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合記(劉可培)
劉可培(一七四三—一八一〇),字元贊,號阮山,室名筠心閣、蜷桂山房,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增貢生,官候選訓導。嘗客閩、皖、豫、滇。著有《蜷桂山房詩》(道光元年刻本李兆洛輯《舊言集》)、《石帆詞鈔》、《風懷偶錄》。爲王慶瀾(一七八〇—一八二七後)《菱江集》撰序(嘉慶十四年恕堂刻本)。撰傳奇《槎合記》、《繡旗記》、《耆英會》、《繡圖緣》等。前二種現存,合稱《筠心閣二種》。傳見清孫兆溎《片玉山房詞話》、《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卷七等。
《槎合記》,全名《七夕圓槎合記》,《明清傳奇綜錄》著錄,現存乾隆間鈔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槎合記序
劉可培
凡雜劇曰傳奇,非傳奇人奇事也,亦傳夫性情之至正者而已。有不可磨之性,遂有不可解之情。自人立性不堅,斯用情不至,見夫忠臣孝子、義夫節婦,其行事足以動天地、格鬼神者,遂駭以爲奇,聖人視之,皆中庸之道也。
然用情之弊有二:不及情則嫌於忍,過情則流於慾。每見有女懷春,才人慕色,以桑間濮上爲韻事,窺穴踰牆爲鍾情。而二三迂腐之儒,則又矯枉過正,幾以男女居室之倫爲可廢焉。抑知天地間情與理同源,慾與情異派。傳有之:“《國風》好色而不淫。”倘所謂以理制情,別情於慾者,非耶?
丙午歲[1],余硯食莆城。於閏七月初七夜,偶閱彭羨門《閏七夕詞》,覺二十年來,別恨離愁,茫茫交集。因思發抒胷臆,托興塡詞,以憑空結撰之人,作本傳寔敍之事。又博采史遷所記《封禪》、《平準》、《河渠》三書,及《司馬相如》、《張騫》、《外戚》、《滑稽》、《酷吏》、《大宛》、《南越》諸列傳,爲曲中之波瀾。三閱月而成三十四齣。其大旨以守禮別慾,爲情場豎狂瀾之砥,以用情於男女者,推廣於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間,斯又“引而不發”之微意也。若夫篇中摭拾,多漢武以後事,知不免爲識者所譏。然玉茗堂《還魂記》,亦有“宋書生看不見大明律”語,則又當以諒臨川者諒余也已。
孟冬旣望,蘭陵劉阮山書於螺江之帶星草堂。
七夕圓槎合記序[2]
董達章[3]
粲花詞客,恆托興以夷猶;浪迹騷人,每寄情於杳渺。是以羈懷感慨,不免平子工愁;彩筆風流,亦復士龍善笑。鍾情正在我輩,暫假諸優孟衣冠;悅意祗是空花,要付與歌聲金石。心光結撰,偶到瑤池;天上恩情,儘堪絲繡。拈來紅豆,記碧落之相思;散去文禽,借仙槎而得偶。窮極變幻,無乖倫理之常;寫盡荒唐,不改性情之正。吾讀劉子阮山《槎合記傳奇》一種,殆遠勝於風月塡詞者矣。
則有臨邛故令,嬌女如仙;司馬遺孤,髫年似璧。喜故人有子,願結絲蘿;惟女聓也才,先矜雛鳳。於時比肩花萼,兩小無猜;攜手庭階,三生何幸!恰逢七夕,同拜雙星。孰憶花嶼蓮塘,王母曾憐名字;偶際金風玉露,銀河宛照前生。雁行而私計齊睂,翼並而翻增愁思。方登福界,小膽頻驚;未到歡場,幽懷竊探。閨中絮絮,星在戶而憐詠薪芻;天外迢迢,仙未學而思遊蓬島。
