過來麽?”“您想的不錯。可是從每一區裏還分出幾處分駐所來,一個分駐所又分出幾個派出所來。”“那麽那馬路旁邊的木頭房子就是分駐所麽?”“不是,那是避風閣。”“避風閣是作甚麽的呀?”“爲是在守望的時候遇見風雨,可以進去避一避。”“我説的不是那小房子,是那有屋門、有玻璃窗户的房子。”“哦,是了。那個房子不但在馬路上有,就是僻静的地方跟那繁華的地方都有。”“那到底是甚麽呀?”“那就是派出所。”“一個派出所管多大地方呀?”“管着有四五條胡同。在他所管的那些個胡同裏的鋪户跟住户都受這派出所的保護。”“若是有擾亂公共治安的呢?”“那就是帶到區裏去,單有違警的罰法,不是拘留,就是罰金。”“我看當警察的責任也很重,總得受一點兒警察的教育纔成哪。”“是啊,所以北京這裏有警察教練所,還有警務學校,都是培養警察人材的地方。”“看起來比外縣可强多了。在小縣分裏,有一個警察所長,警察也不過四五百人,按村莊一分,一個村莊裏也就剩幾個人了。”“若是像天津、上海有商埠的地方,也不能一樣罷。”“那是自然。村莊裏的事情那能像省會這們繁雜呢?”“在北京這裏還有保安隊,是分馬步兩種,專爲彈壓地面的。消防隊是預防火警的。偵緝隊是爲緝捕盜[8]賊的。”“請問您,我在火車上看見的那是甚麽警察呀?”“那與京城警察的性質可又不同了。那是專管火車上的事,呌鐵路警察。還有航空、農林、水上、司法、衛生,各種警察,他們的性質跟責任各有不同,名稱階級也都不一樣了。”“北京這裏的警察,是怎麽個階級哪?”“在警察廳有總監,各區有署長、署員、辦事員。再往下説,就是巡官、巡長了。”“警察都是一樣的了。”“不能啊,也分三等哪。薪餉雖各有不同,所負的責任可都一樣,不外乎保護治安,禁止人民法外的自由就是了。”“承教,承教,真是俗説‘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今天您[9]這們[10]一説,我的腦子裏又添了警察這一種的材料了。多謝多謝,改日再專來府上謝師罷[11]。”

郵 政

“這一程子[12]老没見,前幾天我跟您的鄰居還打聽您來着。您還在郵政局裏作事麽?”“可不是,上禮拜局子裏派我到南昌調查一點事,去了幾個禮拜,昨天纔回來。”“現在郵政可是真有進步了。從前的信局子[13],一封信不定多少天纔能到。現在只用一個禮拜,南昌都能打來囘[14]。”“這不是因爲有火車,交通方便了麽。請問您,從前的信局子是怎麽寄法呢?”“那麻煩極了。前門外打磨廠有好些個信局子,他們在各省、州、縣裏、鄉鎮上,都有分局,寄信、帶東西都成,没有一定的價錢,看路程的遠近了。可是不能專爲您這一封信就走,必得等湊好些封信在一塊,纔走一盪[15]。”“那不躭悮[16]工夫了麽?”“誰説不是呢?躭悮工夫還是小事,若是有要緊的事,依靠着信局子簡直是不行,並且您要打算往外寄銀錢,他們信局子還不管。”“那麽寄銀錢又該歸那裏管呢?”“那得由匯兑莊銀號,也説票莊。這些地方寄,他們得一點兒匯水[17],比起現在郵政可差多了。今天要跟您打聽打聽,中國的郵政立了多少年了?”“您等我想一想,大概是從一千八百九十六年,由總税務司赫德先在沿江、沿海跟各通商口岸的地方設立郵政局。後來慢慢的把驛站裁撤了,所有的公文也改由郵政局投遞。直到一千九百十一年,各省也都擴充起來了,成績一天比一天好。在北京設立總局,總辦就是帛黎。在各省會設立郵務管理局一處,並有各等郵局及代辦所。可是郵票從半分直到二十元,明信片有單雙兩種,都是由京裏發出去的,不過各省打上各省的字樣就是了。”“我還要請問您,我常看見信上有貼欠資票的,那是作甚麽用的?”“那是因爲您的信没貼郵票,或是郵票貼的不夠分數。郵局裏有一種欠資票,遇有欠資的信,郵局先發出欠資招帖給收信人送去,叫他拿着應找補的錢數到局子裏來取,然後把欠資票貼在信上。凡是不夠分的郵件都要貼欠資票。”“是了,那麽一封信應當貼幾分票呢?”“那要看您往那裏寄了。比方北京城裏,那呌本城投遞郵件,只用一分;往各省寄的信,那呌各省互寄的郵件,必得用三分,開口信可以減半。”“甚麽是開口信呢?”“就是印刷品,比如甚麽傳單、新聞、紙廣告等類。只要不是用手寫的,都算是印刷品。”“那麽我要往外洋寄東西呢?”“那又算是包裹類的了。”“寄包裹還單有章程麽?”“有哇。包裹是按尺寸算,至大不過一米達[18],長寬高不得過一米達零八十生的[19]。若是在國内各省互寄包裹,又跟往外洋寄包裹的章程不同了。”“這麽看起來,郵局比從前信局子强的多了。昨天我的朋友要往南京給他兄弟寄衣服,他不知道郵局的章程[20],所以我跟您打聽。今天您這麽一説,我心裏也明白了。我現在就到他家告訴他,省得他找不着頭腦。明天我們接着再細談罷。”

