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触碰了你的情绪按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情绪平衡的修习次第

在上一章我们讲了情绪的古老机制。实际上,每个人各自情绪模式的形成来源于五大方面。

第一,通过我们的幼年经历形成的。

一个孩子出生了,从生物角度上来讲,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的有机体出生了。一个人出生以后,会去探索自我,建立和世界的关系。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该用怎样的行为方式、怎样的情绪,去帮助我们达成目标,达成自我保护?

针对这个问题,每一个个体形成了不一样的答案。有的孩子倾向于用发怒、生气、耍赖来控制家长;有的孩子倾向于用讨好来让自己获得认同;有的孩子在幼年的时候学会了自我贬低,他们会在心底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自己是笨拙的,自己是永远不会成功的……当他自我贬低的时候,他会感觉安全;有的孩子使用冻僵的保护策略,当他们犯了错误,只要僵在那里一动不动,自然有大人去帮他收拾;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就必须要去抢、去争夺……

所以,童年的经历是一段初始代码,它形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上的策略准则。那么和这些策略、准则、行为方式所匹配的,就是我们个性化的情绪模式。


曾经在工作坊中有一个同学提问,他自己是很听话的孩子,在家里面排行最小,父母很宠爱他。但是他总觉得自己获得了太多的宠爱和关注,总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学会了让渡掉自己的利益,把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分给他的兄弟姐妹,这种方式使他在心里面获得平衡。

但是他的过度谦让,兄弟姐妹并不领情。一些兄弟觉得他虚伪的同时,也会逼迫他让渡更大的利益。当他们索取无度的时候,这位同学委屈、愤怒的情绪会逐渐升起。

这种情绪模式其实是在他的幼年形成的。因为在这样的状态底下他的生存是最安全的。一方面兄弟姐妹不会对他有太多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也可以照旧获得父母的爱,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策略而已。

我们童年所形成的生存策略,帮助我们获取当时的最佳利益。但是当我们逐渐长大,这种策略还是最有效的策略、行为方式吗?不一定。


人的情绪模式会成为一种本能的神经反应,它的级别等级是原始的,但是它反应的优先级是很高的,会旁路掉理性的决策。所以,对于一个在童年就已经形成了的策略,有可能到了四五十岁,他还是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行动。哪怕你知道了这种情绪和行为方式不好,但有可能还是控制不住。因为你神经反应的优先级比较高,而大脑反应的优先级比较低。

第二,从亲人的身上无意识地习得。

从父母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行为方式、情绪模式。这些行为会跟我们的父母非常像,甚至包括说话的口吻、发脾气的方式、抱怨伴侣的行为、面对事物的态度等。

因为人是一种智能体,是一种生物,随时随地都在学习。而他学习的来源无非就是自己的经历和周边人的反应模式,所以我们会学习到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人类拥有一群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让我们无意识地对身边的人进行模仿:

意大利科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无意间发现了所谓的镜像神经元。为了监看神经回路活跃时的脑部,他们在猴子的脑中植入了电极。当猴子伸手拿坚果时,与移动手臂和握紧手指有关的神经元的活动被如实地记录在仪器上。令人惊讶的是,即使猴子根本没有做出任何动作,而只是看着别的猴子伸手抓了一颗坚果时,这套动作的神经回路也会被触发。不只是主管动作的神经回路会被触发、主管情绪的神经回路也是如此,研究也因此说明了笑声和眼泪为什么会具有感染力。某个人因为听到一个笑话而笑得前俯后仰时,会让其他旁观者的笑意回路随之被触发。镜像神经元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人们不必实际经历事情,就可以获得和真实发生同等的体验结果。


有个学员说,她爸妈一直吵架、打架,稍长大一点他们又互相怀疑对方出轨,家中爷爷奶奶也常和她妈妈有矛盾,有时妈妈会被爸爸打,曾经也自杀过一次。学员自己情绪的困扰很大,而且从十多岁就有强迫症。


因此,为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人总是无意识地在内在模仿身边的人。

第三,通过成年以后的学习。

通过学习、看书、他人的经历……我们会修正、调整自己一部分的情绪模式。

第四,从系统成员中所携带过来的情绪。

如果你的身上有些说不清的强烈情绪,但是你也没有经历过那么大的悲伤或者愤怒的事情,那么很有可能这种情绪就是来自你的系统家族成员。

这和从父母那里习得的情绪和行为模式不一样。这个家庭系统成员你没有见过,或者是从没有跟他一起相处、生活过,但是你身上会带有他的一些情绪。

可能你的家族成员经历了一些重大的事件。比如战争、失去、婚姻失败或者异常的死亡。从家庭系统排列的角度而言,作为后代的我们很可能会承担我们这些家族成员的情绪。

情绪并不只是“你”那么简单,并不是“我有情绪了”这么简单。情绪背后的机制很复杂,但是形成的原因与幼年经历、亲人的情绪模式、家族能量是最密切相关的。


有个同学在工作坊中提问说,他从小就有一种身体里有别人的感觉,很奇怪,也不敢对别人说,学了课程知道可能认同了某个人,加上他经常用母亲的眼光去看父亲、憎恨父亲,他发现是他认同了他的母亲。后来做了一些认同和归还的功课,感觉轻松多了。

