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中医称本病为“乳痈”。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在乳腺炎发生初期以乳房结块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出现发热、局部脓肿等症,如出现此类严重症状则不可继续哺乳,对母儿健康均有不良影响。急性乳腺炎早期得到及时治疗,可避免因炎症进展导致的进一步危害。疾病早期经中医药口服与外治结合可收到良好的治疗结果。
1.针灸
取穴:足三里、梁丘、期门、内关、肩井。
配穴:肝郁甚者,加太冲;胃热甚者,加内庭。
操作:常规手法针刺。
方解: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能直接疏通乳房经络气血,为足少阳、阳维之会,疏导水液,是治疗乳腺炎的特效穴;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梁丘为足阳明郄穴,郄穴主治急症、热证,理气和胃,通经活络;期门为肝之募穴,健脾疏肝,理气活血;足三里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内关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梁丘、足三里、期门共用,共调肝、胃气血而治疗乳腺疾病。
2.中药外敷
(1)处方一
方药:鲜野菊花、鲜蒲公英、鲜地丁草、仙人掌(去刺)各20克。
操作:上方各药洗净捣烂,先用温水将局部患处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将药物敷于患处,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2~3次,用药直至病愈。
方解:鲜野菊花清热解毒;鲜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鲜地丁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仙人掌活血消肿,清热解毒。
(2)处方二
方药:大黄、芒硝各20克。
操作:上方各药物等份研末,适量凡士林调敷50克,先用温水将局部患处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将药物敷于患处,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2~3次,用药直至病愈。
方解: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3)处方三
方药:柴胡、青皮、王不留行、路路通、皂角刺、金银花、石见穿、八月札、野葡萄根各15克。
操作:上方各药物等份研末,适量凡士林调敷50克,先用温水将局部患处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将药物敷于患处,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2~3次,用药直至病愈。
方解:柴胡、青皮疏肝解郁、通络理气;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野葡萄根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破结;八月札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石见穿清热解毒,活血镇痛;金银花清热解毒;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消肿。全方共奏清热凉血、通络散结之功。
(4)处方四
方药:大黄15克,黄柏15克,姜黄20克,生草乌15克,白芷15克。
操作:以上药物研磨加工成细末,外用取50克,用热水调成糊状,酌加白酒或醋10毫升,外敷小腹。先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再敷药,之后用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用胶布固定,并加热水袋,使药物温度维持在45~60℃,每天1次,每次4~6小时为宜,夜包晨取,疗效更佳。10日为一疗程。
方解:本方具有活血通络,散结消肿之功,适用于瘀热互结者。方中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黄柏清热燥湿;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生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白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3.推拿
乳痈初起,局部肿痛,淤乳明显者,可行乳房按摩.先做热敷,再在患侧乳房涂上少许润滑油,先轻揪乳头数次,然后一手掌托起患乳,另一手手指并拢由乳房基底边缘向乳头方向轻轻推按,将淤滞的乳汁逐步挤出。
4.灸法
处方:阿是穴。
操作:用葱白或大蒜捣烂,敷于患处,然后用艾条悬灸10~2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每天1~2次,适用于急性乳腺炎初期。
方解:阿是穴为疼痛剧烈,症状严重之局部,在该敏感部位施灸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