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秦汉之际郊祀礼的初步探索
秦汉之际郊祀礼的探索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围绕西部的雍城,通过畤祭的形式实现对五帝的祭祀;二是通过巡狩封禅,实现对各地民间杂祀的整理。此外,“五德终始说”成为秦汉政权解释自身合法的理论依据。
五帝祭祀是秦汉之际郊祀礼的主要祭祀方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建构上,经历了五人帝(祖先神)、五帝神(功能神)、五方帝(方位神)、五行神以及四者的融合几个阶段。五人帝主要是指三皇五帝时期的五位部落首领或文化英雄[1],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代表;五帝神主要是指五位功能神和方位神,《山海经》和《楚辞》对此有所论述,包含:句芒居东方;祝融居南方;蓐收居西方;玄冥居北方;后土居中央。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晋国太史蔡墨首次提到“五行官”,包括“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2]。《吕氏春秋·十二纪》对上述诸说进行删芟、整理,使之与已有哲学意义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于是句芒等神组成五神,其上又有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五行之帝,各主一方之事。先前游移不定的各种说法,至此终于以五行格局确定下来[3]。
秦汉之际,随着各地诸侯势力的崛起,受命改制成为其中得势者挑战天子权威的内在意愿,只有通过践行郊祀礼,方可宣示其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五帝祭祀为他们提供了觊觎天子之位的方式,同时又没有完全僭越上帝神的礼制规定,因此,五帝祭祀自然成了秦汉之际帝王郊祀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