第五,你的内在导向。

如果你总是想要被看见、被人认同,没有获得你想要的结果,就感觉自己很委屈。这种委屈的情绪也会投射在你的上司、伴侣那里。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你会觉得畏惧、担心。你觉得自己没有力量,但是却总想要证明给别人看。所以,别人不重视、不肯定你,你就会感觉很愤怒。

对于你的情绪,试着找找内在的原因。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在有一个信念,有个声音,那是你对自己的判断。

情绪是一种信号灯,是一个指示器,也是表象。你的信念才是核心,是内在最重要的东西。当你没有发现限制你情绪的核心信念时,你总是觉得周遭的人和事全是错的,全是在针对你的。其实是因为你内在对“自己是谁”“是怎样一个身份的定位”有偏差,才会产生情绪。

这五大类原因很复杂,说明了解我们的情绪其实并不简单,背后相连的是你的童年、你的家庭、你的家族、你的信念、你的成长环境……而这一切的因素形成了你牢不可破的情绪模式。

情绪反应是一种能量的混合体

人的个性改变为什么特别困难?

原因是这些情绪模式形成太早,或者隐藏得太深。上一章我讲过一个例子,男性一生气就把家里的东西砸一遍。你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解读他的情绪,一种是他在童年可能学习到了什么。也许有相似经历,每当他大发雷霆时,他的父母就会满足他,或者帮他解除困顿,于是他在童年时就知道:愤怒可以表达我的界限和力量。另一种可能是他的父亲也是如此。他从父亲身上学到了,男人就是要有脾气才能体现出力量。当然,也有可能这个情绪是属于他的爷爷或者是其他的家庭系统成员。

在动物界,当雄性展示自己,或者要去抢夺配偶的时候,它们更多地会采取攻击的方式——一种展示力量的方式。也就是说,从潜意识来讲,男性或者雄性在暂时摧毁一样东西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很有力量的。

当我们从背后的各种角度去解读一种情绪时,你会发现要改变这个人的情绪模式,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它和这个人已经捆绑紧密,甚至已经进入他的细胞神经记忆。

我们每一种情绪反应都是一种能量的混合体。

你让抑郁的朋友们“开心点”,他却怎么也好不起来,因为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的混合体。我们可以通过人体荷尔蒙的平衡水平,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抑郁。那么这种情绪的背后就是一种荷尔蒙的分泌,可能是内啡肽和多巴胺分泌过少。

举个例子,当一个人体会到抑郁的时候,第一,有可能是他感受到了一种持续性的情绪低落,说明他内在的激素水平出现问题;第二,他的身体、呼吸,同时进入这种抑郁的配套感受。比如身体紧缩、垂头、眼神向下或者是呆滞,等等。

当情绪、身体都进入这种状态以后,第三件很麻烦的事情来了,就是信念系统的转化。信念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比如平时你相信“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可爱的”,但是当你进入抑郁状态时,你的信念系统会瞬间配合着完成转变,开始怀疑人生。

信念跟情绪、身体是直接相关联的。你不可能在情绪很低落的状态下发出很正向的信念,除非你学习过相应的情绪清理、情绪释放的内容,否则它只是一种自动的习惯。

也就是说,当你经历这种低落的情绪的时候,你的信念系统瞬间也会转化成负向的心理系统:“好无聊,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得到那么多东西又能怎么样?”这些情绪就会占据你的内心。

同时和你的能量混合体捆绑在一起的,还有你过去的记忆。人的神经系统是互相配合着运转的,你的情绪、你的神经、你的荷尔蒙、你身体的感受、你的信念、你的记忆,都是组合在一起的。

当你感觉不好的时候,那些不好的记忆就会被翻起,哪怕是快乐的记忆,也会被染上不快乐的印记。这种情况下,你对未来的预期和期待也不那么乐观。所以当你跟一个抑郁的人说“你开心点”,他们的情绪不会有任何好转。因为你并不明白他们身体正在经历的那种抑郁的感受、抑郁的激素、抑郁的身体状态、负面的信念、负向的记忆和对未来负向的期待,是怎样捆绑在一起成为牢不可破的整体的。

