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中的大问题
2001年8月
在庆祝建党80周年之际,全国人民无不感慨地喊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8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人民生活改善之多,令人瞩目,震惊中外。
但需要指出的是,占总人口70%以上的农民的大多数,还处在比较穷的境遇中,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依然是中国的最大问题。农民苦、农村穷、农业落后的问题,还在不少地方存在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弱势产业,资金匮乏、人多地少、天灾不断、技术落后、人才稀缺、观念陈旧、竞争激烈、交通不便、税负奇高、管理混乱等问题严重存在。由此而导致的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越拉越大。1985年后,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1999年,农民收入增幅已下降到3.8%,一些地区出现了负增长。200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又增多0.75个百分点。年收入在500~1000元的又增多0.43个百分点。这个比重超过了1996年。这部分农户约占总农户的14.18%,相当于3424万户,人口总量不少于1.3162亿人。拿这部分人的收入同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相差5.85~11.65倍,若同北京、上海相比,城乡差距高达20~30倍左右。
另外,农民的收入还不像城镇的收入统计那么实,一些干部为了升官,虚报政绩,不少有关人均收入的统计严重不实,例如中央电视台披露的浙江乐清县双峰乡陈长村,本来人均收入只有900元,乡里上报数字却为3000元。像这样的虚报浮夸,在广大农村随处可见。因此,如果按真实的农民收入来研究问题,中国农民同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不知还要大多少,不知还要涉及几亿人。
从比较实在的居民存款来分析,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存款为63500亿元,其中52000亿元为城镇居民所有,农民存款为11000亿元。经计算城镇人均存款为16473.94元,农民人均存款为1177.26元,农民人均存款仅为城镇居民存款的1/14,再说这11000亿元的存款又多分布于沿海和少数暴发户的手中,实际内地很多农民根本没有存款或存款少得可怜。以此来衡量城乡差距,少说为14倍,多说则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1997年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为1092元,到了2000年,陡然降至600元,下降幅度高达45%,相当于全国农民总共减少收入3972亿元,等于每个农民比1997年少获现金492元左右。现在农产品价格连续五年不断下滑,同1995年相比已累计下跌22.6个百分点,粮食收购价累计下跌27.59个百分点,2000年最为严重,同1999年相比,2000年粮价下降8.8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收购价下降19.5个百分点。
这种价格下滑造成的严重亏损,使广大农民已经无法承受,农民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不仅无法遏制,而且还将继续明显扩大。美国经济研究会前会长、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逊在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情况后得出结论,中国是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后,造成很多农村县、乡财政极度困难。截至2000年6月底,广东有26个县欠发工资8.1亿元。山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县乡财政赤字超过60%,云南、陕西、新疆、青海县乡财政赤字超过80%,全国有60%的县,2/3的乡镇不能按时给干部、教师发工资。河南有的教师反映有近一年没发工资,退休的农科人员已经是三年没见工资了。
随着中央对于加强广大农村教育事业的推进,广大农民已经认识到治贫先治愚的重要性,但是想让孩子读书,因为没有现金支付,加上学校收费太高,有学上不起,有书读不成,不是不想学,而是不能学。
由于城乡差距拉大,生活的艰难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农村出现了“死也死在城市,下辈子绝不能做农民”的意识倾向。一些人走进城市铤而走险,偷盗抢劫对社会产生了极大危害。也有些农民进城市出卖苦力,最近北京一位博士沿着上个世纪初刘少奇经过的足迹去安源煤矿调查,发现“那里的矿工包身现象和旧社会没有两样”,可想这包身工肯定都是农民。去年河南上蔡县发现两个“艾滋病村”,每村患艾滋病的超过1000人,则都是因为生活艰难,出外卖血、长期卖血而被感染的。最近北京捕获的一个全为20多岁的农民盗车团伙,在供词中说,“看到别人吃香的喝辣的,而我们穷的连老婆都娶不上”,这就是他们冒着被枪毙、坐牢的危险进行盗窃的动因。
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共产党立党之本。“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是三个代表的根本和灵魂。中国有9亿多农民,农民的收入上不去,农村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就缺乏稳固的根基,中国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就无法顺利实现。
