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云南经济政策的发展成就
云南省经过70年的发展,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8.9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6376.34亿元。并且完成了由过去的“一、二、三”型产业到现在的“三、二、一”型产业的结构转变,由传统农业发展成了现代化机械农业,工业发展成就显著,第三产业成了重要的支柱产业。
2.3.1 农业经济政策与发展成就
2.3.1.1 农牧业较大发展
194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8.3亿元,1979年增长到44.71亿元,1999年增长到642.48亿元,2017年增长到3872.93亿元,总的来看增长速度较快,在这70年间云南高原特色山地牧业实现了较大发展。其原因除了和云南省的地理环境有关,云南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2017年我国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37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同年也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发〔2017〕 21号),为云南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除此之外,云南相关农牧业政策很多,仅以2008年为例,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2008年对种粮农民补贴实施办法》、《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8年云南省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实施办法的通知》(云财建〔2008〕53号)、《关于印发2008年天然橡胶良种苗木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云财农〔2008〕26号)等一系列政策。从表2-1可见,通过这些政策,云南特色农牧业发展较快,农牧民的积极性较高。
表2-1 云南省农业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续表
资料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18》。
2.3.1.2 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云南省各地方农村也积极推进农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实现地方农业发展进程与规模的有机转变。近年来,云南出台了《云南省财政直接补贴农民资金“一折通”发放管理暂行管理办法》(云财农〔2009〕349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08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申报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财〔2008〕26号)、《云南省2008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等政策,对各种农用拖拉机、耕作机械、收获机械、种植机械、茶叶机械、植保机械、渔业机械等进行补贴,大大促进了云南省的农业发展。
从表2-2可见,197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4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机引农具2.23万部,小型拖拉机机引农具1.87万部,农用水泵1.71万台,联合收割机215台,机动脱粒机4.19万台。到201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535万千瓦,是1978年的14.5倍;大中型拖拉机机引农具6.76万部,是1978年的3倍;小型拖拉机机引农具35.65万部,是1978年的19.1倍;农用水泵34.14万台,是1978年的20倍;联合收割机8275台,是1978年的38.5倍;机动脱粒机45.42万台,是1978年的10.8倍。以上数据表明云南农业发生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农业的转变,机械化解放了劳动力,而且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表2-2 云南省主要年份机械拥有量
续表
资料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18》。
2.3.1.3 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国家对耕地非常重视,出台了《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国办发〔2018〕2号),云南也出台了对粮食补贴的各种政策,如《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7〕85号)、《云南省2008年对种粮农民补贴实施办法》、《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8年云南省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实施办法的通知》(云财建〔2008〕53号)等政策,从而促使云南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一直相对稳定,从表2-3可见,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393万吨增加到2017年1843.40万吨,增加了4.69倍。
表2-3 云南省主要年份粮食产量 单位:万吨
续表
资料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18》。
2.3.1.4 林业保护与发展并重
云南省森林物种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林木生长率较高,全省林业面积2607.11万公顷,森林面积2273.56万公顷,均居全国第2位;森林覆盖率59.30%,居全国第5位;活立木蓄积量19.13亿立方米;珍稀物种资源占全国的52.8%。这些有利的自然资源条件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基础。21世纪以来,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产业的规模档次和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规范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种效益,实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云南省也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发〔2016〕13号),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起草了《云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农业部出台了(农办垦发〔2008〕2号)《关于印发2008年天然橡胶良种苗木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西双版纳州农业局(西农字〔2008〕29号)《关于2008年天然橡胶树良种苗木补贴项目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至2012年,全省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林业建设专项资金356亿元,年度投入从2002年的14.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4.7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仅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就增长了近60倍;国家扶持的林业贴息贷款额度连续3年突破了10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迅猛发展,贷款余额突破了l14.6亿元,在全国连续3年排名第1位。发展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321户,从业人数8万人,带动农户逾300万户。2016年,编制完成了500亿元级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全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木本油料基地117万亩、提质增效示范基地125万亩,新增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108户。
2.3.2 工业经济政策与发展成就
2.3.2.1 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为了促进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云南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云南省重点产业落地发展考核办法》、《云南省研发经费投入补助实施办法(试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重点产业合理布局,促进重点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约化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重点产业园区,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加强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链、物流链,提高重点产业发展的配套、协作和集约化水平。推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有规模、有效益、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重组。支持企业结合境内外资源,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内部管理升级,创新营销模式,提高效益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智慧流通,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优质品率和精准营销匹配率。
2.3.2.2 推动科技发展
1985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颁布了《云南省科研院所改革的若干暂行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放活科技人员的若干政策规定》《云南省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若干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人员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经济建设第一线的意见》等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199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科技大会上做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实施科教兴滇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战略重点和八大科技工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坚持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等政策措施;199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明确了云南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及相关的政策措施;199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快培养一批跨世纪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一批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并明确了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2000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以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为基础,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相结合、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2005年,全省科技大会召开,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2008年,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技工作方针。《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已于2015年9月30日召开的云南省科技厅厅长办公会议通过,自2015年12月16日起施行,适用于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为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云南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增强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7〕79号)的要求,2018年9月19日制定了《云南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2.3.2.3 推动发展新动能
