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国
到明末为止,扬州城市历史中的一些稳定特征已经形成。该城基本上是国家的产物,政治地理因素是决定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的关键,并且在任何时候,南北关系都在促进或者阻碍着它的成长。从作为南方王国抵御北方王国的堡垒开始,其军事意义在随后围绕它而展开的历次战争中得到了确认。在关于扬州历史的著作的序言中,姚文田(1758—1827)如此评论这一特征:“维扬为南北要津,自秦汉以后,厄于戎马之冲,其郡县之废兴,疆域之分并,视他郡特多。”39
围绕扬州而展开的军事冲突,乃是缘于江淮地带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从中华帝国早期的历史开始,每当分裂期间,江淮之间往往就会形成一道边界。三国时期吴国与魏国的边界,南北朝时期北魏与南齐的边界,五代时期南唐与后周的边界,以及12、13世纪宋金之间的边界,都沿着这两条河流的流向而划分。南明期间,就在扬州不幸被围的1645年,江淮下游地区成了南下的清军与南明都城南京之间的缓冲地带。
以北方为重心的朝代,比如唐朝和元朝,自然有兴趣控制或者利用南方的资源。南宋和南明这样的朝代同样想让其疆域免遭北方的侵袭。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道上,因而在王朝冲突中就成为一个可能的军事目标。占领这座城市,对于北方的势力而言意味着可以很容易到达长江,对于南方的势力而言则是长江的有力屏障。在和平稳定时期,这座城市同样可以成为重要的行政中心。幸好更多的时候都是和平状态,因而扬州总体上发挥了很好的区位作用。
当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之时,扬州通常能够从如下两种重要制度中获益:大运河和食盐专卖。南宋期间都城位于杭州,大运河的重要性不如隋唐时期;但它在元代得到了复兴,并且向北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因为都城在大都(今北京)。40明朝一开始定都金陵(今南京),后来仿效元朝于1421年迁都北京。因此,大运河的维护就成了朝廷的当务之急。作为一条地区间交通贸易线路,尤其是作为每年南方漕粮北运的线路,大运河使扬州变得极为重要,因为它是运河上的一个重要港口。
食盐专卖在唐朝就已经是扬州城市经济的重要因素,为扬州在16—18世纪复兴并成为中国的主要城市之一提供了基础。宋朝时期,扬州的城市经济没有多少值得提及之处,但盐税依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南宋的防务经费而言至关重要。41元朝时期,盐榷可能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两淮商人的财富已经被公认为一个事实上的私人银行,官员们可以通过他们为运河等公共事务筹集资金。42
在主要家族的世袭控制下,大运河和食盐专卖得到了发展,并向他们的利益倾斜,但也为这座城市在和平时期的繁荣提供了基础。总的来说,扬州是一个人为结构的获益者,这个结构的存在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只有善治才能确保其效率。淮安也在部分程度上拥有该城的这种物流优势。它在大运河的更北边,就在淮河与大运河交汇处的附近。明清时期,淮安也承担了扬州那样的行政功能,比如盐业贸易、漕粮运输和关税征集。
扬州紧邻长江,这决定了它在历史上相对于自己的北部邻居的优势地位。隋朝时期,扬州成为北方的最前哨。从那里再往前走,势必就要越过长江——早期曾经有一位皇帝对这条大江感叹说:“嗟夫!固天所以阻南北也。”43跨过长江就进入了真正的南方,唐朝和南宋时期那里的经济和人口增长,将给吴越地区带来相比于全国其他区域而言的持久优势。44
即使有着靠近长江这一相对优势,扬州依然容易受到行政结构变动的影响。南宋时期,附近的长江港口仪征(当时名叫真州)成为漕粮转运使的驻地,并取代了扬州作为茶叶和盐业贸易中心的地位。45同样,扬州的行政地位在元朝时期一度上升,扬州成为省级都会,后来这一角色又回到了南部的杭州身上。46因此,扬州虽然据有醒目的核心位置,但其潜力也可能因为官府的一纸命令而大幅下降。