旣乃吟成別賦,彈出離弦,狹路逢仇,調琴賈禍。值文成之欺妄,效徐福以遨游。童子何知,竟作訪仙之使;女兒薄命,恐成啼血之花。同心之結纔分,嚴親獲譴;請室之囚甫脫,讕語虛傳。焉知郎遇成□,引拜黃姑星府;遽使妾邀河伯,言尋碧海波臣。可憐溺籍僉名,聲同一哭;儘許豐碑著烈,讀更堪哀。從教恨水都乾,解道愁根已斷。
不意感天孫之救,來訪支磯;祭仙會之期,還逢舊侶。偷相攜手,辭通銀漢之波;拜欲陳情,語隔天鷄之唱。匆匆小別,一苇難杭;脈脈此衷,半輪獨照。差喜新秋說閏,桐葉旁添;巧夕云雙,鵲橋再駕。借今宵之侍從,各訴悲懷;亙長夜以綢繆,甘爲情死。斯時也,豐容盛鬋,勝是前番;明燭蘭膏,信非涉夢。憶遭逢之險,猶覺魂飛;達死節之貞,難禁淚灑。天上之恩情未滿,人間之魔劫檢生。弱比輕絲,寧堪風剪;罪還疑赦,竟伏星牢。一則附博望之槎,入主家而逼充媵妾;一則趁郵良之馭,墮絕域而深拒館甥。以致屈抑粉候,等蘇卿之仗節;摧殘玉女,作箕子之佯狂。雪窖冰天,鍊成義骨;金枷玉鎖,總矢堅操。
卒之攜漢士入關,賴有歲星之婦;挈貞姬歸邸,長依天子之姑。由是獻策成名,貴家選壻。再世之緣隱合,兩姓之好終聯。無如好事多磨,積疑成幻。試問烏孫何在,夢中呼薄倖之名;誰知紫玉未埋,錯裏哭迴文之錦。然而事關罔上,藉尺素以釋疑;緣合由天,讀遺書而頓悟。萱草有忘憂之日,冰消得快意之時。劇演朱門,補郯子鳥官之論;源尋翠水,擴東方客難之嘲。
嗟乎!塵世茫茫,未識前身何物;海天淼淼,莫教游跖都湮。更番乞巧之餘,香焚篤耨;兩度曝衣之外,書曬嫏嬛。欲反牢愁,先編豔異。綠窗烏几,伴來並蔕之蓮;檀板金尊,譜出雙飛之翼。情愈深而語涉,雜以解頤;調欲轉而音留,難其入破。極寫風流香豔,隱立坊閑;玩此筆墨烟雲,羣敦伉儷。酒醒何處,如唱“曉風殘月”之詞;花氣襲人,更詠“芷密蘭深”之句。
乾隆歲次昭陽赤奮若清和之月[4],半野道人董達章題撰[5]。
七夕圓槎合記題詞[6]
趙彬等
良會年年巧。者般緣、天長地久,人間難到。喚起鴛鴦三十六,休傍菱枝荇草。便容易分飛烟島。兩小無猜花月底,挽伶仃、並向雙星禱。歡娛也,恰煩惱。 宿花夢蝶驚飛早,記瞢騰、重來天上,雲衣料峭。隔水盈盈空見影,此後烏啼月曉。更量取愁波多少?我欲長浮槎一葉,趁天風,放作銀河棹。倚滄海,望飄渺。(右調【賀新郎】) 陽羨趙彬拜草[7]
驚才絕豔譜宮商,錦段縱橫剪七襄。此曲故應天上有,琅琅銀漢度霓裳。
典冊髙文用馬卿,胚胎《封禪》頌河清。劉郎筆檀天台勝,髙向詞壇建赤城。
癡雲抱日鎮相尋,煞費才人慘淡心。對此大千同拍手,論倫無患足元音。
雙禽相對語關關,羽化憑君得大還。繡盡鴛鴦七十二,紅牙休按遍青山。世弟陳杲拜稿[8]
偶覓藼蘇得豔裁,情瀾涌處覺天開。瑤池倘亦荒寒甚,故遣仙豪掃劫灰。
烟島雲嵐轉側生,酣香偎玉不勝情。風波錯緣何事?應惹觀場客不平。
知道君家好瑟琴,睂山相對此鄉深。文武成料與卿①約,不效雙星效水禽。
合歡被底玉雙棲,妒煞渠儂福慧齊。笑我臥雲衣正冷,一編花雨宿招提。乾隆辛亥初伏,歙人朱文翰拜草[10]
滄波連天東復東,神山隱現空明中。秦皇漢武不能到,銀臺金闕仙人宮。鴛鴦對浴瑤池水,仙毫幻出嬋娟子。風翻翠羽兩分飛,不爲情生爲情死。蓬萊東泛乘古槎,渭水流澌日暮霞。碧落銀河偶聯袂,罡風吹墜又天涯。毀粧嚙雪多辛苦,紅絲牽係憑誰主?故劍成雙寶鏡圓,新思京兆誇睂嫵。轉眼黃粱覺夢催,世間榮落共秦灰。劉郎空爾多情甚,洞口桃花幾度開?雪苑世小弟陳栻拜題[11]
情海風波變態多,一齊收拾付南柯。暫時花月休貪戀,牛女年年幾渡河?
