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物价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城墙

作为城市的盔甲,城墙是规模庞大的军事防御工事,造价不菲,动辄数十万、上百万贯。

宋真宗时,瀛州将繁华的南关保护起来,新扩建南关城墙,“计工匠、楼橹之费,非十余万缗不可”,[1]需10余万贯。熙宁年间,广州建筑西城,动用资金20万贯,“遂鸠材募夫”,历时10个多月而成,“城围十有二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有四尺,起门若楼橹一千八百四十有一间,用材一千七百三十七万,累工一百五十八万。环城之材,内结石为构,覆石为衢,其外周城以为濠,道水俱入于海。”[2]平均每里约16528贯。四川泸州原本没有城墙,仅有木栅栏,而且年久失修,加以时常被人盗取为薪,所剩无几。政和中,地方政府“垒石为堤,上筑城,其周六里有奇,计用钱二十一万缗。”[3]平均每里约34426贯(铁钱)。

绍兴二年(1132年),知福州张守报告说:“福州城筑于晋太康三年,伪闽增广至六千七百余步,国初削平,今为民田已久。闽土砂砾,用石砌甃,约费钱七十万缗,米六万斛。”[4]石砌的城墙,预算是70万贯和6万石工匠的口粮。

《武经总要》(明万历27年刻本)中的城制图。

建康府的城墙荒废已久:“城池颓塞,久而弗治,”乾道元年(1165年),知府“尝计工,颇浩澣,其摧损一百三十处,量计一千七百余丈,约用钱二十万贯”。[5]修筑的费用平均每丈110贯余。淳熙三年(1176年),和州历阳历时7年,修筑了被金军夷平的城墙,“为工二百余万,费缗钱百五十万有奇,而粮食不与焉。”规模是周长11里,凡11座城门。[6]平均每里约13636余贯。淳熙年间,修江陵府城,据地方官预算:“竹木取于山,砖灰取于陶,工役取于军,费可省半,不过糜三十万缗耳。”[7]合计总费用约60万贯。淳熙十三年,江陵府修砖城,拨钱25万贯,米4万石:“钱二十五万,米四万石,皆从中下……为砖城二十一里,楼橹战棚之屋一千三间,浚隍池,缭甬道,备凡扞御器械之用。”劳动力是驻札的军队和当地义勇,[8]所以估计此费用不包括人工费。仅钱一项,平均每里11904贯。

绍熙年间,潭州重修外城,周长22里,预算为钱10万贯会子,米3000石。[9]平均每里4545贯,米136石。绍熙年间,陆九渊修筑荆门军子城,包括人工费用在内,共有35000贯:“初计者拟费缗钱二十万,至是仅费缗五千。而土工毕后,复议成砌三重,置角塙,增二小门,上置敌楼,冲天渠,荷叶渠,护险墙之制毕备,才费缗钱三万。”[10]是精打细算的结果。

大约在庆元年间,度正知四川怀安军时,因其城墙“颓塌,今则人皆可逾越”,打算修城:“今打量军城,周围计九百四十三丈,高一丈五尺,其址厚一丈六尺,其上厚六尺,乳墙头高五尺,履险墙高五尺。旧城湮废之余,截长补短,可得十之五,为工约二万余工,为缗约五千余缗,而城可成矣,其费亦不至甚广。”[11]旧城墙可以利用的占50%,修筑的另一半费用为5000余贯,则是整个城墙的费用,大约是1万余贯(铁钱)。嘉定七年(1214年),朝廷拨“封桩缗钱一万”即1万贯铜钱,修筑“圮垫已久”的饶州城墙,“城周十二里有奇,因门为楼者八,酾水为斗门者二”。[12]平均每里833贯。嘉定八年,汉阳军计划建筑城墙,“所筑城并包砌,据壕寨官计料为费九十万贯”。[13]造价为90余万贯(会子)。嘉定九年,四川潼川府“霖雨隳城”,地方官“撤而筑之,凡费钱三十万,不以请于朝也”。[14]费用达30万贯(铁钱)。嘉定十年,黄榦调知安庆府,看到“安庆无城壁,到此便措置。邦人甚幸,捐助竹木及米者纷然。度费六七十万缗”。[15]造价是60-70万贯。嘉定十四年,四川绵州建筑新城,“袤一千三百,又崇二丈,而堞五尺不与。用夫六万四千八百,米一千九百五十石,钱一千二百万有畸。曾几何,而成绩章章若此。侯且以为未也,计甃石之费,储钱六千二百万,又以满戍请于朝,俾唐君竟其役”。[16]总费用为钱74000贯(铁钱),平均每丈约合57贯。嘉定年间,徽州筑新城,“为城五百三十丈有奇,叠石为址,高于其旧”。“凡木、石、瓦、甓之材,匠夫工食之费,糜钱以缗计者四万五千,米以石计者二千四百。”[17]工匠口粮以外,总费用为钱45000贯,平均每丈约费85贯。

