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容易陷入的3个管理误区
案例中刘志明遇到的问题是近年来众多新任经理人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岗位时,往往面临方向不明、士气不振、成绩不佳等种种状况,公司也在这个多变的环境中不断调整策略。状况频发会让我们感到焦虑,而焦虑会让我们着急去解决眼前的所有问题,从而陷入误区。
误区1:要解决所有问题
通常,你能被提拔为一名管理者,大体是因为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你是那个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的“小能手”,这成就了过去的你。
但当你需要在一个更高维度的事项(如带团队或“操盘”一个复杂的项目)中取得成功时,你会发现事情变得复杂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多了,事与事之间的相关性变强了,风险变大了。就像案例中的刘志明,面临相较之前更复杂的情况,他瞬间失去了方向。这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做得越多、越努力,就越能改变现状。
在现实中你却发现: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想解决所有问题。
请记住这个观点,它是我们和那些更优秀的人之间的分水岭。当看到“乱了套的经理人”这个案例时,你也会下意识地列出刘志明的一系列问题,并下意识地找出对应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果刘志明真的把七大改进计划中的每一项都做到了,需要花多久的时间呢?这些举措会不会引发新的问题?
通常,当我们要解决1个问题时,可能就解决了1个问题;当我们要解决3个问题时,往往是解决了0.5个问题再加上一堆新的问题;当我们要解决10个问题时,往往是解决了0个问题,换来一堆麻烦。现在请你回忆一下过去10年的工作和学习经历,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你集中精力解决更为重要的问题的结果。
《孙子兵法》曾云: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如果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避免陷入“要解决所有问题”这一误区。
误区2:自己是个例外
我们容易陷入的第二个误区就是总会在某个阶段有一种“自己是个例外”的心理假设,乐观地认为自己不会遭遇和他人同样的问题。就像小时候,你在看电视剧或小说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很多昏君分辨不出奸臣和忠臣,对看上去很明显的事情视而不见。你会想,如果换作自己,一定比他们强。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我们并不会比那些电视剧里的人物做得更好,我们没有那么特别。
而这种“独特的自我”并没有在我们的心里完全消失,我们还是会在很多方面不自觉地、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会是那特殊的一个。通常,这种“独特的自我”的心理会让我们做出如下行为:
我们会给他人做简单的概括,因为某些人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聪明,或者存在能力的不足等。
我们会认为自己不会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因为我们认为相比前人,自己的能力更强。
我们会认为自己能同时做好更多的事情,因为自己“不一样”。
我曾经结识一位年少得志的经理人,年纪轻轻就被公司委派到重要的岗位。他的前任同时开展多项业务导致业务战线拉得太长,最终任何一项业务也没有取得成果,影响了公司的整体战略。他在就任后,并没有将前任犯下的错误归因于做的事情太多、过于激进、违背了行业的发展规律这些本质的问题,而是凭自己对前任的印象认为是前任和团队的“能力不足”导致了现在的结果。他认为,这些事情其实“挺简单”,只是前任搞不明白而已。
可当这位年轻人投入新的岗位时才发现,事情远比他想象得复杂,每件事情都存在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有无数的细节要去处理,自己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前任。当他想改变策略时,由于团队已经丧失信心,最终所有业务也只能草草收场。
很多时候“笨”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我们误以为可以脱离一些规律的限制而成为那个“独特的自我”。
我们不得不承认,除了少数天才(真的是少数,少到完全不可能是你或我),大多数人的能力差别、智商差别其实很小。我们没有那么特殊,我们没有那么高瞻远瞩,也没有那么天赋异禀,别人会犯的错误我们一样会犯,很多人已经验证过的道理在我们身上同样管用。我们必须在符合商业规律和管理规律的前提下寻求最优解。
比如,聚焦就是商业中一个不可违背的规律。任何个人或团队,不管所处什么行业,拥有什么资源,只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把一件重要的事情做好。
现在,请你思考一下:
在你过去的经历中,是否犯过“独特的自我”的错误并因此吃过亏?
你现在还在犯哪些“独特的自我”的错误吗?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不断提及一些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真实的案例,希望你不要陷入“独特的自我”的错误假设中。要相信,不管在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按照行业或商业的底层逻辑行事;不管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需要理解那些不变的道理,而不是做“独特的自我”。
误区3:没完成的事情是因为我的意志不坚定
我们从小就认为似乎一切的成功都需要以意志为基础。当然,这里并不否认那些拥有坚定意志的人更容易成功。在现实工作中,刘志明在遇到问题后,也曾自我反省:“是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还不够吗?”可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在所有时刻都可以拥有坚定的意志吗?
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做到的是聚焦。当我们聚焦时,并不是我们的意志在发挥作用,而是我们沉浸其中,没有太多其他的声音干扰,只是专注在一件事上。如跑步,真正坚持跑步的人认为自己在跑步的时候能让身体和大脑变得更加专注,不会受到什么干扰,他享受那种专注的状态。所以,他做到坚持跑步,靠的是聚焦而不是坚定的意志。工作也是一样,当我们投入其中时,坚持和努力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接触过的优秀经理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会给自己营造专注的场景,然后去沉浸其中做一件事情。而那些同时面对无数声音、习惯同时做多件事情的人,到最后的结果是“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