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栽培植物源流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汉唐政治影响的扩展和栽培植物的增长

就全国而言,自从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黄河流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楚、吴、越也曾十分强大,文化也非常发达,与中原各国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岭南的“百越”在秦凿通了联系湘江和桂江的灵渠、并设立了“南越”郡之后,那里的物产才逐渐为中原人民所知,开始见诸文献记载。

汉武帝当政后,进一步加强了中原与北疆和岭南的联系,促进了各地文化和物质的交流。特别是派张骞凿空西域、同时在华南建立南越、九真、交趾等郡县以后,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而此期间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更加深了人们对栽培植物搜罗的兴趣。此后,不但华南产的许多珍奇的水果为中原内地的人所知晓,而且通过中亚和西域传入不少栽培植物。东汉以降,大量北方人的南徙,也促进南北方栽培植物的交流。至唐代,国力空前鼎盛,政治影响远被,中外交流异常发达,从域外引入的蔬果种类日益增多,极大丰富了国人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生活的进步和繁荣。

一、本土新培育或新记载的栽培植物

秦汉各地之间的栽培植物的交流,使各种作物的重要性也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变化。原来偏植于一隅的栽培植物,不少逐渐扩大栽培地域,传入内地种植。秦汉政权对岭南的经营,使这一时期很多当地产的各种蔬菜瓜果见诸各种《异物志》《水土记》等为名的志书中。由对西域经营导入的栽培植物也大量见于《博物志》《广志》,以及《齐民要术》等文献中。

这一时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小麦在粮食生产的重要性逐渐突出。并由于东汉以后,北方人的南迁,把种麦和吃面食的习俗带到了南方。自公元4世纪开始,江淮流域开始有一定的小麦种植规模。对南方旱地的利用和粮食产量的提升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比较单一的“饭稻羹鱼”的饮食习俗。

汉唐时期,中国新见于文献记载的粮食种类只有薏苡和荞麦,薏苡可能起源于华南,除作为药用和保健食品外,在粮食生产中的意义不突出。荞麦可能是《诗经》中的“荍”。原产中国西南,是中国西南彝族等一些少数民族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如今在中国西南仍有许多地方有野荞麦的分布。荞麦作为一种生长期短(生育期只有60—80天)和抗病虫害强、适应性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的杂粮作物,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为灾后补种的作物很有价值,在农业备荒和救灾方面起过重要作用。

这一段时间在历史舞台崭露头角的南方蔬菜有菘(散叶白菜)、芸薹、芥兰、苦苣、蕹菜(藤菜、空心菜)、冬瓜、绿豆、赤小豆、豇豆、扁豆、豌豆、黧豆、刀豆、茭白、荸荠、慈菇、百合、胡葱、牛蒡;水果有原产南方新为内地人所知的椰子、龙眼、荔枝、甜橙、黄皮、杨梅、羊桃(五敛子)、槟榔、橄榄、余甘和西部的柰(绵苹果)。纤维作物有棕榈。油料作物油茶可能在唐代已被栽培。

就上述蔬菜而言,有些种类如蕹菜、芥兰可能在华南早就栽培,只是出现在文献比较晚。芸薹可能从中国西部边陲地区传入内地。起源于西南的冬瓜和一些豆类也有类似的情况。冬瓜在秦简中就有记载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63页。。百合可能是由采集鳞茎的野菜或是由药物逐渐转为园艺栽培的。

汉以后,菘(也就是白菜)的重要性变得日益突出。此前作为封建社会经济中心的黄河流域,葵菜和芜菁两种“旱作”地区的蔬菜占有重要地位。南北朝时期的反映中国黄河流域下游一带生产技艺的重要农书《齐民要术》,把“种葵”放在蔬菜种植的第一篇,但在南方则是另一番景象。《南齐书·周颙列传》记载,菘是“味最胜”的佳蔬。药学家陶弘景(公元456—536年)记载:“菜中有菘,最为常食。”梁简文帝(公元550—551年在位)更是称赞有加,认为:“吴愧千里之莼,蜀惭七菜汉代扬雄的《蜀都赋》中提到“五肉七菜”。据《蜀中广记·方物记第六》解释,“七菜”为芜菁。之赋;是知泮宫采茆,空入鲁诗;流火烹葵,徒传豳曲。”转引(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82,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16页。诗人认为,在菘面前,古今各地名菜如茆(莼菜)、葵和成都的“七菜”等不免相形见绌,徒有虚名。

