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年度评论(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问题与期待

本文简要总结了传统中国的商业政策、商人地位、官商互动模式、官商结合动机等议题的各方观点,并进行了初步的官商关系跨国比较,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总体而言,传统中国官商关系的研究虽然成果丰富,观点多样,但仍然存在众多问题。核心资料的不足和跨学科研究的薄弱,使得研究水平相对不足,有待在未来逐步解决。

核心资料的不足是限制官商关系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难以进入修史者的视野之内,导致与商人有关的史料严重缺乏。张国辉(1964)在研究清末官商关系的过程中就已经无奈地提到,如果要对官员、商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必须要更为深入地发掘史料,结合各自的社会经历加以考察。但是,“由于史料的贫乏”,目前很难充分搜集到各方面人物较为具体的历史记载,因此被用来进行“解剖”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少数具有代表性、史料也相对集中的精英人物。清末的史料情况已然如此,若将研究时段向前推进,尤其是讨论明清之前的官商关系,则资料的限制状况将会更为显著。顾城(1999)就曾以元末商人沈万三为例,认为之所以这位一度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几乎在现有的史料中找不到关于他的确切记载,关键在于沈不过是个“多田翁”,既未出仕无政绩可言,又算不上文人雅士,不足以跻身“儒林”,默默无闻自在情理之中。可见,在“士农工商”等级划分较为清晰的时代,只有官宦或文人方能青史留名。囿于资料所限,历史上大多数商人的经营过程和官商互动状况,都无法进行细致而准确的揭示。即使略有讨论,所出现的史料讹误、考证粗疏等状况也是难以避免的。

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哪个时代的官商关系,其具体的操作过程都和今日类似,关键环节往往是个“黑箱”(black box),官员与商人的互动过程隐于桌底,不为外人所知晓。故而在研究官商关系时,对于核心资料的丰富性、深入性与准确性要求非常高。尽管史料缺失的情况难以彻底解决,但仍然应当尽力发掘。近年来在安徽、四川、福建等地发现的商书、田契等,其中必然蕴藏着大量官商互动的细节材料。同时,还应当辅以较有说服力的考证,尤其是加强史料之间的比对阅读,这是传统中国官商关系研究得以延续的生命源泉。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既有的传统中国官商关系研究的主力军基本限于历史学的学科背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参与的程度不高,使得研究成果大多缺乏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训练,导致官商关系研究的整体风格,出现鲜明的“叙事化”特征,以“事实揭秘”为己任。“叙事化”能够将官商关系演进的主要过程和关键细节加以呈现,这是历史学家的“看家本领”。必须承认,一些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官商关系的研究过程中,一旦加入历史维度,时常出现在没有掌握核心资料的情况下,大谈理论、观点的状况,所得出的结论不免“盲目”。

缺点在于,“叙事化”的研究方式,会使得论述过程显得“平面化”,缺乏立体性的比较视野。彼得·伯克曾引用孔德的言论,批评历史学只是“稚气地收集在一起的乱七八糟的零碎,它们出自喜好毫无用处的趣闻轶事的编者,出自他们盲目的非理性的好奇”,这种研究 “不过是为比较社会学提供素材”。伯克进而指出,比较法在社会理论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历史学家关注的是特殊的、唯一的和不可重复的东西,因此倾向于拒绝使用比较方法(伯克,2001:10—27)。仅从传统中国官商关系这一议题的研究状况而言,伯克的这些批评还是很到位的。大多数研究者津津乐道于“揭秘”,仅仅停留在单一个案的描述层面,就事论事,既不回应重大理论问题,也不对内在机制进行分析,资料的陈述过程往往伴随着逻辑的混乱。事实上,这不仅是官商关系研究所出现的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出现的普遍现象。“注重史料的收集与比较,缺乏深入分析”,即使采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也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解释框架”(周黎安,2014)。这类研究除了提供个案,增加对于历史当事人的一些认识之外,无法在理论层面做出更大贡献。

