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宗教建筑
1.佛教寺院
宋代寺院十分普遍,如朱熹所说:“今老佛之宫遍满天下,大郡至逾千计,小邑亦或不下数十,而公私增益,其势未已。”[1]在东南地区,连一些小县也有数百座寺庙。寺院绝大多数通过僧侣募捐筹集经费:“自浮屠氏之说盛于天下,其学者尤喜治宫室,穷极侈靡,儒者或病焉。然其成也,无政令期会,惟太平久,公私饶余,师与弟子四出丐乞,积累岁月而后能举。”[2]由于多数都很讲究,规模宏伟,金碧辉煌,费用自是浩大:“儒者常论,一佛寺之费,盖中民万家之产。”[3]寺院建筑费用,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
淳化二年(991年),黄州永兴禅院增加了一批新建筑,其造价分别为:郡人王福舍钱2000贯造大殿,又舍钱1500贯造僧堂;黄州众户率钱200贯建老宿堂,又率钱100贯立方丈室;左都押衙丁文燧舍钱500贯建浴室,王真舍钱400贯创造菩萨殿、塑弥勒像。[4]景德二年(1005年),朝廷在巩县皇陵区建造永昌僧院,预算为8000余贯。[5]
天圣年间,洛阳长官“给缗钱二十万”即200贯,重修五代后唐时建造的净垢院,“易坏补阙”36间。[6]平均每间5贯500余文。天圣年间,陕州僧人令遵善于附丽权势,“因而名闻宫掖。庄献赐与巨万,于陕州造一寺,备极壮丽,凡用钱千余万缗。”[7]一座在皇太后支持下造价为1000余万贯的寺庙,是罕见的工程。景祐四年(1037年),官府在苏州虎丘寺内建御书阁,“奏取郡民绝籍而财入县官者,钱一百七十万,以售工材。”[8]费用为1700贯。景祐年间,湘潭县修药师院佛殿,“又如其法,作释迦佛、十六罗汉塑像皆备。凡用钱二十万”即200贯。[9]庆历六年(1046年),明州四明山中的总持院兴建大殿,“下及厨库、僧寮,都凡计七十余楹,圬墁彩饰,焕然告备。凡费财一百五十万,凡役工二千八百。”[10]经费是1500贯,平均每间20贯余。庆历九年,润州金山寺“择山之阳,爽亢之地”建造水陆堂,“积钱之数百三十万”即1300贯。[11]庆历年间,杭州临安县重建海会寺,“度材砻石、暨茨阶级之役,积费钱三千万,役一十年而后已。”[12]费用达3万贯。嘉祐三年(1058年),繁昌县在隐静山普惠寺建御书阁,“造深原,穷茂林,择材之美,至于瓦甃漆雕之工,无不求尽其妙。阁成,凡三十有六楹,拱桷榱栋称之,总用钱一百三十万”。[13]总造价是1300贯,平均每楹36贯余。嘉祐年间,洪州靖安的一处寺院,以100贯钱建造了一阁。[14]北宋中期,真州长芦寺募钱3万贯,建藏经楼,“以藏五千四十八卷者,其募钱至三千万,其土木、丹漆、珠玑,万金之闳壮靡丽,言者不能称也,唯观者知焉。”[15]看来非常辉煌壮丽。
宋神宗前后,开封法云寺修造殿、藏、阁、寮以及前庖后寝,费钱6万贯,后来有人又施1万贯,塑造佛像2、菩萨6、大士18以及群从卫之像,“其所为必极天下之工。”[16]熙宁初,四川眉州某寺院“以钱百万”即1000贯(铁钱)建一大阁,收藏苏轼所捐的吴道子所画的佛像。[17]熙宁五年(1072年),朝廷赐秦凤路缘边安抚司“钱一万缗”,用于在镇洮军新建“大威德禅院”。[18]熙宁六年,泾县大宁院建大义堂,“凡为屋五间,凡施钱二百万”。[19]每间合400贯。熙宁年间,江西新建的两处宗教建筑,费用相等:南城的大仁院建佛殿,总费用500余贯。[20]抚州的崇仁县华藏寺建设佛殿,也花费了500贯。[21]元丰五年(1082年),洪州安龙山建兜率禅院,“取于众者以钱计,才五十余万而止,它无与其役者。屋以楹计,其间二百有奇”。[22]造价为500余贯,每间平均2贯500文。元丰六年,南丰县普安院建佛殿,“凡土木、丹青、石甓所集,费钱四十万。其规制之雄,工巧之妙,皆绝常手。”[23]用钱400贯。元丰年间,建昌军南丰县妙灵观大兴土木,建寝室、法堂、三清殿、北极殿、东厢、西厢、三门、外门、钟楼,“而屋之壮丽,无一不备,可谓大矣。屋以楹计,为二百五十,钱以万计,为九十三”。[24]共用经费930贯,平均每间约3贯720文。元丰年间,吉州隆庆禅院建转轮大藏,即将藏经楼中所使用的书架,设置机轮便于旋转,又作轮藏、转关经藏,“度用钱二千万”。[25]预算为2万贯。元丰年间,华亭县青龙镇隆平寺兴建经藏,纵长2丈2尺,高2丈5尺,“上为诸天宫者八,下为铁围山者二……栏、栱、栾、楯、榱、牖、柱,皆雕缕刻琢,涂金错采。材致其良,工尽其巧,靡丽侈富,言不能既,而见者知焉。经之费凡三百万,材之费者十之二,工之费者十之三,髹漆之费者十之四,涂绘之费者十之五”。[26]经费是3000贯。元丰年间,玉山县王姓富室斥财将近3000贯,历时7年建成了福胜院佛殿,“又为释迦氏像与其侍卫阿难、迦叶之属,又刻镂为十八罗汉而列于旁,所以维御藩饰,百物皆具”。[27]宋神宗时,明州延庆寺有块空地,僧人说:“若得钱二千余万,构屋六十余间,中建宝阁,立丈六弥陀之身,夹以观音势至,环为十有六室,室各两间,外列三圣之像,内为禅观之所。殿临池水,水生莲华,不离尘染之中,豁开世外之境。”[28]僧人的预算是,2万余贯可以建造一所上述规模的净土院。
