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设:赋能信息化洼地
怎么保证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规划蓝图执行无误?如何实现规划的超前性,做到在建设过程中不跑偏?对此,在交通建设中先行利用新技术,成为数字化赋能全流程、全生命、全周期的关键步骤。
交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周期长、投资大,而且管理复杂。首先,交通建设中常见翻山挖隧道、跨海架大桥等复杂作业场景,安全隐患比较高。其次,无论铁路、城轨还是工地建造场景,都涉及设计单位、设备和材料供应商、施工承包商和监理机构等众多参与方。要统筹协调庞大的项目群,这对于建设主体而言无疑是重大压力。另外,在建设监管场景中,施工单位需要安排大量人工巡检,但因为项目跨度大、工点多,分布广、距离远,人工巡检工作量大、周期长、失误多,难以全面覆盖监管要求。
这些问题急需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解决。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并对事故进行预警,可降低安全风险,减轻人工巡检的负担。
也正是由于建设场景复杂,所以工地施工的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一直是信息化的洼地。在数字时代,信息化程度低给交通建设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不少挑战。但交通建设是百年大计,用数字化为建设赋能,是面向交通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然选择。对此,华为在智慧建设方案中,着重智慧组织、智慧设计、智慧制造和智慧施工,以实现更加融合、更加智慧、更加高效的建设过程管理。
例如,以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为支撑,对车站、码头、机场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利用数字沙盘技术,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建模处理,生成与施工现场对应的1∶1数字模型,实现施工场景虚拟还原。这样,在建设时就能看到未来的改进空间,以便及时调整规划设计。数字化赋能建设,能实现从“人管”到“技管”的转变,从手工报表到远程数字化监控的转变,全面把控建设工程的综合概况、投资、进度、参建单位、安全、质量、人员、设备、绿色施工等信息。通过视频+AI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的智能控制,从安全违规行为警告、准入控制、远程设备操控和质量监管等环节着手,保证项目建设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