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保路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林记船行

赵烟杆闲时,个人爱四处走动。有时去茶馆茶铺喝喝茶,听茶客们吹牛谈天。有时在街头巷尾闲走闲逛,兴致来了,找家小酒馆里坐坐,一边喝酒,一边听各色酒客摆闲龙门阵。

张家沱码头的那吊脚楼茶铺,以及码头上一两家小酒馆,都是赵烟杆常去的地方。码头上江源船行那个林老板,这两年一门心思想娶一房新姨太,以生儿子传宗接代的事,他就是在那家吊脚楼茶铺里听来的。

不过,当时听是听了,他也没大放在心上。上个月底,赵烟杆在十字口临江茶楼喝茶,也是偶然之间,听同桌茶客讲起,太平街老米行李老板,以及他家丫鬟变干女儿的那些事。

几个茶客喝茶时,闲来无事,自然是把这事当市井新闻,或是当作坊间笑话摆谈。几个人嘻哈一阵,说李老板几句风凉话,人也就散了。

赵烟杆听后,一样笑过,却习惯性地存在心里,没有让它随风而散。

这一阵,赵烟杆在东家那里没弄到几个钱。上赌场,他又手气不顺,手里银钱很紧,日子过得紧巴。吃酒,只敢进旮头旮脑的小酒馆吃茶,也只走那种小茶铺。

自流井坊间,向来有“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之说。赵烟杆那些日子,却一天到晚在外间闲走混时辰,心里始终在想,“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就琢磨着,能不能在什么地方动动脑筋,弄上一点“意外之财”,充实空空如也的钱袋子。

那天晚上,赵烟杆一个人喝茶抽烟,又在心里琢磨这事。一杆叶子烟刚抽到一半,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他手在桌子上一拍,差点叫出声来:“有了,有了!”

原来,他突然把心思转到了张家沱码头江源船行林老板身上。

当时林老板名下有三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旧时代,奉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经”。林老板底下无儿,下一代就断了“林家香火”。林老板急于再娶一房姨太太,以生儿子传宗接代。这些事,赵烟杆当然知道。

等那杆叶子烟一抽完,赵烟杆已经把两方情形在脑子里过了几个来回。此时,他有相当把握把这门“生意”谈成。

主意打定,赵烟杆从第二天就开始,就总在脑子里寻思,如何能寻个机会,去接近老米行那个李老板。

几经周折,赵烟杆终于打听到,李老板下午生意忙过了,有时爱来湖广庙茶楼二楼楼厢喝茶。那几天,赵烟杆天天来湖广庙茶楼,实施“守株待兔”,这个最让人好笑的笨办法。

到底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天下午,他终于“守株待兔”成功,等来了愁眉苦脸的李老板,这才有了先前那一幕。

却说赵烟杆和李老板在牛肉馆子立下字据三天后,他就托了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专门上林老板府上提亲。

那些年,就整个自流井来说,不管东场还是西场,各行各业中,盐商都算是老大。但是,在港口码头这些地方,那些船行老板才算是当地老大。

张家沱码头有实力的船行,有好几家。但最有名、最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江源船行的林老板。江源船行因老板姓林,世人又称“林记船行”。

这家“江源船行”,初创于朝廷恩准“川盐济楚”的同治年间,到现今那位当家的林老板名下,已祖传三代。

林老板名叫林清和,年届五十,长得白白胖胖,慈眉善目。有钱人,平素保养得好,虽须发花白,却脸面红润,气色很好。

林老板名下那江源船行,鼎盛时拥有大小近二十只盐船和货船,另外还有几只稍小用于过河摆渡的“过河船”。林老板手下,有两百多个船工纤夫,以及十数名船行伙计。

林老板此前有一房正室,另有一房姨太。除大姨太生了个儿子,其余都是千金。大姨太生的那个儿子,从小体弱,四岁时染伤寒症不幸夭折。眼看林家后继无人,林老板伤透了脑筋。

如此,事情出奇顺利。林老板娶姨太太求子心切,他本身也是个爽快人,江源船行家底又厚,所以媒人上门提亲,双方一拍即合。

几天后,林老板打轿来到太平街李家,见了干女儿一面。半月不到,林老板就派人往李家,送上一百两银子的聘礼,算是正式订亲。

一个月后,正式迎亲,林家还摆下了十来桌酒宴,把这桩婚事搞得热热闹闹。

林老板对这房姨太太最满意的是,迎亲前,他找的算命先生,专门上李家,为那小女子测了一次“八字”。算命先生测八字的结论是,该女子命相好,既会旺夫,又能生子。

林老板大喜过望,重赏了算命先生,也由此加快了这门亲事的进程。年节刚过不久,就把新姨太迎进了林家的门。

事后,张家沱码头,包括太平街一带的人,都说赵烟杆这事办得漂亮。几方面当事人,都皆大欢喜,各有所得。

林老板娶了一房好姨太,林家喜气洋洋。太平街老米行李老板那里,打发掉了一个吃闲饭的干女儿,还白赚了一百两银子的聘礼,以及其他财礼。当初收这小女做丫鬟时,仅用了三斗糙米。按当时市价,这三斗糙米连一两银子也不值。世人都说,李老板这次真的“赚大了”。