《马耆烟雨图》明代盛颖绘。马耆禅师,宋高宗年间僧人,住马秦山碧云庵。
绍圣初,虔州崇庆禅院新建成经藏,“是于江南壮丽为第一,其费二千余万”即2万余贯。[29]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萍乡县建造宝积禅院,“方丈、三门、世尊之庙崇成矣。粤明年,乐静室、德味厨、法堂皆毕工。凡率有钱之家为五百万。”[30]经费是5000贯。政和年间,温州瑞安县普安禅寺新修山门,用钱300贯,“巍然雄丽,映冠山谷,望之者愕”。[31]宣和年间,蕲州黄梅五祖山真慧禅院祖师道场的法堂,年久失修,即将倒塌,邑人蔡氏“舍捐家资三百余万,鸠工抡材,焕然一新。堂之高五十有二尺,其深如之,其广倍之;修梁虹亘,层檐翚飞,宏博严丽,遂为江右诸刹之冠”。[32]即3000余贯翻修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寺院建筑。同时,杭州于潜县治平寺重建佛殿,“无虑二万缗”,[33]花费了大约2万贯。
绍兴三年(1133年),义乌县宝林禅寺建佛殿,用钱500贯,“其高八十余尺,而广倍其半。”[34]杭州盐官安国寺募集2万贯,历时2年,于绍兴四年建成轮藏,“庄校严饰,靡不备具。经自四大部,下逮诸律论皆有之。”[35]绍兴十年,建州东尊胜院计划重建被兵火毁坏的一座佛殿,“度费钱三百万”。[36]此殿造价是3000贯。同年,宜兴县人吴宪施钱1500贯足、米200石,于明州天童山景德寺营建寝宫1所。[37]绍兴二十四年,邵州新化县承熙禅寺用3万余贯建罗汉阁,供奉500罗汉:“所费缗钱溢三万。高明宏深,升以飞梁,下敞三门,翼以行庑,受任衲子,与来宾客,幽讨栖集,各有其处。”[38]绍兴三十年,常州无锡县崇安寺建五轮藏,“为缗钱一万万”即10万贯。[39]绍兴年间,海盐县重建资圣寺,“初建大殿,轩楹前敞,基陛隆峻。又辟斋堂于其后,为屋合五十有四楹。命东都孟道一造释迦世尊一,绘七像于殿,普门大士于堂……凡为钱三千一百万有奇”。[40]经费是31000贯。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太平州繁昌县隐静山普惠寺新建御书、毗卢二阁,“以楹数之,从衡为七十四,楹以尺度之,高下为七十尺。中以庋御书,后为复阁,以安毗卢遮那之像。左右飞阁道,壁涌千佛,栏楯四合,可以周旋瞻望作礼。……用钱凡四百万,积工凡万一千有奇,而佛像之费不在焉”。[41]建筑造价为4000贯,平均每楹54贯余。与前言嘉祐三年(1058年)所建御书阁平均每楹36贯余相比,多出了17贯余。乾道六年,全州报恩光孝寺重建法堂,“凡用钱二百四十万有奇”。[42]即2400贯。乾道七年至九年,池州景德寺重建五轮藏,费钱17000缗:“糜金钱一万七千缗”,“藏崇二十五尺,袤十有三尺四,傍者,崇减于中六尺,袤则减其半焉。”[43]乾道九年(1173年),镇江府焦山普济禅院建僧堂,“为屋九楹,为钱千八百万有奇。高明宏丽,动人心目。”[44]平均每楹约2000贯,估计应是纸币。同年,镇江府金山重建南水陆堂,“总为屋二十有九”,“总为工万有三千”。[45]建筑工程用钱11000贯,平均每屋约379贯。乾道年间,徽州城阳院建五轮藏,“凡为缗以三万计”,[46]用钱3万贯。淳熙二年(1175年),嘉兴府南门外数里的真如教院建华严阁,“凡五间,阔六丈二尺,高六丈五尺,深四丈九尺,他如庐舍那殿、十六观堂及僧之居处一新之,至其具体有不可阙者,总为屋四十八间……为费约十万四千余缗”。[47]平均每间2166贯。淳熙九年,建宁府开元禅寺建戒坛,“琢镂锼巧,极其精制。衡余百尺,从六十尺有二,崇过四十尺。丹髹其楹,绘采其壁。而左翼军将刘琮者,思子明之功,施作佛像其中,四大神介冑其隅,以为之卫。起五月辛未,至十二月而毕,亡虑三千缗也。”[48]这座宽62尺、长100余尺、高40余尺的戒坛,造价为3000贯。淳熙十年,临安府径山兴庆万寿禅寺建成圜觉阁,“此阁壮丽,首冠一山,费至三十万钱”即300贯。[49]淳熙十一年,龙泉县的崇因荐福禅院建金光明阁,“积缗钱以二万计……其高九丈,深六丈,其横十丈有一。周以阑楯,夹以绘画,山川雄胜,争助气势。”另有相应的佛神塑像。[50]造价是2万贯。淳熙十二年,镇江历时四年重建成龙游寺佛殿,“度其崇五十有五尺,为广七十有四尺,糜钱六十万”即600贯。[51]淳熙年间,秀州崇德县花费2万贯建崇福寺经藏,“藏方八面,面各九尺,高广合度,外为大殿,壮丽宏敞,与藏相称。梵宫法界,星罗云拱;秘函宝帙,鳞次栉比。黄金丹碧之饰,珠贝旃檀之像,巧侔造化,光嫓日月。有大天龙,背涌鲸海,诸天善神,环绕镇护。壁间绘善财童与五十三参相,皆假庄严之妙,以彰变幻之机。胜利崇因,视东南诸刹盖不多见。总费二万缗有奇”。[52]淳熙年间,明州汪氏在城南的家族墓地费时两月,建造了家庙——报本庵,“为堂三间,后出一间,并为修祀之地。前为轩,如堂之数,可以聚族列拜。两庑凡六楹,前又为门及享亭……下至庖湢,罔不备具。靡钱五十万”即500贯。[53]
绍熙中,泰州报恩光寺禅寺建最吉祥殿,“为重屋八楹,东西百三十六尺,南北九十六尺,高百一十尺。佛、菩萨、阿罗汉三十有一躯”,又建藏经阁6楹,方丈寝堂、厨库、水陆堂于两庑。“最其费,为缗钱二十万。”[54]总费用为20万缗,可见其规模宏大。
