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内分泌学热点聚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垂体催乳素分泌的调节

垂体PRL的分泌受中枢神经系统、垂体自分泌和旁分泌及外周激素的综合调控。
(一) 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下丘脑神经细胞的轴突延伸到正中隆起处垂体门脉丛微血管袢,通过分泌特定的神经递质或激素控制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常共存在于同一神经元,两者相互影响,营养神经并对神经元和效应细胞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分子杂交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重组DNA技术的运用,以及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从分子水平对神经递质、神经肽及其受体的基因定位表达量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进展迅速。
腺垂体PRL的分泌受下丘脑PRL抑制因子(prolactin-inhibiting factor,PIF)和PRL释放因子(prolactin-releasing factor,PRF)的双重控制,前者促进PRL分泌,而后者则抑制其分泌。正常情况下以抑制因子的影响占优势。多巴胺通过下丘脑或直接对腺垂体PRL分泌有抑制作用。下丘脑的TRH能促进PRL的分泌。吸吮乳头的刺激引起传入神经冲动,经脊髓上传至下丘脑,使PRF神经元发生兴奋,PRF释放增多,促使腺垂体分泌PRL增加,这是一个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反射。

1.PRL抑制因子 (1) 多巴胺(dopamine,DA):

DA对PRL的抑制在生理情况下起主导作用。弓状核结节漏斗DA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DA,其轴突达正中隆起,能将DA经垂体门脉系统传送到垂体。DA作用于垂体前叶PRL细胞的多巴胺D2受体,通过激活有抑制作用的鸟苷酸调节蛋白(Gi蛋白),抑制cAMP-磷脂酶C系统,从而抑制PRL的分泌,但不抑制其合成。DA是主要的PIF。实验发现较高浓度的多巴胺(10-6、10-7M)抑制PRL的释放,而低浓度(10-8M)则引起PRL的合成,这种双相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DA-1、DA-5受体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在神经元内由前体酪氨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的。合成后储存于神经末梢的小囊泡内,有兴奋信号时分泌入突触间隙或门脉血流,发挥作用。多巴胺的降解是经单胺氧化酶(MAO)作用分解为酸性代谢物,如高香草酸(HVA)等。
总之,下丘脑结节-漏斗的多巴胺系统对PRL的分泌产生一种张力性抑制作用,在生理状态下保持PRL分泌处于低水平。

(2)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

GABA是由谷氨酸经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而生成。其神经末梢分布于正中隆起的内外层,分泌GABA进入垂体门脉血流。垂体PRL细胞存在特异的GABA受体。GABA是一个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它能抑制垂体PRL对某些释放因子的反应,抑制PRL分泌的作用小于多巴胺,停用GABA不引起PRL释放的反跳。可能抑制某些刺激引起的PRL阵发分泌。

(3) GnRH相关蛋白(GnRH-associated protein,GAP):

GAP在GnRH前提的羧基端区域,对PRL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2.PRL刺激因子主要引起即刻PRL释放增加 (1)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

结构为谷-组-脯-NH2,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TRH受体存在于垂体PRL细胞上,已证实垂体门脉生理浓度的TRH有促进PRL分泌的作用。TRH有即时刺激PRL基因转录的作用。注射合成的TRH可引起血PRL水平的高峰。TRH的这种作用受到甲状腺素、E 2的影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伴有血PRL的升高,TRH试验时PRL反应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则相反。血中T3和T4水平对PRL分泌的影响是通过解除对TRH的反馈抑制而实现的。有人认为TRH可能是生理性的PRF,尽管不发挥首要的作用。

(2)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

VIP实际上是由垂体前叶组织合成的,因此VIP对垂体PRL的调节是一种局部自分泌作用。VIP神经元的核周质存在于室旁核,其轴突终止于正中隆起外侧。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均表明,VIP刺激垂体细胞PRL的合成和释放。VIP在垂体水平干扰DA的抑制作用。给人滴注VIP,PRL水平迅速升高。VIP刺激PRL释放主要是通过刺激腺苷环化酶产生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

