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所感染控制(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艾滋病流行

艾滋病流行的实际情况远比人们预想的严重,人们会说“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就好了”。一方面对艾滋病无所作为被证明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但另一方面从来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对艾滋病所采取的行动已经获得了正面的结果。目前艾滋病危机所涉及的范围远远超过10年以前人们最坏的预测,许多国家已经处于艾滋病的严重流行期,还有许多国家也处于严重流行的边缘。
一、 全球流行情况与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在中国上海联合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0月31日,全球大约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大约有334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008年新增感染者270万人,2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其中,大约有43万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总数达到210万;年轻人占所有成年人(15岁以上)新发感染的40%。从艾滋病流行的区域来看,撒哈拉以南非洲是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区域,集中了全球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67%和15岁以下儿童新发感染者的91%。
将防治艾滋病作为关系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国政府用于艾滋病防治的经费也逐年增长。由于抗反转录病毒疗法的推广等原因,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人生命得以延长,艾滋病感染者的存活期越来越长,加上人口数量的增长,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比以往更多,然而因为更多人获得了治疗,艾滋病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在过去5年里下降了10%以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自1996年有效的治疗方案问世以来,挽救了大约290万人生命。 根据报告公布的全球艾滋病治疗情况来看,最近1年得到治疗的人数增长了36%,5年来增长了10倍。
可喜的是,经过不懈努力,全球2008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已经比8年前下降了17%,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防控艾滋病进展最为明显。2001年,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为2010年设定了艾滋病感染率下降25%的目标。时隔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新增感染者人数已经下降了大约15%,东亚地区下降近25%,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则下降10%。
二、 亚洲流行情况与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在中国上海联合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报告认为,亚洲地区艾滋病毒新增感染者的比率近年来整体上比较稳定,但亚洲部分地区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感染率正呈现上升势头。
联合国的报告说,整个亚洲地区近年来每年新增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已从2001年时的约40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35万人,该项数字近年来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
但报告同时指出,由于亚洲地区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的人数比例较低,实际的新增感染数量可能比发布的数字更多。报告认为,在亚洲一些地区较普遍存在的歧视问题,以及文化和法律上的障碍等,都意味着还有许多HIV感染者没有接受检测。
据报告统计,2008年时整个亚洲地区的HIV感染者总数为470万人,比2001年时的450万人有所减少。此外,2008年内在亚洲因艾滋病而导致死亡的总人数为33万,而2001年时的这一数字为28万。在全球范围内,2008年时的HIV感染者总数为3340万人,当年新增HIV感染人数270万例,有200万人在2008年因艾滋病而死亡。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执行主任西迪贝在上海对媒体介绍报告内容时说,在中国有大约2/3的HIV感染者没有接受检测,许多人存有顾虑、担心受到歧视。西迪贝认为,中国以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仍需要在艾滋病相关的社会环境方面加以改进,例如仍在部分地区实行将同性恋行为定罪的法律,使得许多人不得不隐藏自己,这一问题是亚洲部分国家中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障碍。
联合国的报告还指出,虽然亚洲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一直被认为比较集中在一些特定的高风险人群中,其中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但最新数据显示,这一地区的艾滋病感染正在向人们通常认为的低风险人群稳步扩散,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高风险人群中的感染者又与属于低风险人群的伴侣发生性关系。
联合国报告的亚洲部分引用调查数据说,亚洲地区有相当大比例的男男性行为者也与女性发生性关系,许多男男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侣,但这一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率却比较低。报告指出,在中国,异性之间的性行为正成为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
对于亚洲部分国家的相关法律问题,报告认为针对同性恋者性倾向的污名化和歧视现象普遍存在,目前至少有十一个亚洲国家仍将成年男性之间相互自愿的性行为定为法律罪名。报告也提到,尼泊尔最高法院已在2008年的一次裁决中认为少数性倾向者应享有完全平等的法律权利,印度新德里的高等法院也在今年推翻了将同性性行为定罪的刑法条款,认为已沿用150年之久的殖民地时代有关法律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构成了阻碍。
报告引述调查数据说,中国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在2007年时的HIV感染人数约占所有感染人数的12%;在中国重庆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男男性行为人群的HIV感染率约为12.5%。
报告认为,随着相关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的进步,同性恋者更愿意面对和认同自己的性倾向,也更愿意积极参与和配合艾滋病预防工作。报告引用来自中国哈尔滨市的一次调查数据说,2002年时在该市愿意自我标志为同性恋倾向者的男男性行为者的比例为58%,而2006年时的这一比例增加到80%。
关于亚洲的状况,报告还指出该地区女性感染艾滋病的比例正在明显上升。此外,报告还详细介绍了非洲、东欧和中亚、加勒比海地区、拉丁美洲、北美和欧洲、中东和北非以及大洋洲的各地区相关情况和趋势。
三、 我国流行现状
我国于1985年6月首次报告第一例美籍阿根廷人AIDS病人和浙江省在血友病人群中发现4例HIV感染者以来,每年都陆续有报告发生,且报告的省市及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到2006年10月底我国大陆累计报告HIV/AIDS 183 733例,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我国AIDS以注射毒品传播占的比例最高,达67.4%,异性性接触传播为6.6%,母婴传播为0.08%,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为0.3%。2005年报告HIV感染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次为云南、广西、四川和广东,仅新疆与广东发现的HIV/AIDS就占全国总发现病例数的2/3,主要为通过吸毒者共用注射器而传播。2010年11月我国卫生部通报了我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情况,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0 393例,其中病人132 440例;死亡68 315例。2009年,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者约2.6万人。
我国AIDS的流行经历又可分为四个阶段:
(1) 传入期(1985—1988年):此期特点为感染者主要为传入性,多数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散在分布于沿海城市,共分布于7个省、市。
(2) 扩散期(1989—1993年):此期以云南吸毒者感染为主,同时在全国其他地区的性病病人、暗娼、同性恋及归国人员中也发现部分感染者,疫情扩大到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 快速增长期(1994—2008年):流行地区继续扩大,感染人数急剧上升。我国中部、东部的有偿献血人员中发现大量感染者,西南、西北地区仍以注射吸毒者中传播为主,经性传播的比例也在增加。1998年我国最后一个未发现HIV感染的青海省也报告了HIV感染者,母婴传播开始出现。
(4) 控制期(2008以后):近两年的艾滋病监测结果表明: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幅度有所减缓。2009年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的环比增长率由2008年的16.8%降低到2009年的9.3%,2010年1~10月同比增长率下降了1.4%。
总的说来,AIDS在我国的流行形势相当严峻,引起传播的因素都还存在,如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嫖娼卖淫现象屡禁不止,吸毒人群不断扩大,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依然存在,人们对AIDS的认识程度还很低等。
2010年11月我国卫生部通报了我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情况,通报显示,近两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艾滋病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呈现三个特点:
(1) 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上升幅度有所减缓。近几年,随着我国艾滋病宣传教育、咨询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等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越来越多,治疗后病人的病死率显著降低,根据艾滋病疫情的发展规律和国际艾滋病流行经验,我国累计和存活的感染者与病人数量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
(2) 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历年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0.3%上升到2009年的47.1%;男性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5.9%上升到2009年的8.6%。
(3) 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6省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7.1%。
通报指出,中国政府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地、各部门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原则,在政策组织保障、经费投入、宣传教育、监测检测、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关怀救助、动员社会力量、国际合作和科研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艾滋病快速蔓延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病死率显著降低,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