庆元元年(1195年),庆元府天童山建成千佛阁,“费缗钱二万有奇”,应为2万余贯,“凡为阁七间,高为三层,横十有四丈。其高十有二丈,深八十四尺,众楹俱三十有五尺。外开三门,上为藻井,井而上十有四尺为虎座,大木交贯,坚致壮密,牢不可拔。上层又高七丈,举千佛居之。位置面势,无不曲当。外檐三、内檐四,檐牙高啄,直如引绳”。[55]设计巧妙,用料讲究,规模高大。庆元初,余姚福昌院修建藏殿,“其藏宇囷囷隆隆,金碧玲珑,函书满中。殿则翼翼鳞鳞,周楯重轩,像饰一新。盖其费缗钱二万焉”。[56]造价是2万贯。庆元三年,郡人刘必达遵照母亲田氏之命,向圆通寺“施钱百万”即1000贯,在江州庐山之阴石耳峰下建成大殿5间。[57]大约合每间200贯。嘉泰三年(1203年),汀州官民捐钱2000余缗,建定光庵,“为正殿三间,博四丈二尺,深亦如之;寝殿三间,博三丈,深居其半。三年(原缺)堂廊庑等总十有八间”。[58]平均每间约110余贯。嘉泰年间,洪州城外山中的澄心寺大殿建成,“高三十尺有奇,周广二十寻……费泉二百五十万”即2500贯。[59]开禧年间,温州百姓布施钱“积至三千万”即3万贯,重建了开元寺千佛阁。[60]嘉定九年(1216年),四川资州梵业院建起一座佛殿,“费钱三百万”[61]即3000贯(铁钱)。
宝庆元年(1225年),江西南安军大庾岭一带的云封禅寺重新修造,“鸠工庀徒,逾越险阻,辇材于三百里外。中为祖师殿,东为霹雳泉亭,南为灵官殿,西为西阁,又西跨山两崖,梁空为僧堂。翼殿之右,隔歧道,面东为官廨,扁以驻节。高明轩豁,罔不称事,刬攘灾翳,幻出金碧……縻缗钱二千有奇”。[62]经费是2000余贯。绍定年间,临安有人捐钱2000贯,重建城南山区中的保寿院。[63]嘉熙元年(1237年),淮南扬州狼山寺重建僧堂,花费了30000贯,“百楹相扶,有严有翼,而明楼闳丽轩豁,殆与此山相雄长”。[64]大约合每楹300贯。淳祐三年(1243年),泗州普照寺重修大圣殿,“校民庶胥乐,檀施庸直。陶瓦竹木之费,以缗计者二十三万九千八百有奇,公帑之积无取也。凡为正殿五间,东、西翼屋二间,殿后为三间,以奉白衣普陀像;殿前又益一间,又为僧俗膜拜梵呗之所。素壁海山涌出,胶漆埿布,塑为化人应现之像,飞檐斗栱,摩空戞云,旃檀沉水,彩画装铰,墙壁瓦砾,化成诸天,万人作礼,目视森耸”。[65]该殿凡11间,除了人工费外,材料费是239800余贯,平均每间21800贯。所用估计应该是贬值后的纸币。
咸淳五年(1269年),潮州地方官捐资1000贯,重建开元寺法堂,“为屋九间,其深丈有六,广三之。前后诸栋,皆易以石,闳杰伉好,殖殖潭潭,观者耸异”。[66]每间费用111贯余。
下边是3例钟楼的造价,大小及其费用差距很大:元符二年(1099年),临川有人捐钱700贯,于罗汉院建一座钟楼。[67]嘉定九年(1216年),常熟县大慈寺建钟楼,“翚飞半天,遐眺无际。寺与楼称,钟又称之,费几万缗”。[68]花费了将近1万贯。南宋时,乌镇密印寺僧“走川、广得钱二万缗”,用2万贯钱建造了一座钟楼。[69]
寺院浴室造价有3例:淳化二年(991年),左都押衙丁文燧舍钱500贯,在黄州永兴禅院建浴室:“舍钱五十万建浴室”。[70]乾兴元年(1022年),庐山栖贤宝觉禅院建石浴室:“募得缗钱二百万,凿山筑基,砻石构堂,仍市美材,续成外室,凡十一楹。其浣濯之所,苏膏之器,罔不具焉。”[71]包括洗浴器具在内,总造价是2000贯。嘉祐年间,湖州拥有僧众100人的飞英寺建浴院即浴室,募集资金3000贯,“革旧而新之。堂曰者,冬用也;堂曰凉者,夏用也。设二阶者,分长少也;开巨炉者,以燥衣也。建大釜以化汤也,次小镌以燅灰也,方井以准日汲也,圆井以备岁旱也。上焕髹光,下排碧甃”。[72]该浴院按季节分为冬夏两处和按尊幼分为长少两处,有两眼井和烘干室,设施齐全。
2.佛塔
塔是佛教传到中国后兴起的建筑,属于寺院建筑的一部分,大小形态各异。因资料较多,可以单独列出。总的来看,在宋代,建造一座塔小者100余贯,大者数十万贯。
开宝中,吴越王钱俶在杭州南山前建起7级雷峰塔,“计砖灰、土木、油钱、瓦石与夫工艺、像设、金碧之严,通缗钱六百万”即6000贯。[73]此塔又名皇妃塔或黄妃塔、西关砖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制型,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一直到1924年,由于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才致倾圮。宋太宗时,已经归附宋朝的吴越钱氏施金500两,在苏州常熟的一座寺院中,建造了一座7级塔。[74]宋真宗时,处州龙泉县人李文进向金沙寺“施财百万,造塔七层。”[75]1000贯建造了一座7层塔。庆历四年(1044年),开封开宝寺福胜院的福胜塔被雷电毁坏,官方打算重新更造,“度用钱三万万”。[76]此即现存开封铁塔的前身。