出现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贫困人口仍然较多的情况,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对农村的困难和问题知情不够、对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的政策倾斜不够、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关心不够、对农村和农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不够。
具体有以下六个问题:
一、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导致农村丧失了元气
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造成财政过于向上倾斜,各方面的支出过多地向下推卸,使得县乡基层财政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财政改革前的1993年全国县乡财政赤字为42.2l亿元,到改革后的1995年,县乡财政赤字迅速扩大到827.7亿元,这个财政赤字成20倍的增长,不是别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是财政体制改革不当导致的。
二、财政支出极不公平、极不合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中国统计摘要公布数据,我国城市的非农人口仅为2亿人,也就是说,差不多有10亿多人口为农业人口,但政府财政支出用于农民的仅有5%,也就是说,城市2亿多人用去了财政的95%(包括国防与公共安全等),而农村的10亿人仅享用财政支出的5%。由此可见,我们所谓重视农业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们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也还没有落到实处。
三、农牧税的增长是所有税种增长最快的
同1985年相比,1998年我国农牧税增长9.5倍,而此期间国家财政总收入增长5.6倍,地方财政增长4.5倍,国家工商税增长6.9倍,由此看出农牧税增幅是最高的,说明赋税加给农民的负担是最大的。
四、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不够
在城市内或城市之间,不断加大投入建设高速路、地下铁的时候,我们很多农村、乡镇,不要说山区了,就连很多平原地区的农村,乡镇还没有像样的道路,下了雨泥泞不堪,进不去、出不来,怎样发展经济?
五、乡、村机构庞大,吃皇粮者越来越多,各种收费让农民难以承受
过去一个乡镇吃皇粮的干部多为几十人,现在普遍发展到几百人。由于机构改革层层下放,乡政府便成了最后的“收容所”,再加上买官、卖官的盛行,无处安置时,只好送到乡政府。一个乡政府所谓的“七站八所”,人浮于事,我曾看到一个三四万人的乡,仅土地所就有14人。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要发工资,还要统一着装,钱从哪里来?当然是落在农民的肩上。
六、进行江河治理,整顿“五小”厂矿,关停大批县乡企业,也造成农村经济的萧条
例如治理淮河,关掉了数以千计的县、乡办的工厂,不仅给县乡造成了损失,减少了收入,而且也关掉了大批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很多为这些企业服务的原料基地,服务行业也不得不就此倒闭。所有这些都造成农民收入减少,农村更加困难。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开放后的先期阶段,一直把农业作为工业经济、城市经济的基础,不仅靠农业提供城市人民需要的粮、棉、油、肉、蛋、奶、瓜、果、菜,还要靠农民提供各种工业发展需要的多种原材料,农民还要通过纳粮、交税、义务劳动,为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在解放初期、开放先期这样做是必要的、应该的。但时至21世纪,我国的工业经济已经在很多方面迈进了世界第一,我国的城市经济已经在交通、通信、科技、教育、居住、饮食、文化、娱乐方面贴近国外,差不多应有尽有了,特别是高楼大厦,无论数量、质量都是在国外见之不多的。这个时候,我们依然停留在早期的工业经济、城市经济模式上,仍旧对农民只取、不予或是取多、予少。显然,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宗旨是不相吻合的。
鉴于我国即将加入WT0,又考虑到我国很多粮食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价(小麦高出26%、玉米高出32%、大米高出8.6%、大豆高出38%、豆油高出86%、花生油高出23%),农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预防我国农业可能遇到的危机和可能带给农民的困难,我们需要针对上述造成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成因,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改革不合理的财政体制,减轻农民的税负,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在大力推进城市化、非农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把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推上新台阶。
(原载《中国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