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1279)
徽、钦二帝北狩后,北宋灭亡。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登上皇位,在杭州建立新都,开启了历史上的南宋,其持续时间从1127年至1279年蒙古人入侵。南宋的发展可以概述如下:庙号高宗的赵构统治了三十五年。他登基后的前几年南宋步履维艰,几乎覆灭。1161年由于金兵入侵的威胁,高宗退位。由于没有子嗣,三十四岁、来自赵匡胤一支的高宗的养子继承了皇位。他的庙号是孝宗(1127—1194),1165年与金朝缔结了和平协议。孝宗享有南宋最佳统治者的美誉,不过高宗1187年驾崩之后,孝宗坚持为其养父守孝,避不参政,1189年时将皇位传给四十二岁的第三子光宗(1147—1200),自此以后,南宋的统治者均性格懦弱,治理无能。光宗的李皇后是宋朝最为人不齿的皇后,她主导了光宗的短暂统治。1194年太上皇孝宗驾崩时,李皇后与光宗也被迫退位,而后其长子宁宗(1168—1224)继位。宁宗受到宰辅大臣的控制,1224年他过继的侄子理宗(1205—1264)继位。登基不久,理宗就开始荒废朝政,转而耽溺于宫中的声色耳目之娱。1264年,理宗的侄子度宗(1240—1274)继位。十年之后,度宗的三个儿子依次登基,成为幼帝,其治理根本无法抵抗蒙古人的入侵。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南宋皇帝中只有两位的皇子在成年后继承皇位,即孝宗、光宗。高宗、宁宗、理宗都只能过继宗族之子到自己名下,而度宗的皇子则均为幼童。其次,皇后、外戚及与皇后家族联姻的人所扮演的角色比北宋时更为重要,尤其是考虑到南宋皇帝大多软弱无能。两位女子极为引人注目,那便是高宗吴皇后与宁宗杨皇后。
吴皇后与李贵妃:文艺鉴赏家与收藏家
高宗吴皇后的盛名来自她的英勇事迹与崇高品行,她是高宗的第二位皇后。第一位皇后邢氏是朝臣之女,两人喜结连理时高宗还是皇子。康王妃在徽宗被虏时随行。高宗虚其后位十六年,直至从北归的母亲韦氏口中得知皇后死讯,才另寻佳配。高宗朝初期,吴皇后便享有盛名,那时她还只是妃子,却在金军入侵时与皇帝共患难,一起逃脱。据说她曾穿着军服护驾,也曾协助平息皇家侍卫叛乱,还用箭射杀了一名金军。韦太后认为吴皇后品德贤良,在1143年高宗第一位皇后死后,她同意吴氏继任。吴皇后书法了得,亦喜收藏、赏鉴文玩,并在这些领域常常协助高宗。高宗需临摹经典时,则由吴皇后代笔。所有这些活动使得宫中文化氛围浓郁。正如李慧漱(Hui-shu Lee)指出的,其他皇后也从事过类似活动,但程度不能与吴皇后和高宗的其他妃子相提并论。吴皇后经历了高宗及其后孝宗、光宗两位皇帝的统治,在选择继任者与其皇后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她自己并无生养。46
同其父一样,高宗也喜欢纳娶妃嫔,上了年纪之后仍继续拣选新妃子,有两次还使得吴皇后不悦。然而,高宗只有一个儿子,1129年就夭折了,这也使得高宗不得不在赵氏皇亲中另寻一位继承人。一个故事提到五岁的孝宗被带到三位妃子面前,看他会选择哪位妃子作为养母。潘贤妃是已过世皇太子的母亲,也是代替高宗被俘皇后的首选,然而大臣们却反对立她为后。1132年,潘贤妃、张贤妃及另一位妃子坐成一圈,五岁的孝宗随后被带进宫。潘贤妃仍然对她夭亡的爱子哀毁不已,张贤妃则向孝宗伸出双臂,孝宗也朝她走去。因此,高宗令张贤妃抚养孝宗。1142年张贤妃过世时,吴皇后接过了抚养孝宗的重担,并在后来封他为太子。47