劉郎身已到天台,混入江塵不染埃。種種幻緣憑筆寫,飄然仙意蕩胷來。楊豐髙拜題[12]
今年封文成,明年拜五利。金膏不可得,水碧誰能致?雙雙比目魚,躍波恣游戲。馮夷偏爾愛,引到蓬萊地。武皇旣好道,而幸李夫人。六根深不拔,情海戀紅塵。如何東方朔,飛升攜細君;天孫與河鼓,相會河之濱?種種不解事,都入文人筆。幻作鴛與鴦,瑤池共戢翼。驚飛墜下界,往返不終日。仙槎巧梯航,綰結春心密。八紘才富有,變化隨所出。君言吾戲耳,空色都非寔。翰墨結因緣,一笑事已畢。愚世弟陳彬拜草[13]
劉郎才辯似懸河,歲月消磨志未磨。敲折珊瑚歌一曲,不知清淚阿誰多?
有情眷屬總前緣,老住柔鄉詎等閒?翻怪靈禽無見識,已來天上復人間。
一石才華堪自負,十分春色有誰消?鹿門偕隱猶難必,妒殺天孫駕鵲橋。
天涯浪迹我同卿,小讀平添伉儷情。已辦行裝決歸計,爲儂鄉里按新聲。芝山弟戴葵拜稿[14]
蓬瀛境地最澄清,誰遣魔生劫亦生?臣朔忍飢還媚婦,舊曾淪謫爲多情。
當壚換酒無雙業,駟馬髙車蓋代名。付汝佳兒與佳婦,人間原有二難並。
三生多難省尤愆,兩小無猜足愛憐。何預大羅天上事,都緣漢武好神仙。
遺稿珍藏封禪詞,羣仙仗義撫孤兒。翻嫌重友輕君父,坐視髙臺渠望思。
弱息零丁托舊思,宮闈涕淚拭新痕。勸君多作《長門賦》,不用黃金遺子孫。
此錯誰能聚鐵成?劉安夫婦昧前程。塵緣未滿終須了,縱挽銀河洗不清。
求鳳一曲感知音,手澤猶存舊撫琴。何物寧馨眞跨竈,江閨不賦《白頭吟》。
歡愉始境總酸辛,蔗境親嘗得幾人?莫信天孫甘守寂,不曾輕易涉天津。
息壤無功塞愛河,性靈畢竟異情魔。世間多少癡兒女,只慕溫柔奈爾何?
