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天性,发展孩子的学习潜能
性格迥异的小姐妹
朋友菁性格开朗,总是快人快语,表达能力也强,以往朋友们在一起聚会,都喜欢听她侃侃天南地北的逸事,时而还伴随着她爽朗的笑声。后来菁做了母亲,有了一对可爱的小姐妹花,她聊天的主题也就此固定了下来,总也绕不开小姐妹的成长故事。我有时去她家做客,和两个小家伙也成了朋友。
7岁的姐姐北北性格腼腆,喜欢安安静静地看书。无论别人问她什么,她都先垂下头,非常认真地想一下,然后开口回答。5岁的妹妹南南却像个马力十足的小炮弹,一刻也停不下来。菁时不时地找我诉苦,说南南的老师经常向她告状,20分钟的课堂,别的小朋友都可以坐在椅子上听课,可南南却经常安静不了5分钟就开始找事儿做了,一会儿要折纸,一会儿说她口袋里的糖掉地上了,于是钻到桌子下面去找,一会儿又举手说她实在憋不住了要上厕所,反正她上课总是找千奇百怪的理由乱动,让老师哭笑不得。但是,老师也认为南南是个机灵又暖心的小姑娘,鬼主意特别多,嘴又甜,见谁都喜欢大声地打招呼,妈妈给她买了什么好吃的,也会惦记着给老师带一份。
“还真是这样。”菁苦笑着说,“感觉妹妹是比姐姐机灵,送姐姐去学跳舞,她一个动作学了好几节课都做不好,可妹妹在一旁跟着做了几个动作,居然就跳得有模有样了。但她就是坐不住,不像姐姐那样爱看书,眼看还有一年就上小学了,专注力这么差,以后上学听课、写作业是不是都会成问题呀?”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告诉菁,其实北北和南南这对可爱的小姐妹并不存在谁机灵、谁不机灵的问题,她们之所以在学习行为方面存在差异,一方面是性格使然,而另一方面是她们属于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
什么是学习风格呀?这是指人们在面对学习任务时,最偏爱或最常采取的某种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班德勒(Bandler)和麦克唐纳(McDonald)结合暗示心理学和暗示习得理论,将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刺激偏好、听觉刺激偏好、动觉刺激偏好。后来的研究者又根据他们的理论,总结出人们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最常用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视觉学习型、听觉学习型和触动感觉学习型,这揭示了我们通常最习惯优先选择哪种感官渠道来接受信息。
当然,这三种学习风格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因为遗传或者环境因素的刺激,比如说,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你和孩子交流、互动的方式,可能决定了三种学习风格中的某一种或某两种,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会优先发展,而其他学习风格就相对不那么明显。换句话说,就是在你没有专门引导并让孩子刻意练习的情况下,孩子会自主地选择一种能让他更加舒适和高效学习的方式。
下面我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这三种不同学习风格的孩子的主要特点,以及爸爸妈妈在引导他们学习时所用的不同方法。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孩子的学习潜能。
视觉学习型
这可不是说这个孩子的视力一定就非常好,他也可能是近视眼,但是他通常喜欢通过读书、看图等方式来学习,而且对文字、图像、表格和实物都会十分敏感;当他在想说什么之前,脑子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来帮助他思考,并喜欢通过反复书写、画图等方式来辅助记忆。
一般来说,视觉思维比较突出、听觉思维较弱的孩子,性格会相对安静内向,爱看书,不爱说话,观察力十分敏锐。在学习的时候,喜欢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学习材料。而且,他们很喜欢思考、理解和分析事物的意义。
菁的大女儿北北就是一个典型的视觉学习者,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和思考,年龄不大就可以熟记百来首古诗词,作业也书写得很工整。但是相对于“看”,她通过“听”和“动”来学习的能力就不是很强。上课的时候,如果不仔细注视老师的板书,北北就会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被点名回答问题时,总是会想一想再答,在有的老师眼里,就显得有些缓慢。所以,在舞蹈课上,学习新动作的速度也会相对慢一些。
如何引导像北北这样的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学习呢?
1.给孩子观察和适应的时间
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做事比较谨慎,习惯“眼见为实”,在做事之前总是先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
·观察:这件事应该怎么做?
·分析:做这件事都有哪些步骤?
·思考:做这件事有用吗?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吗?