举个通俗的例子,当你突然听到你的伴侣说要分手的时候,你感觉天突然就变成黑色、灰色的了,整个世界都不好了,同时你看所有的人事物都不可爱了,仿佛都很讨厌一样。

改变情绪的困难还在于,当你进入能量混合体以后,你很容易失去对自我的觉察,而陷入情绪中。所以当你一旦掉入这个情绪时,需要马上警觉起来:“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我该怎样去调整?”否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处于这种状态中,把所有理性的方法、技巧都扔掉。

你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骑车后,已经好多年不骑了、不游了,但是只要你骑上自行车,跳到水池里的时候,你马上就会想起来自己应该有的动作。你甚至不需要去记忆,不需要去想。因为你的身体有记忆,你的细胞有记忆,你肢体的平衡、感觉有记忆,所以它就自动被唤起了。同样的,为什么一遇到相似的事情,遇到相似的人的眼神,你的念头和情绪就会升起,它已经变成一种强化的身体记忆了。当这个事件一发生,想法一来,那套机制就被唤起了。


我时常听到一些父母的抱怨,说孩子不想上学。其实很多父母的亲子教育都学反了、学偏了,要么是过于严厉,要么是给孩子过于纵容的所谓的“爱和自由”,而没有发现孩子正处在形成一种行为模式跟情绪模式最关键的时候。

孩子不想上学,一定是在学校里遭遇了挫折,可能是老师或是同学对他不友好,又或者是他考试成绩不太好。遭遇到挫折以后,他肯定会产生沮丧跟焦虑的情绪,因此,上学对他来说会有压力。

面对压力,他形成了第一种行为模式,就是选择逃避不再去面对。这种核心的情绪模式一旦形成是很可怕的。如果父母不明白孩子正在形成的这种模式,跟孩子说:“你就别去了,待在家里。”那么孩子每每遇到焦虑和压力以后,就想要逃避。我们都知道,面对压力不舒服,面对别人的眼神,面对失败,都很不舒服,但是不去面对,却会很舒服。

除非你的父母是上帝,否则怎么可能保证你的命运处处顺风顺水?只有能够承受压力和痛苦,才能扩大自己舒适的范围。既然逃避可以带来快乐和舒服,那么他面对压力和焦虑的时候,怎么才能成功地战胜它呢?如何成功地穿越焦虑和压力?他不可能做到,因为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形成穿越焦虑和压力的能力的时刻,被他的父母错过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情绪中追逐快乐,也在情绪当中受苦。我们想要赚钱,想要获得美好的关系,获得健康、财富、安全、和睦、和平,获得别人的认同、赞美,获得成就感。那么这所有的一切,外在物质世界的一切,是怎样让你感受到快乐的呢?都是情绪。

我买了一辆车,我很开心;我到一个地方去旅游,我很快乐;我得到了某一个岗位,成为某种人,有了社会地位,我很喜悦……这都是不停追逐的快乐。对于另一种人而言,一个甜蜜稳定的家庭,就足够让他们幸福。

这些快乐满足和幸福其实最终都是情绪而已。我们在外在物质世界追求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体验到情绪的快乐。

情绪的快乐就是荷尔蒙的分泌而已,是一种化学反应。千万不要小看情绪。因为你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情绪。可以想象一下,你想要获得很多钱和成功,你可能会获得喜悦、幸福、满足感。

你需要的真的是钱吗?需要的真的是成就和地位吗?不是,其实就是那一刹那到达了那个阶段,你对自己的认同,以及别人对你的认同而带来的快乐的感觉。我们追求的一切最终都是一种主观的体验而已。

既然是追求一种主观的体验,那么我并不一定要那么多的钱,那么高的地位,有那么大的房子才可以体验到快乐,对吗?我们有办法从主观上去控制它。

最近许多明星、名人备受抑郁症困扰。从某一种角度来讲,他们功成名就,自己也很有才华。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是会被抑郁围困呢?说明在这个阶段,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外在物质世界的一切,已经没有办法让情绪获得刺激和快乐感。相反,痛苦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这也就是人感到痛苦的地方。当你没有钱的时候,你幻想着有一天有了钱,有了这些东西,你会很开心。但是当你真正什么都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可能情况比之前更糟糕。

所以我们通过追求外在的一切来获得内心的平静,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也永远没有办法真正得到满足。你想要比别人更好,更有成就,想要获得安全感,想要有权力,想要放纵,想要获得感官的刺激。这条路在某一个阶段是可行的,但是最终你会发现它没有办法完全满足自己;你会发现,无论你如何有成就,如何有钱,我们的人生八苦是无法逃掉的。

你获得的越多,你可以失去的就越多;你想要控制的越多,你的痛苦也就越多;你的念头越多,恐惧也就越多。所以了解我们的情绪模式是如此重要,因为这些痛苦没有办法自行解除。

