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
我们一直在倡导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调要让学生发展个性,愿意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但如何去做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芬兰著名教育家的这本《现象式学习》,为我们中国广大的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了一份很好的研究样本。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开创者之一
现象式学习是把学生界定的某种现象作为探索学习的核心,本质上是一种项目式学习。它主张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将校内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学生应当学习如何在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作为全球教育的标杆地,芬兰的现象式学习着眼于对未来国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敏锐地捕捉到了面向更为复杂的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应该具备的七项横贯能力。作者科丝婷·罗卡女士曾荣获过芬兰总统颁发的白玫瑰骑士勋章,她对于未来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创新,不仅仅助力芬兰教育不断创新,对于全球的教育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她提出的“学校可以被视为一种服务而不是一栋建筑”,“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等观点,和我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遥相呼应。
——朱永新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IBBY-iRead爱阅人物奖获得者
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而芬兰的教育成为各国教育研究的重要样本。罗卡教授的《现象式学习》一书致力于探索有利于培养 21 世纪所需人才的教育方式,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暴露真实的自己,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发现教育的起点,我想读了这本书,你会有所启发。
——李希贵
北京十一学校总校校长、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现象式学习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学习方法的整体性,通过将现实中的某个具体现象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之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从“教什么”到“怎么教”再到“怎么学”的教育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我们得承认,芬兰走在了前面。当然不是“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但正在走向伟大复兴、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中国,需要数以亿计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这呼唤着中国教育亟须一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在这方面,芬兰的探索对我们而言是有借鉴意义的。何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依然应该是我们今天教育发展的指南。这就是我郑重推荐芬兰著名教育家、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科丝婷·罗卡博士《现象式学习》一书的原因。
——李镇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我们的教育行为也因此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要在当下和未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学校要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现象式学习》一书在我们共同探索、朝着未来前进的道路上与我们的理念同行。
——陆云泉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国家督学、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建设,多年来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素质教育提供人才保障。读了罗卡教授的《现象式学习》,能了解到国际先进的教育体系是如何平衡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的,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国内更多的教育界同人。
——王 华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
现象式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整体性的学习方法,并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与我们现阶段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如何做真实、扎实、朴实的教育,使学生具有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我想这本书会给我们启发。
——高玉库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
学生创新力不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弱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短板。科丝婷·罗卡教授的《现象式学习》一书详细介绍了芬兰是如何在中小学试行跨学科的“现象式学习”的。看完本书后,我想,在没有根本上改变中高考制度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现象式学习”的方式可能还为时过早,但能否在不该受应试教育束缚的大学中实行“现象式学习”,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每学年参与一个“现象式学习”项目,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
——汤 敏
国务院参事、《慕课革命》作者
芬兰的教育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没有题海战术,没有大量的补习班,但是考试成绩却是世界领先。这本书详细揭示了芬兰教育的系统性思路,对教育感兴趣的人一定要读一读。
——樊 登
樊登读书创始人
我在 2018 年去过三次芬兰,有机会系统地接触芬兰基础教育,包括学校和教师培养的体系,也是那一年我开始了解芬兰的“现象式学习”及其背后的理念和方法。理念本身并不新鲜,百年前杜威、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学习,社会即学校”,其实就是“现象式学习”所倡导的。但是如何把这样的理念系统、全面且真切地落实到一个国家的现代教育体系里,却是巨大的挑战。这本书阐述了芬兰是如何做的!小到具体的教学实施,大到体系的设计和思考,因此非常有借鉴意义。虽然这是芬兰作者的书,但其实教育的育人本质是无国界的,希望所有的读者都可以像我一样从中受益。
——李一诺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2016 年“全球青年领袖”
芬兰是一个只有 550 多万人口的小国,不足上海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芬兰又是一个教育大国,能把教育做到世界顶尖。全球第一的好成绩可不是靠补习班、题海战训练出来的。芬兰学生不仅成绩好,创造力也很强,还快快乐乐没有压力。它究竟做了什么,让自己成为全球具有重要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同时又能把教育做到如此强大呢?在这本书中,你将会找到答案。这本书提出了“现象式学习”这个概念,讨论了教育的最新发展、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学习环境。不仅对芬兰自身的教育行业有指导意义,同时也能激励那些仍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国家的人们。
——郝景芳
“雨果奖”获得者、科幻作家、童行学院创始人
芬兰教育为什么是世界第一?芬兰教育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这本有趣、有料的书不但给出了精彩答案,而且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深刻洞见。建议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和关心教育的人都读一读,一定受益良多。
——马国川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财经》杂志高级研究员
我接触的身边很多的老师在这几年陆续想要了解“现象式教学”,之前科丝婷·罗卡教授来中国的时候,我也采访过她,罗卡教授曾经用芬兰语写作过 20 多本阐述教育和学习的书,芬兰的教师都受到过她的理念的滋养,这本《现象式学习》是她的第一本用英语写作的书,面向全球。我们应该看看,世界上好的教育长什么样子,而我们的教育,是时候离开旧有的跑道,迈入世界公认的教育新赛场了。
——三川玲
“童书妈妈三川玲”创始人
这是一本“源”“流”兼顾的对芬兰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解读重点为“现象式学习”,书中列举的现象式学习项目覆盖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描述了理想的学习形式:坐在驾驶位上的学生,行进在学习的道路上,进行着“心流体验”。作者用现象式学习的方式组织相关内容,阅读这本书作为一次现象式学习历程,确实能够产生“心流”。
——吴欣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
陷于凡此种种行动而匆忙赶路,并不是教育的真正含义。学科教学与知识获得的根本意义与终极价值,是让学生发现上述一切之下的逻辑根系,从而形成超乎其上的与世界深层次关联的智慧。这可能是您阅读这本书后最大的感慨!
——郭 锋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四界语文”倡导者
《现象式学习》一书对广大的中国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的意义,在于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正在进行的教育变革,深入思考变革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例如,面对方兴未艾的项目式学习,教师需要更多地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而不是“唯成绩论”,更多地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真实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只教授知识本身,更多地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割裂学科之间的关联以及知识点的单摆浮搁……特别是在当下“双减”政策的出台这一重要的教育背景下,这本书能够为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提供有益帮助。
——周 群
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项目式学习”实践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