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乡太白故里
中坝西南三十里的青莲坝,是唐昌明县所在地。也叫青莲场、青莲乡,原称清廉乡,相传李白家就在青莲坝漫波渡(又称漫陂渡,或名蛮婆渡),在今江油县涪江与盘江汇合处;此地原有“石牛”,传太白有咏石牛诗《石牛歌》。石牛出于武家坡,又称石牛沟,今已移入李白纪念馆。
1981年5月27日上午,由邓家福同志陪同,我们驱车在通往绵阳的公路上前行,不到半小时,便到了青莲坝。这里有许多关于李白的传说和遗迹,按交通路线,由近而远,一一加以考察。先在一座不太著名的节孝牌坊停车,向东步行于阡陌之上,来到离公路里许的粉竹楼。所谓粉竹楼,实际只剩下一座精美别致的三孔门楼,从《重修粉竹楼》碑可知这是清道光十七年的遗物。道光年间的修葺,工程不小。山门有对联云:“犹是陇西布衣,不吾欺也;或谓山东李白,其谁信之。”门旁有对联云:“月圆徽音不远,谪仙何时归来。”所谓月圆,就是传说中的李白胞妹李月圆,粉竹楼就是她的梳妆楼。碑文说粉竹楼是李白为其胞妹月圆而筑,自唐至明,崇祀不绝。这传说当然未可轻信,宋人不曾提及,似是明以后流传开的。也许是因为李白一生常以明月为友,诗多咏月,所以民间编出这个月圆胞妹来。出了粉竹楼,向东走过田间小路约半里,来到太华山麓,有古井一口,水面多鱼眼小泡,称“蒲花井”,水至清而墨色,相传为太白洗墨池。井栏和匾额为1963年12月所补。大凡文人书画家一旦出了名,在他所居之处,常常要拟出所谓笔冢、墨池之类的遗迹,以资纪念,从扬子云、王羲之至李太白,莫不如此。蒲花井之称为墨池,也正是如此。看完洗墨池,我们复登车从绵江公路西侧驱入青莲场。这座古老的昌明县城,依然保留着乡村古镇的古貌,街道狭小,商店密集,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显得十分热闹。我们的小车要前进一步,都非常艰难,好不容易才挤到青莲小学。小学里有太白墓园,“唐李白衣冠墓”墓碑是1963年重刻的。墓侧有桂树一株,园外有陨石一块,好事者目为太白金星下降,这种附会乍看起来似不经之谈,实则颇有深意。太白之生因星而出,太白之死如星之坠。文星落地,光照人间。故里的传说和遗迹,都放射着诗星的光芒。
2.4 陇西院
穿出青莲场市区,来到天宝山下。山下有一条水沟,其实已没什么水了。人们把这水沟称为“磨针溪”。有关磨针的传说,较早见于明曹学佺《蜀中广记》,指的是彭山县象耳山下的磨针溪。好事者将这一传说移植眉山象耳山,也移植到青莲乡来。过了磨针溪,抬头便见高大的陇西院山门,有三座洞门,中门之上嵌“陇西院”三个大字(图2.4)。在青莲乡的这些遗迹之中,应数陇西院的传说最为古老,见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彰明县令杨天惠的《彰明逸事》,又见于宋杜田的《杜诗补遗》,洪迈《容斋续笔》疑其为“开元遗事”之类的传说。不过这个始于北宋的传说还是很有价值的,至少可以说明自北宋以来,这里的人们便认定李白少年时代生活在昌隆县(彰明县)。至于具体的居处,代远年湮,难以确指,至今仍有不同的说法,或说今太白祠东一里许的桂花园为李客内迁清廉乡时所居之地,唐代有太白府,府门口有御赐金马门。这当然也只是传说而已。宋代陇西院,明代毁于火,今存旧庙残垣系清乾隆五十三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复修。原来庙中的仓颉、太白、文昌、地母四重殿,已荡然无存,新盖几椽平房,辟为小学校。陇西院山门有对联云:“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读了对联,耳边正好传来陇西院小学小朋友的朗朗书声,不禁会心一笑!过了陇西院山门,我们登上天宝山,来到踞于半山坡的李月圆墓。墓是1963年12月重修的。墓周植满了橘树和桃树。这些橘树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诗人的性格,而那些桃树,则使我联想起他在东鲁手植的那株楼东桃树,恍惚看到他的小女平阳和小儿伯禽双行桃树下的倩影。
2.5 青莲乡太白祠