这是宋太宗时由大建筑家喻浩建筑的木塔,八角十三层,高约129米,“其土木之宏壮,金碧之炳耀,自佛法入中国,未之有也。”[77]因此该塔曾被称为“天下之冠。”[78]费用自然也是非常之高,达30万贯。曹州左山塔在庆历年间被雷火焚毁,不久知州任师中带头捐出俸钱,“洎族属喜舍,仅五十万。自余冠缨之家,缁素豪姓,皆怂恿知劝,乐为檀越,又二十倍之。于是鸠楩楠,稡甓甋,云委波属,捄陾㭬丁。展门扉以面方,角垂铎而标风。木增工而壮,基增广而峻。周围扑水八区,丰蔀显敞,称其崇嶷,堂皇壮大。足以光法门之仪度,助象教之纲目”。[79]集资的总费用约1万贯。虽然不知道其究竟多高大,但从其文字描述来看,规模比较宏大。宋仁宗时,开封兴建大安塔,“是塔庀功二十年,规平三百尺,高二引有六丈,经用一亿,旁庑佗舍,无虑五百楹”。[80]用钱10万贯,平均每楹大约200贯。庆历年间,江东路宣州泾县的大宁院,建起一座5级佛塔,“而圣像在焉。用缗五百余万”,[81]连同造像,总费用是5000贯。熙宁年间,温州永嘉开元寺历时5年,重建双塔:“起前殿,上建屋五层,檐牙飞动,栏楯甚设,凡费钱三百余万。”[82]连同前殿,这座5层塔的造价是3000余贯。崇宁元年(1102年),江陵府承天禅院建造7级浮图,“岿然立于云霄之上矣……费以万缗”,[83]费用是1万缗。政和三年(1114年),历时13年的赵州高邑县乾明院佛塔落成,“高二十余寻,分为十层七檐,当中花座,用砖六十万,周回道舍,珉柱良材,规模轮奂,费钱二万余缗。”[84]这座10级砖塔高16丈余,造价是2万余贯。以上北宋时期高塔的造价,少者1000贯,多者30万贯。
《虎阜春晴图》(明代谢时臣作),虽是明代的画作,画的却是宋代的风貌。画面远景的塔系北宋时期修竣的苏州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
宋徽宗时,宣州泾县宝胜禅院有7例造塔的记录,施助的都是塔的一部分,也可资参考:大观二年(1108年),有人施舍125贯足,“建造宝塔一面”。[85]同年,有人捐1000贯,“造宝塔十三级第二层。”[86]大观三年,有人施舍125贯足,“建造宝塔一面”;[87]大观四年,有人施舍125贯足“造塔一面”;[88]政和二年(1113年),泾县尉施钱200贯,“建舍利宝塔一面”。[89]政和五年,吴氏小四娘等舍钱250贯足,“造释迦如来宝塔二面”,包镇等舍钱250贯足,“建造宝塔二面”。[90]宋徽宗时,有人施舍125贯足,“建造宝塔一面”。[91]
宣和末,有位巨商施舍3万缗,装饰泗州的普照塔,使之“焕然一新”。[92]大足石刻中,有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知泸州冯檝的捐助造塔记录:“今于昌州多宝塔内施钱四百贯文足,造第六层塔一级。”[93]估计这400贯应是铁钱。
位于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的六和塔,始建于开宝年间,目的是为了镇压钱塘江的江潮。宣和三年(1121年)被兵火毁坏后,绍兴二十三年开始重建,至隆兴元年(1163年)竣工,历时10年。重建的此塔“跨陆俯川,栏楯层缭,面面闳敞,宝网鸣铎,光动山海,撑空突兀,已立于风烟之上。外则规制壮丽,气象雄杰,日以万众欢喜瞻仰,得未曾有;内则磴道以登,环壁刊金刚经,列于上下,及塑五十三善知识,备尽庄严。至于佛菩萨众,各以次位置……约用工百万,缗钱二十万云”。[94]用钱20万贯。经后代不断的维护修缮,此塔至今仍屹立在钱塘江畔。
《六和塔俯瞰钱塘江大桥》(吴湖帆绘)。
苏州长洲县西北抱恩寺,原来有一座11级佛塔,被兵火毁坏。南宋初,重建9级塔,“所费计数十万缗”,[95]花费了数十万贯。嘉定十五年(1222年),江西宜黄县重建象征文笔即科举兴旺的太和塔,“其为费也三百万……其层也七,其高而尺也百三十”。[96]这座高130尺的7层佛塔,造价是3000贯。
3.道教宫观
道教在宋代处于起落转折阶段,历经宋真宗、宋徽宗两次皇帝崇敬高潮,宫观遍及天下。数量虽然远远不及寺院,但由于官方的直接参与(不少主要的宫观就是朝廷建造的),其规模常常是寺院所不可相比的。
天圣年间,丹徒县重建明真观,凡160间,造价为8万余贯,[97]平均每间500贯。宋神宗熙宁年间,位于建昌军南城县麻姑山的仙都观,建造东岳府君殿,“凡材章、覆填之直,费盖五百千,而丹青、彩漆不与计。殿之制,以楹数之,得十有六,环殿而室者,其楹又百六十有奇”。[98]不包括装修,土木建筑费用为500贯,共176间,平均每间约2贯840文。元丰年间,成都重建官方崇祀的四渎之一江渎庙,“凡为屋百六十有九楹,用钱七百二十万有奇”。[99]总造价7200贯,每楹合42贯600余文(铁钱)。元丰年间,吉州新修天庆观三清殿,“为屋五楹,高五十尺,亘以层栌曲枅,垩以丹黝,饰以仙灵,云气葩华,藻井列钱,青琐之浮动,而栏楯阶堮,患其数圮且弗支,则一切攻文石为之。既则建像十三,其中若适至然者,荫映辉赫,观者摇眦。经始于元丰三年之季春,竣事于五年之仲夏,而力不病乏,用钱合七百万有奇”,即7000贯。[100]元祐年间,雍丘翻修历时已80余年的明道观,费钱300贯。[101]大观年间,成都府扩建天宁万寿观,共有196间,费用是1万余贯。[102]平均每间51贯余(铁钱)。宋徽宗大崇道教时,各地争相营建道观,唯道士李德柔漠然不动。宋徽宗以为他没有钱,令给钱5000贯:“命赉钱五百万,俾新作其斋房”。[103]说明当时用5000贯可以建造一座道观。崇宁五年(1106年),历时多年的唐州方城县黄石山仙公观建成,“凡门庑、堂室、庖湢,为楹一百有二十,为工以万计。而仙翁祠殿其成最居后……积其费为钱二千万”。[104]总造价是2万贯,平均每楹166贯余。政和年间,济州居民用1300贯,建造了真武殿4楹。[105]平均每楹325贯。
