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民族问题之发生与民族主义之构成
关于近代中国民族问题之发生与民族主义之构成,学界研究较为充分,学者们的看法也基本一致,大都认为促发近代中国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的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即晚清以来西方列强军事、经济和文化入侵引发中国空前的民族、社会和文化危机;晚清政府内部腐朽,难以有效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他们的差别主要在于各自论述的侧重点不同。
陶绪在肯定近代中国民族问题发生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造成了中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不可避免地激发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同时,又着意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摄取利权和清朝政府投降卖国‘沦为洋人的朝廷’”,故中国资本主义乃以民族主义相号召,为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扫清道路。[22]
萧功秦认为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不同于西方由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结合而成的民族主义。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乃根源于民族问题的发生,“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时所做出的反应有关”,属“应激—自卫型”民族主义。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化,“促使中国的精英阶层与民众认识到,只有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动员起来,凝固为一个整体,与西方列强相抗,才能摆脱危机与困厄”。这是一种由民族危机而激发的对西方挑战的回应,“旨在通过自立自强来有效地维护自身生存条件的民族的意识与运动”。[23]岑树海在比较中西方民族主义之发生时指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生的原因和实质内涵迥异于西方。西方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在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公民权,从而完成对自身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而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民主革命也参与其民族的建构和认同,民族主义寓于民主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等成为西方民族主义运动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个人身份和权利的认同和保障,构成民族主义的实质性内容”。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却是,西方军事经济和文化政治的大肆入侵,中国人逐渐感觉到“他者”的存在,从而由文化认同走向现代的民族认同。[24]焦润明认为,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压迫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亡国史的流传给中国人以强烈刺激,对近代国际关系的认识和救亡图存的需要,成为促使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直接原因。[25]王立新也指出:“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不是近代工业兴起的产物,其产生源于外来的威胁与压力,即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威逼。”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逐渐觉醒,“一部分与西方接触较多的知识分子开始萌生新的国际意识和民族观念”。[26]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将近代中国民族问题、民族主义的发生与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关联起来考察。这以徐迅较有代表性。他视中国民族主义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其兴起与发展,与历史环境以及社会政治条件密切相关,认为是“十九世纪鸦片战争的炮火,迫使中国进入了基本上由民族国家组成的充满竞争的国际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瓜分,存亡危机,现代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引进,社会政治运动,民族革命,等等,锻造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自我意识,使中国人凝结为一个民族的整体”。因此“中国民族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现代化和东西文化冲突的推动下,中国人民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27]
几乎每一部专著和每一篇论文都直接或间接地关涉民族问题的发生与民族主义构成内容的问题。对此尽管各有分述,但综而言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构成内容都是针对解决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实际危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唤起民族意识,恢复民族自强自信的内容;二是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的内容;三是维护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整合国家的内容;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反帝爱国的内容;五是集体至上的国家主义内容;六是民主、自由亦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题中之义的内容。[28]显见,这些构成内容体现出了学界对近代中国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民族危机下的反抗外强、维护主权、建设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上。这一研究趋向虽符合近代中国民族问题的主体结构,但也忽视了从历史社会学视角研究从社会上层向社会下层流动的民族意识、情绪情感及其互动,民族主义建设的内在维度及其对建构民族国家的功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