郵政二

“昨天我把寄包裹的章程告訴我那位朋友,他非常的謝謝您,他還跟我打聽往外國寄包裹的章程。我告訴他等我跟您打聽明白之後再去告訴他。請您告訴我往外國寄包裹的章程。”“往外國寄,除了美國跟非律賓[21]羣島可以直接投遞,别的國還另有詳細章程。要是從外國來的東西,在北京郵政局能收海關的進口税。可是您要寄貴重東西,價值過三十元的就得保險。不保險要有損失,郵局是不認賠償的,並且保險費也不多。包裹保險是按着所保的數目值百抽一,只有四川省因爲舟車不便是值百抽四,並且以二百元爲限。還有信函保險,是把信裝在郵政局所賣的特别封套裏,大概都是甚麽憑單匯票之類,保險費是每元一分,至多不過千元。這因爲都是要緊的信函,要是平常的信,掛號也就成了。”“甚麽是掛號哪?”“掛號分單掛號、雙掛號。您把信送去,他給您一張執照,若是後來這信有甚麽舛錯,您可以拿這張執照到郵局查詢去,這歸單掛號。雙掛號是把收信人的回條還給您帶回來。”“那們掛號是多少錢呢?”“單掛號是在國内,除去應貼的郵票,另外再貼五分。可是蒙古新疆,五分又不成了,得貼一角。往外國也是一角,只有日本可以貼七分。雙掛號是按着掛號費再收一份回執費,惟獨日本是收三分。”“都能掛號麽?”“也有幾樣不能掛號的,就是用鉛筆寫姓名住址跟假姓名,筆畫寫的不清楚,及信内有錢票之類都不能掛號。”“聽您説這些法子很妥當了。我要給人匯款是怎麽寄呢?”“也能開匯票。可是有一點限制,火車通的地方,每日每人不得過三百元;火車不通的地方,每日每人也就是寄一百元。”“我要是天天寄呢?”“那他就不能管了。”“照您這麽説,郵政局甚麽都能寄了。”“不然,也有禁止的。凡是能損壞郵件的、爆烈引火的,跟税關上例禁的東西,還有一切生死動物昆蟲,都在禁止之内。可是惟獨活蜜蜂,只要您裝置得法,就能給您寄去,這也可以説是一條特許的了。”“聽您這們一説,後來我送信決不至於碰釘子。現在您不是還要上局子了麽?”“是,快到上班的鐘點了,我也不能久陪了。後來對於郵政上您有甚麽不明白的,當時可以往局子裏打電話。”“好,好,您請治公罷。”“失陪失陪。”