高宗的另一位妃子刘贵妃也是艺术鉴赏家与收藏家。她1140年入宫,并于1187年与高宗同年去世。高宗对她宠爱有加,但正因如此,《宋史》评其“骄侈”。其父是武官,在宋朝抗金战争中战绩卓著。其他文献称,刘贵妃曾训练年轻宫女学习书画、广读诗书,以取悦皇帝与皇后。一次,刘贵妃向帝后进献了两位训练有素的宫女,皇后赏赐刘贵妃奇珍异宝作为回报。这一行为也为吴皇后赢得了不妒的美誉。这是皇帝与后妃通过相同的兴趣以维持和睦关系的典例,尽管这与刘贵妃“骄侈”的名声矛盾,但《宋史》并未解决这一矛盾。其他妃嫔则并非如此顺遂。高宗同时还宠幸另一位刘姓妃子,但最终则将其废黜,因为这位妃子利用职权之便,走私南方外国商贩带来的珍珠、香料。不过据《宋史》载,高宗之所以废黜她是因为皇帝怀疑她与一位反对抗金的大臣同谋,而金朝则刚刚违反了签订的协议。48高宗还废黜了另外五位妃嫔,但史书并未写明事出为何。其中两位是高宗年迈时宠幸的美人,但吴皇后对她们深恶痛绝。最终,高宗的一位妃子被敌方海陵王相中。海陵王当时意图侵宋,并想将这位妃子据为己有,甚至为她备下了床铺寝具,以备俘虏之后同床共枕。尽管已知这位妃子姓刘,我们却不能分辨出她到底是哪位妃子,就连海陵王也可能不甚了了。下一章将会讲到海陵王之所以臭名昭著,就是因为他常常窃取其他男人的女性伴侣。49
“浣濯衣”
孝宗朝(1162—1189)时,内廷顾问开始在朝中扮演主要角色,例如男性外戚及与皇后家族联姻的男性官员。孝宗利用内廷制约外廷,因为他对后者控制较弱。孝宗有主见,不受朝臣控制,不过后来的南宋皇帝则并非如此。孝宗继位的故事凸显了他的美德及坚韧性格。在一个故事版本中,孝宗与一个壮硕的男孩来到高宗面前。高宗正要选那位壮硕的男孩继承皇位。突然一只猫经过,壮男孩上前将猫踢走,高宗转而青睐孝宗。在另一个也许同样是虚构的故事中,高宗赐予孝宗及另一位皇子各十名侍女。孝宗的老师告诫他要持身自重。当考验结束,另一位皇子已经“侵犯”了他的十名侍女,而孝宗则并未动一分。50
贤德美行也贯穿了孝宗后妃的传记,《宋史》更称“帝虽在位久,后宫宠幸,无著闻者”。一位官员曾经向孝宗谏言内廷开销,孝宗则反驳道:“朕老矣,安有是?近葬李妃(1183年过世)用三万缗耳。”孝宗有三位皇后,第一位诞下四子,其中包括光宗。然而这位皇后1156年便去世了,那时光宗还未称帝。吴太后为孝宗引荐了他的另外两位皇后,这反映了宋朝宫廷旧例。首先是曾任吴太后侍女的夏皇后,这位皇后1167年亡故。夏皇后的贤德则在其兄弟身上体现出来。由于夏皇后封后,她的兄弟加官晋爵、荣膺高位,但需要他休掉自己的妻子,以迎娶另一位贵族之女取而代之。夏皇后的兄弟拒绝了这个要求,并援引汉代以来流传的忠于婚姻的典例据理力争。在汉代的典例中,皇帝赐予一名男子一位公主,但他拒绝休掉他的“糟糠之妻”,这个成语也成了古代指称男子显荣之前所娶妻子的通称。孝宗的另一位皇后曾称谢贵妃,她是一名孤女,收养她的家庭将其献入宫中参选。吴太后将其引荐给当时还是皇子的孝宗,1176年退位的高宗则推荐她成为皇后。谢皇后的传记赞其有皇后“俭慈”之盛德,其俭约则由坚持穿着反复浣洗的衣装这一点凸显出来,这一特质的古典称谓就是“浣濯衣”。51
暴戾李皇后
孝宗坚持退位以悼念高宗,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同寻常,极为罕见,而所选的继承者、孝宗第三子光宗(1189—1194年在位)却不堪重任。光宗是孝宗第一位皇后生育的唯一存活的皇子。这位新皇帝起初享有盛誉,但后来则受到了内廷顾问及其妻李皇后(1200年去世)的严重影响。《宋史》说李皇后“妒悍”,这两个字的评价是宋朝后妃传记中绝无仅有的一例。李皇后乃节度使之女,生于军营之中。传说她出生那天,一群凤凰飞落下来,她的父亲遂为其取名“凤娘”。后来,一位擅长算命的道士预言其有一天将“母天下”。高宗闻知此事,将她许配给还是皇子的光宗。1168年李皇后产下一子,是为宁宗。
当李皇后向退位的高宗与孝宗控诉丈夫的妃嫔时,其妒悍暴虐便已可见一斑。高宗向吴太后抱怨自己不应相信道士的预言,而孝宗则训诫李皇后:“宜以皇太后为法,不然,行当废汝。”当孝宗反对立李皇后之子为太子时,她便跟丈夫光宗哭诉孝宗图谋废帝。李皇后与宦官联手挑拨光宗与孝宗的关系,致使前者急剧减少探问其父的次数,这实是有违孝道,令人咋舌。
李皇后最为极端的行为体现在两例施加于宫女的暴行。一天,光宗洗手时被服侍的宫女雪白光洁的肌肤吸引。几天后,李皇后为夫君献上一道食盒,光宗打开后发现里面装着那位宫女被砍下的双手。还有一次,李皇后派人谋杀了光宗还是皇子时就随伺在侧的一位宠妃。这件事发生在1191年的冬天。据史官载,光宗自此之后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并停止上朝,一切事务均由皇后决定。李皇后则比以往更加骄横跋扈,赐予其本家及亲信更多权力,“中兴以来未有也”。一位宰辅曾将其比作吕后与武则天。52
