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互文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国小说原初探索及文本追溯

由于“起源”“源泉”“源头”等术语容易招致考实质疑,曾几何时,人们开始喜欢用“原初”一词来指称事物或现象的初始状态。就中国小说原初风貌而言,历史的久远和文献的稀缺依然使其烟云模糊,不免时常令人兴叹于其“烟涛微茫信难求”。尽管如此,各种各样的探索与解说仍然不断。概括起来看,古人主要采取“事理”表达方式,运用偏于逆时的思维对其“考镜源流”,以“源”“祖”等话语展开喻说,或把倡导“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列子、庄子及其“子书”当作小说之祖;或沿承汉人将稗官或方士之作当作本源,或沿承唐人从“史乘”的维度探源论流。今人始而运用“进化论”“起源学”等学理,运用偏于历时的观念,对其“揭橥递演”的结论进行解说,提出“史乘”说、“子书”说、“稗官”说、“方士”说、“神话”说、“寓言”说以及“综合”说等诸说。近年来,还有的学者从跨文类视角,将汉赋、叙事性散文甚至诗歌,一并纳入小说起源学说。之所以出现聚讼纷纭,不仅有“盖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则相去天渊”,[1]以及其本身含义错乱、含蕴复杂等方面的原因,而且还由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思路等因素所致。而今,我们应立足本土文化语境,立足古人所运用的“祖述”喻说和“源流”喻说两套事理话语,采取更富包容性的“原初”观念,从以往重点关注文体本身的“事理”“学理”路数,转型到兼顾文本内在的“文理”思路,从而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