有的人把情绪平衡理解为跟随内心的感受,对情绪说“是”。他们内心觉得“情绪是怎么样的,我们就允许它表达出来”。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他们并没有用一种情绪平衡的观点去看待情绪,只是拿了当中的一小部分来对待所有情绪。所以情绪的处理和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与情绪共处的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可能根本没办法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我们不知道这种情绪从哪里来,自己在被什么情绪模式控制着。对于情绪,我们是盲目和无知的。

第二个阶段,我们意识到了情绪,想要去征服它、压制它、忽略它。很多人都处在这个阶段中,知道这些负面情绪不好,但是又没有办法处理,以为忽略、克制是最好的办法。

第三个阶段,我们开始觉察情绪。觉察情绪背后的模式,我们会明白我们的情绪和信念是如何升起落下的,它背后的机制,背后的循环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学会对情绪说“是”,允许它被表达出来,而不是纵容它或者压制它。

但是,有人把“对情绪说‘是’”当成一个恒定的真理来使用。所以他想生气就生气,想发脾气就发脾气,想说讨厌谁就说讨厌谁。他认为这就是“我”,就是做“自我”,其实不是,他更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与情绪共处的方法。

第四个阶段,是表达和释放情绪,去表达界限,也就是“对情绪说‘是’”的阶段。

第五个阶段,我们去转化和平衡情绪。情绪来了,但是我已经不需要去评判它、分辨它,而是思考是否需要这个情绪,如果不需要,我就去转化它。

第六个阶段,建立自己正向的能量混合体,重新建立我们的信念模式,给自己建立一些新的编码,成为心灵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很多孩子学习很努力,但是没有信心,总担心考试考不好,奇怪的是,越担心,就越会考不好。这是一种自我的强迫。当他觉得担心的时候,他的念头和信念就会告诉他:考试很危险,会考不好。他的情绪中就产生了焦虑,记忆里也会调出之前考不好的例子,对未来的期待也是考不好,最终导致考试失利。

那么,聪明的父母应该怎样破解孩子的焦虑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改变信念,改变期待,父母可以选择从改变身体感受入手。

我会选择对这个孩子说:“考试紧张很正常。所有的孩子考试都会紧张。为什么?因为考试很重要,大家会很紧张,不光你紧张,我也紧张过,很多人都紧张过,没有问题。”

第一点,你要让他明白紧张是被允许的,既然大家都紧张,那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二点,从身体的感受去切入,改变他的状态。告诉他:“紧张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放松你的呼吸和肩膀,紧张就会慢慢地消除,你会越来越放松。”这样就从一个负向的能量混合体,转变成一个正向的能量混合体。

情绪能量、黑洞和觉知

我们的身体通过分泌荷尔蒙让我们产生某种情绪,我们的情绪外显出来后,也是一种能量。

能量就是你散发的电磁场,是你的电磁波。我们平常见到的光,是一种能量,声音也是一种能量,光和声音都是以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的。同样的,我们的情绪也是一种能量,不同的情绪代表着不同的能量,所以这些情绪的能量就会对外界的人、事、物产生影响,同时对我们自己也产生影响。

一个家庭中,父母每天带着焦躁暴怒的能量,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他在这样的情绪能量的土壤里生长,每天吸收这样的养分;如果一个家庭充满了快乐放松的能量,那么在这个家庭里面的成员就很愿意每天早点回来,因为这个能量场让他觉得舒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虽然说不出这个地方的能量到底好不好,但是他的直觉就能告诉他愿不愿意常待在这里。

美国的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对此做了很多的研究。他通过人体运动学的原理,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实验发现,人的不同层次都有相应的能量指数,而不同的意识层次也对应着不同的情绪。

大卫·霍金斯,将意识能量级别分为17级。

情绪中能量最低的是羞愧,只有20,在20这一级别的能量指数上面,人能体验到的情绪是羞辱、羞愧,它的能量层级基本接近于死亡。而冷漠的能量指数到达了50,在这个状况下体验到的情绪是绝望。

能量指数再往上体会到的是恐惧,同时伴随着忧虑,这时候的能量指数是100,100并不是很高的分数,因为能量层级图的满分是1000。欲望和渴望的能量指数是125,愤怒和憎恨则是150,骄傲、嘲笑和傲慢的能量指数是175。以上都是负面情绪的能量指数。

正负能量的分界线是200,这个时候人体会到的情绪是勇气和肯定。指数250的时候体会到的是平和、淡定和信任。接着当指数上升到350,这时候体会到的情绪是宽容原谅,意味着对他人的完全接纳。