光宗不谒见父皇是重大事件。最后大臣们终于说服他,但是在光宗拜见孝宗的路上,李皇后又劝说其回身,这使大臣们惶恐不安,其中一位更是恸哭抗议。1194年孝宗驾崩时,一些官员说服升为太皇太后的吴太后钦点李皇后之子为太子,并迫使光宗退位,而据传光宗对此事一无所知。太皇太后吴氏坐于帘后,在驾崩的孝宗的棺椁旁下诏,立宁宗为帝,宁宗则在葬礼开始时才听说自己即将登基。1197年吴太皇太后驾崩,享年八十三岁。李皇后成为太后,并于1200年驾崩,享年五十六岁。53
女伶变皇后
不幸的是,宁宗(1195—1224年在位)又是一位孱弱的君主。宁宗周围从皇室成员到宦官内臣,再到内廷顾问,尤其是吴太后的外甥韩侂胄(1152—1207),都能轻易控制他。直到1207年被刺,韩侂胄都是朝中最有权势的官员。他执掌宫门,在光宗被迫退位的过程中成为关键的递信人。然而,宁宗主妻杨皇后(1162—1232)也有权有势,能与真宗刘皇后、高宗吴皇后的才能和名誉相媲美。与真宗刘皇后一样,杨皇后出身寒微,《宋史》对此只字未提。其他资料则称杨皇后的养母是一位能弹会唱的乐师,曾服侍高宗吴皇后。吴皇后对这位乐师的养女,也就是杨皇后大加赏识。杨皇后曾在宫中作为一名幼年女伶表演,并吸引了当时仍为皇子的宁宗的注意。吴皇后肯定对这段关系给予了支持,正如她对待孝宗的两位皇后那样。吴皇后的喜爱加上杨皇后的出众特质,使其寒微的出身不值一提,而杨皇后自己亦是福星高照,诞下两位皇子,可惜没有一位活到成年。54
宁宗的第一位主妻并不是杨皇后,而是韩侂胄的侄女,不过1200年她便去世了。那时下一任皇后有两个人选,且都受到皇帝宠幸,一位是当时还是贵妃的杨氏,另一位则是曹美人。韩侂胄倾向后者,因为他觉得曹美人更容易控制。可是据《宋史》载,宁宗更喜欢杨贵妃,因为她广通书史,机敏过人。1203年杨氏封后,此后她与韩侂胄的矛盾一直持续。韩侂胄还受到其他人的反对,并最终于1207年被刺杀。有人说这场刺杀是杨皇后安排的,不过史料对此并未达成共识。另一位内廷顾问史弥远(1164—1233)随后掌权,他与杨皇后合作,皇后则将日常行政事务交付给他,他们的联盟关系长达二十年以上。55
杨皇后政治生涯的下一段关键篇章则与宁宗继任者的选择有关。据载,六十岁的宁宗曾有过九位皇子,但没有一位幸存下来。1221年,宁宗过继赵竑作为继承人,但是这个年轻人却不受皇后及其他人,尤其是史弥远的青睐。据《宋史》载,史弥远在赵竑家中安插了女性密探,她们负责汇报赵竑对史弥远的恶言恶语。史弥远暗中招徕了另一位皇室成员赵昀,匆匆教导之后,便在1224年宁宗病笃时,立赵昀为太子。几天后,宁宗驾崩,赵昀随后即位,是为理宗。《宋史》载,直到与赵昀一起被召觐见时,赵竑才获悉这一变更。杨皇后对此亦不知情,起先她表示反对,但是后来还是被说服了,尽管其他一些文献称她与史弥远曾共谋此事。56杨皇后后来成为太后,并陪年轻皇帝垂帘听政一年,于1232年去世。
杨皇后的另一面也让人联想到宋朝的其他皇后,即她对文艺的支持及书法的擅长。一些帝后常常赏赐大臣书法绘画作为礼物,并相互以此赠答。如同其他皇帝一样,宁宗练习书法,也有人为他代笔,这其中就可能有杨皇后。杨皇后曾与一位宫廷画师合作,经年习画山水、庭园、花卉,作品上均有皇家印记。杨皇后喜欢以诗句装点风景,并在画作上盖上自己的印章。一组花卉画上的题诗含有亲密暗示,仿佛她在吸引一位男子的注意,但是诗歌的语气却未涉淫亵。然而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相信这幅画证明了这位宫廷画师与杨皇后的一位妹妹有染。但正如李慧漱所写的,这组画有可能是皇后赠予皇帝的礼物,以期望皇帝临幸,使其怀孕。她还赐给朝廷大臣带有题诗的画作。另一个晚明的故事则将杨皇后描述为与史弥远有奸,尽管并无实据证明这段私情的存在。然而,明清小说中的常见套路之一便是,将孱弱君主当政时的杰出女性(诸如杨皇后)幻想成既有私宠又试图控制朝政的形象。57