《洞天山堂图》金代佚名。建筑是茅山的道观,右下角的小桥叫遇仙桥。桥上有个笼袖抱手的老者,是北宋的上清三景法师刘混康。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泉州建成规模宏大的东岳庙,“刓高培薄,顺其形势。以楹计之,屋且百区。山灵渎鬼,俨列异状;社公土母,拱挹后先。祈年有方,司命有属。巍坛中峙,六扇外辟。璇题丹碧,跂翼焕烂……遂为一邦神祠之冠。经始于是年四月,而休工于二十七年八月之望,縻缗钱十有四万,阅岁而后成”。[106]总共100区,用缗钱14万贯,平均每区1400贯。绍兴二十九年,成都府奉皇太后之令重修安静观,“凡为夫一万二千一百有奇,为钱一千五十三万有奇。为门为廊,为殿为阁,为斋厅及宅屋,总九十六间,增广故基三十步,规模象设具壮丽。”[107]总造价是10530贯,平均每间109贯余(铁钱)。庆元四年(1198年),瑞州高安城东15里的道观中,“即紫庭旧址作新殿,凡糜钱一百五十万”。[108]在原址上重建的大殿,造价为1500贯。淳熙八年(1181年),鄞县蓬莱观花费1万贯建成轮藏:“麋金钱一万缗,藏经五千四百八十一卷,金碧辉映,四境瞻礼。”[109]成为一方景观。景定二年(1261年),龙泉县太霄观建梓潼祠,“祠翼殿以庑,丹垩具,钟鼓供,器如式,像设居中。内而父母妇子事亲之道,孝之属也;外而侍御仆从为臣之道,忠之属也。费钱七十万有奇”。[110]造价700贯。
4.祠庙
所谓祠庙,是指源自传统文化和民间的、除道教、佛教等宗教以外的神祠。其数量远远多于佛寺、道观,上至皇宫、下至穷乡僻壤的民户,无不有之,非常普及。造价也差距悬殊。
绍兴四年(1134年)至六年,兴化军扩建成祥应庙:“治其厅堂,作东西两序,燕息有所,斋庖有房,其合而为屋八十有二楹,”费用是1万贯,[111]平均每楹122贯。绍兴十七年,润州重建下元水府庙,“垣墉百堵,庙屋廊门凡四十余间。若画若塑,威仪队伍,杂然并陈。为钱一万二千余缗”。[112]平均每间合270余缗。
隆兴元年(1163年),四川雅州百姓为死于成都府路提点刑狱任上的冯时行建庙,“斥七十万钱,缚屋二十五楹,中为堂,塑侯(引按:指冯时行)像,挟以两庑”,[113]总经费700贯,每楹约合28贯(铁钱)。乾道六年(1170年),官方拨款4000贯在鄂州为岳飞立庙:“都统制司摽拨钱肆千贯文,委官建立庙宇。”[114]淳熙六年(1179年),成都城北建灵应庙,“凡为费无虑四万七千缗,为屋百四十有七楹,大殿四,设厅一,更衣之所,斋宿之居,庖厨廪藏,莫不严备。门观翚飞,修庑绳直,洞户閟宫,倚汉薄云,远迩聚观。”[115]建造费用47000贯,平均每楹319贯(铁钱)。
绍煕元年(1190年),江西吉州“捐布三十万”即钱300贯,在郡圃之东建造了纪念乡人欧阳修的六一堂,“为堂七楹”。[116]平均每楹42贯余。绍煕二年,两浙路兰溪县建成徐偃王庙,“计诸妄大费,及庙之成,为钱八百余万”及8000余贯。[117]
嘉泰年间,临安府在丰乐桥一带重建旌忠庙,历时3年,“总为屋四百楹,巍殿修廊,台门杰阁,云斋琳馆,下至于庖湢毕具。土木之费,为钱七千万有奇,规模视前益侈”。[118]建筑费用7万贯,平均每楹175贯。开禧二年(1206年),仁和县重修孔庙,“最其费,为钱五十万”。[119]费用为500贯。嘉定三年(1210年),上级拨款50贯给南雄州,由其建筑梁侯祠堂。[120]嘉定七年,潭州新建龙王祠,“靡金钱百一十万有奇,弃粟六十有一石,而取材于场,不与焉”。[121]看来其花费不包括材料,只是人工,凡1100贯和61石粮食,平均每楹42贯800文。嘉定十五年,江州建起惠泽庙,“为屋百二十楹,费钱七千缗”。[122]平均每楹58贯余。嘉熙二年(1238年),衢州长官为修建群贤祠,“捐钱二十万有奇,广学之祠,延为三楹”。[123]平均每楹6贯余。临安府吴山头上有伍子胥庙,宋理宗时发生火灾被焚毁,朝廷后来赐缗钱23000贯在旧址上重建:“赐缗钱二万三千重建旧址。”[124]咸淳三年(1267年),南安军建造起纪念周敦颐的濂溪祠堂,“为费钱十万”,[125]造价是100贯。咸淳九年,庆元府用钱2万缗建成纪念王十朋的祠堂5楹,“乃捐钱二万缗……筑祠堂五楹,后建讲堂、步櫩(即檐)、门塾,靡不毕具”。[126]平均每楹4000贯(会子?)。南宋后期,潭州在州学建造了先贤堂:“相先圣庙门之右,得隙地纵十丈,横半之……遂出钱缗三千,米石二百……肇役庀徒,焚薉翦芜,疏洳决污,筑赢千夫,厥基砥如。立堂三楹,延宇垂阿,缭以修庑,屏以崇闳,工坚材良,巨丽宏壮,可百年不坏也。”[127]连同垫土整地,总共花费了3000贯和200石米。南宋末期,洪州分宁县马洲建纪念黄庭坚的山谷祠,费“缗钱六百有奇”,[128]当为铜钱600贯余。