为此,官商关系的研究,应当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促进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学习,学科之间的并行“大有好处,可互补互促,共臻繁荣”(吴承明,2014:241)。借用希克斯(1987:4)的一句话,官商关系研究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作为经济学家与政治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关于世界大事、思想和技术等的历史学家——可以互相对话的一个论坛。只要加强资料收集和学科合作,官商关系研究必将在未来取得瞩目成就。

参考文献

[美]艾克曼:《腐败与政府》,王江、程文浩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美]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王晓毅、陈育国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英]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姚朋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加拿大]卜正民:《资本主义与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书写》,李荣泰译,收入卜正民、格力高利·布鲁主编《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方骏、王秀丽、罗天佑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曹三明:《明清封建法制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

[美]查瑞普、哈姆:《制度腐败和盗窃型政府》,胡琴译,收入克劳德·梅纳尔编:《制度、契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常大群:《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3期。

钞晓鸿:《明清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陈慈玉:《从清代前期的淮安关功能论官商的关系》,收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中国初期历史研讨会论文集》下册,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年版。

陈长华:《抑商质疑——兼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史林》,1995年第2期。

陈锋:《清代军费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清代盐政与盐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美]陈锦江:《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王笛、张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小葵:《中国古代“抑商”政策考辨》,《求索》,2008年第4期。

戴莹琮:《“营运生息”:清代军队经商考》,《清史译丛》(9),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邓宏图:《历史上的“官商”:一个经济学分析》、《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3期。

邓亦兵:《清代前期的民商》,《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

——,《清代前期的官商》,《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美]蒂利:《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公元990—1992年》,魏洪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丁孝智:《中国封建社会抑商政策考辨》,《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

冻国栋:《魏晋南北朝商品经济与经营管理》,收入尹进主编《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与经营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方宇惟、王志伟:《中国古代官商制度经济绩效——从交易成本到路径依赖》,《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范红霞:《1980年以来关于重农抑商思想和政策的研究综述》,《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第6期。

范金民:《明代丝织品加派述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4期。

范金民等:《明清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范忠信:《论中国古代法中“重农抑商”传统的成因》,《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

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虞和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冯筱才:《从“轻商”走向“重商”?——晚清重商主义再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中华书局2007年版。

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

高敏:《试论汉代抑商政策的实质》,收入氏著《秦汉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葛剑雄:《葛剑雄文集2:亿兆斯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顾城:《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郭松义:《清代粮食市场和商品粮数量的估测》,《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4期。

郭艳茹:《经济史中的国家组织结构变迁:以明清王朝为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韩朝华:《略论“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作用》,《经济科学》,1988年第6期。

郝煜:《中华帝国晚期的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经济资料译丛》,2016年第3期。

何本方:《清代的榷关与内务府》,《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2期。

何炳棣:《扬州盐商:十八世纪中国商业资本研究》,巫仁恕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2期。

——,《明清社会史论》,徐泓译,联经出版社2013年版。

何平:《清代赋税政策研究:1644—184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何卓恩:《中国官商制度的产生及其后果》,《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阿风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黄显功:《论战国“重本抑末”政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影响》,《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

姜锡东:《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中华书局2002年版。

经君健:《明清时代山西商人的性质问题》,《文史研究》,1994年第1、2期。

赖惠敏:《清代的皇权与世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乾隆皇帝的荷包》,中华书局2015年版。

李殿元:《论西汉的“盐铁官营”》,《浙江学刊》,1993年第6期。

李克毅:《平准学刊》,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年版。

李欣:《论“与民争利”之“民”与“利”——以〈史记·货殖列传〉〈盐铁论〉的讨论为中心》,《南都论坛》,2015年第6期。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梁庚尧:《南宋的军营商业》,《宋史研究集》(32),兰台出版社2002年版。

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詹庆华、林满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林文勋:《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重农抑商政策辨析》,《思想战线》,2003年第3期。