谢皇后劝阻迁都
理宗统治了四十年(1224—1264年在位),这也是宋朝最长的两个治期之一。后妃不再扮演重要的角色,取而代之的则是两位重臣。理宗十九岁时继位,前景一片光明,但不久他就离朝废政,耽溺于宫中之乐,尤其是宠幸宰辅贾似道(1213—1275)之妹贾贵妃(1247年去世)。据说理宗与贾似道在他们二十几岁时曾是酒友,而理宗那时对贾似道降女有方钦羡不已。贾贵妃死后,理宗宠幸阎贵妃(1260年去世),像贾贵妃一样,她也是“以色进”。理宗还喜欢道姑,并使其中一位荣升为妃嫔。据《宋人轶事汇编》载,1253年的元宵节,理宗甚至召妓女入宫。大臣们对此表示反对,并将理宗比成宠幸杨贵妃的唐玄宗。理宗治下,蒙古人灭了金朝,宋朝尝试收复北方,但这一努力却以失败收场。蒙古人的威胁持续经年,并侵入南方与西南地区。批评者们谴责理宗玩忽职守,并将大宋帝国的最终覆灭归咎于他。理宗死后十五年,南宋灭亡。58
不过,理宗的谢皇后(1210—1283)则颇有魄力。她祖父身为显宦,曾辅佐杨皇后称后。不过至谢皇后时,其家族已举步维艰。作为对其家庭的赏赐,杨太后招她入宫,并挑选她成为理宗的皇后。虽然理宗更宠爱同时进宫的贾贵妃,但不能拒绝太后做出的决定。1227年,谢皇后先升为贵妃,该年晚些时候便成为皇后。据称,谢皇后肤黑独目,能容忍皇帝夫君的风流韵事,这也为她赢得了太后的嘉许与皇帝的赏赐。在1259年蒙古人一次情势危急的袭击中,理宗意欲迁都,谢皇后则担心迁都将在民众中引发骚乱,遂劝阻皇帝。后来,她在理宗继承者之死的事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除此以外,她则一向低调处世。理宗与谢皇后没有孩子,却与其他妃子诞下四子,但所有皇子都不幸夭亡。理宗非常珍爱贾贵妃诞下的公主,但这位公主二十多岁时也不幸身亡。59
夜驭三十女
度宗(1264—1274年在位)是理宗弟弟的长子。据《宋人轶事汇编》载,度宗生母是一位小妾,地位极低,甚至曾想将度宗打掉。一条文献称,这导致度宗手脚畸形,直至七岁才能言语。不论真相如何,度宗的确患有先天疾病,这也使得史家们对他如何成为太子充满疑问。理宗突然驾崩后,度宗即位,但不久便将政务交给贾似道处理。贾似道把持朝政,直至1275年他被流放、刺杀。贾似道的得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度宗的玩忽职守:
度宗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合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 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
度宗全皇后(1241—1309)是理宗生母的侄孙女。全皇后的父亲在蒙古人入侵时在都外担任要职,她陪在父亲身边。全皇后“备尝艰险”,出身高贵,这也使得她成为皇太子妃的理想人选。她1267年称后,并诞下两位皇子,其中一位不幸去世,另一位则在1274年度宗驾崩时继承皇位,是为恭宗(1271—?;1274—1276年在位)。群臣恭请六十五岁左右的谢太后临朝称制。她在南宋最后的日子里主持朝政。当时士气低落,许多官员纷纷辞官。谢太后曾贴出告示,谴责他们缺乏勇气与忠诚。南宋朝廷最终于1276年投降。之后全皇后与谢太后被俘至北方,她们在那里的佛庵中度过余生。许多宫女则选择自杀,而非北迁。残存的小朝廷逃至更南方的地区,1276年度宗的长子称帝,其母杨淑妃则作为太后临朝称制,她也是《宋史》中最后一位有传的女性。1278年这位小皇帝驾崩,随后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继位,其生母是度宗的另一位妃子,但杨太后仍然临朝。1279年蒙古人威胁宋廷余众时,一位大臣将这位小皇帝带走,并跳崖入海。杨太后也跳海自尽,后来她的尸身由一位宋朝大将在岸边掩埋。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