从《齐民要术》的相关内容来看,当时黄河流域中下游栽培的蔬菜主要为葱、萝卜、葵、莴苣、蔓菁、芥;瓜、冬瓜、越瓜和瓠子;豆类有大豆、小豆、绿豆和白豆等,与长江流域有明显的差别。

二、西域等地传入的栽培植物

汉武帝为了消除北方匈奴的威胁,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与匈奴敌对的大月氏结盟。张骞通西域以后,汉使从西域带回苜蓿和蒲陶(葡萄)在内地种植。之后通过丝绸之路的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胡麻(芝麻)、胡椒、胡豆(蚕豆,图1-2)吴其濬在其《植物名实图考》(第20页)中认为《食物本草》始著录“蚕豆”。但胡豆的名称在居延汉简中即已出现。(见《居延新简释粹》,第9页)。、胡荽(芫荽)、胡瓜(黄瓜)、茄子、葫(大蒜)、石榴等富有经济价值的油料和蔬果植物又被引入我国。从上面这些植物名称可以看到,其中不少植物名称被冠以“胡”字。研究过中西交通史的俄国人贝勒(E. Bretscheider)认为,中国的蔬果中带有“胡”字的水果、经济植物都由中亚传进来,这种说法随即就招来美国人类学家的劳费尔的批驳,指出他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图1-2 蚕豆

迨至唐代,随国力的增强,谋求更多作物资源的工作又有新的发展。据《唐会要·杂录》载,各国进献的蔬菜水果包括马奶葡萄,黄桃、波稜(菠菜)等。另据唐代《本草拾遗》《食疗本草》《千金方》等医学本草著作和《酉阳杂俎》《岭表录异》等笔记作品,唐代新增加的蔬菜还包括莴苣(莴笋)、莙荙、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和苦苣菜;水果有海枣(波斯枣)、菠萝蜜(木菠萝)、阿月浑子(开心果)、无花果、巴旦杏、钩栗、蜜望子(芒果)、榅桲、苹婆果等。

那段时期,经西域引进的作物以芝麻、黄瓜、茄子、大蒜、葡萄对国人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尤其深远。

在汉代以前,中国文献没有记载真正的油料作物。芝麻引进中国后,很快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西汉的《氾胜之书》等农书都有记载。后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芝麻的最大生产国。可能受胡麻子用于榨油的启发,汉以后中国出现了多种油料作物,其中有大麻子、荏(苏子)。那一阶段的文献还记载芜菁子、芥菜子和“芸薹”子可以榨油。其中芸薹后来逐渐向油料作物转化,后世变成了“油菜”。

汉唐时期传入中国的芳香调味品不少,如胡椒、茴香、襄荷、荜拨、蒟酱等。胡椒之得名,因为形态像中国固有的调味品花椒,其名称较早见于《后汉书·天竺传》等书的记载;《南方草物状》记载胡椒“生南海诸国”。《酉阳杂俎》记载:“胡椒……形似汉椒(即花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可见当时食用非常普遍。

此期间还有一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原先作为粮食作物的菰(又名凋胡、胡米,一名蒋),已经开始向蔬菜作物转变。原因在于,菰的叶鞘包着的地上短缩茎在向上拔节时,受菰黑粉菌的寄生和刺激,就使得它细胞增生而形成肥大白嫩的肉质茎,这就是通常说的茭白。另外,大麻在这段时期已经完全变成纤维作物。这是因为更好的粮食作物取代了它们原来的地位,而它们作为纤维植物这一更突出的用途被专门选择的缘故。另外,乌桕也因为种子能产蜡被当作一种经济植物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