霍金斯说过,在这个能量级别有一个巨大的转化会发生,那就是了解到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宽容意味着让生活有它本来的样子,并不刻意去塑造一个特定的模式。所以这个级别的人不会对判断对错感兴趣,也不会经常去评判别人的好坏或者对错。相反,他们更在意的是长期的目标,更在意怎样能够去解决问题。

在爱这个级别达到的能量指数是500,往上是达到喜悦和平静的540,再往上是和谐,是600。最高就是我们所说的开悟,这是700~1000的级别。

对照上表,你可以看看自己平常的情绪指数在哪一个级别。如果你的情绪指数的级别低,那就说明其实你还没有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们需要明白,不同的能量状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指数。你的快乐和愤怒在能量上是有区别的,它们在指数上是有高低差异的。所以你需要经常留意你的状态是处于怎样的一种能量级别,是处在焦虑、羞愧、冷漠、绝望中,还是处在那些放松、平和、爱、喜悦、宽容、主动、勇气中。

能量层级低于200的人,经常会处于一种没有力量的状态,他们会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如果自己对低能量级别毫无觉察,就算身心健康,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也会出现身心疲倦、忧郁或者暴力。所以,要确保自己的情绪能量日常在一种好的状态下,同时学会自我保护,远离让你产生不良状态的环境。网络上骇人听闻的资讯和新闻,对自己的能量是没有帮助的。因为我们的抵抗力、意志力并不强,如果经常看这些信息,我们的情绪状态会被拉低。

还有一种情况,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的人你第一眼看到就很喜欢,很想和他继续接触,或者待在一起;但有的人你怎么看都觉得很不对劲,浑身不舒服,有的人称之为“面相”令人不舒服,其实就是这个人的情绪能量和状态不对。老话说得好,相由心生,如果你很喜欢和能量级别很低的人待在一起,肯定是因为你自己的能量级别低,你们待在一起会很适应。在布鲁斯·利普顿博士的《蜜月效应》一书中,把这种相互滋养的人和人之间的能量状态叫作“良好共振”,把消耗的、拉低状态的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叫作“不良共振”。

当你的状态改变了,能量级别提升了以后,你会发现有些人你不想和他有太多的交往,你只是保持尊重和距离就可以。在留意你所处环境的能量的同时,你也要留意自己给别人传递了怎样的能量,包括你的家人,你的孩子。


比如,一对母子,孩子面临升学压力,每天做作业到深夜,孩子抱怨发牢骚,母亲则心疼孩子的辛苦和难受,自己也忍不住焦虑、神经紧张,这就是能量的传递。孩子焦虑,母亲肯定也会焦虑,反过来又会带给孩子更多的焦虑能量。

后来这位母亲听从了我的建议,每次面对孩子的抱怨和牢骚都表现出平和的状态,想到孩子的抱怨和牢骚其实是在合理释放焦虑和抑郁,减少负能量的堆积。听孩子的抱怨牢骚就是在帮他清理解决这些东西,焦虑少一点,快乐增一点。慢慢地,孩子抱怨和发牢骚的次数减少,因为孩子自己的能量也跟随母亲变强了。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情绪的生理实验,他把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呼出的气就会变成水。

他发现,人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呼出的气体凝结的水是清澈的;在悲伤的时候呼出来的气体凝结的水是很浑浊的。这说明情绪能量会变成你可以观察到的东西。

米饭实验

讲一个关于米饭实验的故事。你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米饭实验很简单,就是找三个一模一样的、干净的透明玻璃罐子,透明的玻璃罐可以协助你更好地观察,然后三个罐子里面装上熟的、摊凉的米饭。保持罐子是盖着的,不要打开,放在同样的环境下。你可以在三个罐子上面分别贴上纸条。第一个罐子上贴的是“我爱你”,第二个罐子上贴“我恨你”,第三个罐子你可以不贴纸条或者贴张空白纸条作为对比。

然后你每天就是把罐子拿出来,对写有“我爱你”的罐子全身心地去表达你的爱意,你可以和它说话,说“我爱你,你好美,我好喜欢你,你真棒,你是最棒的”。然后把这个罐子再放回去。然后你拿出第二个写着“我恨你”的罐子,然后对它说“我恨你,我恨死你了,我要杀了你,你太丑陋了,你是最恶心的,我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到你的身上,我诅咒你”。

第三个贴了空白纸条或者不贴纸条的罐子,你不需要去管它,放在那就可以。

你每天讲一次也可以,讲两次也可以。但是确保一点就是你去对米饭说话的时候,你的情绪是相当强烈的。恨的时候要做到百分之百地恨,爱的时候做到百分之百去爱。

过七天以后打开罐子去闻,你会发现令人恐惧的事实:写着“我爱你”的罐子里,米饭虽然发霉长绿毛了,但是打开以后,它却是一种清香的酒酿味道。写着“我恨你”的罐子里的米饭很奇怪,它虽然没有长毛,还是白白的,但它有点发煳,打开来是一种恶臭味。