想清楚这些,然后再去尝试。
所以,爸爸妈妈在教视觉学习型孩子一项技能,比如说游泳时,千万不要着急催孩子:“你怎么还不下水?”“不要这么胆小,勇敢点!”这样只会让孩子因为不自信和挫败感而想逃避。
你需要先给足孩子观察的时间,让他熟悉环境,引导他在岸上熟练动作,并且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玩得开不开心,之后再鼓励孩子下水去尝试。你会发现,孩子一开始学东西可能相对比较慢,一旦真正掌握,就可能会比其他孩子学得更深入,坚持得更长久,动作也更熟练。
在我的建议下,菁再带北北去上舞蹈课时,就不会急着催北北马上跟上老师的动作,而是注意看北北的哪一个动作做得更好看,专门把这个美丽的瞬间抓拍下来让北北自己去欣赏。菁还向老师求助,要了舞蹈视频,回去一遍遍放给北北看,增强她对跳舞的感觉和自信。几周后,北北开心地告诉妈妈,她觉得自己跳得挺美的,并且她越来越喜欢跳舞了。
2.预习
不少视觉学习比较突出,而听觉学习相对弱的孩子,因为对听觉材料的思考比较慢,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显得“慢半拍”。为了提升这种类型孩子的听课效率,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
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的功课不难,预习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只需要每天拿出5~10分钟时间,让孩子自己用阅读的方式,把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浏览一遍,对新知识有所印象的同时,检查一下要学的新知识是否会用到之前学过的和这个有关的旧知识和技能,并且顺便回忆一下这些知识和技能。孩子对课堂上学习的东西有了信心,第二天听讲就会更专注,掌握起来也会更快。
对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父母还要鼓励他们做预习笔记,笔记不要太复杂,可以包含以下问题:
“这一章将要学习什么?”
“会用到哪几个知识点?”
“你觉得这一章的难点是什么?”
“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去解决?”
通过预习,孩子可以养成用视觉优势带动听觉的习惯。他一旦在课堂听讲时获得自信,学习潜力就会慢慢凸显出来。
听觉学习型
和视觉学习型不同,听觉学习型孩子更习惯通过耳朵来获取信息,对听过的事情能像刻录机一样记得特别牢。在学习语言时,对听、说的技能掌握起来要比读和写更快更好。他们的性格相对开朗,自信,有主见,能说会道善表达,是可爱的好奇宝宝,特别喜欢围着大人问问题,也爱好讲故事和辩论。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他们在课堂上眼睛可能并不总是看着黑板,有时甚至喜欢懒散地趴在桌子上听课,或者忍不住插嘴、接下茬,但是对于老师的课堂提问却可以迅速给出正确回答。他们看似心不在焉的状态背后,却展示出了对听觉信息超强的敏锐度和理解力。
这种类型的孩子很容易被成人认为“机灵但太淘气,聪明但不够努力”,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活跃,对于课堂知识似乎一学就会,然而在阅读和做作业方面显得不耐烦,“没长性”。甚至在做题的时候容易因为读题错误,出现令家长头疼不已的“马虎”“不认真”的现象。
然而,爸爸妈妈们却不知道,这些所谓的“马虎”“不认真”背后,一是因为孩子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再加上灵敏的听觉学习反应,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自己,都容易忽略孩子对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这个事实;二是由于孩子通过视觉阅读来获取信息的能力发展得相对较慢,读题时经常丢字落字,忽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而且因为视觉记忆不佳,有些孩子做题时抄错数字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如何引导听觉学习型的孩子学习呢?
1.亲子互动阅读
父母可以利用听觉学习型孩子爱说和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和他互动阅读,来提升他读书的兴趣。
比如,听觉学习型的孩子通常比较有主见,非常喜欢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你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头脑风暴”这样的游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让孩子快速思考:“想想看,这件事有多少种解决方法?”并和孩子讨论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过程,启发孩子深入思考,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视觉注意小游戏
现在有很多孩子喜欢的小游戏,都可以锻炼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和记忆能力。比如,6岁以下的孩子可以玩走迷宫、拼图、找不同和寻找物品的游戏。6岁以后,孩子开始认识数字、数字的顺序,数数能力也提升后,就可以利用国际通用的舒尔特方格游戏,锻炼孩子的视觉辨别和注意分配的能力了。
3.注重复习和总结
复习和总结是引导听觉学习型孩子学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学龄后的孩子,爸爸妈妈们可以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安排在孩子写作业之前),让孩子对他今天学习的课程(可以先从他学得相对弱的那一门开始)进行简单的复习和总结。
为了让孩子对总结的过程感兴趣,不至于厌烦,可以采用“小老师”游戏的方法,让孩子给父母当老师,教给父母他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听觉学习型的孩子往往能言善道,也“好为人师”,平时学习或许动力不足,可一说要给别人当老师,立刻来了劲儿,积极性也会很高。
在这个过程中,可不是孩子讲一讲、你听一听就完了。你一定要注意,要针对孩子口述的具体内容的细节进行提问。比如,今天孩子学习了表示长度的计量单位,回家讲给你听。你就可以问:“老师,你能教教我,一张公交卡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来表示比较好呢?我可以用米、厘米还是毫米呢?”
