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资本的联姻之旅:当代资本主义变迁中的“科学技术泛资本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内容:“科学技术泛资本化”研究的逻辑框架

本书以科学技术和资本联姻的演进史为研究的历史线索,以“科学技术泛资本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生态环境”变迁为研究的逻辑主线,构建“当代资本主义变迁中的‘科学技术泛资本化’研究逻辑框架图”如下,将其作为本书的“蓝图”即“总设计图纸”,见图1.2。

图1.7 当代资本主义变迁中的“科学技术泛资本化”研究逻辑框架图

根据图1.7,“科学技术泛资本化”研究首先要遵循这样一条历史线索,即:科技与资本联姻的历史进程展开,沿着历史演进的时间轴厘清科技与资本联姻的历史演进,探讨该进程的不同阶段科技与资本联姻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同时,研究还要遵循这样一条逻辑主线:沿着逻辑和历史演进的路径对科学技术从“资本化”到“泛资本化”演进的规律和相对应的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考察,以归纳总结出不同时期的共性和差异,并进一步探讨科技与资本联姻的社会历史意义,并对“科学技术泛资本化”的必然结果“科技异化”展开鞭辟入里的批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资本主义科技与资本联姻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道路的借鉴意义。上述内容展开便构成本书的章、节、目结构。图1.7揭示:

第一,考察历史可知,科学技术革命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动力之源,科学技术在此进程中亦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资本”。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引爆科学技术革命,根本得益于科技与资本的联姻,这是资本主义由来已久的现象,资本主义能够像变魔术一样把科学技术嬗变为无所不能的“资本”。据此,科学技术开始了“资本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决定,科技与资本联姻是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内在需求。

第二,基于上述逻辑,本书认为:科学技术从“资本化”到“泛资本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对“科学技术资本化”进程(贯穿于第一到第二次科技产业革命时期)的研究将以英国和美国的科技产业革命为例来剖析“科学技术资本化”现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资本化”开始了扩散和升级并在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时期进入“科学技术泛资本化”时期,本书将以二战后爆发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为个案进行剖析,在这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新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泛资本化”得以形成并走向深化。“科学技术资本化”在蒸汽革命时期形成于英国,在电力革命时期深化于美国,其成因与特殊历史条件下英美两国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生态环境因素相关。“科学技术泛资本化”形成并深化于美国信息技术革命时期。美国独创的风险投资是“科学技术泛资本化”深化最重要的制度创新,而“硅谷现象”则是“科学技术泛资本化”最经典样本。

第三,“资本三大本性”——逐利、竞争和创新决定了科技与资本联姻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以科技和资本联姻的不同阶段中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巨大拉动作用来考量,可以全面量化考察“科学技术资本化”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以及“科学技术泛资本化”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到技术经济范式理论为这样的考察提供了分析工具,而“关键生产要素”的变迁与生产力进步存在最直接的关联。

第四,在科技与资本联姻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一直存在着与“科学技术资本化”以及“科学技术泛资本化”格格不入的“异数”,它是指不同于科技必须与资本联姻的主流价值观且不容于主流的特殊现象,是对主流文化和价值不满的一种表达,可视之为“内生反对力量”。这个“异数”表现为“科学技术资本化”初期的“集体性发明活动”和“科学技术资本化”深化期特斯拉的理想主义情怀,其发生发展以及消亡的历程均昭示了“科学技术资本化”必须遵循的规律:科技只有借力于资本才能壮大自身并发挥其改造社会的威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容于资本的科学技术很难发挥出变革社会的强大功能。

第五,科技与资本联姻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愈演愈烈的科技异化,它始于“科学技术资本化”时期,泛滥于“科学技术泛资本化”时期,而且有滑向失控的潜在隐忧,对其剖析和批判是本书的重要内容。好莱坞最经典的科幻类型片《黑客帝国》三部曲成为解析科技异化的经典样本,通过对其进行“解剖麻雀”的研究,以管窥豹,我们能够深刻认知以人工智能失控为代表的科技异化将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灭顶之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科技异化的危险趋势、最新表现以及规避原则。面对日益严重,且可能失控的科技异化趋势,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科技异化的批判则为我们更深入认知“科学技术泛资本化”的危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通过比较和鉴别上述两类科技伦理思想,研究认为:“科学技术泛资本化”的“天敌”和最强大犀利的“内生反对力量”仍然是能够随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不断丰富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它能够提出彻底解决“科学技术泛资本化”所导致的科技异化的科学方案,使得科学技术真正为人类所掌控并成为人类的福音,而不是异己力量。

第六,综上所述,研究资本主义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科技与资本联姻所形成的强大动能不断推动资本主义加速发展,这个重要的经验值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和借鉴。

本书的展望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总结发达资本主义营造优良的制度环境促成科技产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我们可以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伟业提供最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

总而言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科学在直接生产上的应用本身就成为对科学具有决定性的和推动作用的着眼点。”[69] 这是因为,“科学这种既是观念财富同时又是实际财富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7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每一项发明都成了新的发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的基础。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用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71]。显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人类对财富无休止追逐并穷尽一切手段去追逐的原始冲动发挥到了极致。而“一种不费资本分文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72]。换言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自然也包括将科学原理或知识被具体化、工具化后的技术,是可以成为“超级生产力”的,而能够驱动科学技术华丽转身的“魔法师”当然是无所不能的资本。

一言以蔽之:资本附丽于“高尚的”科学技术不仅为自己找到一个威力无比的“能量倍增器”,而且也随之改变了自身模样——使之更加神秘、更有道义感召力而令人崇敬;而科技拥抱资本不仅使自己获得源源不断的研发经费,也因此被资本注入发财致富的动机,而且能够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资本化”了的科学技术不再仅仅是“抬头仰望星空”的孤独或者是深藏实验室无人问津的自娱自乐。

总之,资本与科技的联姻使得资本可以将自己贪婪的脸嘴隐藏在一层漂亮面纱下,而科技与资本联姻则使自己穿上了一件厚实耐用的外衣可以遮风避雨。而站在更宏大的人类文明演进这个视角观察,科技与资本联姻其实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取其善果,避其恶果”是人类必须拥有的觉悟和警惕,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类该如何驾驭贪婪的资本。更深层次对人性的拷问则是,人类应该如何掌控与生俱来的贪婪与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