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货币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货币就是一张欠条吗?

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货币从产生的初始,就与债务联系在一起,并且随时相互转换,债务就像货币的影子一样伴随着货币的前世今生,以至有些经济学家断言,货币就是债务。

最早将货币等同于债务的是19世纪货币信用理论的倡导者,英国经济学家米切尔·英尼斯,他认为,货币并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个抽象的衡量单位。它的衡量对象就是债务。英尼斯直接断言:“一枚硬币就是一张欠条。”[1]这种论断,也得到不少经济学家的赞同,凯恩斯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在《货币论》中,凯恩斯按照货币发展的不同阶段,将货币分为计算货币、正式货币、银行货币和表征货币这四种演化形态,凯恩斯认为前三种货币演化形态都与债务有关,或者干脆就是债务,只有正式货币,即国家货币才与纯粹的债务不同。[2]但这种“正式货币”不是债务,它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看到凯恩斯的进一步论证。

在今天,也许是与纸币的债务式发行有关,货币即债务的说法又开始流行起来,美国经济学家L.兰德尔·雷在《现代货币理论——主权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学》一书中,则直接宣称,“美国的货币是政府的负债,是一种可以兑换为纳税义务以及其他进行国家支付的支付方式的借据。”[3]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在《债——第一个5000年》中则表述得更为直白,他认为,“货币不仅让债务得以存在,而且货币和债务如影随形,一定同时出现”。他列举了美索不达米亚时期的各种债务记录,并得出结论说:“债务的历史就相当于货币的历史。那么,要想理解债务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研究各个时期使用的货币以及人们使用货币的方式——并且这些论证最终将揭开有关货币的全部真相。”[4]他进一步推论,货币并不是起源于物物交换,而是起源于记录债务,货币只是债务的计量单位。

这种认知在主流经济学中也非常有影响力,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定义M1和M2,除了现金之外,都是以商业银行的负债——活期和定期存款为统计口径的。将货币等同于债务,涉及对货币本质的界定。再进一步,将债务作为货币发行的信用基础,则涉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债务与货币的关系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个关系不理顺,则所有涉及货币的讨论,都会回到同一个起点,货币真的就是一张欠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