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职场那些事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捐弃前嫌与睚眦必报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而人与人之钩心斗角、抹黑使坏、出尽损招阴招,就更是“酱缸文化”的特色。不过高人却能够以大局为念,捐弃前嫌,进而寻求合作共赢。唐代名臣郭子仪与李光弼原是平级同事,关系很僵,即使同桌进餐,也是相互斜视,绝不搭理。等到郭子仪官位升上去了,李光弼想走人,可是召见的传令已到。李光弼对郭子仪说:“我死无妨,只望不要累及我的妻儿家人!”郭子仪却握住李光弼的手说:“国家有难,军情紧急,你我当捐弃前嫌,以国家安危为重。这次出征重任,只有你才能担当!”李光弼率军出发,郭子仪执手相送,两人以尽忠报国互勉,洒泪而别。李光弼连战告捷,后在一次战局危困时,郭子仪星夜驰援,大败叛军。

人在背运时,免不了受气受辱。韩信昔时曾遭社会闲杂人员羞辱:“你既挎剑,狠就把我杀了,不然就从我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这就是“胯下之辱”。等到韩信拜将封侯,当年的泼皮恶少蒙了,眼看大祸就要临头。可是韩信却放下怨恨,没有跟完全不同量级的市井无赖去计较并施行报复,还让他到军中当了个差。

真正的强者,甚至能够化敌为友。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无道,他弟弟公子小白投奔到莒国,另一个弟弟公子纠则与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不久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驰回,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管仲单人匹马驰往莒国通往齐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公子小白,乘其不备突射一箭,直去小白的心窝,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跌落。管仲急忙策马而遁,他与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便从容地向齐国进发。可是当他们赶到齐国时,小白已经登基,是为齐桓公。原来管仲那一箭正射在小白的腰带铜钩上,小白咬破舌头瞒过了管仲。齐桓公知道管仲的才干不凡,遂胁迫鲁国将管仲遣送回国。以后管仲成为齐国的宰相,辅佐齐桓公称雄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太子李建成后,把太子的重要谋臣魏徵押来面前。李世民问:“你为何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魏徵坦然回答道:“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魏徵给太子的建言,就是趁早杀了李世民。李世民没有对魏徵治罪,而是转化了敌我矛盾,让魏徵为自己所用,而魏徵也帮助李世民成就了盛世伟业。

当然,捐弃前嫌也不是对待所有冤仇的行为模本,出自战国时期秦相范雎的“睚眦必报”的故事,就有它自己的道理。

范雎是魏国人,腹有才学韬略,可是家境贫寒无缘进阶官场,只能先在大夫须贾门下打工。须贾一次出使齐国,带上了范雎。齐襄王听说范雎很有口才,就让人送了他十斤黄金和一些酒肉。国君撇开对方代表团团长,给一个随员送礼,这本身有点离谱坑爹,所以范雎一再推辞不敢接受,并报告了须贾。须贾心中仍然大为嫉恨恼怒,他让范雎收下酒肉,把黄金退回去。回到魏国后,须贾将这事报告给了宰相魏齐,认为范雎必是暗通齐国,才会得到这种馈赠。魏齐大怒,令人将范雎打得“折胁摺齿”,肋骨牙齿都被打断。范雎蒙受了无妄之灾,不白之冤。魏齐让人用席子把昏死的范雎卷起来扔在厕所里,又让宴饮的宾客往范雎身上撒尿。因莫须有的猜疑就对一名下属出如此重手,实在也太狠了一点。范雎没有死,他对看守说:“你放我走,必有后报。”看守请示是否把席子里的死人扔了,醉醺醺的魏齐顺口答应了。范雎得以逃脱,躲藏起来。

此后历经曲折艰险,范雎来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又经一波三折,范雎“抑外戚、尊君权”,以及“远交近攻”的策略为秦昭襄王所用,范雎成为秦国的宰相,封应侯。

此后须贾出使秦国。范雎以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之状谒见,须贾惊道:“范先生固无恙乎?我以为先生被魏相打死,何以得命在此?”说着不由动了恻隐之心,留之同坐,赐之食物。时值隆冬,范雎衣薄而破,战栗不已,须贾拿出一件丝袍披在范雎的身上。

隔日须贾来到相府拜谒“姓张”的秦相,没想到声名威赫的秦相就是范雎!须贾瞠目结舌,跪伏不起。范雎痛斥须贾罪过,然后说道:“你今至此,本该断头沥血,以酬前恨。然念你还记旧情,以衣袍相赠,所以苟全了你的性命。”须贾叩头称谢,匍匐而出。

须贾回国前向范雎告辞,范雎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到,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而成的饲料,又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牲口一样吃食,然后说道:“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魏国都城)。”

须贾回到魏国,将此事报告了魏齐,魏齐自知范雎的仇恨非同小可,又慑于秦国的虎狼之师,于是逃亡到了赵国。赵国随即受到秦国的威逼胁迫,魏齐不得已自杀身亡,赵国将其头颅送到秦国,以求息事宁人。