这时你一定要摆出一副很虚心、好学的样子,孩子会从你的眼神和表情中获得鼓励,从而更加认真地思考,而且会耐心地讲给你听。这么做呢,可以使孩子在自己的复述当中对听觉信息进行二次接收,这样他对新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了。
触动感觉学习型
和前两种学习风格的孩子不同,触动感觉学习型的孩子既不习惯通过看也不习惯通过听来学习,相比之下,他们喜欢通过触碰实物和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他们的运动和身体协调能力都很好,而且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很强,喜欢研究事物的构造,对于任何需要动手操作的事情都很感兴趣;他们的肢体语言丰富,非常重视自己的身体感受,因而显得多动、坐不住。即使是老师和家长极力强调不许做的事情,强烈的好奇心和行动力也会促使他们“以身试法”,亲自验证其可能性,故而导致“祸事不断”。然而,正是在这种不断地运动和操作体验过程中,孩子很自然地熟练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前面说的活泼可爱的妹妹南南,是一个触动感觉比较突出的孩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她在学习舞蹈动作的时候,要比自己视觉学习型的姐姐快得多。但是南南也具有触动感觉学习型孩子普遍存在的特点:在课堂上难以专心,好动,坐不住。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因为在学习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惩罚,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的心理。
好在南南年龄还比较小,妈妈有足够的时间帮助她扬长避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如果你也有一个触动感觉学习型的孩子,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有效的引导:
1.在实践中让孩子看到学习的意义
和前两种学习类型不同,触动感觉学习型的孩子,在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中所占比率比较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发展,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身体感觉刺激在孩子学习中所占比率会急速下降。触动感觉学习型的孩子需要通过更多身体感觉、实际操作来体验事物对他的意义,这种特征在年龄小的孩子中间是非常明显的。
你可以多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例如科学小实验(现在一些购物平台都有适合亲子共同玩的科学实验工具以及实验方法介绍,很实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去挑选)、手工制作或亲子共同郊游等活动,让孩子理解他所学的学科知识对他的意义。也许他会有这样的感悟:
“哦,原来数学这么有用,可以让我解决生活中的这么多问题。”
“我喜欢做科学小实验,因为能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今天和妈妈去踏青了,认识了十多种不同的花,它们的样子、颜色和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将来我要当植物学家,认识世界上所有的花。”
当孩子发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后,会更专注地投入学习之中。
2.玩情景剧游戏,帮助孩子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对于一些不太爱阅读、语言能力相对弱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家庭情景剧的方式,引导孩子通过情景剧中的动作表演,提升语言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种需要视、听、动作等学习方式共同参与的学习形式,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故事书的情节,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3.点读练习和朗读
视觉辨认和视觉理解能力偏弱的孩子,如果在平时阅读和做题时漏字丢字或抄错数的问题比较严重,父母可以用“点指认读法”来训练孩子的视觉注意能力。这里有三个步骤:
(1)父母需要和孩子商量好,每天拿出10~15分钟的时间,根据孩子本身的阅读水平,找出一篇比较短小并且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孩子2~3分钟内可以读完的文章)或者孩子平时容易看漏出错的应用题(每次3道),让孩子用食指点着阅读材料中的每一个字,大声读出来;
(2)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文章的意思或应用题的内容;
(3)让孩子检查自己复述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需要重新点读。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点读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做到点一个字读一个字,要手到、眼到、读到,做到手、眼、口、耳、脑这些学习器官配合协调,不会落掉阅读材料上的每一个字,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视觉注意的能力。你只要每天坚持帮孩子做这样的点读练习,大概一到三个月,孩子的“马虎”问题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啦。
有关孩子学习风格,你还必须知道的
关于学习风格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多争论,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讨论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了解孩子学习风格的目的,绝不是说必须让孩子按照与他们学习风格相适应的方式去学习,这既不科学也不现实。比如,一个爱阅读、喜欢思考的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并不意味着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只是通过看和阅读,而是说,在孩子学习新知识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的方式进入学习,先阅读材料去思考,掌握大概的知识结构,然后再带着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听讲学习,这样他的听讲效率会更高。同样,一个听觉学习型的孩子,在阅读学习之前,可以先用听觉信息刺激他,使他对所要阅读的材料感兴趣,这样就使他更容易进入下一步的阅读学习中。总之,在孩子学习初期,从他最舒服的学习方式入手,逐渐过渡到多种感官相互协调配合,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