更重要的是,李家就此结下一门“豪亲”。按林老板及林记船行的实力和社会地位,李家结下这门亲家,算是“高攀”。无论从亲朋同行、街坊地邻脸面上,还是生意方面讲实惠,他都是获益多多。

林老板名下林记江源船行,有两百多个船工伙计。对当日上工者,每天船行要供给一餐午饭。计算下来,每月米粮消耗不少。这些米粮生意,从此交给李家老米行来做。仅此一项,李老板每月赚头都很大。还不说张家沱码头一带船行老板,以及其他生意人,看林老板面子上,把一些米粮生意先先后后拿到李家老米行来做。

那两三年,李老板那米行确实生意兴隆,李老板也由此发家,从一个小老板,一跃而成井场中等实力老板。太平街老米行,这当年不甚起眼的米店,逐渐成了百年老店,一方名店。最后到民国时期,太平街老米行,竟成为自流井地方上一处有名地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那老米行旧址一直是自流井市区一家最有名的国营粮店。其地名地址,那一带的妇孺老少,无人不知。

到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自贡市老城区改造前,从一些老人言谈中,仍然不时听到太平街老米行这处老街地名和相关轶事。

却说李家那小女子,身份也是由名为干女实是丫鬟,摇身而变成了一方富室的家眷。虽说是姨太太,但毕竟从此吃穿不愁,而且平时日常有丫鬟侍候,真正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贵日子。

小女子在毛头铺乡下做庄稼人的父母和一个小兄弟,也因此沾光。

林老板在张家沱码头半坡上,地名叫大湾井的那地儿,买了两间半旧平房,小女子一家三口人,搬来住在那里。其父安排在江源船行,当库工守库房,母亲在家做家务带点针线活。那个年已十二岁的小兄弟,则在船行木工房里,跟随一个老木匠当学徒。一家人从此亦衣食无忧。

至于赵烟杆自己,则是凭空得了二十两银子的“分成”,也算赚了一笔。不过,其中他只实得了十九两,另外一两银子,他给了算命先生。原来,那位为李家干女儿测八字的算命先生,是被他事先买通了的。赵烟杆答应事成之后,分一两银子给他。这才有了先前那个李家女子“既会旺夫,又能生子”的好八字。

赵烟杆当时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号师爷,能把一桩事办得这样几方皆大欢喜,自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件事情上,自流井那些师爷的本事和手段,也不免再让世人感叹称赞一番。

赵烟杆所得的那近二十两银子的意外之财,也没在他身上放多久。那一阵,他倒是苏苏气气,上了几回鹤鸣酒楼之类高档馆子,吃烟吃茶讲究一点,日子过得比平时滋润点外,不到一月,那十多两银子,全部送进了赌场。赵烟杆平时,除了叶子烟杆终日不离手外,还有一种坏毛病,就是爱去赌场。

俗话说,十赌九输,十赌九穷。这也是他赵烟杆虽肚皮烂,鬼点子多,却始终只在小商号当小账房师爷,却不能像王朗云手下牟德荣、文子庶那些大师爷一样,身居高位,终成大气候的重要原因。

却说李家干女儿过门后,求子心切的林老板,每逢月初的初一,和月中的十五,都要带着新姨太,到那座观音庙里面,进香拜观音。求观音菩萨保佑,让林家新姨太早生贵子。

林老板财大气粗,又求子心切,每次上观音庙进香拜菩萨,香火钱都给得多。平时,一个在半山腰,一个在山脚下,相距不远,有点类似近邻。庙里一旦有什么难事,若找到林老板名下,他也肯热心帮忙。

兴许林老板夫妇拜观音拜得心诚,兴许得了赵烟杆银子的那位算命先生,所算出的那八字,也确实有几分准头,兴许观音庙那尊观音菩萨,突然发了慈悲心,总之,林老板那新姨太,果然在那年冬月,为林家生了个儿子,而且是个活蹦乱蹬、哭声响亮的胖小子。

胖小子一落地,林家上下一派喜气,林老板从女佣手中接过那小子,看了又看,亲了又亲,一天到晚乐得嘴巴都合不拢。那几天林家大摆酒席,上门贺喜宾客不断。

林家喜上加喜,林老板为儿子取名林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