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条文主旨
本条是关于国家鼓励社会开展慈善活动的规定。
立法背景
根据本法第三条规定,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公益活动。从慈善活动的范围来看,开展慈善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致的。本条规定了国家对慈善活动的基本态度,即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条文解读
一、慈善活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
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慈行善举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积极支持社会成员关爱他人、保护弱者,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传承,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二、国家鼓励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根据本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展慈善活动。这一规定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鼓励和支持的主体是国家,主要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这些国家机关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通过依法履行监管、服务和审判职能等,对社会开展慈善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为鼓励和支持开展慈善活动,慈善法设专章对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措施作出了规定。这些措施涵盖慈善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在宏观政策方面规定,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在慈善活动用地方面规定,慈善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等慈善活动需要慈善服务设施用地的,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慈善税收优惠方面规定,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捐赠方面规定,向慈善组织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在金融支持方面规定,鼓励金融机构为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提供融资和结算等金融服务;在购买服务方面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向社会提供服务;在慈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在慈善表彰方面规定,国家建立慈善表彰制度,对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予以表彰,等等。这些措施对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良好发展,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展慈善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鼓励和支持的对象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即本法第三条规定的开展慈善活动的主体。
第三,鼓励和支持的是开展慈善活动,即开展本法第三条规定范围内的公益活动,而不是其他非公益活动。
第四,鼓励和支持的是依法开展慈善活动。我国是法治国家,任何人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事。慈善法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慈善领域的基本法律,确立了整个慈善事业的基本制度,包括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服务等内容。这里的“依法”,主要是依据慈善法。除慈善法外,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涉及慈善相关内容的还有公益事业捐赠法、合同法、信托法、企业所得税法、红十字会法、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开展慈善活动时,除依据慈善法外,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