海 關

“多日不見,十分的惦念您。因爲事忙腿懶,總没工夫聚會聚會,竟要給您寫信,問一問近日的平安,都是被别的事給破散了。好在我們是知己的朋友,一定不怪罪我的,可是您近來倒好啊?”“承問承問,諸事託福。”“我聽説您在海關上作事哪,一定得意罷?”“慚愧慚愧,不過充數而已。”“請問您海關所辦的都是甚麽事?”“辦的是收税的事。”“甚麽呌做收税呀?”“您連收税都不懂,聽我慢慢的告訴您罷。一國裏的財政,賦税總佔多一半,所以在各處衝要的地方立一處税關,凡是貨物的出入都要納税。一則爲補助國家的財政,二則也可以調查各地方出産的東西多少。”“您説的這税關就是海關麽?”“不是海關。海關在各海口立的,與各國通商,徵收往來貨物税款。税關是國内各地徵收貨税的機關。”“税關在從前就有麽?”“在周朝的時候就有,跟現在的名子[22]一樣,也呌常關。後來各朝各代都有,只是名目不同。”“中國的海關,在甚麽時候纔有的呢?”“在元朝的時候,在廣東立了一處市舶提舉司。明朝也有丈抽的法子,按隨來的船隻大小定税課的多少,這都是海關的性質,可没有海關的名稱。”“那麽甚麽時候纔呌的海關呢?”“在清朝康熙二十八年,跟俄國立了通商的條約,後來又跟别的國會議通商的辦法,纔在寗波、福州、廣東、上海立了四處海關。各關都有監督,管理一切。”“這麽看起來,與中國通商最早的就是俄國嘍?”“不錯的,從前中國是拿定了閉關自守的主義。自從跟各國通商以來,出口貨以茶絲爲大宗,入口貨是機器、呢革等類居多。所以事情比從前就多添了好些。在一千八百四十年與英國因鴉片戰争,後來開了幾處商港,所有税款也歸海關收取。從前海關不過纔有十四處。”“現在呢?”“現在有四十四處了。”“這些處商埠,都是我們自己開的麽?”“不都是自己開的。有的是因爲跟各國定了通商的條約後來纔開的商埠,所以現在受條約的束縛,有好些事不能隨便改革的。”“請問您,海關不是給中國徵收課税麽?怎麽有好些外國人呢?”“那是因爲從前中國初立海關的時候,一切章程都不甚熟悉,所以在一千八百五十四年的時候,由英美法三國領事公推三人爲税務司總辦,帮同辦理税務,這就是海關設税務的原因。至於一切僱員,也都是由各國聘請來的。所立的海關税課章程也很多呢。”“出入口税,您能略説一説麽?”“可以。大概分進口税、出口税、通過税、船鈔税、特殊税這幾樣兒。”“甚麽是進口税?”“進口也分洋貨的進口,跟土貨的復進口半税兩種,都是值百抽五的税率。”“出口税我知道,就是土貨的出口税不是?”“對了,也是值百抽五。”“通過税是指甚麽税[23]哪?”“就是洋貨入内地,土貨出内地的子口半税。”“船鈔税是甚麽呀?”“船鈔税又説噸税,是按着船的噸數抽税,分理船營造燈塔三處,跟徵税處的三班差不多。”“您説的這都是海關的事情嘍,那麽中國内地不是還有常關哪麽?”“現在的常關也没有幾處了,可是各省抽税的法子更多了。”“我記得從前各省還有釐金局呢,那不也是徵税的機關麽?”“是啊,如今釐金局已經没有了。可是現在各省的統税、物産税,種種名目,都是從釐金局改變出來的。總而言之,不過呌人民身上多担負一點兒責任就是了。”“這麽説,當初這釐金局,是爲甚麽立的呢?”“您不知道麽?這是在一千八百五十三年,就是清朝咸豐初年,在南方各處打仗,因爲軍晌不足,有一個叫雷以鍼的想出這個法子纔立的。起初在揚州[24]水陸衝要地方試辦釐金局,抽釐助餉,無論甚麽貨物,都加收值百抽一的通過税。在當初商民所納的税並不算多,可是釐金局的收入很是不少。商民也很樂輸,公家也很得益,也算是救急的好法子。”“那麽後來人民爲甚麽對於釐金又很不滿意呢?”“就是因爲後來各省都看着這法子好,也要學着辦,辦來辦去,局子立的可就多了,辦事人也就不一樣了,甚麽情形都有了。另外又立了許多名目,跟着再有差役的勒索,這麽一來,人民納的税就不止是值百抽一了。真有把貨賣完了得的錢還不夠納沿路的釐金税哪。您想人民怎麽能滿意呢?”“現在可好多了,没有這些捐税了。”“到現在釐金的名目雖然説没有了,可是抽税的法子比那個更多,要較比起海關的章程來,可差的多多了。”“這可怎麽好哇?多怎[25]人民的担負纔能減輕了呢?”“您不要替古人担憂了。我請您出城去活動活動,您肯不肯哪?”“這是那裏的話,我本來没事,偺們一塊兒走罷。”

