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堂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當說到「吉」和「凶」,好、壞的結果已經明顯地呈現出來了,而用「生」字則是說出由「無」而「有」的過程。「悔吝著也」中的「著」字,是明白、明顯。「悔」是做了錯事之後感到後悔,希望在思想、行動上改正自己的錯誤。當內心感到後悔時,恐怕只是自己知道,尚沒有表現於外的行動。因此,它是微小和不易見到的。「吝」,就是做錯了事,而不認為自己錯了,還文過飾非,繼續依著自己錯誤的方法固執地幹下去,所以他現在和前此的做法,並沒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在別人的心目中,仍然是微不可覺的。這樣,一直要到自己後悔而努力改過,又或者文過飾非繼續錯下去,這微小才會變大、變得明顯,才發展成為「著」。

易學上說到由微小的「悔」努力發展到了「著」、即明顯的階段,就叫做「吉」;「吝」而繼續錯下去,發展到最明顯的階段,就叫做「凶」。因此,這兩句句子如果想讓初學者易於明白,其實可以改為「悔吝著而吉凶生也」。因為「悔」,才趨向「吉」;因為「吝」,才趨向「凶」。「悔」、「吝」是要發展到最後,才產生「吉」、「凶」的。二千三、四百年前的作者竟然能夠對迷信的占筮作此解釋,是非常令人佩服的,因為它已違背了原來的意思。原來的所謂「禍福吉凶」,是由神靈主宰的,沒有道理可講。獲神靈喜愛,便「吉」;若神靈不喜歡,便降禍於人,所以要問神靈未來是好還是壞。但這裡卻說,任何人事上的得失吉凶,其實是來自人本身的作為。人本身的作為,就是從微小的「悔」、「吝」開始的。「悔」、「吝」發展的結果,自然就是「吉」或「凶」。因此,人類的未來是自己決定的,而非神靈決定的。再進一步推論,占筮的作用,除了鼓勵人向上或警誡人不可為惡之外,再沒有主宰人生的絕對權威性。因此,原文雖然只是寥寥數字,引申發揮,就能夠見到當時人類的聰明智慧、尤其是儒家的智慧已是非常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