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物流标准化的内涵与外延

物流标准化不仅与现代物流业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与长期以来的全球经济贸易多边化、一体化发展也密不可分。物流标准化的这种跨行业、跨地域和跨时代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内涵与外延具有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和动态发展等特点。

1.2.1 物流标准化的内涵

物流标准化的内涵是指物流标准化内部技术属性、价值追求和协同合作等,强调的是物流标准化自身建设与发展所关注的基本要素及关键要求。增进对物流标准化内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开展物流标准化工作时抓住物流标准化的根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始至终地把握物流标准化的“精髓”,切实把物流标准化工作做好、做深、做实。

1.物流技术内涵

物流标准化最重要的内涵是技术内涵,其核心是支撑物流标准化运作和管理的物流基础技术体系。我国近年来开展的物流标准化试点,始终抓住物流标准化最基本、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参数要求:600mm×400mm物流标准模数和1200mm×1000mm平面尺寸标准托盘。在国家层面所有的物流标准化相关政策文件中,都对这两项技术要求一以贯之,这充分体现了物流技术内涵的重要作用。物流标准模数与标准托盘的关系如图1-3所示。

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内涵主要包括物流基础编码,物流基础模数,物流建筑基础模数,集装模数尺寸,物流术语,物流单据、物流信息编码和票证的标准化,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等物流基础技术参数,也包括物流硬件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运作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全局性、基础性的技术参数。这些技术参数一方面是建立我国物流标准体系的重要参考标准,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我国物流业标准化和运作标准化、高效化的内在要求。

图1-3 物流标准模数与标准托盘的关系

其中,物流硬件设施设备方面围绕船舶、车辆、车板、车皮、集装箱、装卸搬运机具、仓储设施及货架系统等,建立了基于物流基础模数的标准体系,不同的设施设备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尺寸匹配关系。例如,为了便于开展基于1200mm×1000mm标准托盘的带板运输,我国出台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2) 1589—2016)将货车辆外廓尺寸规定为2550mm,《系列2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GB/T 35201—2017)将系列2集装箱的宽度规定为2550mm,以便于公铁联运和中欧班列。

2.价值理念内涵

物流标准化的价值理念内涵主要表现在精益物流、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3方面,这3方面的价值内涵无论对社会、对行业,还是对企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物流标准化自身发展应当追求的目标。

物流标准化最基本的价值是实现物流精益化管理,使得物流运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供应链上下游高效协同,从而杜绝物流过程浪费,实现物流降本增效,帮助企业持续盈利。其次,物流标准化的智慧化价值导向有利于依托物流标准化促进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物联化等物流软硬件科技应用,并实现这些智慧科技对物流业发展的持续赋能。最后是物流标准化的绿色化价值追求,通过对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绿色化设计与应用,规范物流过程包装及耗材的使用方式方法及材质,创新推广绿色化的物流运作模式标准,实现我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协同合作内涵

物流标准化的协同合作内涵是在做好物流标准化工作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物流标准化为抓手,促进物流业的内部协作、跨行业协作和国际业务协作,通过良好的内外部协作促进物流标准化价值目标的达成。

这种物流标准化协作强调合作各方在技术标准、价值导向一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业务流程、数据信息、系统对接和硬件配套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减少物流运作管理过程中的流程断裂、数据混乱、信息孤岛和硬件冲突等现象发生。

因此,推动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下游及关联方之间的标准对接、高效协作和互联互通是物流标准化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如果物流标准化不能解决协作问题,这样的物流标准化可以说是不成功的。

1.2.2 物流标准化的外延

物流标准化的外延是指通过物流标准化形成的对于外部相关领域的影响。物流标准化的这种外延效应主要体现在产业转型、社会治理功能和国际拓展等3方面。

1.产业转型外延

我国对于现代物流的认知和重视始于“第三利润源泉”,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物流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物流产业地位逐步得以确立和提升。自从我国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物流降本增效成为了各行各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物流标准化成为这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切入点和主要阵地。

2014年我国开始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2015年开始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2017年升级为供应链体系建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广使用600mm×400mm物流标准模数和1200mm×1000mm标准托盘。通过物流标准化试点和建设,形成对我国商贸流通业与供应链上下游生产制造业的延伸带动效应,在帮助产业物流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产生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效果,物流标准化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此外,物流标准化对于我国现代物流业而言也是一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物流标准化不仅改变了我国传统物流托盘标准大小不一、标准托盘使用比例较低的局面,还提升了我国标准托盘的整体规模,而且以标准托盘为基础载体产生了一大批标准托盘公共租赁运营平台,形成了标准托盘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物流企业之间的循环共用体系,强化了物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标准化物流数据的无缝衔接,这种发展态势本身也是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产业转型外延是我国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物流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社会治理外延

标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设施,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物流标准化也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标准化的社会治理外延突出地表现在物流行业的社会治理、其他产业领域的社会治理以及环境保护治理3方面。

物流行业的社会治理主要是指通过物流标准化及其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可以为物流行业的特种业务准入管理、市场秩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行业诚信管理和企业分类管理等提供统一的标准规范,为物流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保障。

其他产业领域的社会治理主要是指基于物流行业和其他不同产业的上下游供应链都有十分紧密的业务联系,通过物流标准化建设,特别是在真实物流数据实时对接、资源共享方面形成标准化接口及合作流程,可以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相关方提供一个有效研判其他产业数据的维度。基于物流标准化体系及其标准化接口的物流数据、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行业诚信管理和市场持续管理等相关社会治理工作也将更加高效、顺畅和到位。

环境保护治理方面主要是指通过围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和物流组织模式优化开展的绿色物流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有利于缓解我国物流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在燃油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助于减少我国物流业一次性物流包装及辅助耗材的使用;有助于我国持续依托技术进步不断创新、优化节能减排效果的物流组织模式,如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滚装运输和驮背运输等。

物流标准化为物流行业的自身治理、其他行业治理以及环境保护治理均提供了重要的工作抓手,使相关社会治理活动有章可循、执法有据。

3.国际拓展外延

国际标准不仅是世界通用的“技术语言”,而且在日益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领域更代表着“话语权”。物流是跨越国界的,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到麦哲伦发现新大陆,到近现代国际海运的高速发展,以及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欧班列、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无不彰显了国际物流发展的战略价值与重要地位。

物流标准化的国际拓展外延主要是指依托我国“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物流相关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物流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推进中国物流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间的转化运用,最终输出中国物流标准和中国物流解决方案。

其中,参与物流相关国际标准化活动主要包括开展物流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制定国际物流标准、结合国情采用国际物流标准以及推进中国物流标准与国外标准间的转化运用等。开展物流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包括与其他国际、区域组织和国家标准化机构开展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密切物流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畅通物流标准化合作渠道,推动签署物流标准化合作协议,组织实施物流标准化合作项目,推进物流标准互认,促进物流标准化人员的交流等。总之,物流标准化的国际拓展外延是我国争取物流标准国际话语权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虽然任重道远,但须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