監 獄

“少見少見,您現在作甚麽事了?”“現時在步軍統領衙門[26]。”“在那一科哪?”“我在執法科。”“您公事忙罷?”“不很忙。”“我跟您領教領教。貴衙門的監獄,一共有幾個哪?”“敝衙門的監獄一共有三個。一個在帽兒胡同本衙門裏,其餘的兩個在别的地方。一個是第一監獄,一個是第二監獄,一個是待查所。”“這三個監獄有甚麽分别呢?”“凡是明伙、路刼,以及傷害人命的要案,都收在第一監獄裏。要是小偷竊的、次要案件都收在第二監獄裏。那待查所裏所收的都是没有證明的案件,暫收在那裏。”“還有個模範監獄是那衙門管哪?”“模範監獄在姚家井,是歸司法部管轄。凡收在那裏的人,都是特别要犯,或是犯無期徒刑的跟一等有期徒刑的。”“司法部的第一、第二監獄哪?”“第一監獄在宣武門外鐵門,第二監獄在德勝門外。這兩個監獄裏所收的人犯,都是大理院、高等審判廳、初級審判廳的案件。”“是,是。安定門裏頭砲局那兒有個監獄是歸那兒管哪?”“那是陸軍部的監獄,歸陸軍部管。凡是上中級的軍官犯了法,都收在這裏。”“在彰儀門外頭的習藝所是做甚麽的呢?”“這習藝所是屬警察廳管。凡是警察廳一部分的犯人,以及冒充軍人的、擾亂治安的那些個犯人,都收在那裏。因爲有學習手工的性質,所以呌作習藝所。”“除了這幾個,還有甚麽監獄呢?”“還有順天府跟大宛兩縣的監獄。”“不錯,我倒是知道。可不知道現在改了名字没有?”“大宛兩縣的監獄現在改爲待質所,順天府的監獄改名京兆尹公署監獄。”“我還跟您領教,在監獄裏的犯人天天作甚麽呢?”“在監獄裏的犯人都作一點手工。”“作甚麽樣的手工哪?”“有織腿帶子的,有編柳條箱子、筐子的。除去作工的時間,也有休息的地方,也有游戲的地方、洗澡的地方。若有人來看他們,也有接待的地方。”“現在的監獄,可比從前好的多了。那麽女人要是犯了罪也收在監獄裏麽?”“也收在獄裏,可是跟男犯不收在一塊兒。男有男監,女有女監。看女監的,都是四五十歲的老誠婦人。”“男女監的情形有甚麽分别麽?”“都是一樣,没有甚麽分别。”“改天請您同我參觀參觀,行不行?”“可以,可以,您若是看見他們情形,可别哭哇。”“不能不能,若是那個樣子,真是俗語説的‘戲臺底下掉眼淚——替古人擔[27]憂’了。”

