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化思维”会将你引向何处
当一次重要的考试即将来临,或者一次重要的面试即将开始,你会有什么感觉?大多数人可能会感觉紧张、焦虑、不安,这些感觉是正常的,是我们对压力的正常反应。
然而有些人觉得,他们的紧张不安常常会超出可忍受的限度。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如果不能怎样,就完了;你如果不这么做,就完了……这样的表达反映的就是“灾难化思维”。
吴超在一家软件公司上班,他从程序员做起,几年后升职为公司的小领导。凭借个人努力,吴超贷款买房,和女友结婚,组建了温馨的小家庭。女儿出生后,妻子为了照顾孩子,辞职在家,全家就靠吴超一人供养。好在公司发展得还不错,他的收入也不算低。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吴超忙着给孩子联系幼儿园。恰好这时公司高层变动,换了新的总经理。新经理刚上位,就传出公司内部改革调整的风声。等吴超联系好幼儿园,回过神来时,发现公司已经“满城风雨”,各种消息满天飞。吴超听到很多对他不利的消息,最让他担心的是新经理似乎对他负责的项目不感兴趣,有撤掉的可能。他还听说为了加强领导,新经理准备从人事安排入手,进行大的调整,很可能会裁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吴超深感不安。他和新经理只见过几次,因为忙孩子的事,也没机会多交流。他拿不准新经理对自己的态度,但从各方面传来的信息看,他很有可能被裁员。
吴超已经30多岁,有房贷压力,孩子才刚开始接受教育……这种种问题原本就让吴超压力巨大,如今又面临失业的可能,他失眠了。他大晚上坐在客厅发呆,脑子里全是“如果失业了怎么办”“如果失业了房贷怎么还,生活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他想到自己要是丢了这份工作,整个生活都毁了,不由得更加沮丧。
案例中的吴超就有典型的“灾难化思维”,他把失业看作人生的灾难,看作非常可怕的事。这种看法让他沮丧、悲观,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灾难化思维”属于消极的思维方式,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部分灾难化”成分,二是“完整灾难化”成分。简单来说,就像吴超所想的“如果失业,整个生活都毁了”,这个想法其实可分解阐述为“如果我失业了,这是非常让人沮丧,让人不安的事”,以及“它带来的结果是毁灭性的”。分解之后的第一句话是“部分灾难化”成分,而第二句则是“完整灾难化”成分。事实上,“部分灾难化”主要表达的是人在面临困境时的感觉,即沮丧、糟糕等负面感觉,而“完整灾难化”是由负面感觉得出的错误结论。“灾难化思维”从根本上违背了正常的逻辑,由一个并不极端的前提得出一个极端的结论,继而引发恐惧等负面情绪,让人陷入痛苦。
“灾难化思维”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我们经常听人说“这次考不好,我就完蛋了”“这次搞不定,就完了”,或者“要是再失败,我就完了”,等等。“灾难化思维”并不能帮我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和麻烦,反而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负情绪无法自拔。要想摆脱“灾难化思维”的影响,就应该建立“反灾难化思维”。
建立“反灾难化思维”,可以从下面两点做起:
1.跳出自己的具体情境,尽量以第三者的客观角度来看待问题,并努力挖掘好的方面,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比如失业,它可能会引起当下生活的困难,但你也有了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的可能。与其担心失业后的困难,不如积极寻找自我发展的更多可能。
2.尽量采取积极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如果失业的事实不能更改,那么就接受这个事实,恢复心情,避免陷入沮丧、焦虑。然后寻找机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并着手寻找新的工作。当你行动起来,就不会有太多时间来想象可怕的后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