林夕:《浅析“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晋阳学刊》,1989年第2期。

林永匡:《乾隆帝与官吏对盐商额外盘剥剖析》,《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3期。

刘建生、燕红忠:《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与晋商的衰落——官商结合的经济学分析》,《山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刘明宇、芮明杰:《诺思悖论:西汉王朝专制主义发展对产权结构的影响》,《学术月刊》,2014年第6期。

刘强:《大分流视角下明清中国的官商关系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第7期。

刘希伟:《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商籍”考论——一种制度史的视野》,《清史研究》,2010年第3期。

刘秀生:《清代商品经济与商业资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版。

刘永成、赫治清:《清代前期的商人和商人资本》,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经济史研究组编《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诸问题》,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刘玉峰:《唐代禁榷制度的发展变化》,《学术研究》,2004年第2期。

龙登高:《从客贩到侨居:传统商人经营方式的变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

[日]泷野正二郎:《清代乾隆年间にぉけゐ官僚と盐商(一)——两淮盐引案を中心として》,《九州大学东洋史论集》,1986年第15辑。

——,《清代乾隆年间にぉけゐ官僚と盐商(二)——两淮盐引案を中心として》,《九州大学东洋史论集》,1994年第22辑。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罗小芳、卢现祥:《国外“掠夺之手”的国家理论述评》,《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美]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江溶、鲁西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陶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吕景琳、郭松义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齐鲁书社,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马大英:《汉代财政史》,经济出版社1983年版。

马德斌:《传统中国的法律与商业:对“大分流”的制度性透视》,收入刘秋根、马德斌主编《中国工商业、金融史的传统与变迁:十至二十世纪中国工商业、金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迈耶斯:《晚期中华帝国的习惯法、市场和资源交易》,收入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诺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欧立德:《传统中国是一个帝国吗?》,《读书》,2014年第1期。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邱捷:《清末文献中的广东“绅商”》,《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

邱澎生:《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1995年第43卷。

——,《十八世纪滇铜市场中的官商关系与利益观念》,《“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2001年第72卷第1期。

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6年第7卷第2期。

阮明道:《清代前期官商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房德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桑兵:《论清末城镇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商民罢市》,《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5期。

[美]施坚雅:《城市与地方体系层级》,收入氏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合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

石锦:《试论明清时代的官商和绅商》,收入氏著《中国近代社会研究》,台湾李敖出版社1990年版。

[日]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张正明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宋国恺:《唐朝禁官商合流之社会学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宋军风:《唐代商人入仕途径考析》,《唐都学刊》,2010年第2期。

宋晞:《宋代富商入仕的途径》,《大陆杂》,1952年第4卷11期。

孙丽萍:《论明清时期官商一体化的作用和影响》,《史林》,2002年第1期。

孙忠家:《汉武帝重农抑商驳论》,《北方论丛》,1996年第2期。

谈敏:《论农本工商末思想及其历史演变》,《孔子研究》,1981年第1期。

汤显勤:《重农限商与重农抑商——对商鞅和汉武帝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剖析》,收入氏著《半甲集》,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唐任伍:《唐代“抑工商”国策与“重商”社会观念的对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藤井宏:《新安商人研究》,傅衣凌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汪士信:《乾隆时期徽商在两淮盐业经营中应得、实得利润与流向试析》,《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3期。

王笛:《试论清末商会的设立与官商关系》,《史学月刊》,1987年第3期。

[美]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李伯重、连玲玲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农业帝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在当代的遗迹》,邱澎生译,收入卜正民、格力高利·布鲁主编《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王林善:《论唐代后期的“官商合流”》,《晋阳学刊》,1989年第3期。