北京鐵路規則

“伯恭先生,您怎麽還没走哪?”“喝,竹翁。我本打算昨天晚上搭夜車走。因爲津浦車又不通了。”“怎麽不通了呢?”“在直隸、河南交界的地方發大水了,把鐵軌都冲斷了好幾十里。您説怎麽走呢?”“昨天還有一個朋友從奉天來,怎麽没聽見説發水冲斷鐵路呢?”“那是京奉車,從北京到奉天去的,怎麽能到南京去呢?”“您可别笑話我,我長了這麽大,實在還没坐過一回火車哪。請你把這坐火車的規矩都告訴告訴我吧。倘若後來我要坐火車的時候,就免得臨渴掘井了。”“可以可以,比如您要到張家口去,先必得歸着[28]行李、打鋪蓋。應帶的東西都收拾齊了,呌您的用人雇車來,點點件數,裝在車上,告訴他們拉到西直門外頭京綏車站。到了車站,就呌脚行把行李搬下去,再開發車錢。”“脚行是作什麽的呢?”“是車站上的夫役,專爲替客人搬運行李的。”“他們搬行李要錢不要錢呢?”“那兒能白搬呢。”“不白搬,得給他們多少錢呢?”“也要看您行李的件數多少。若是一件就給他倆銅子,兩件給他四個子兒。總而言之,是倆子兒一件。”“喝,搬下車來就是倆子兒,要是再叫他們把行李送到車上去,不還得給錢嗎?”“那就不給了,他們是管裝管卸。就是到了地方下車的時候,也是這樣的規矩。”“請問我們到了車站就上火車嗎?”“先要買票。比如您要坐頭等車,就買頭等票;要坐二三等車,就買二三等票。”“這車票在什麽地方買呢?”“車站裏頭有賣票房,到了時候就開門賣票。”“要是不到時候,我們到那裏去呢?”“在車站裏頭有頭二等的候車室。”“買完了票怎麽樣呢?”“您就呌脚夫搬着您的行李上車。到了車站外頭栅欄門那裏,您把車票拿出來,給那個騐票的看看,騐完了,就跟着脚夫上車。”“要是有朋友送我,他們没有票就不能過去嗎?”“也能過去,總得花六個子兒買張月台票。”“嘔,是了,是了。那麽到了車上,我們買的票交給誰呢?”“您先自己帶着,開了車,有察票的過來,給他看,看完了還交給您收起來。趕車要到了,就有人來收票。”“還有我們帶的行李擱在那呢?”“要是行李少,就可以擱在座位上頭的吊板上。要是多了,就得擱在悶車裏頭。”“什麽呌悶車呢?”“就是在客車的後頭,郵政車的前頭有幾輛車,又呌行李車。有門没窗户,行李裝在裏頭,鎖上門,無論甚麽人都拿不了去。”“要是到了地方跟誰要呢?”“在上車的時候,行李先得過磅,交給管車的點點件數,發給我們一張票。取行李的時候拿着票就要出來了。”“是了,在火車上有飯吃嗎?”“車上頭有飯房,隨意要菜,可是稍微貴點,就是喝茶也得一毛錢一壺。”“那不是上了當了嗎?”“那没有法子,俗語説:‘既在矮簷下,怎敢不低頭呢’?”“要是睡覺總應當有牀吧?”“要是想在床上睡覺,得買睡車票。”“在車上要買點零碎吃的,有賣的嗎?”“車上有小營公司,汽水、點心、糖食甚麽的都有。”“無怪人人都願意坐火車,哪敢情[29]很舒服哪。”“那是比從前行路好的多了。”“請問您,從北京到奉天去的火車什麽時候開呀?”“一天有好幾趟車哪。”“有幾趟呢?”“有兩趟快車,兩趟慢車,還有一兩趟通車。”“什麽呌通車呢?”“就是逢站不换的車。”“一天一夜能走多少里呢?”“大約可以走兩千多里地。”“我們中國有句俗語兒:‘人是地理仙,十天不見走一千。’[30]這個火車,比那個俗語説的快着十倍了。”“可不是嗎?”“今天承您賜教,後來我要對人説起來也可以充充行家啦!”“哈哈哈哈!”