我们又从天宝山来到漫波渡口岸上,一座红墙围着的大院就是太白祠(图2.5)。现残存的太白祠是清乾隆四十二年重建的。祠堂门联曰:“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有剑阁专员林维干所题“太白故里”碑石一通(图2.6),立于民元廿八年十月,原在盘江渡口,今移于祠内。正殿左侧有嘉庆八年的碑刻,是彰明县令赵洪轩撰写的杂言古诗;右侧有嘉庆十八年九月的碑刻,是四川道台兼龙安府知事赵金笏撰写的七言古诗。祠已近于荒废了,改为小学校,即太白大队小学。我们晋谒太白祠时,受到学校师生的热情欢迎,真是古迹就荒,文采犹存。传说太白祠南一里地才是太白真正的故居,或云太白在长安时,此地官员为修“御赐金马门”,两侧有青莲池和桂树。宋太宗时邑令杨遂《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所说“旧宅”,究竟在何处,恐怕也很难说得清楚了。这里流传的太白轶事和遗迹相当的多。这一切当然不能看作都是历史的真实,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李白少年时代确实曾经生活在唐代昌隆县一带的涪江流域。
2.6 太白故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旅游的发展,李白成了绵阳市及其下属江油市的重要文化品牌,在江油不仅李白纪念馆得到修复和拓展,李白故里青莲坝的相关遗迹,也得到保护和扩建,与最初考察时所见的面貌相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此前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2006年4月中,由绵阳市主办召开国际李白文化旅游节暨绵阳市旅游发展大会,我应邀在青莲坝太白广场参加大会的开幕式,之后又参加在李白纪念馆举行的李白论坛。会后,江油老朋友丁稚鸿兄又带领李元洛、宋红和我,再次到青莲坝参观重新修建的各处遗迹和景观。我们先观看场面宏大的碑林,由赵朴初先生书写的“太白碑林”成了最突出的门面,是天宝山下一处引人注目的景观。碑林2000年启动,2002年建成,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两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我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引人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碑林边上的陇西院、李月圆墓,都重新修葺一新,陇西院里的陇西小学,已经搬迁,成了纪念李白的遗迹,李月圆墓被簇拥在翠绿的修竹丛林之中;太白楼矗立在天宝山上,是新建的标志性建筑,由主体建筑太白楼、院廊、大鹏亭三部分组成,造型具有浓郁的唐风,显得既雍容古朴又高大气派。
我们离开天宝山,慢步走向太白故里,向东南走了一公里多,到达盘江东侧的太白祠。在我们首次考察之后的翌年,即1982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太白大队小学迁出祠堂,祠内有陈列室和明碑,收藏李白遗墨、遗迹的照片和拓片。1989年以来,在原太白祠的大门外,先后兴建了双重檐李客亭、泮池、小桥、白玉堂、东西配殿等仿唐建筑,原太白祠与新建李白纪念体系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是李白故居青莲镇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文化胜迹。新修大门庭园立着“李白故里”石碑。在瞻仰新修太白祠时,我总是回想起当年在这里上小学的小朋友们,他们那天真的微笑,给我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掐指一算,他们也已年过不惑了。听不到朗朗书声,这祠堂十分静谧,乃至突发奇想,想在这里租房,陪李白读书。稚鸿兄听说“租房”,高兴地说:“可以办到,租金不高!”引得我们几个书生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