《圣庙祀典图考,5卷,附圣迹图》(清刊本),真宗拜祀图。宋真宗封禅泰山,过曲阜,拜谒孔庙,追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
绍兴七年(1137年),朝廷“欲筑绍兴园神庙垣,召匠计之,云费八万缗”。地方长官张觷“教之自筑一丈长,约算之可直二万,即以二万与匠者。董役内官无所得,乃奏绍兴空乏难济,太后遂自出钱,费三十二万缗”。[129]砌道园神庙的围墙,每丈实际造价为20贯,总共花费2万贯就可以了,但工匠报价是8万贯,而在宦官的挑唆下,皇太后居然拨款32万贯!1丈长的围墙能花费20贯?实在不可思议,恐材料有误,或者另有隐情,揭之以待高明。
[1]朱熹《朱熹集》卷13《延和奏札》7,第531页。
[2]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17《黄龙山崇恩禅院三门记》,第2132-2133页。
[3]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别集》卷2《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第1488页。
[4]王禹偁《小畜集》卷17《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第5-6页。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景德二年四月壬寅,第3册第1330页。
[6]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64《河南府重修净垢院记》,第925页。
[7]张师正《括异志》卷10《遵道者》,第115页。
[8]范成大《吴郡志》卷32《云岩寺》,第486页。
[9]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64《湘潭县修药师院佛殿记》,第938页。
[10]释洞真《新修总持院记》,《全宋文》第49册第310页。
[11]曾巩《曾巩集》卷17《金山寺水陆堂记》,第286页。
[12]蔡襄《蔡襄集》卷28《临安海会寺殿记》,第492页。
[13]郭祥正《郭祥正集·辑佚》卷3《繁昌建御书阁记》,第556页。
[14]释契嵩《镡津文集》卷14《泐潭双阁铭》,第10页。
[15]王安石《王安石全集》卷35《真州长芦寺经藏记》,第318页。
[16]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18《张居士墓表》,第812页。
[17]苏轼《苏轼文集》卷12《四菩萨阁记》,第386页。
[1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9,熙宁五年十月甲申,第10册第5809页。
[19]蒋之奇《大宁院大义堂记》,《全宋文》第78册第235页。
[20]吕南公《灌园集》卷9《大仁院重建佛殿记》,第1123册第92页。
[21]吕南公《灌园集》卷9《华藏寺佛殿记》,第1123册第92页。
[22]徐禧《洪州安龙山兜率禅院记》,《全宋文》第102册第295页。
[23]吕南公《灌园集》卷9《普安院佛殿记》,第1123册第100页。
[24]吕南公《灌园集》卷9《妙灵观兴造记》,第1123册第96页。
[25]刘弇《龙云集》卷23《吉州新修天庆观三清殿记》,第1119册第246页。
[26]杨潜等《云间志》卷下,陈林《隆平寺经藏记》,第1册第61页;(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19,陈林《隆平寺经藏记》,第5册第4559页。
[27]叶虞仲《福胜院重建佛殿记》,《全宋文》第97册第48页。
[28]张津等《乾道四明图经》卷10,陈瓘《延庆寺净土院记》,第4947页。
[29]苏轼《苏轼文集》卷12《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第391页。
[30]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别集》卷2《萍乡县宝积禅寺记》,第1491页。
[31]周行巳《浮沚集》卷4《新修三门檀施名衔序》,第1123册第638页。
[32]李纲《李纲全集》卷133《蕲州黄梅山真慧禅院法堂记》,第1279页。
[33]程俱《北山集》卷18《杭州于潜县治平寺重建佛殿记》,第1130册第185页。
[34]潘良贵《默成文集》卷3《宝林禅寺记》,第1133册第384页。
[35]傅达可《转轮记》,《全宋文》第185册第211页。
[36]朱松《韦斋集》卷10《尊胜院佛殿记》,第7页。
[37]吴宪《小天童山施财米碑记》,《全宋文》第193册第228页。
