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研究(第4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

“说和”的空间与“母职”的“选择”:社会主义革命与妇女主体性[1]

——基于对一位“40后”东北某国营工厂女性高级工程师的口述历史访谈

李晋珩[2]

摘要:在国内“妇女/性别研究”中,社会主义革命与妇女主体性之关系是一个颇具争议性且备受关注的题目。20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为妇女解放在政治上扫清了制度性的障碍,但作为一个现实的复杂的进程,革命之于妇女主体性的实现其作用虽然是前提性和基础性的,其形式却是多样的。本文以一位“40后”东北某国营工厂女性高级工程师Z的生命史为个案,通过其在20世纪50年代的升学经历与改革开放后的弃校回厂经历,讨论集体主义时期依托于受教育权的妇女主体性何以在Z的身上通过“说和”得以实现,以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关系到“母职”与家务劳动的妇女主体性如何遭遇制度性的制约,使得“回家”成为当时城市知识女性一种不成选项的“选择”。

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妇女主体性;历史的内在视域;母职;家务劳动

近年来,特别是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许多学科和研究领域在讨论本学科或本领域的发展脉络,寻求构建本土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和话语体系,其中不乏“妇女/性别研究”学界的声音。[3]通过对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思想史考察,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妇女主体性之关系这一题目已然成为见证这一学科发展的一面镜子,成为折射出海内外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之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妇女解放正当与否意见分歧的一处争论焦点。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妇女的主体性吗?其以何种方式实现?这不是一个空洞的所谓“理论”问题,我们必须以“历史的内在视域”为研究方法,去贴合历史情境地讨论和理解在地化的“人”和“问题”。而妇女口述历史研究正是在这一层面上为整个“妇女/性别研究”学界解答这一题目提供了史学式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