范雎报仇以后,又向秦王引荐了两位在他受害亡命时对他施以援手的人,理由也直接: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为君王效力的今天。同时范雎拿出大量家财,用以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这是范雎对于恩怨情仇的一种修辞说法,并不是真的发生过谁瞪他一眼,他便打击报复的事情。

伍子胥血性复仇的故事,发生在更早的春秋时期。楚平王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太傅,即正职老师,费无忌为太子少傅即副职老师,太子尊重伍奢而嫌恶费无忌,费无忌暗自衔恨。而小人衔恨最为可怕。是时楚秦联姻,楚平王派费无忌去秦国迎接秦女孟嬴来和太子成婚,费无忌一看孟嬴是个大美女,灵机一动,开始设局。他先是劝楚平王将这美女也就是准儿媳纳为己有,楚平王当即照准,并且对这个贴心的费无忌宠信有加。接着费无忌让楚平王将太子外放到一个叫城父的地方。“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楚平王于是先拷问伍奢,伍奢道:“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然而此时楚平王要的不是情理而是杜绝后患,于是派人追杀太子。费无忌的布局用计可谓环环相扣,机关算尽,此时他对楚平王说:“伍奢的儿子有才干,若他们逃去别国,必成楚国祸患,可用免其父一死将他们召来,他们心怀仁义,一定会来。”楚平王使人对伍奢说:“若将你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召他一定会来。伍员(伍子胥)为人刚烈明断,一定不会来。”

王命传召,伍尚对弟弟伍子胥说:“你去吴国,我去赴死。既然说可以免父亲一死,我不去是不行的;而亲人遭到杀害,不报仇雪恨也是不行的。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伍尚一人奉命前往,伍奢知道伍子胥走了,说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国的国君官员从此要茶饭无心了。伍奢和伍尚及伍氏全家随即被楚平王杀害。

对于伍氏父子,这实在是一场飞来横祸。伍子胥背负着几近灭门的深仇大恨上路了。伍子胥这一路,充满了危险与悲情,故事多多,为复仇的主题做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传说伍子胥逃亡途中遇见一浣纱女,浣纱女得知伍子胥乃忠良之后,以浆纱米汤为其充饥,并为伍子胥指明通往吴国的道路。行走片刻,伍子胥回头一望,见浣纱女立在原地,心中起疑。浣纱女知其心意,便转身跳入溪中,自行灭口,舍生取义。多年后伍子胥专门来到此处,将伐楚缴获的三斗三升“金豆子”撒入溪中。

伍子胥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北),出关便是前往吴国的水路。但是昭关由楚军把守。扁鹊的弟子东皋公从悬赏令上的图像中认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与遭遇,把他带到自己的居所先行安顿,可是一连数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焦虑忧戚,竟一夜白了头。东皋公却道:“这下好了!”原来他的朋友皇甫讷已应约如期而至,皇甫讷与伍子胥有点像,那时也没有照片传真,伍子胥全白的头发也不用化装,他们一起过关时,官兵照着画像一下子围住了皇甫讷,伍子胥得以蒙混过关。

伍子胥出了昭关,匆匆来到一条大江边,却不见渡船。正担忧追兵赶来而着急时,一位老渔夫划着小船过来,把他渡过江去。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佩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送给你表达我的心意。”老渔夫道:“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的米粮当作赏金,还说告发者可为大夫。我不贪图赏金官位,还会贪图你的宝剑吗?”

总之,伍子胥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到了吴国。在吴国等待机会的时候,伍子胥甚至还曾躬耕于田野。他心中只有一个执念:报仇雪恨。

终于,伍子胥以他的才干与吴王阖闾达成双赢合作:伍子胥帮助吴王整顿军备,克敌制胜;吴王让伍子胥率领吴军,攻楚复仇。

此后,伍子胥与孙武携手,率吴军与楚军进行了五次攻战,每次都攻城略地、斩首无数,以至攻入了楚国的国都。楚国被打得一败涂地,只有招架之功,如司马迁所说:“弃疾(楚平王)以乱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几再亡国。”

其时,费无忌多行不义,已被杀并被夷族,楚平王也已经死了。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打开棺材,尸体尚未腐烂,伍子胥抄起钢鞭狠狠鞭打了三百下,楚平王的尸骨还不稀巴烂啦?《史记·伍子胥列传》说:“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伍子胥从父兄家人被杀到现在,报仇的心劲整整攒了十七年!

自伍子胥掘墓毁尸,后世多有效仿。梁朝的陈霸先和王僧辨原是生死兄弟铁哥们,因为主张不同,陈霸先擒杀了王僧辨。此后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多年后王僧辨之子王颁随隋军灭陈,率部掘开陈武帝(陈霸先)陵,破棺焚尸,并将骨灰倒于水中,与众将士即许多王僧辨的旧部喝掉,变着法子演绎了“食肉寝皮”之事,这仇恨得多大啊。顺治帝年幼即位,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威势下,受够了屈辱和闷气,多尔衮死去两个月后,就被顺治帝下令掘墓毁尸。

对于是捐弃前嫌、合作共赢,还是睚眦必报、以牙还牙,很难简单地下结论赞成某一方,必须因人、因事、因时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