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岳麓书社2004年版。

王先明:《也论近代中国的“重商主义”思潮》,《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2期。

王燕玲:《儒家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官商关系——以明清为透视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美]王业键:《清代田赋刍论》,高风等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王志东、燕红忠:《晋商与政府结合的原因及其影响——关于传统官商关系的一个“合约”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德]韦伯:《中国的宗教  儒教与道教》,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韦庆远:《康雍乾时期高利贷的恶性发展》,收入氏著《档房论史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梅静译,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17年版。

巫仁恕:《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中华书局2008年版。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吴海波:《清代榷盐体制下的官商关系》,《盐业史研究》,2013年第1期。

伍跃:《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英]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萧国亮:《清代封建国家干预商业经济的历史特点及后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年第1期。

徐泓:《明代中期食盐运销制度的变迁》,收入陈国栋、罗彤华主编《经济脉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许大龄:《清代捐纳制度》,文海出版社1984年版。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许敏:《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题:兼论清代“商籍”》,《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邹水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杨联陞:《传统中国政府对城市商人的控制》,收入于宗先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论文选集(下册)》,联经出版社1980年版。

杨善群:《中国封建社会官商关系探论》,《学术月刊》,1996年第12期。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汉代贸易与扩张》,邬文玲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董建中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春树、骆雪伦:《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李渔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张国辉:《中国近代煤矿企业中的官商关系与资本主义的发生问题》,《历史研究》,1964年第3期。

张海英:《明清社会变迁与商人意识形态——以明清商书为中心》,收入樊树志主编《古代中国:传统与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明富:《抑商与通商:明太祖朱元璋的商业政策》,《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张守军:《论西汉前期的重农抑商思想》,《江淮论坛》,1983年第5期。

张宇燕、高程:《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关于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1期。

张忠民:《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商人资本与社会再生产》,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周黎安:《经济史中的激励与组织》,陈志武、龙登高、马德斌主编:《量化历史研究(第1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周雪光:《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开放时代》,2014年第4期。

朱荫贵:《论晚清新式工商企业对政府的报效》,《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

——,《从1885年盛宣怀入主招商局看晚清新式工商企业中的官商关系》,《史林》,2008年第3期。

朱英:《清末“官商联盟”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3期。

——,《清末商会的成立与官商关系的发展演变》,《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2期。

祝慈寿:《论清代后期官办、官商合办工业的组织形式与官商关系》,《财经研究》,1983年第2期。

[日]佐伯富:《盐与中国社会》,南炳文译,收入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3年版。

[日]佐藤文俊:《王府论》,收入森正夫、野口铁郎、滨岛敦俊、岸本美绪、佐竹靖彦编《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Clark HR. 2002. Community,Trade,and Networks: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from the Third to the Thir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unstan,Helen,1997. Conflicting Counsels to Confuse the Age: A Documentary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Qing China,1644-1840.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56(3).

Deng,Gang.,1999,The Premodern Chinese Economy: Structural Equilibrium and Capitalist Sterility.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vonGlahn,Richard. 2003. Towns and Temples: Urban Growth and Decline in the Yangzi Delta,1100-1400,in 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edited by Paul Jakov Smith and Richard von Glahn,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o,Yen-p'ing,1986,The Commercial Revolu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The Rise of Sino-Western Mercantile Capitali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i,Huaiyin. 2015. Fiscal Cycles and the Low-Level Equilibrium under the Q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36(1).

Mann,Susan. 1987. Local Merchants and the Chinese Bureaucracy,1750-195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yers,Ramon H. 1974. Some,Issues on Economic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Ming and Ch'ing Periods: A Review Article. Late Imperial China,3(2).

Perdue,Peter C. 1992. The Qing State and the Gansu Grain Market,1739-1864,in 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edited by Thomas G.Rawski and Lillian M.Li,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erkins,Dwight H. 1967. Government as an Obstacle to Industrialization: The Case of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27.

Wang,Gungwu. 1990. Merchants without Empire: the Hokkien Sojourning Communities,in The Rise of Merchant Empires: Long-distance Trade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1350-1750,edited by James D. Trac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