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清廷统治下的维吾尔族史学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廷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天山南路重新回到大清一统之下。在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中,维吾尔族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其史学也出现了新的面貌。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是其最重要的史学家。
一、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和他的著作
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1740—1849),喀什人,维吾尔族杰出的诗人和学者。幼年上过宗教学校,青年时代务过农,后担任喀什的汗勒克经文学院经师,喀什宗教法庭总法官“喀孜”,在南疆地区有极高威望。
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曾任喀什噶尔城阿奇木伯克奧斯曼的书记官,其母热依姆·阿哈恰在乌什暴动期间曾赴叶尔羌协助奧斯曼父亲鄂对伯克稳定局势。出于为黑山派和卓树碑立传的目的,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于1769年撰成《和卓传》(又名《艾孜击略传》)。该书记述了喀什噶尔和卓家族的谱系,伊斯哈木吾里在新疆地区的传教活动,白山派和黑山派的相互斗争,叶尔羌汗国的兴亡,和卓统治时期的各种矛盾冲突等。该书填补了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叶中亚史的空白,是研究和卓在新疆活动的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
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另撰有《卡斯哈布勒坎依甫传》,这部长诗以幻想的形式叙述鄯善吐峪沟的卡斯哈布勒坎奴斯成为穆斯林们朝拜圣地的简要历史,列圣谱系,列圣的诞生和去世时日,以及他们的英明论断。长诗的结尾,附录了作者由波斯文译出的《买斯兰海甫坦社》,即伊斯兰教的信仰大纲,伊斯兰教信仰和有关生活的问题。
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还根据喀什阿奇木伯克斯坎德尔伯克的建议,将伊朗历史学家居瓦依尔·台白里的《台白里史》一书译为维吾尔文,并加进自己撰写的几章,改名为《斯坎德尔史和王冠书》。毛拉·穆萨·赛拉米的《伊米德史》也经他由波斯文译为维吾尔文。
二、其他关于和卓家族的历史著述
十八世纪以后,维吾尔族史学著作的重要题材,是关于和卓家族的历史著述。除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尔所撰《和卓传》以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史书。[13]
喀什噶尔学者毛拉·阿吉撰写的《布格拉汗传》,是一部有影响的历史著述。该书是十世纪左右成立于喀什噶尔的布格拉汗王朝列王的传记,重点叙述了布拉汗王朝成员在萨曼尼汗国王子霍加艾布·纳斯尔·萨曼尼的劝导下接受伊斯兰教,并在以后的数十年间进行长期“圣战”,使佛教徒们完全皈依伊斯兰教的经过。作者运用了许多资料和传说,以叙述这段历史,文字生动,内容详尽,虽然不乏夸张和说教,却是这一时期维吾尔族史学的一部代表性作品。
佚名以察合台文撰写的《阿帕克和卓传》,是明末至清代新疆白山派和卓的传记之一,记载了喀什噶尔和卓家族先祖的家族世系,白山派创始人伊禅卡朗与其子马哈茂德·优素福的生平,重点叙述了阿帕克和卓的经历及其从事的宗教与政治活动,是新疆伊斯兰教史和依禅派的重要史书。
毛拉玉素甫·毛拉库提奴克1850年撰成的《阿尔斯兰的故事》,主要记载了喀什皈依伊斯兰教的萨图克·布格拉汗及其孙色依提阿尔斯兰在扩展伊斯兰教过程中的活动。书的后部分以作者的名义附录了艾卜·纳色尔萨曼、萨图克·布格拉汗、四伊玛目玉素甫·卡迪尔汗等人的传记。有评论认为,此书是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重要著述。
毛拉牙合甫·本·乌买尔肉孜于1883年撰成的《依达耶提传》,又名《大和卓传》,记述了帕克和卓祖父买黑杜木艾札木的世系,他传播神秘主义的活动,其子依玛目卡狼与和卓依斯哈克在扩展神秘主义教派中的斗争和彼此残杀,以及帕克和卓以福星王子之名显示“圣贤”身份奇迹的活动。
三、历史学家毛拉·穆萨·赛拉米和他的《伊米德史》