(3)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可以升高PRL的作用迅速短暂,强度大于TRH。不仅外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影响PRL的分泌,垂体PRL细胞也有RAS,可能有自分泌调节作用。

(4) 5-羟色胺:

给人注射5-羟色胺可以导致PRL水平迅速升高;人类食入L-色氨酸-5-羟色胺前体后,出现血PRL水平升高,给予5-羟色胺拮抗剂,则抑制血PRL水平;提示其作用与多巴胺相反,能刺激垂体分泌PRL。芬氟拉明是一种5-羟色胺释放剂,可使PRL升高4倍以上。氟西汀(fluoxetine)是一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使PRL中度升高。5-羟色胺是通过下丘脑转运或是垂体自分泌途径起作用尚不清楚。5-羟色胺可能部分介导了PRL的夜间高峰。

(5) 组织胺:

电生理研究发现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组织胺受体存在。正中隆起和下丘脑部位均有高浓度的组织胺。脑室内注射组织胺,使H1受体兴奋,可促进PRL释放;这一作用可被H1拮抗剂—美比拉明(MEP)对抗。但H2受体的兴奋有相反的作用,临床上长期应用西咪替丁(H2受体阻断剂)治疗胃溃疡时,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及女性溢乳。静脉注射时亦可使血PRL显著升高。组织胺释放PRL的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血清素途径调控。

(6) 去甲肾上腺素(NA):

实验证实,脑室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可乐定片、α-和β-受体阻断剂所得的结果不一。但应激时去甲肾上腺素促进PRL释放,动情前期血PRL的高峰也与去甲肾上腺素有关。

(7) 鸦片样肽:

多数研究认为,鸦片样肽对垂体没有直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DA的转换和设防而刺激PRL的释放。吗啡及其类似物可以持续、快速地增加PRL的释放。

(8) GnRH:

下丘脑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GnRH)能促进PRL分泌。PRL细胞与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解剖上有密切的联系。垂体旁分泌调节是由GnRH诱导LH,促进PRL同时分泌而实现。体外研究证实,GnRH可以促进大鼠垂体细胞释放PRL,多数健康育龄妇女PRL的分泌受GnRH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周期依赖性。绝经妇女对GnRH也有反应,这种反应在加入雌激素后增强。

(9) 其他神经活性肽和神经递质:

动物实验表明,还有很多神经活性肽和神经递质影响PRL的分泌,如神经紧张肽、P物质、神经节肽、乙酰胆碱、褪黑激素、松弛素等等,其具体的生理作用尚不明确。
(二) 催乳素自身的短路反馈及垂体自/旁分泌
血清PRL及垂体局部的PRL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正中隆起PRL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而抑制其自身的分泌,形成短路负反馈,从而在生理情况下维持血中PRL水平的相对恒定。研究资料证实大鼠及垂体瘤患者下丘脑-垂体静脉的PRL浓度高于同一时间的外周血PRL达50~200倍,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下丘脑各区都存在PRL样蛋白,提示脑内可能合成PRL并通过作用于自身受体的超短反馈,调节PRL的分泌。
(三) 外周激素的调节

1.雌激素

雌激素促进垂体PRL生物合成与释放,使PRL分泌幅度增高,但频率不变。

2.孕酮

已有雌激素准备的条件下,动物实验将少量的孕酮植入下丘脑可使PRL分泌增加,临床上使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PCOS患者时,其PRL水平可增高,孕酮可促使PRL的即刻释放。另外,短效口服避孕药也可导致部分女性PRL升高。目前已证实PRL细胞无孕酮受体存在,推测孕酮可能经促使下丘脑GnRH和垂体Gn的分泌,再经旁分泌调节促进PRL的分泌。

3.甲状腺素

可能通过作用于垂体TSH及TRH,而发挥作用抑制PRL的分泌。

4.糖皮质激素

通过干扰特异性DNA结合蛋白,阻抑PRL基因的转录,而抑制PRL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