[38]胡寅《斐然集》卷21《罗汉阁记》,第455页。
[39]孙觌《鸿庆居士集》卷23《崇安寺五轮藏记》,第1135册第242页。
[40](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23,(宋)李正民《资圣寺佛殿记》,第5册第4590页。
[41]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15《隐静山新建御书毗卢二阁记》,第1982册第282-283页。
[42]祝禹圭《湘山法堂记》,《全宋文》第225册第113页。
[43]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16《景德寺五轮藏记》,第1982册第314页。
[44]周孚《蠧斋铅刀编》卷23《焦山普济禅院僧堂记》,第1154册第655页。
[45]周孚《蠧斋铅刀编》卷24《金山重建南水陆堂记》,第1154册第658页。
[46]罗愿《罗鄂州小集》卷3《徽州城阳院五轮藏记》,第1142册第492页。
[47](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22,(宋)商逸卿《真如教院华严阁记》,第5册第4577页。
[48]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15《建宁府开元禅寺戒坛记》,第1982册第302页。
[49]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18《圜觉阁记》,第2145页。
[50]何澹《崇因荐福禅院金光明阁记》,《全宋文》第282册第193页。
[51]洪迈《重建佛殿记》,《全宋文》第222册第79页。
[52](元)徐硕《至元嘉禾志》卷26,(宋)蔡开《崇福寺藏记》,第5册第4611页。“胜利崇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胜刹崇因”。
[53]楼钥《攻媿集》卷60《汪氏报本庵记》,第4页。
[54]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16《泰州报恩光寺禅寺最吉祥殿碑》,第2124-2125页。
[55]楼钥《攻媿集》卷57《天童山千佛阁记》,第7页。
[56]孙应时《烛湖集》卷9《福昌院藏殿记》,第1166册第629页。
[57]周必大《文忠集》卷80《庐山圆通寺佛殿记》,第1147册第828页。
[58]周必大《文忠集》卷80《汀州定光庵记》,第1147册第829-830页。
[59]涂禹《重修澄心寺佛殿碑记》,《全宋文》第306册第52页。
[60]叶適《叶適集·水心文集》卷9《温州开元寺千佛阁记》,第157页。
[61]张方《梵业院重建佛殿记》,《全宋文》第302册第424页。
[62]徐鹿卿《宋宗伯徐清正公存稿》卷5《云封禪寺重修造记》,第4页。
[63]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77《保寿院》,第4册第4056页。
[64]方岳《秋崖集》卷36《狼山寺重建僧堂记》,第1182册第577页。
[65]李曾伯《可斋续稿》前卷6《泗州普照寺重修大圣殿记》,第1179册第541页。
[66]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11《潮州开元寺法堂记》,第1185册第669页。
[67]汪革《水梁罗汉院钟楼记》,《全宋文》第137册第198页。
[68]释居简《北集》卷3《常熟县大慈寺钟楼记》,第1183册第29页。
[69]范成大《石湖诗集》卷4《乌戍密印寺》,第1159册第621-622页。
[70]王禹偁《小畜集》卷17《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第5页。
[71]余靖《武溪集》卷8《庐山栖贤宝觉禅院石浴室记》,第1089册第75页。
[72]慈梵《湖州飞英寺建浴院记》,《全宋文》第75册第73页。
[73]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82《佛塔》,第4册第4120页。
[74]刘应时《琴川志》卷13,陆绛《宝严院新建佛殿记》,第2册第1281页;范成大《吴郡志》卷35《宝严禅院》,第528页。
[75]杨亿《武夷新集》卷6《处州龙泉县金沙塔院记》,第1086册第413页。
[76]苏轼《苏轼文集》卷13《陈公弼传》,第416页。《宋史》卷298《陈希亮传》(第28册第9918页)作:“度用钱三万”,仅30贯,显脱一“万”字。
[77](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10《开宝寺》,第156页。
[78]王铚《默记》卷中,第34页。
[79]雍正《山东通志》卷35之9,(宋)钱明逸《左山兴化寺宝乘塔碑》,第541册第462页。