这个实验听上去耸人听闻、一点都不科学。我当时也觉得这个实验一点都不科学,才去实践,看看它到底有多么不科学。如果你非常怀疑这个实验,你回去自己做一下。如果你很相信这个实验,你也回去验证一下。

做完这个实验,我觉得太惊讶了。很多人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认为不可能。但是这个实验我们已经重复了上百次不止,很多小朋友在家都能够进行验证。当然也可以把米饭换成苹果、草莓之类的进行验证,但是我觉得米饭的取样比较标准化,不像水果、花朵可能每个个体的差异度很大。原来我们的情绪能量的威力是如此的强,而且有效。所以从那以后,我就非常小心自己所有的起心动念,自己每天情绪的状态。

我到底是处在一种好的情绪当中,还是每天释放的是怨恨、埋怨、责怪、抱怨呢?你去看一看,练一练。当你练习了以后,你会发现米饭真的会因为你的情绪而有变化,这个时候你会有触动,就看你平时把自己当成了“哪一碗饭”。

可见,情绪能量会对一碗米饭产生实质性的物理变化和作用,也同样会影响你的身体和你的命运。我们要学着宽恕,放下怨恨,并不是因为我们的道德情操特别高,只是因为我们想要放过自己,不想再让这些带毒的能量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别人没有被“毒死”,我们自己反而先被“毒死”了。我们的意识、念头、情绪,的确会对我们的外在物质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你的情绪甚至可以让一碗米饭变成不同状态,你把类似的情绪释放在你的家人身上,释放在孩子身上,释放在亲密关系里,他们也接收了你正向或者负向的情绪,那么他们的状态也会跟随你起伏。

每当你释放这种情绪的时候,不光是在释放这些抱怨的能量,你还在给自己的身体释放能量。这是你自己的身体,你必须要体验到这样的抱怨、愤怒、绝望,你才可以把这些情绪能量发泄出来。

我们每天都在不断产生各种能量级别的情绪,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处在某类负向情绪里面,你要留意,一方面是对你自己的意识信念会产生一些影响,另外你的身体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路易斯·海在《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身心对应表,你可以把它当成参考。如果你对一些人的情绪非常强烈,而且身体症状非常明显,可以去对照这个表。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这张表,不能完全把病痛的解决寄托在一张表上,你的一些疾病引起的病痛还是去医院的治愈效率比较高。

在《生命的重建》身心对应表里面,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是持久的、强烈的,你可以留意一下是不是有相应的症状,或者当你有某种身体症状的时候,你可以去对应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情绪状态。

路易斯·海指出,有的人经常感觉到肩膀痛,可能是因为他们有过重的负荷压力;有的人肥胖,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者是一种自我的保护。因为动物在进攻或者威慑敌人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让身体变大,这样敌人就不敢靠近。

我们很多情绪都是从动物的原始生存需要而来的。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想要让自己更加有力量,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的体形变得看起来大一点。所以很多比较胖的人,他其实内在很平和,没什么攻击性,只是需要安全感。

另一类变胖是因为自我排斥,他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太丑了,他也深信自己永远不会有人喜欢。把自己变得胖一点,就会符合他潜意识的这种要求。

还有一种情况是保护自己,一些女孩可能受过一些侵害或者威胁,让她们觉得自己变得丑一点比较安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就刻意地或者无意识地多吃。

但是最普遍的一类肥胖,是弥补空虚,吃甜食会让你分泌多巴胺。

很多人减肥不成功的原因,其实是背后和自我的关系没有修复,他们认为自己的内在不够好,或者需要保护,需要不被别人看见,或者仍然想不受到威胁。在他们内在的动力、渴望、需求都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各种方法减肥成功了,也会很快反弹,因为内在的那个需求还在。

而肺的问题很有可能是由于纠结、拿不起放不下的情绪引起的。肝主怒,在中医理论中,肝是存储愤怒的地方,人的愤怒没有办法表达,被压抑后就容易出问题。失眠则是因为压力、愧疚、恐惧;心脏病有可能是严重的情绪紧张,或是排斥;头痛是紧张情绪困扰和对未知的恐惧;耳朵疼痛有可能是愤怒,不愿意倾听;腹泻可能是对某种思想的害怕和排斥;便秘有可能是拒绝改变、吝啬;癌症有可能是长期忍受内心深处的忧伤,还有愤怒的侵蚀;低血压可能是沮丧消沉和忧伤失败,失意;高血压则可能是长久的情绪问题没有解决;血液病可能是郁闷不乐,思想呆滞不流畅;上半部的背痛代表的是精神的支柱缺乏,下半部的背痛则代表财务的支持缺乏;关节炎是对生命感觉到苦涩、憎恨、缺乏爱……

