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觉察,发现被自己忽略的问题
自我觉察有向内觉察,也有向外觉察,即从他人眼中洞察一个更加全面的“我”。这可以让我们避免过于主观,有助于发现很多之前被忽略的问题。
李涛今年33岁,在一家颇有名气的企业工作。李涛学历不高,能够获得这样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每天早上第一个来上班,晚上其他同事陆续下班离开,他还要主动加一会儿班。
他是部门中最勤恳、最任劳任怨的员工,可遗憾的是,他却一直没能获得晋升。眼看着比自己晚入职的同事纷纷升职加薪,他心中觉得十分委屈,忍不住向身边的同事抱怨,可他“祥林嫂”似的诉苦却让很多同事感到头疼,都尽量避免与他接触,这让他更难过、更郁闷。
看到李涛整日沉浸在抱怨、痛苦中无法自拔,一位多年好友忍不住说了真心话:“我知道你很勤奋,也很辛苦,但你的忙碌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的确,你每天都会加班,可加班之后拿出的工作成果,却和不加班的人差不多,你觉得领导会怎么想?”
初听完朋友的话,李涛还有些恼怒,可静下心来细想,他却不得不承认朋友说的都是事实。这些问题想必领导、同事也都看在眼里,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大家都不忍心“打击他”,而他也一直被自己“勤奋”的假象迷惑着,看不透症结所在。
从这天起,李涛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工作模式,他不再抱怨,而是悉心听取各方意见,从同事、领导、朋友、家人口中全面了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这让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这个案例提醒了我们,在进行自我觉察时,仅仅做好向内的审视和认知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以他人为镜,来发现自己看不透的真相。
为此,心理学家提出了“360°反馈法”,帮助我们广泛采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对我们的看法。比如,我们可以主动与伴侣、亲人、朋友、老师、同事进行沟通,从他们的话语中侧面了解自我。
不过,这类与我们相熟的人常常会有一些顾虑,如害怕伤害我们的情感,害怕说真话会得罪我们。为了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这些办法。
第一,在沟通中先主动进行自我批评,表明自己的诚意,再鼓励他人对自己提意见,从而减少对方的心理负担,愿意向我们坦陈自己的看法。
第二,注意选择轻松的沟通氛围。比如,在晚餐时,当你感觉气氛非常放松时,可以请家人或朋友说一件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或是指出自己的一个缺点,此时自己的态度要表现得和蔼、真诚,才能促使对方敞开心扉说实话。
第三,心理学家还建议我们制作一份调查表格,将自己想要了解的与自我有关的问题写在上面,再请熟人匿名填写,这样收集到的信息会更加客观。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在获得了他人的意见后,我们都需要进行鉴别,将那些不够客观的意见排除在外。比如,有的人出于嫉妒心理或其他原因,只会给出一些带有恶意的指责,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还有的人因为“光环效应”的影响,只能看到我们身上美好的一面,倾向于对我们进行过度的赞美,这也无法让我们得到提升。所以我们应当剔除这两类意见,将向外觉察的重点集中在那些真实的、有建设性的意见上。
当然,这类意见有时候也会显得“很不中听”,会让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一定的伤害,但我们应当注意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急于表现出愤怒的情绪,或是对提意见的人施加压力。我们应当认真聆听、诚恳接受,再根据这些意见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才算是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向外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