深閨原不解愁思,閒讀先生絕妙詞。擬繡鴛鴦三十六,幾生修得到瑤池?秋湄弟徐文衲拜草[15]
寂寞楊雲兩鬢華,空操不律走天涯。翻將兒女傷心淚,枯畫文通五色花。
當壚豔說最情深,放誕風流付蜀琴。遺稿可堪兒婦見,金徽未歇《白頭吟》。
雨馬風車絕塞游,青天碧海恨悠悠。世間離別朝朝見,未是聰明不解愁。
莫嘆黃楊厄閏年,須知情到總生天。天孫補盡人間恨,不自商量繳聘錢。
六六文禽錦作圍,林塘烟島總依依。不因一覺風波夢,也只尋常作對飛。
瑤池比翼幾千春,肯爲艱難墮宿因。生怕平安埋勁節,讒人最解愛佳人。
風前一醉誤鴛鴦,惹得才人淚萬行。莫更碧桃飛雨夢,又添春恨惱劉郎。
曾識仙人萼綠華,尖風吹我落天涯。相思欲向雙星訴,夢就張騫搭漢槎。
參破機緘淚眼乾,從無歡處更生歡。倘今玉兔朝朝滿,復有何人舉首看?
直上蓬山遇好春,萬千境假仗情眞。難將鵑吻終宵血,叫醒塵中木石人。朱承澧呈稿[16]
(以上均清乾隆間鈔本《七夕圓槎合記》卷首)
[1] 丙午歲: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
[2] 底本無題名。
[3] 董達章(一七五三—一八一三):生平詳見本卷《琵琶俠》條解題。
[4] 乾隆歲次昭陽赤奮若:卽乾隆癸丑年(五十八年,一七九三)。
[5] 題署之後有印章二枚:陽文圓章“長毋相忘”,陰文方章“其人如玉”。
[6] 底本無題名。
[7] 趙彬: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字號、生平均未詳。
[8] 陳杲:字宣叔,號若華,商丘(今屬河南)人。編修陳濂(一七三一—一七九四)長子。嘉慶六年辛酉(一八〇一)恩科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傳見《詞林輯略》卷五、《皇清書史》卷八等。
① 卿,底本作“卿卿”,據文義刪一。
[10] 朱文翰(一七六二—?):字屏之,一作屏滋,號良甫,別署滄湄(一作蒼楣)、見庵,歙縣(今屬安徽)人。孔廣森(一七五一—一七八六)甥。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一七八〇),召試內閣中書。五十五年庚戌(一七九〇)會元,授刑部主事,擢員外郎。官至溫台處道道員、兩淮鹽運使。嘉慶五年(一八〇〇),主講旌德毓文書院。工篆隸。著有《名學類通》、《退思初訂稿》、《可齋經進文存》、《省餘筆課》、《藝餘錄》等。傳見《清儒學案小傳》卷一一、《皇清書史》卷四、民國《歙縣志》卷一〇等。
[11] 陳栻:字涇南,號斗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諸生。傳見《墨林今話》卷五、《清畫家詩史》卷戊下、《清朝書畫家筆錄》卷二“乾隆朝”、《國朝書人輯略》卷六等。
[12] 楊豐髙:字號、籍里、生平均未詳。
[13] 陳彬:字景齋,商丘(今屬河南)人。編修陳濂(一七三一—一七九四)次子。嘉慶十六年辛未(一八一一)進士,官天津知府,署天津河間兵備道。工書法。傳見《皇清書史》卷八。
[14] 戴葵:字芝山,籍里、生平均未詳。
[15] 徐文衲:字秋湄,籍里、生平均未詳。
[16] 朱承澧(一七六七—一八二一):字藍湖,一字玉寒,別署木末居士,歙縣(今屬安徽)人。監生,屢試不第。年五十,以貲得知縣,嘉慶二十一年(一八一六),授河北欒城知縣。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卒於任上。著有《玉寒詩鈔》。傳見梅曾亮《柏梘山房文集》卷一二《墓志銘》(《續碑傳集》卷四〇、《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二四八)、同治《欒城縣志》卷九等。鄧祥麟有《粵西得欒城大令朱玉寒訃》詩,注:“公曾改冶河店爲竹馬店,贊皇令呂叔訥譜入傳奇。”(同治《欒城縣志》引《第二槎亭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