[80]夏竦《文庄集》卷27《大安塔碑铭》,第1087册第270页。
[81]刘琦《大宁院塔记》,《全宋文》第76册第142页。
[82]龚原《新修双塔庙记》,《全宋文》第84册第151页。
[83]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别集》卷2《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第1488页。
[84]赵复圭《大宋赵州高邑县干明院建塔记》,《全宋文》第146册第66页。
[85]吴宗式《造塔记》,《全宋文》第137册第24页。
[86]李俊《泾县宝胜禅院造塔记》,《全宋文》第135册第220页。
[87]张徽《宝胜禅院造塔记》,《全宋文》第141册第229页。
[88]萧宗贵《宋宝胜禅院造塔记》,《全宋文》第137册第203页。
[89]郭庭俊《施钱造塔记》,《全宋文》第142册第219页。
[90]吴氏小四娘《宝胜禅院吴氏包镇造塔记》,《全宋文》第145册第360页。
[91]殷智皋《宝胜禅院造塔记》,《全宋文》第141册第211页。
[92]陆游《老学庵笔记》卷8,第105页;无名氏《东南纪闻》卷3,第1040册第216页。
[93]冯檝《修昌州多宝塔发愿文》,《全宋文》第181册第157页。
[94]曹勋《松隐集》卷30《六和塔记》,第1129册第505页。
[95]范成大《吴郡志》卷31《报恩寺》,第472页。
[96]朱着《太和院续建塔记》,《全宋文》第296册第110页。
[97](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卷10《道观》,第3册第2755页。
[98]吕南公《灌园集》卷9《麻姑山仙都观初建东岳府君殿记》,第1123册第90页。
[99]扈仲荣等编《成都文类》卷32,胡宗愈《江渎庙碑》,第1354册第651页。
[100]刘弇《龙云集》卷23《吉州新修天庆观三清殿记》,第1119册第249页。
[101]米芾《米芾集·文集·明道观壁记》,第85页。
[102]吴栻《成都府天宁万寿观碑》,《全宋文》第102册第315-316页。
[103]蔡絛《铁围山丛谈》卷5,第91页。
[104]范致虚《唐州方城县黄石山仙公观重建大殿记》,《全宋文》第133册第205-206页。
[105]李昭玘《乐静集》卷6《济州真武殿记》,第1122册第278页。
[106]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19《东岳庙碑》,第1983册第373-374页。
[107]王刚中《重修安静观记》,《全宋文》第197册第68页。
[108]幸元龙《高安县冲道黄真人新殿记》,《全宋文》第303册第435页。
[109]戴机《蓬莱观轮藏记》,《全宋文》第259册第128页。
[110]文天祥《文天祥全集》卷9《龙泉县太霄观梓潼祠记》,第212页。
[111]方略《有宋兴化军扩祥应庙记》,《全宋文》第142册第66页。
[112]黄俞《下元水府庙记》,《全宋文》第200册第238页。
[113]冯时行《缙云文集》附录《古城冯侯庙碑》,第1138册第896页。
[114]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续编》卷14《湖北转运司立庙牒》,第1332页。
[115]扈仲荣等编《成都文类》卷33,杨祖职《城北灵应庙记》,第1354册第665页。
[116]杨万里《诚斋集》卷73《吉州新建六一堂记》,第14页。
[117]徐畸《徐偃王庙记》,《全宋文》第219册第33页。
[118]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72《旌忠庙》,第4册第4003页。四库全书本作“为钱七十万有奇”,“十”当为“千”之误。
[119]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21《仁和县重修先圣庙记》,第2170页。
[120]黄枢《梁侯祠堂记》,《全宋文》第303册第22页。
[121]刘爚《云庄集》卷4《新建州境龙王祠记》,第1157册第392页。
[122]曹至建《惠泽庙记》,《全宋文》第233册第40页。
[123]时少章《衢州修群贤祠记》,《全宋文》第337册第46页。
[124](元)刘一清《钱塘遗事》卷1《伍子胥庙》,第10册第201页。
[125]陈宗礼《南安军司理厅濂溪先生祠堂记》,《全宋文》第350册第9页。
[126]高斯得《耻堂存稿》卷4《梅溪先生忠文王公祠记》,第2040册第71页。
[127]陈元晋《渔墅类稿》卷5《潭州州学先贤堂记》,第1176册第808-809页。
[128]文及翁《马洲山谷祠记》,《全宋文》第354册第393页。
[129]《宋史》卷379《张觷传》,第33册第11696-11697页。原作张觷知处州时,然其事实在绍兴府,疑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