有的人喜欢抱怨、发牢骚,他们认为发发脾气、抱怨两句没什么关系。其实,你释放出去的一切念头、意识能量、情绪,最后都是有代价的,我们的情绪能量不只是靠发泄就能解决的。

如果你整天对着外界释放一些负向能量,你的身体也一同在经历这些。但是,处理完这些负能量后,我们应该怎么吸引美好的情绪呢?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处在与美好事物同频的情绪上。

你想要的是财富,是快乐。当你有财富的时候,你可以体会到那种兴奋、富足,你现在就要处在这样的情绪频率里面。如果你每天的频率是焦虑、抑郁、悲伤、愤怒、抱怨,那么你吸引来的肯定就是和这种能量级别匹配的回报。

吸引力法则是同频共振,同质相吸。同样能量级别的人总是愿意待在一起,一个喜欢抱怨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情肯定都是不好的事情,因为顺利和轻松本身就不符合他的能量级别。

当你真正能够掌控、转化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你获得的益处不只是身心的平衡喜悦,而是你的整个人生轨迹可以发生变化。

我们情绪背后所束缚的是很多的东西,包括我们的经历、信念系统、原生家庭系统、家族背景等,情绪模式通常很难改变,但是一旦改变,就意味着背后的根基松动了,你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你平时显露出来的这些情绪,它其实是一个风向标。

情绪黑洞

在宇宙中,黑洞会吞噬周边的天体,经过的所有物质都会被黑洞吞噬进去,哪怕光线都逃不出来。所以黑洞的存在就是不断地吞噬,任何的粒子光线跑到它边上都会被它吞噬、撕裂。在我们的情绪当中也存在着黑洞。

情绪黑洞的四个特征。

第一,一旦爆发,就特别强烈,能够超越平时的情绪。

也许你平时的情绪并不是非常强,但是到了某一个点突然就爆发,你根本没有办法控制住自己。

第二,当情绪黑洞爆发以后,会不惜任何的代价。

这个时候你的爬虫脑超越了你的新脑,理智的分析判断全部短路,造成的破坏性后果非常严重。

第三,情绪黑洞会持续比较久。

第四,情绪黑洞是重复的,很难摆脱。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野马,这种野马性情暴躁,同时,草原上也有一些吸血蝙蝠,它们经常停在野马的腿上吸血。每当蝙蝠咬到野马,野马就会暴怒地狂奔,最后被自己活活折磨死。

其实一只蝙蝠的吸血量很少,远不足以让野马死去,但是在强烈的情绪汹涌时,野马所有的认知都短路了,不再用理智去判断和感知世界。它们回到了最原始的战斗的生存模式下。

所以情绪黑洞会将人的理性卷走,会让人被情绪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那种最原始的身体记忆和神经记忆会被唤醒,这个记忆可能是你自己的,也有可能是你的上一代、上上一代或者从更久远的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这时候人会进入两种状态,第一种是暴怒攻击,第二种是逃跑——变得沮丧抑郁,等等。


有个个案说她的妈妈是一个铁腕、冷血、狠毒的女人。她最佩服的女人是武则天,为了皇后的位子,可以掐死亲生女儿。案主自己也被前夫家暴,后来离婚,一个人带着女儿,她得了抑郁症,她的妈妈没有帮她,还联合前婆婆欺负她。


有的人一吵架就越吵越激动,越吵越来劲,自己根本控制不住。悲伤也是一样,原本可能并不是多让人难过的事,但是慢慢地,悲伤开始滋生,人想得越来越多,最后掉入一个抑郁的怪圈。在这种状态下,你的身体其实是既紧张又兴奋的,它只是在不停释放让你感到悲伤或者愤怒的荷尔蒙。于身体而言,这种释放有一种快感。

在家暴的案例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施暴者和受虐者一样,他们都是在某一种情绪黑洞中上瘾。

如果你的情绪经常会超过一定的级别,让你没办法控制,就好像情绪是一个猛兽,一下把你拖到黑洞里面,你千万要警惕。这个时候它已经不是你的情绪了,它是一种操控你的能量和机制。


有个个案是一个大学的男性,因为女朋友和他分手,就感觉各种的要死不活,扬言要杀人、自杀,并且到处去打架、闹事。其实这种状况就是一种典型的情绪黑洞,那就是——你让我不爽了,那我就爆发吧,让周围所有的人都遭罪,让我自己也受罪,我可以把所有的一切都毁掉。当然,当我们去看他的原生家庭,会发现他的父母之间也充满了冲突,他和父母之间也充满了冲突,甚至他的父亲也经常说不想活了,每天用极端的情绪在控制、胁迫身边的人。表面的暴力、愤怒恰恰证明了他的内在是个弱者,因为只有弱者才无法接受各种结果。


