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摆脱标签的限制
我是谁?这是哲学终极三问的其中一问。
“我是儿女,我是伴侣,我是父母”,这是你扮演的一个角色;“我是医生,我是警察,我是商人”,这是你的职业。这些都只是标签而已。曾有人说过:“人只有在洗澡的时候是最真实的,一旦穿上衣服,就开始演戏。”有一类人是很喜欢给自己加标签的,他们不在乎这个标签的内容,只在乎够不够特别。在一档节目中,有位嘉宾说自己想去西藏,因为在那里可以洗涤心灵。而主持人说:“你那颗心如果很肮脏,去哪儿都没用。去一趟丽江就不想工作了,去一趟西藏就要出家,我觉得有这样的心灵的人,不宜出门,就在家上上网,挺好的。”主持人言辞颇为犀利,却也道出了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今天流行去西藏,他们就去西藏;明天流行冥想,他们就去报班;后天流行嘻哈,他们就梳脏辫。当这阵风刮过,他们就把它抛于脑后,开始寻找下一个流行风尚。这样的人总是在追逐,内心却宛如浮萍,无论他们看起来有多强大,内心都是虚弱的,没有一个足以支撑起自身精神世界的支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行为表现、情感观念多多少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相应地,我们也会根据不同的标签来进行适度的演绎,这是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小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校长索取了一份名单,从中随机抽取几个名字后对校长说:“虽然这几个孩子目前表现平平,但他们是全校最有天赋的学生。”后来的考试中,这批学生也真的考了高分。罗森塔尔认为,这是因为老师们根据名单对这几个学生产生了正面期待,在教学中无论语言还是行为都在不断地传递这样的信号,学生自然而然会被激励,从而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最终成绩提高。正如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灌注到雕像中,爱神最终被打动,把雕像变成有生命的个体。
平日里文文静静的小奇很喜欢唱歌,但因为他的声音很像女声,总被其他男同学奚落,渐渐地,他不再唱歌。升入高中以后,他换了一所学校,来到全新的环境,音乐老师很喜欢他的音色,常常鼓励他,夸他是天生就应该唱歌的人。被老师、同学多次鼓励之后,小奇站上了学校文艺会演的舞台,并考进音乐学院,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舞台。
显然,当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时,会让他变得更好。但同样的标签在不同人身上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都是被贴上好人标签,有些人慢慢变成了真的好人,他享受做好人的感觉,有些人却越发痛苦,他们不知道是因为自己是个好人,还是因为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好人,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所以必须去做一些他并不想做的事情。这正是被外人附加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困住了。当一个人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产生的时候,他也就离真我越来越远了。像头被拴在磨盘上的骡子,不停地走,永无止境,等到有一天走累了,他们会开始思考,我到底是为什么而活。
赵嘉向来与人为善,常常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对待。朋友经济窘迫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转了一笔钱过去;朋友心情不好的时候,他陪对方聊到天亮。正因为这样,每当身边的朋友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时总会找他,可是这样一来很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于是,他开始拒绝,朋友们觉得他变了,有些人甚至开始疏远他。
很多人往往被贴上标签就不敢撕掉,怕的就是撕掉标签之后将要面对的是不理解和攻击,索性躲在标签背后。时间越长,内心的冲突越大,在标签里画地为牢。比如,有些人歌唱得很好,有些人五音不全,在五音不全的人群当中,有麦霸,也有因为自己唱得不好不敢开口的人。他们给自己贴了个标签,叫“我不会唱歌”,他们也从内心深处认同了这个标签,于是从不开口唱歌。和积极的期望一样,当我们像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时,也会对其造成影响。一些人可能会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无论向他们传递这种期望的是本人还是其他人。
行为主义学派有一种疗法叫作阳性强化法,是通过正强化的方式及时鼓励目标行为,对于与目标行为背道而驰的行为则采取“视而不见”的处理方式。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的行为都是在后天被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习得的,换言之,来自外界的正强化或负强化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一点点撕掉自己身上那些“你不行”“你做不到”的标签。
(1)克服内心的恐惧和惯性踏出第一步,去做那些自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2)无论做成与否,对“勇于开始”这个举动进行奖励,具体奖励内容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3)经过以上两个步骤之后,再做同样的事情时,恐惧感会减弱很多。
(4)当做成这件事后,除了及时奖励自己,更重要的是根据事情的结果让自己相信“我是可以的”。
因为给自己贴上否定式标签的人往往对自身存在认知偏差,觉得自己不行,重复以上步骤,经过一次次事实验证自己“可以”之后,新观念会逐渐替代旧观念。
如果乔布斯没有去尝试,也许到现在我们的手机还是小屏幕和很多按键的搭配,当其他手机生产商还在原地打转的时候,他已经跳出了人们对手机的固有认知,才有了苹果手机。无论是企业还是人,一旦被标签牢牢困住,就意味着被限制住。外人贴的标签也好,自己贴的标签也罢,总会拉着我们往不同的方向走,只有把这些通通去掉之后,我们才能找到回归本心的路,看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源于你认为自己是谁,而想要正确认识自己,需要足够了解自己,足够理性客观地去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而不是别人说你是谁你就是谁。当你不再被各种各样的标签限制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更勇于去尝试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你的内心也比从前更强大,越来越信任自己,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慢慢地,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那时别人怎么看待你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而事实是别人也并不会看轻一个活出自我的人。
了解自己,爱自己,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