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襄公2
《宋微子世家》·宋襄·(二)
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公羊)
宋襄济河而战,春秋以多其义:功立而名称,军败而德存。《吴越春秋》
这是主流对宋襄公的褒扬。以礼而战,有传说中的文王之风,赞赏宋襄的仁义,打是打败了但是我们存留了仁德。到这里,又浮现出子鱼的一脸懵逼:“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你带兵来干嘛了,来行善积德吗,你不是来打仗的?克敌制胜是作战的目的,你讲究仁爱,你怎么不直接投降呢?
子鱼的论调,苏东坡也很赞同,继而进一步发挥,表达自己对宋襄的不齿,且以西汉王莽一并论之,从王莽与宋襄的比较看,二人真有极其相似之处,都是玩复古一套,不切实际,苏东坡慧眼独具,一语中的,王莽不得志即是一宋襄,宋襄若有成便是一王莽,诚哉斯言。
这是苏东坡的论述:
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子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苏东皮已经爆粗了,宋襄你就是一妄(傻)庸(叉)耳,齐桓晋文你也能学得来,齐桓有管仲,你有谁,你只有满脑子的假仁假义,晋文有子犯,你有谁,你有一个子鱼是智慧之谋臣,但你不能用。你自吹自擂“王者师”,你有“王者师”的本钱吗?像宋襄你这种看似“有仁道”实则“伪仁道”的乱国之君太多了,擦亮你的眼睛,认清楚,宋襄就是一个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苏东皮骂宋襄骂的很厉害,体无完肤,更是严重指出宋襄的仁心只是一种作秀,他说“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你宋襄在战场上不忍心伤害老兵,好有仁德呀,可你不要忘了,就因为鄫地的小君惹怒了你,你就把人捉了来要祭鬼,这是你的仁德吗,这分明是欺负弱小。在弱国面前装老大,强国面前装仁义,想着借仁义的名来图谋霸天下,你以为你是齐桓公吗?齐桓公玩的起,你宋襄,玩不起。
也有一派人,既然不能为宋襄洗白,干脆抹黑,不能让他污了“仁义”的美名,于是宋襄是个阴谋家的论调也出现了,连同他当初做太子时候的让国,也被视为笼络人心邀取名声之举。
桓公病,太子兹甫让其庶兄目夷为嗣。桓公义太子意,竟不听。桓公卒,太子兹甫立,是为襄公。——《宋微子世家》
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襃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宋微子世家》
如果给宋襄戴上阴谋家的帽子,他还真如己所愿,总算有点名声留下,譬如太史公引述史家对宋襄的看法就提到,君子人们还是赞扬宋襄公的,至少宋襄公奉行礼让之道。有人说你看,太史公都来夸奖宋襄公,其实不然,我只是把一些人的看法给你列出来,你信或者不信,自己去判断,没看是“君子”或以为多,还加个“或”字,这就是太史公的态度。他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不是他的观点,他没有表态,只是列出一些人的想法给你看,信不信在你。
说宋襄仁义站不住脚,没有底气,那么就骂他好了,总不能让他玷污美好的“仁义”之名。这种论调从宋襄的一系列做法来排斥,讽刺他,譬如宋襄在位期间攻伐曹国,执滕子、祭郐君,这些都是一些国际上的弱势国,说你宋襄在这些不足挂齿的弱国面前作威作福,不算英雄,你有称霸之心,认为齐桓公一死,齐国内乱,你带兵平定齐乱,甚至齐孝公也有赖于你宋襄的扶持,居然引以为天大之功,有了霸天下的想法,但是你面对楚国有齐桓大兵压境,迫使楚国坐到谈判桌上的资本吗,至少齐桓在楚国那里没有丢面子,而宋襄却是自以为有仁德之名,妄想借助楚国势力威服中原,不过是狐假虎威,最终为楚所欺诈,灰头土脸。
不管宋襄出于任何用心,春秋中晚期需要的是晋文那样的霸主,即便齐桓在,管仲在,到了春秋末期,齐桓霸业也未必能成,时代不同了,形势发生了变化。春秋末期,那就是看谁的拳头硬,晋文公横扫楚国,威震中原,但是秦国也没给他面子,反倒是中原各国纷纷朝晋,当干儿子都来不及。为什么,国弱而已。
当然,不管是为宋襄洗白,抑或抹黑,都不能真正的认识宋襄公其人;苏东皮意气铿锵的斥责宋襄公有他的独到之处。莫说宋襄公欲以仁义霸天下,其时其势,齐桓尚且难能,何况区区一宋襄。当其时也,霸天下者,唯有晋文重耳。宋襄走路不好好走,结果扯的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