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序①
辛亥②之春,余应合肥李公③之召,谬参戎职④。时片马⑤问题纠葛方殷,瓜分之谣诼⑥忽起,风鹤⑦频惊,海内骚然。吾侪⑧武夫,惟厉兵秣马,赴机待死已耳,复何暇从事文墨,以自溺丧?乃者统制钟公⑨有嘱编精神讲话之命,余不得不有以应。窃意论今不如述古;然古代渺矣,述之或不适于今。曾、胡两公,中兴名臣⑩中锋佼⑪者也。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世纪,遗型不远,口碑犹存。景仰想象,尚属匪难。其所论列⑫,多洞中窾要,深切时弊。爰⑬就其治兵言论,分类凑辑,附以按语,以代精神讲话。我同袍⑭列校,果能细加演绎⑮,身体力行,则懿行嘉言⑯,皆足为我师资⑰,丰功伟烈,宁独让之先贤?
宣统三年季夏,邵阳蔡锷识于昆明
【注释】
①蔡锷序:宣统三年(1911)春,云贵总督李经羲调任蔡锷为云南新军第19镇37协协统。《曾胡治兵语录》便是这年夏天写成的。
②辛亥:指1911年,即宣统三年。
③李公:即李经羲(1860—1925),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三弟李鹤章之第三子,时任云贵总督。光绪二十七年(1901)起,历任广西巡抚、云南巡抚、署贵州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于蔡锷有知遇之情,光绪三十年(1904)请蔡锷入滇,委以重任且信任有加,即便蔡锷革命活动已显,仍赞助其500银元。辛亥革命时,蔡锷亲送其及家人离滇,并命士兵一路护送至上海。宣统三年任职云贵总督后,更是力排众议调任蔡锷至云南为协统。
④谬参戎职:即当时云贵总督李经羲调任蔡锷为37协协统一职。谬,本意为错误的,不合理的。此为自谦之词。
⑤片马:即1910年至1911年初,英侵缅军队占领中国云南片马地区事件。早在19世纪末,英侵缅军队就进入片马地区,当时清政府态度强硬,英军没得逞。后来清政府政权摇摇欲坠,英军趁机占领片马地区。
⑥谣诼(zhuó):造谣毁谤,此指代谣言。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⑦风鹤:即风声鹤唳,语出《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形容极度紧张,到了自相惊扰的程度。此处用来比拟当时中国内忧外困风雨飘摇的局面。
⑧侪(chái):同辈,或同类的人。此处为后者。
⑨钟公:即钟麟同,时任十九镇统制。辛亥革命中,被起义部下所杀。
⑩中兴名臣:晚清中兴名臣,今有不同说辞,且喜好以数字冠之,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一说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另一说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蔡锷此言,似证后者之说。
⑪锋佼:出类拔萃。锋,带头于前之人。佼,美好、突出之人。
⑫论列:论述,此处为动词用作名词。语出《汉书·司马迁传》:“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⑬爰(yuán):于是,乃。语出《诗经·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⑭同袍:此为同军军官。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军人用以互称。
⑮演绎:根据事理推广发挥,理出头绪。此为用心揣摩曾胡二公的论述,以有心得。
⑯懿行嘉言: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出自《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懿、嘉,都是德行美好之意。
⑰师资:此为效法之意。资,借鉴之意。
【译文】
旧历辛亥年春,我应(云贵总督)合肥李公经羲邀请,荣幸来滇任职(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当时英军入侵片马事件正闹得厉害,列强瓜分中国的谣言骤烈,国内已是风声鹤唳,人心惶惶。(此危急之秋)我等身为军人,唯有厉兵秣马,奔赴疆场,以死报国,别无他途,哪有时间舞文弄墨,沉溺其中而忘却自己的志向?实在是十九镇统制钟公麟同有令,命我编写一个军训时讲话精神的文稿,我不得不应命行事罢了。我私下以为,论今不如述古,然古代之人事又过于渺远,其人其事未必合乎今日之实际。曾文正、胡文忠二公,乃中兴名臣之翘楚。他们的为人行事,至今不过半个世纪而已,他们的风范足为我等楷模,且口碑不衰。仰慕揣度二公行事之法,尚不算太难。他们关于时局细务的论述,也洞中要害,深切时弊。于是,我就把他们治兵的言论分门别类,凑辑成册,后面附加我自己的按语,用来作为军训精神的讲话。我等军中同人,如果能够用心揣摩有所心得,而后身体力行,则曾、胡二公之所言所行,都足以为我辈效法,果真若此,我辈的丰功伟绩又岂少于二公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