宝庆元年(1225年)十一月至二年四月,真州修新翼城,规模较大:“西城旧长一百六十有三丈,今撤去。直州城之南改筑,凡三百有二丈,下广又六丈五尺,上广杀四丈,高二丈二尺;东城旧长四百七十有八丈,今增五之一,合五百七十有一丈,高与西同,而上广减三尺,下广减五尺。盖因其旧,植木为干,非徒积土以为高;甃石为址,非徒累砖以为固。壕之长,因于城,广十有五丈,深十之一。旧漕河为东城所截,废为断港,复开导之,使折而南,凡三百十有四丈,入于潮闸之上,又折而东出,跨之为水门,冠以层楼,扁曰‘壮观’。凡南北之风帆浪舶,皆会于几席之下;东西之波光野色,皆浮于樽俎之间。版筑之工,登临之胜,于是为最。城之上,为女墙以伺敌,砲台以毙敌。凡守御之须毕具,其大者楼橹为屋,至二百一十有四。壕之上,为堰以止水,为桥以绝水。凡守御之须毕具。潮河之南,又培土城,缭以外河,凡六百一十有七丈。合所用米,以石计二万七千六百七十有奇,而未尝勺合敛之民;钱以缗计,八十六万三千六百三十有奇,而未尝毫分请之朝。”[18]除了米粮以外,用钱863630贯。绍定四年(1231年),兴化军建筑的新城竣工:长1298丈,高1丈8尺,“表里以石,覆以砖。五门楼堞,丹垩焕然,凭高望之,巨丽突兀,疑化人之所为,画史之所为摹也。凡用石以丈者,五万七千一百七十二,砖大小六十七万八百,夫五万一千四百,靡缗钱二万四千六百七十七,楮币六万六千八百,内楮四万朝家所肸,钱楮各千漕台所助,余悉出郡帑”。[19]总经费是91477贯,其中纸币66800贯。宋理宗时,和州建筑月城:“相地势,夷高就庳,西自镇淮门,绕北至东门,去城三百步,环浚深堑,以其土筑月城。于是重城重濠,有金汤之固矣。费缗钱二十余万。”[20]连城墙带护城的濠湟,用钱20余万贯。

单独修建城门的造价有两例。淳祐年间,广州重建州城正门,“广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二丈三尺,皆甃以石,覆以砖。虚其东西二间为双门,而楼其上者七间。旁为两翅,东通亲效营,西为团结军。前则‘颁春’‘宣诏’二亭,规模宏壮,中州未见。”总造价为27000贯。[21]宝庆三年(1227年),明州重建子城的东门,“费楮劵一千一百二十一缗有竒”,[22]造价为会子1121贯余。

谯楼,又名鼓楼、望楼,谯门,还有叫敕书楼者,“重屋曰楼,门上为楼曰谯……或呼为敕书楼,上置鼓以警夜漏。”[23]是城门上的多层建筑。乾道七年(1171年),岳州建谯门,“崇端显严,制度适中。新莲花之漏而晷刻不逾,谨杜钥之禁而启闭有节,翚飞跂翼。四方来观者,莫不唶其工用之速,轮奂之美,而气之雄伟也……费才二千缗”。[24]费用是2000贯。淳祐二年(1242年)十二月至三年三月,黄岩县重修了谯楼,“庳者崇之,坏者新之,阙者苴之,圮者筑之。仍班诏之旧,易为疏棂以环之,其矮屋之在左右也撤之,求名笔篆额以揭之。其址三尺有二,视旧加三之一;其楼三尺有寻,视旧加六之一。为工之数,二千有奇,为费之数,钱以万计者五十余,米以斛计者百。”用500余贯修成的谯楼,“上入青冥按群宇,而下之如翳斯豁,如壅斯达。凭高敞以纳空明之秀,据虚旷而挹仙子之风”。[25]可见其高大雄伟。

西北边防前线驻军防守的城寨,费钱更多。至和元年(1054年),在秦州新建古渭寨,“筑城费一百万缗”。[26]高达100万贯,不仅是边远地区,还应当包括所有住房等设施。

[1]张师正《倦游杂录·张亢不先上闻》,第25页。

[2]唐垧《西城记略》,《全宋文》第76册第170页。

[3]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4,绍兴十五年十二月末,第2497页。

[4]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0,绍兴二年十一月癸未,第1040页。

[5](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9之13。

[6]赵德舆《历阳周侯生祠堂记》,《全宋文》第302册第3-4页。

[7]蔡戡《定斋集》卷4《乞修江陵府城札子》,第1157册第601页。

[8]叶適《叶適集·水心文集》卷9《江陵府修城记》,第157页。

[9]周必大《文忠集》卷145《乞钱米修潭州外城札子》,第1148册第582页。

[10]杨简《慈湖遗书》卷5《象山先生行状》,第1156册第651页。

[11]度正《性善堂稿》卷6《条奏便民五事》,第1170册第188页。

[12]蔡幼学《饶州新筑城记》,《全宋文》第289册第358-359页。

[13]黄榦《勉斋集》卷28《汉阳申朝省筑城事·小贴子》,第1168册第301页;卷30《汉阳申朝省为旱荒乞更详审筑城事》,第1168册第329页。

[14]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69《显谟阁直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许公奕神道碑》,第15页。

[15]黄榦《勉斋集》卷17《与陈子华书》,第1168册第180页。

[16]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42《绵州新城记》,第15页。

[17]罗愿《罗鄂州小集》附录《罗似臣遗文·徽州新城记》,第1142册第547页。

[18]刘宰《漫塘集》卷22《真州新翼城记》,第1170册第589-590页。

[19]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88《兴化军新城》,第5页。

[20]袁甫《蒙斋集》卷13《和州修城记》,第1157册第485页。

[21](元)陈大震《大德南海志》卷8《门》,第8册第8435页。

[22]罗浚《宝庆四明志》卷3《公宇》,第5册第5023页。

[23]谈钥《盐官县重修鼓楼记》,《全宋文》第284册第415页。

[24]王枢《重建谯门记》,《全宋文》第242册第439-440页。

[25]杜范《清献集》卷16《黄岩县谯楼记》,第1157册第741页。

[2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7,至和元年十一月已已,第4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