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任感:健康人格的基础
你可能没有想到,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是否信任,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感,是否能够形成乐观、活跃、积极的人格特征,都与我们在婴儿期获得的照料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处于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软弱,需要父母的保护和照顾,对父母的依赖性也是最强的。如果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能够精心照料婴儿,不只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还通过爱抚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就能让他们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认为周围的世界和人都是可靠的、安全的。反之,如果养育者对婴儿的照料不到位,或经常延迟,或不能给予充分满足,平时也很少爱抚婴儿,婴儿就会产生最初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对于这一点,心理学家哈利·哈洛通过著名的“恒河猴实验”给予了证明。
哈洛将刚出生不久的小猴从妈妈身边带走,放进笼中。在最初的几天,失去母爱的小猴十分恐惧、焦虑,它们不断发出凄惨的叫声,有的小猴还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问题。
为了安抚小猴,哈洛在笼中放进了两种“假妈妈”,分别是硬邦邦的“铁丝妈妈”和软绵绵的“绒布妈妈”。两个妈妈大小基本相同,内部安装有小灯泡,能够发热,以模仿身体的热量。另外,铁丝妈妈胸前有一个提供奶水的装置,而绒布妈妈则没有。
很快,小猴逐渐将情感转移到了假妈妈身上,但哈洛发现它们更依赖绒布妈妈——小猴在铁丝妈妈那里吃饱后,马上就会回到绒布妈妈的怀抱中,一刻也不愿意多停留。
小猴对绒布妈妈是如此依恋,哪怕哈洛将它拿出笼子,小猴也不会去找铁丝妈妈,而是会眼巴巴地望着笼子外面的绒布妈妈……
这些可怜的小猴在婴儿期没有母亲和其他猴子做伴,长大后也没有正常的社交能力,还呈现出抑郁、自闭的倾向。有些小猴在回到猴群后,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也无法抚育自己的孩子……
“恒河猴实验”是残忍的,但它确实具有启发意义,它告诉我们:婴儿不光有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需要父母用爱意和呵护给予及时、到位的满足,否则婴儿的身体发育、心理和人格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曾经有心理学家在美国的一些孤儿院里进行过调查,他们发现孤儿院中的孩子虽然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妥善的医疗照顾,身体发育的平均水平却还是落后于非孤儿院中生活的儿童。而且前者明显缺乏信任感、安全感,性格也会变得懦弱、悲观、多疑。在成年后,他们更容易遭遇情感失调的情况,也不善于和其他人相处。
这样的事实也提醒了父母等养育者,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及时回应和满足婴儿的需求,并要尽量保持照料的一惯性、规律性,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安全感。
此外,我们要经常给予婴儿轻柔的爱抚、拥抱,或是温柔地对他们讲话,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信任感的形成,而这将成为健康人格的基础,也会是其人生发展阶段的良好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