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目前,芬兰教育体系和师范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芬兰的PISA测试结果引发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我们的好奇,很多人正在关注下一步在芬兰会发生什么。我们的教育体系举世闻名,而这实在令人吃惊,因为我们人口稀少,而且我们的历史充满了贫穷和战争。尽管如此,自古以来,教育和识文断字在我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我想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历史来帮助大家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民族的故事以及我们共有的、集体的信念是这一核心。芬兰的民族意识兴起于19 世纪末期,当时赫尔辛基大学的很多教授参与构建我们的社会和教育体系。从此,芬兰政府和学术界之间就一直保持着强有力的联系。在今天的芬兰,教授依然活跃于各种团体和协会中,不断促进教育的发展。
成为“优秀”也有弊端。芬兰教育的重点不是对儿童进行测试。当第一次PISA结果公布的时候,芬兰最先质疑和批评如此严苛的测试方法。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对这一体系感到惊讶,不知它有什么优点。很多人对这种不分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一视同仁的教育体系持怀疑态度。我们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态度相当执着。慢慢地,围绕PISA的炒作和数以百计的访客来到大学开始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开始变得过于自满而不愿意向前迈进和采取新的措施来继续发展我们的教育体系。当有人建议所有的系统都应该时时更新以紧跟社会变革时,不少教育工作者会质疑:为什么要修补还没有破损的东西?
还记得发生在芬兰企业诺基亚身上的一切吗?因为它停止解读那些预警信号,最终导致手机业务的终结。诺基亚需要引入全新的商业战略,而现在它在全球的网络业务中依然相当成功。我们从中吸取到的教训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关于学习的新思想挑战着我们。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数字化、自动化和全球化已经存在,没有人能够仅凭借昔日的光辉历史就保持出色的工作。目前,孩子们的幸福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小心谨慎,我们出色的教育体系将会成为历史。这正是写作本书的目的——放眼未来。即使在芬兰,我们也必须把宝贵的教育体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要求我们对学习的方式进行广泛的变革,这也将影响到师范教育和学校发展。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类似的问题。芬兰不再是偏安一隅、自给自足的国度。我们一直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行借鉴学习。一个稳定和公正的社会是运作良好的教育制度的前提。在促进学校的跨文化氛围以及结合福利制度和欣欣向荣的商业社会的优点方面,加拿大一直走在国际前沿。新加坡、日本、爱沙尼亚和中国台湾地区在科学教育方面都领先于芬兰。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创新与技术方面的变革比我们更加敏捷。
在第一章中,我概述了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芬兰迈向繁荣的初期,文化和教育领域发生的奇迹。我从更久远的历史时期开始谈起,但很快就跳跃到民族觉醒、教育体系初创和独立的阶段。我会谈及我们教育体系蹒跚学步的时期和芬兰人的国民性格。尽管总会存在模式化的风险,但我们国家的确有一些特殊之处,这些能帮助读者理解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下一步将去往何方。芬兰已经采取了很多新举措。我希望这一章能给那些仍在贫穷、饥饿和暴力中挣扎的国家带来希望。从芬兰学到的经验就是:教育永远是最好的投资,而平等和对女性的教育是社会繁荣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在 50 年内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能呢?教育是使人类从赤贫走向繁荣与和平的必经之路。
第二章“来自教育心理学的启示”讲述了在过去的 30 年中教育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对促进学校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关于记忆如何运作、什么是专业知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何在以及对动机和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的新认识促进了学校和教育的变革。科技对年轻人心智和大脑发展的利弊是什么?我和其他同事一起探讨了这些问题。
本书的重点并不在于告诉你如何教,而是告诉你如何学。在教育的新纪元,学生的学习环境被优先考虑。那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开发学习的环境呢?这一章将介绍创新的教学模式、新颖的学习环境和支撑我们新教学计划的概念。
后面的技能板块将涵盖七个基础广泛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于2014 年发布并于 2016 年实施的芬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部分。它定义了 21 世纪的新型人才所需要的七个基础广泛的横贯能力。这些板块将一一介绍七个领域的横贯能力。这些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年轻同事合作完成的。
(1)思考与学会学习(同尤霍·马科宁合作)
(2)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同明娜·伯格、马库斯·塔尔维奥合作)
(3)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同埃丽卡·马克斯涅米合作)
(4)多元识读(同米拉·克鲁斯科普夫、海蒂·拉玛萨里合作)
(5)信息及通信技术(同米拉·克鲁斯科普夫、劳里·赫达亚尔维合作)
(6)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同海蒂·拉玛萨里合作)
(7)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同埃丽卡·马克斯涅米合作)
第三章是关于“现象式学习”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本章是与苏维·克里斯塔·韦斯特林合作完成的。以现象为基础的学习理念并不新鲜,但要在现行的以科目教育为基础的课程框架内进行“现象式学习”仍面临着挑战。
最后,第四章“展望未来”将探讨目前正在进行的创新。我们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只是自我满足、谈论过去的辉煌,无疑注定走向衰败。我们要想出新方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积极的公民,使他们能够应对全球诸多棘手的问题。此外,未来,教育依然是幸福和繁荣的关键。我们可以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但其重要性永远不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