2005年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2008年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技工作方针。落实了《云南省研发经费投入补助实施办法(试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云南的科技创新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云南省通过加快发展八大重点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推动数字经济快速萌芽,落地一批工业和农业精深加工大项目,新动能不断增强。云南工业以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为主,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4186个,原煤产量4392.91万吨,钢材1607.38万吨,十种有色金属372.73万吨。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313.61亿元,增长8.8%,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6位。非烟工业高位放缓,电力、非金属制品、化工、有色、黑色等传统行业总体稳定,分别增长22.1%、17.4%、7.6%、6.7%、5.0%,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分别增长40.3%、20.9%、136.2%。云南省通过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加强工业项目招商,抓好重点产业培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2.3.3 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与发展成就
在国家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云南在1992年7月正式提出了“以大西南为依托,以昆明为中心,3个边境开放城市为前沿,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面向全世界开放”的对外发展战略,对外开放从政策领域上升到机制建设层面,首次形成了云南省自己的对外开放战略体系:以周边国家为对象、兼顾世界其他地区的开放思路;以昆明为轴心、沿边开放城市为前沿的空间布局;贸易、投资共同发展的开放理念。在国家与地方政策的激励下,云南省对外贸易额增速明显加快。其中,东南亚地区所占比重继续上升。1992年,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的边境贸易已占到全省总量的43.2%。2000年,为了减小日益扩大的东西部经济差距,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该战略的推动下,针对外来投资的限制得到了极大的放宽,除了少数法律不允许的领域,外商在云南的投资范围将不受限制。2000年6月出台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出台的《云南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不仅鼓励外商在云南投资,还鼓励其利用云南省的地缘优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GMS合作等国际经贸活动。云南省又相继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商务厅关于促进外经贸发展暂行办法》等政策,以上政策对吸引外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01年云南外商直接投资仅有0.64亿美元,2010年上升为13.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5.4%。1991—2001年,云南贸易依存度平均值为8.65%,出口对GDP拉动平均值为0.32%,而在2002—2010年则分别达到了10.87%和1.22%。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云南的对外开放主要局限于面向东南亚地区的“向南”开放。为了使自身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面向南亚国家的“向西”开放逐渐被提上了日程。2007年,云南省提出了建设第三欧亚大陆桥、开辟新的西向贸易通道的战略构想。2011年3月,“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进入了“十二五”规划。云南省制定的《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为云南省的对外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桥头堡”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实现了云南对外开放的全面升级。国家发布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要“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这使云南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桥头堡”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云南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3.4 人口与就业经济政策与发展成就
近年来为了提高生育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生育政策的意见》(中发〔2013〕15号)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精神,2014年云南省出台《云南省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方案》《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单独两孩政策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刺激云南省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并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云南出台《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云卫发〔2003〕287号),云南省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云政发〔2007〕77号)等社会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措施,云南死亡率呈阶段性的下降趋势,从表2-4和图2-1可以看出,1982年死亡率为9.88‰,2017年死亡率为6.68‰,近40年来下降了3.2‰。
表2-4 云南省人口状况
资料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2018》。
注:本表从1983年起的数字系抽样调查结果数,其余年份数字均为人口年报数。
图2-1 云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为了促进就业,云南省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8〕75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云发〔2018〕20号)、《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云厅字〔2018〕38号)等政策文件,根据表2-5可见,云南省2012—2017年全省就业人数不断上升,2012年全省就业人员是2881.90万人,2017年全省就业人员为2992.65万人,增长率为3.7%。并且这6年来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的4.03%下降到2017年的3.2%。而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2年分别为56.8%、13.5%、29.7%,2017年分别为50.8%、13.4%、35.8%,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下降了6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基本保持不变,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增加了6个百分点。说明云南省近6年的工业发展保持稳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表2-5 云南省人口社会就业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18》。
2.3.5 旅游业发展政策与成就
由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云南省的产业结构转型,加上其本身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使近年来云南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从表2-6可见,2012年旅游总收入为1702.54亿元,占云南省GDP的比重为16.5%,2017年旅游总收入为6922.23亿元,是2012年的4.1倍,占云南省GDP的比重为42.3%。旅游总收入的增长率不断增长,占云南省GDP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国内旅游收入占比和国内游客占比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业已经成为云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为云南省的整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无序的现象,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云南出台了《云南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等政策,促进了云南旅游的健康发展。
表2-6 云南省旅游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2018》。
2.3.6 环境保护政策与成就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此为导向,云南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云南各级政府开始统一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逐步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5〕12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水泥行业部分项目处理意见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16〕118号)等文件,2012年云南省发布《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西双版纳约定》,2013年出台《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2014年云南发改委、云南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编制《云南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5年出台《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2016年出台《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规定(试行)》,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和细化,2018年6月29日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云南启动并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开展了环境法治、环境治理、环境阳光、生态保护、绿色创建、绿色传播、节能降耗七大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并率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大工程。实施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颁布了“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09—2020)”。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云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及《云南省蓝天保卫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印发实施《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云南省碧水青山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印发实施《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云南省净土安居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使云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云南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云南区域环境质量好或较好的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云南省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是98.2%,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