维吾尔族历史学家毛拉·穆萨·赛拉米(1836—1917),出身于新疆拜城一个宗教职业者的家庭。从七岁起,在父亲任教的经学堂读书,后又在南疆著名的库车萨克经文学校受到很好的教育,研读《古兰经》、《圣训》,学习历史、文学、地理和历法,学会了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以后回到故乡经学堂任教,再接任该校负责人。咸丰、同治年间,全国各地爆发了多起汉族、回族的反清起事。同治三年(1864)夏,库车农民起事,半年之内即席卷天山南北。然而,各地领导权主要掌握在封建主和宗教头目手中,各据一方,相互征战,给长期以来一直觊觎中国新疆的外敌以可乘之机。浩罕军官阿古柏侵占了整个南疆和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沙俄侵占了伊犁。1876年、1877年,清军陆续收复被侵占的地区。毛拉·穆萨·塞拉米参加库车起事队伍,在乌什首领买和木丁手下担任掌印官。阿古柏侵占南疆等地后,投降的毛拉·穆萨在阿克苏驻军中任文书十一年。
清军收复新疆后,退出政界的毛拉·穆萨隐居阿克苏,开始潜心著书。1885年,毛拉·穆萨撰成《圣贤传》,记述伊斯兰教传入喀什、南疆及后来发展的历史。1898年,他撰成考察新疆各地伊斯兰教名人陵墓的《艾萨毕里凯夫》。经过长期搜集资料之后,1903年毛拉·穆萨运用大量亲身见闻,撰成《安宁史》一书。后以《安宁史》为基础,经过修订、补充,1908年,撰成《伊米德史》这部史学代表作。他在书中不无悔恨地写道:“至今我生活在阿克苏的一个洁静的角落,以一个沾满罪孽的人的心,向真主忏悔着。”
《伊米德史》约五十万字,由前言、两章正文和结束语组成。前言简述突厥部落的形成、突厥诸可汗、成吉思汗及其后裔。第一章记述新疆库车农民暴动的原因及其迅速扩及全疆的过程。第二章记述浩罕入侵者阿古柏的出身和生平,阿古柏同布素奴克汗等入侵新疆经过,对喀什、英吉莎、库车、和田等地农民暴动的血腥镇压,阿古柏同英国、沙俄勾结,进一步占领吐鲁番、乌鲁木齐,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的劫难,以及清军在各族人民配合下击溃阿古柏,重新统一新疆等。结束语附录有南疆六城居民概况,维吾尔族族源及作者本人的有关资料。该书对研究维吾尔族史,特别是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价值。该书手抄本为察合台文,1986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现代维吾尔文本,新疆古籍整理办公室将该书译成汉文。
尽管毛拉·穆萨对伊斯兰教虔诚而且狂热,并且对入侵的阿古柏抱有幻想,但作为一个清醒的历史学家,他尊重历史事实,在书中客观地揭露清朝在新疆统治的腐朽和地方首领将农民起事引向民族仇杀的歧途。他指出,那些官员既然“出钱买了官,就要用官把钱捞回来,这就是他们的良心”。百姓向官府控告伯克,官府却把状纸转给伯克处理。“结果报复成了常规,人们哪里再敢自找苦吃?”暴动的库车农民杀死清廷办事大臣萨迎阿,先请被革职闲居在家的库车郡王爱玛特出来当首领,遭到拒绝后,就杀死了爱玛特和几名伯克,在一座麻扎里找到热西丁和卓,将他扶上白毡当了首领。一场农民暴动就这样轻易地被引向杀戮异教徒的歧途。他忠实记录了新疆各族人民抵抗阿古柏侵略者的过程。阿古柏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打败了不能团结起来共同抗敌的各地武装,屠杀了五万多英勇抗敌的和田居民,清剿顽强进行巷战的库车人,最后侵占乌鲁木齐一带,“有二十万之多的回民死于战刀之下”。书中用很多篇幅揭露阿古柏的荒淫无耻、阴险残暴和横征暴敛。如,描绘阿古柏蓄养着“汉、蒙古、回、哈萨克以及其他姬妾共六百余人。行军时还要带十几辆车,里面无非是关着那些可怜的女人”。他“住过的地方,连禽兽都可以饱餐一顿”。他们“成天骑着高头大马,随心所欲地干着各种丑事”。而新疆人民的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伊斯兰教规定每年征收一次宗教税,阿古柏却征收两次。他没收了商人的货物,还逼迫商人缴营业税。他年复一年地出卖掠夺来的同一块土地,人民怒斥阿古柏“将七层土地都卖完了”。书中以不少篇幅描述了新疆各族人民对清廷平定阿古柏的期盼,总结道:“可汗(指清朝皇帝)的胜利之军,从吐鲁番出发到喀什噶尔,沿途所经,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没有一个城镇向可汗陛下的大军射过一粒子弹,相反,很多城镇的好人们还为可汗的大军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本来,清廷的号令只能到达哈密、巴里坤、乌苏、塔城一带,南疆的情况在官方记载中几乎是个空白。而从1864年新疆各地反清起事爆发到清军驱逐阿古柏匪帮,汉文史籍也只是平叛过程产生的官方文书。毛拉·穆萨撰《伊米德史》,以亲历者的身份,忠实地记载了这一段历史,填补了历史著述的空白。对于后来的维吾尔人,该书也是一份很好的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