动物界最初的情绪机制模式,是警觉和提醒,它应该是一个功能性产品,但是当情绪滋生得过大,就变成了一个恶魔,把它的主人吞噬了。如果你还很酣畅淋漓地享受那些强烈的情绪,抑郁、悲伤、暴怒,那么你该醒一醒了,这根本就不是你在拥有情绪,而是情绪拥有了你,是情绪的黑洞把你玩弄于股掌之间。

你只是习惯性地对这种情绪下分泌的激素上瘾,就像一个自动自发的机器,是没有觉知的。所以你首先得明白你所有行为、情绪、信念背后的原因,以及怎样去改变,这才是个人情绪成长的第一步。

大多数的人都是没有高度的觉知的,只是在自动自发的行为模式、情绪模式中不停地重复,这也意味着你的命运在不停重复。

就像笼子里面的小白鼠,它们在笼子里畅快地跑着,一圈又一圈,它们面前的一生那么平坦,可以很自由地奔跑。那些没有觉知的人,就像笼子里面的老鼠一样,在重复的命运中不停地奔跑,还自以为是地觉得非常舒服。

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处在某种固定的情绪模式里面挣脱不了呢?你的人生是否也经常遇到同一个过不去的坎?是不是频繁地遇上同样的人、同样的事,经历同样的失败?

如果你发现了,那就是你自己的“笼子”,就要想办法从里面解脱出来。


第一步,觉察自己的情绪模式,看见你是如何喂养情绪的。

第二步,情绪升起的时候,试着往后退一步。想象自己看见面前的自己掉在情绪中发泄,你会看见自己的不自由,看见自己沉浸在情绪当中被情绪占领着。

第三步,当你产生观照以后,你可以深呼吸,然后开始释放:“我为什么要在这个状态下,我难道不能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吗?”

当完成了这几步,你就可以从这个黑洞中挣脱了。

【功课1:乱语静心】

乱语静心,就是把情绪用非逻辑的方式,通过身体、声音、动作、表情给释放掉。

“非逻辑”在这里非常重要。我们的头脑喜欢自动分析,会不停地衍生出想法:“对方是怎么看我的,他是不是不喜欢我?他以前怎样对我,我以后会怎么样?十年以后我会过得如何……”我们的头脑本身就是自动产生念头的机器,它永远不会停下来,哪怕在做梦,头脑也在不停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

乱语静心,就是通过一些非语言逻辑、非逻辑思维的方法,释放我们的情绪。例如你在公司被老板批评,你很烦闷、暴躁,你可以找一个无人的地方,闭上眼睛开始“乱语”。

乱语就是发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声音,是非语言的。你只是在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

在乱语的时候,你的身体要放松,可能会有各种手势,脸部凌乱的表情。

这个练习不需要音乐,晚上也可以做,持续15分钟。把你感受到的委屈、愤怒、悲伤,通过乱语、身体的动作、脸部肌肉的动作释放掉。

我们很多的情绪其实是积压在面部的。你去观察一个人的面相,会发现其实很多的情绪早就写在了他脸上。我们通过非逻辑的这些乱语,通过脸部的动作、配合的手势,把情绪简单地释放出去,不做任何的评价。

乱语并不是一种发泄,它只是一种释放而已。

【功课2:伏虎呼吸释放法】

伏虎,就是去降伏老虎的意思。

你的情绪是你内在的老虎。

伏虎呼吸释放法适用于强烈情绪的短暂释放,它不是一个终极的释放法,当你有情绪的时候,可以先用这个呼吸法把情绪降到一定的程度,后面再继续做清理。

第一步:找到一个你想要克服的强烈情绪。

可以想象一个经历过的情绪,比如想象你跟谁争吵,或者为了什么事情担忧、焦虑、烦躁,可以让你重新体会这个情绪。

第二步:觉察自己的身体感觉。

当你进入这种情绪感受的时候,闭上眼睛去感受一下,你的身体哪个部位最能够感觉到这种情绪。找到身体的感受,并给这种情绪一种大小和颜色。

第三步:加强这种紧张。

我们可以深吸气,屏住气以后,让我们所有的肌肉可以加强这种紧张,让你的拳头、让你的脸部、让你的四肢都可以绷紧、让你的身体可以蜷缩起来,加强这种紧张,让肌肉紧张5到7秒钟的时间。当你屏气的时间足够长的时候,慢慢地发出声音,你感受到把内在的情绪和压力通过呼吸释放出来,释放的时候去观想情绪的色块被带走。

第四步:做3次或4次以后,你可以坐着或者站着,恢复缓慢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