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1715年9月1日,在担任法国国王72年之后,路易十四(Louis XIV,1643—1715年在位)去世了。他年仅5岁的曾孙路易十五(Louis XV,1715—1774年在位)继承王位。巧合的是路易十四当年即位时也只有5岁,但是历史的相似之处仅止于此。尽管路易十五努力统治法国超过半个世纪,但他再也无法像他的曾祖父那样成为时代瞩目的中心。这个时代注定将要由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这样的哲学家们唱主角。他们将关闭旧世界的大门,引领法国进入新世界。
伏尔泰画像(N.de Largillière绘于1724年)
伏尔泰原名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他很早就从事写作,1717年开始采用“伏尔泰”这个笔名。1726年,由于受到贵族陷害,青年伏尔泰被迫流亡英国。在英国居留的3年间,他亲身感受了光荣革命后英国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以及每个英国公民都拥有的“几乎被所有专制政权所剥夺的天赋人权”[1]。他参加了1727年在伦敦西敏寺举行的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的葬礼,接受了牛顿所代表的自然哲学思想。他将英国的思想和制度视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高成就,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它们介绍给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法国。1729年,伏尔泰回到法国,拉开法国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的大幕。
康德画像(J.G.Becker绘于1768年)
在回答什么是“启蒙”时,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和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2]启蒙运动确信自然是有秩序、有规律的,确信人的理性能够克服任何障碍,可以征服一切,成为世界的主宰,再也不是听天由命。毫无疑问,这样的思想必将引发空前的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