煤 礦

“您好。”“好,您好啊。”“您怎麽總没到舍下來呀?”“因爲前幾天有朋友要在西山開礦,請兄弟到西山去看看,昨天晚上纔回來。”“令友要開甚麽礦哪?”“要開煤礦。”“這煤有幾樣哪?”“大概分四樣。”“第一樣是甚麽煤哪?”“最好的就是紅煤。這紅煤體質極輕,燒的時候没有氣味,也没有煙子,所含的炭質有百分之九十,最容易燃燒。因爲産的極少,所以價錢很貴,平常的人家實在燒不起。”“第二樣的是甚麽煤哪?”“次一等的是黑煤。顔色很黑,稍微的有一點兒褐色,體質稍重,性質很硬,燃燒力最强,所含炭質有百分之八十,就是現在通用的那一種煤。”“是了。那們第三等是甚麽煤哪?”“是青煤。體質很重,性質很輭,燃燒力稍弱,一烘兒就滅,所含炭質百分之六十。”“第四等的是甚麽煤哪?”“就是歪煤。所含的炭質百分之五十。燃燒時有一點臭氣。因爲價錢極賤,都用他燒石炭。”“是了,您所説煤的種類我都明白了。可是不知道煤是天然的哪,還是人做的哪?”“是天然的。因爲在上古的時代,有些植物經過地質的變遷埋没在地下,過的年代多了,慢慢的就把性質變了。有可溶化的,都化成了别的東西了,就賸了炭質没能變化,所以在地下埋藏多年。”“這煤既是在地裏埋着,怎麽把他取出來哪?”“那必得開採呀。”“都用甚麽法子開採哪?”“有用土法的,有用洋法的。”“洋法我不必打聽,土法開採我倒要請教請教。”“豈敢豈敢。採煤的法子,都是用鐵鍬挖地,挖成横坑,或是豎坑、斜坑。横坑安好了鐵道,把煤運到豎坑,然後用起重機起出來。這起重機,有用電力的,有用氣力的。”“您説了半天,這是土法嗎?”“不是,我説的是洋法。”“那們土法哪?”“土法是用人力,不用機器,要開雙井。一個運煤,一個通風。井口有用拉門的、背門的。拉門很矮,人得灣着腰,用筐把煤拉出來。這種法子在斜坑、横坑全能用。背門是井口高,人能站着把煤背出來。”“這們説起,土法可比洋法費力多了。我請問您,都是那一省有煤礦呢?”“在直隸省有唐山、開平、灤州;山東省有博山;湖南省、江西省中間有萍鄉、醴陵,這都是最著名的烟煤礦。其餘没開採的還有很多了。現在我所説的也不過是大概情形,要是細細的一説恐怕要説到天亮了。”“是。我跟您告假了,明後天我們再談罷。”

[1] 星加坡:新加坡。

[2] 各人:自己,本人。

[3] 銜名柬:舊時做官之人朝覲,將官銜名、姓名寫在其上的名帖。

[4] 敵體:指彼此地位相等,没有尊卑上下之分。

[5] 通名刺:呈遞名片。

[6] 忠孝帶:清朝大臣在胸前或腰間佩戴的有“忠”“孝”字樣的帶狀飾物,表示效忠盡孝於皇帝。

[7] 底本作“已”。

[8] 盜:盗。

[9] 底本作“愁”。

[10] 這們:這麽。

[11] 此段中,從“負的責任……”到“改日再專來府上謝師罷”,在底本中位於“郵政二”之後。現將兩部分接合。

[12] 這一程子:這些日子,這段時間。

[13] 信局子:清末民間寄送信函的機構。

[14] 囘:回。

[15] 盪:趟。

[16] 悮:誤。

[17] 匯水:在銀行或郵電局辦理業務匯款時,按匯款金額所收的手續費。

[18] 米達:英文meter(米)的音譯,此句意爲“包裹最大不超過一米”。

[19] 生的:英文centimeter(厘米)的音譯簡稱,此句意爲“包裹長寬高不超過一米八”。

[20] 章程:此處指規定、規矩。

[21] 非律賓:菲律賓。

[22] 名子:名字。

[23] 底本作“説”。

[24] 底本作“揚洲”。

[25] 多怎:多咱,什麽時候。

[26] 步軍統領衙門:統領分駐京師的八旗步軍營的官署,負責京師警衛、稽查等事務。

[27] 底本作“躭”。

[28] 歸着:收拾,整理。也作“歸置”。

[29] 敢情:副詞,原來。用在表示發現了新情况時。

[30] 人是地理仙,十天不見走一千:人像傳説中的神仙,很短的時間就到了另一個地方。也説“人是地裏仙”“人是地行仙”“一天走一千”“一天走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